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为何打不了游击战?抢粮抢物毫无军纪,被老百姓称为"大灾星"

央视热播剧《亮剑》背景是晋西北的八路军独立团的发展故事。剧情播出之后很多人都对一件事情非常感兴趣——剧中八路军独立团为何能快速发展,但是为何晋绥军楚云飞的部队始终是5000人,基本没有发展呢?

这里就得谈谈历史上这晋绥军和其它国军的军纪问题了。八路军的军纪作风向来优良,从来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这一点人所共知。但是这些"国军"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国军为何打不了游击战?抢粮抢物毫无军纪,被老百姓称为

抗战期间,滞留在山西的国民党军队十分繁杂,有些部队由于得不到有效补给,扰民十分严重。这也严重影响到军民关系,使自身无法在敌后很好立足。

太原失守后,大量国民党军队溃退,由于军队数量庞大,军心涣散,在溃退途中发生的扰民现象屡见不鲜。蒲县退休工人张登福就曾回忆:

那个二战区队伍退下来,把家里才(糟蹋)得厉害咧。二战区的队伍从太原退下来,从北下来,往南走,就在咱这源上上来,哪个村里都拉头口!(牲口)你的头口他拉上了,你的粮食泼到院里喂头口。日本人是走到哪达烧到哪达,那是大灾星。(晋绥军的)队伍了他也是哩!

国军为何打不了游击战?抢粮抢物毫无军纪,被老百姓称为

可见当时国军给当地民众造成了多么恶劣的影响。再如驻扎在太岳区的第一六九师,粮草供应全靠沁县、武乡两县。但一六九师却只要粮,不给钱,或多要少给,这也加重了当地人民的负担。更有甚者,在中条山会战时,有的士兵竟把抵抗其抢粮的农民杀死。有时甚至屠杀一些农民,仅仅由于这些农民己无粮可抢。他们还常常为了逃跑而杀害农民,以便抢衣服,搞伪装。有些农民也结伙杀散兵。晋绥军一名将领也曾提到:

吕梁山这个地区,虽然是农业区,生产不少粮食、但是粗粮多,细粮少,所需用的麦子,全由临汾、河津等日本人占领区抢收和背运来。当时部队调动频繁,再加军政人员来往调训,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有的住私人客栈,吃用浩繁,开支不起,有的吃住在老百姓家,抹嘴

就走,老百姓叫苦连天。

国军为何打不了游击战?抢粮抢物毫无军纪,被老百姓称为

晋绥军和国军如此祸害老百姓,能得到人民支持就有鬼了。

中条山会战失败后,卫立煌致蒋介石密电中总结国民党军队劣势时便提到:"会战地域内政治、经济情形特殊,晋南军因环境关系,甚难获得政治上配合,物资极度贫乏,根本不能辅助军事,只将军事一方面之支撑,而无从发动全面性之抗战,"虽然没有指明,但从中可以看出,在中条山的国军是十分孤立无援的。

国军为何打不了游击战?抢粮抢物毫无军纪,被老百姓称为

此外,一名美国人也曾提到:"国民党要想组织纵深防御的运动战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它不能以游击战反游击战。它不能信任那些抓来的,可怜的壮丁,撒手让他们遍布农村各地。由于农民对国民党军队的怀恨,他们无法在农村立足生存下去,更谈不到想成为能打胜仗的游击队了。"

国军为何打不了游击战?抢粮抢物毫无军纪,被老百姓称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