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花25英镑捡个天大的“漏”一一《女史箴图》流失记。

1903年,大英博物馆收到约翰逊上尉的来信,称该馆收购的他的一幅画卷需要支付25英镑才行。没过多久,大英博物馆研究人员就知道他们捡了一个天大的"漏”,这幅长卷竟是来自中国的赫赫有名的《女史箴图》。

英国人花25英镑捡个天大的“漏”一一《女史箴图》流失记。

东晋奇才为警世名篇分段配画

当今世上,《女史箴图》有两个绢本,一本现藏故宫博物院,专家认为是南宋摹本,艺术性较差;另一本艺术性较强,更能体现原作者画风与《女史箴图》原貌,专家认为可能是唐人摹本,也就是如今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这一版本。

英国人花25英镑捡个天大的“漏”一一《女史箴图》流失记。

据考证,《女史箴图》原画作于东晋时期。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即位,史称晋惠帝。晋惠帝是典型的昏君,从小不爱读书,整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国家大权尽落皇后贾南风之手。

贾氏为人心狠手辣,荒淫无度,引起朝臣不满。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女史箴》,用意是规劝和警示贾南风,被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流传甚广。

后来,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根据文章内容分段配画,故称《女史箴图》,中国绘画历史上的旷世名作由此问世,可惜原作已佚。

英国人花25英镑捡个天大的“漏”一一《女史箴图》流失记。

乾隆一一唐代摹本中国的最后收藏者

《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神韵最接近顾恺之的原画,因而被后人奉为经典摹本,它曾被许多文人墨客收藏过。

多年来,人们这样解释其流传路径:此卷在唐代为皇室所藏,后来被宋徽宗所得。在汴粱被攻掠之前,此画已流落到南方,后来成为南宋内府的收藏。在宋金议和时,此画作为礼物送给金国,成为喜爱汉文化的金章宗宝物。

英国人花25英镑捡个天大的“漏”一一《女史箴图》流失记。

南宋之后一直到乾隆皇帝,画卷的流传线索比较清晰。明代的严嵩、顾从以等,清代的粱清标、乾隆皇帝等,都先后成为此画的收藏者。

在此卷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之前,留下诸多鉴藏印迹的是乾隆皇帝。因此,乾隆被认为是此卷在中国的最后收藏者。

英国人花25英镑捡个天大的“漏”一一《女史箴图》流失记。

烙在绘画上的国家伤疤

根据故宫博物院1934年的《故宫周刋》介绍,慈禧有可能在1900年之前,已将《女史箴图》等画卷移到了颐和园。

1900年,前文所述的约翰逊来到中国,当时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参加八国联军"解救北京"的战役。他们当时驻防城东,包括东交民巷使馆区,并参加了占领颐和园的战斗。

英国人花25英镑捡个天大的“漏”一一《女史箴图》流失记。

约翰逊的女儿在1985年参观大英博物馆后所写的短笺称:"我父亲在义和团期间驻扎在北京颐和园。出于偶然,他发现了一位出身显贵的中国夫人和她的家庭处于危险的境地,便帮助他们得到了安全。这位夫人为了感谢他的帮助与保护,将此卷轴作为礼物赠送。在他回到英格兰后,于1902年将它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

英国人花25英镑捡个天大的“漏”一一《女史箴图》流失记。

没有充分资料来描述约翰逊在中国取得《女史箴图》的具体情形,这个家庭传说有待进一步证实。但有一点是不用怀疑的:《女史箴图》是在那次"解救北京”的战役中流失海外的。不管是贵夫人赠送,还是在战乱中盗取,结果都一样:这个历经磨难的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从此离开了它的根脉,浪迹异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