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面向我们走来的这位,她的名字叫做“保定”

保定,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互成掎角之势,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现为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迎面向我们走来的这位,她的名字叫做“保定”

历史沿革

保定市保定在殷商时期为北燕之地,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

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改河北中北部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为河北都会,则保定别称为上谷。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于清苑县置保塞军。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清苑县更名保塞县。金保塞县复名清苑县,并复置满城县。

迎面向我们走来的这位,她的名字叫做“保定”

宋淳化三年(992年),李继宣知保州,筑城关,浚外濠,葺营舍,疏一亩泉河,造船运粮,保州始成都市。因处于宋辽边界,宋辽多次在此地战争。金末年,保州城在战乱中成为废墟。

金天会七年(1129年),于保州设顺天军,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张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重新划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筑寺庙,造园林,修筑土城墙,疏浚护城河,引一亩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御作用又改善城中水质,并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础。新建的保州城为京师门户,为燕南一大都会。

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以保州为顺天路治所,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辖1录事司、7州、8县,州领11县,“保定”之名自此始,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

迎面向我们走来的这位,她的名字叫做“保定”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决定将国都迁北平(迁都后改称北京),并将北平行都司更名为大宁都司,迁驻保定,负责京畿附近的护卫与安全。[1]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都督孟善加固城墙,以砖石砌城,筑女儿墙堞口3710雉。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张烈文等三任知府将土城逐步改建成砖城,加固并增筑城楼,从战略防御出发,根据当时条件和地利,确定城池形制,城周基本呈方形,唯西城南部向外呈弧形凸出500米,整个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称。

关于“靴城”的介绍→

迎面向我们走来的这位,她的名字叫做“保定”

清沿旧制,仍设保定府。

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驻保定,保定为直隶省省会。保定直隶总督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保定自古为京畿重地,元朝设郡明朝建府清朝为直隶总督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至清朝灭亡(1911)直隶总督驻此,一直为河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中心。

折叠民国时期

保定市1937年9月24日,日军侵占保定。

迎面向我们走来的这位,她的名字叫做“保定”

1939年,伪河北省公署由天津迁保定,日军不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出动“扫荡”,残酷屠杀抗日军民。日伪还于1944年以保定城关及附近村庄成立保定市,并建立伪保定市公署。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中华民国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保定。

1947年10月,中华民国河北省政府开始由保定迁往北平。

1948年11月5日,解放军围攻保定。11月22日凌晨,驻保国民党军政人员逃往北平。解放军随即入城行政人员也陆续进城,建立保定市人民政府,为冀中区直辖市。

迎面向我们走来的这位,她的名字叫做“保定”

建国前的大保定,你了解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