晉風堂
這個問題,乍一看,很容易說清楚,誰不知道自己姓什麼呀,比如唐朝那是李姓,宋朝那是趙姓,明朝那是朱姓,清朝那是愛新覺羅姓。其實古今不同,還真不是那麼回事。咱們一點點的道來。
先說古代的姓氏。
《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女子)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又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意思是,同一個姓那是同一個血緣系統,有著相同的血緣,主要看女的。而氏呢,那是說從怎麼分的家,分別居住於什麼不同的區域,主要看男的。這最早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中國上古著名的八大姓是有八姓:姬、姚、媯、姒、姜、嬴、姞、妘。
在西周之前,姓和氏是分開的。那時的姓不僅可以分支,可以重新命名,也就是說姓也並非全由其後人承繼、續傳。在人類的原始遊群時代、母系氏族時代乃至上古五帝時代(父系氏族)的姓與氏,不同於先秦和現代的姓氏觀念。
比如,上古至五帝至西周的帝、王以及其姓、氏如下: 1、黃帝,姬姓,有熊氏,高旭氏。 2、顓頊,姬姓,名頊,高陽氏。堯,祁姓,名放勳,陶唐氏。 3、舜,姚姓,媯氏,名重華,字都君。4.禹姒姓,名文命,又稱大禹、夏禹、戎禹,夏后氏。 5、湯,子姓,又稱武湯、武王、天乙、成湯。 6、姬發,姬姓,名發,即周武王,為文王姬昌之子。
在西周以前,最主要的一支或幾支,才承繼姓。而後面的子孫是可以有新的姓的。也就是本來老祖宗黃帝是姬姓的。只是到了商湯時已經改姓不知道有多少次了。他已經姓子了。
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那麼契又是誰呢?由上表我們可以看出,契是帝嚳與簡狄之子、帝堯異母兄。
虞舜指派大禹去治水,派契、后稷幫助禹治水;十三年後,治好了水,虞舜任命契為司徒(主要掌管教育的官,等於現今的教育部部長),封於商邑。又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勞, 被舜帝賜姓子。所以這個姓是舜恩賜的。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契後代都姓子的,只有尊貴的才配得上姓子。由於契佐出生在殷水附近,所以他的後代也以殷為姓。當然商朝的國王都是子姓的。微子姓什麼,當然姓子了。
不過,還是派生出不少的新姓的。比如剛才我們說有殷氏,郝氏,彭氏,武氏,孫氏,林氏,等等,以後都成了姓。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姓子,例如商朝開國君主“湯"名字是子履,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契"的名字是子契,契是帝嚳與簡狄之子,帝堯異母兄。契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河南省商丘市),其氏族為商族。再例如商朝中期使商朝達到盛世的武丁,姓子名昭。
帝嚳是黃帝的曾孫,姓姬名俊,他15歲輔佐叔父顓頊,顓頊死後,30歲的帝嚳繼承帝位,都城亳(今河南偃師)。
夏朝君主姓姒,夏朝第二任君主叫姒啟,是大禹的兒子。學者考證古代文獻,認為夏人是黃帝后裔顓頊高陽與炎帝的一支共工氏通婚形成的一個部落。
周朝君主姓姬,周朝開國君主周武王叫姬發。周人祖先是黃帝曾孫帝嚳,元妃姜嫄的兒子棄(即后稷)。
堯是五帝之一,他建立唐國(都城唐在今山西臨汾市堯都區),他姓伊祁,號放勳。堯是帝嚳之子。
舜是五帝之一,他建立虞國(都城蒲阪在今山西永濟市),他姓姚,名重華。舜是顓頊的六世孫。
跪射俑
公元前1675年,商湯推翻夏朝,創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王朝商朝。
據歷史資料記載,商湯,子姓,名履,廟號太祖。
商代的統治者為子姓氏族。相傳商人的始祖簡狄是在野外吞食玄鳥之卵而生下了氏族的第一代男性首領契,故以子為姓,同時整個部族以鳳鳥為圖騰。
玄武君
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商人從來就沒有使用過姓這個詞,就象今天我們在家庭裡打召呼一樣,不過,在有同名的惰況下就會加上全名所稱,一般有二種稱呼法:一種是貫族稱法:即官稱+職業+名-→如:尹*巫*Ⅹ;公*輸*班……等。第二種為平民稱呼法,平民稱呼法與今天俄羅斯等民族的稱呼雷同,即爺爺名+父親名+自名……
用戶4652671965669
商王子姓。黃帝公孫姓軒轅氏後改姬姓,炎帝姜姓、舜帝媯姓、大禹姒性、成湯子性、武王姬性。
九流功夫
孔子就是商王后裔,“孔”字分解為:“子”和“乙”,孔子是商王“帝乙”的後人。
弘文閣1
應該是子姓,商祖為子契,紂王子辛。
0白樺林0
不知道,剛查過,是子姓!
手機用戶23255590438
管他是誰呢,都是落後的廢土。我們需要研究有價值的未來造福子孫後代。
扒皮探真
韓國喜歡到處認親,我們大中國啥時候有你這個不肖子孫,軟骨頭的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