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誰的官職最高?

徐老尖


在清朝,出現過許多名臣勇將,其中尤其以晚清名臣更加容易讓人印象深刻——比如說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以及張之洞。



這四人的人生履歷都極為豐富,多經歷甚至直接參與眾多近代以來的歷史大事件,我們先來看一下曾國藩。

曾國藩這個人,在他年少時候,出了名的傻和呆:在後來他已經做到了直隸總督時候回憶往事,說當時他在家裡讀書,一讀就讀到深夜,可就是記不住,最後居然把房樑上的賊寇氣瘋了,跑下來對著曾國藩一頓噴,說連賊寇都聽會背了,可是曾國藩還是背不掉。

此後曾國藩參加科舉考試,區區一個舉人考試,屢試不第,一般人也就死心了,但曾國藩不死心,依舊對著舉人考試發動一次次進攻,最後終於厚積薄發,拿下舉人考試之後就像開了竅一樣,連下會試殿試,並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

在當時的封建社會,由於是正規科舉出身,曾國藩很快就升官發財,在他人生最重大的事件“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前,他就靠著自己在官場摸爬滾打到侍郎的位置。


我們再來看看左宗棠,左宗棠的運氣與曾國藩比起來可就糟糕多了,左宗棠脾氣火爆,情緒非常容易爆炸,而且心氣兒實在太高,連科舉考試都沒通過,就敢揚言“非一二品大官不做”——他和曾國藩屬於同鄉,曾國藩可憐他沒有做官,想要保舉他做個知府,左宗棠斷然拒絕,表示寧可閒著種地也不做知府這種小官。

與曾國藩類似,左宗棠左宗棠的人生當中最關鍵的那也是“太平天國運動”,這場運動之前,左宗棠仕途幾近於無,“太平天國運動”之後左宗棠才開始發跡。

我們再來看看李鴻章,李鴻章也和曾國藩有關係,李鴻章入京科舉考試之時,受到了已經在官場摸爬滾打多年的曾國藩親自教導,科舉考試通過後,李鴻章拿到功名,立馬拜入曾國藩門下,在曾國藩門下李鴻章成長的很快,這種成長不但包含精神世界,還包含了在官場上的地位——李鴻章進了翰林院,在翰林院能夠接觸到帝國許多實權人物,同時翰林院這種清貴的衙門的經歷,使得李翰林很快擁有了極高的人望。

與上文兩位前輩比起來,李鴻章在太平天國爆發之前,運氣相對來講是最好的,可以預料到的前途是最平和以及是最優的。但是在太平天國之後,李翰林卻走上了成為李中堂的這麼一條路。



可以這麼講,按照三人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前的人生履歷,若天下太平無事,日後官職最高者,必然是曾國藩,其次是李鴻章,左宗棠最末。

但是因為有了太平天國運動,三人的官職與人生都迎來了無比重大的變化。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後,三人全部參與了鎮壓,並在鎮壓中獲得了自己各自的班底以及獲得了大量的功勳,這些大量的功勳使得三人地位發生一些變化,總結一句,三人都以功封侯了。曾國藩後來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這種清朝要害中的要害職位;左宗棠也不差,輕輕鬆鬆歷任兩江總督和陝甘總督;李鴻章則是歷任直隸總督以及東宮三師。



那麼張之洞呢?張之洞卻是四個人最與眾不同的那個,當然了張之洞也是四人年紀最小的那個,張之洞自小文思敏捷,考運極佳。長大後輕輕鬆鬆拿了個“探花”,這一點足以自傲於上文三人之間,中了探花之後的張之洞和李鴻章有點相似,入了翰林院,此後作為清流在清朝做官,但他和李鴻章的人生軌跡卻很不同,他真的在用心的做這種清流官,張之洞比起上文的那三個,非常的儒雅,喜歡興辦教育、發展經濟,他是一個晚清難得一見的清流派,而且是清流派首領。之後參與抗擊外來侵略、舉薦馮子材、興辦洋務、鎮壓義和團,作為四朝老臣的張之洞,一生念念不忘致力於天下興亡,歷任兩廣、湖廣、兩江總督,加官“體仁閣大學士”。

從他們的職位看起來,四人存在大量重合職位——因為四人歲數相差很大,最早出道的曾國藩最早死去。因此我們只能從其他角度來分析四人官位高地,由於他們四人都被加官“大學士”,而諸殿閣大學士,以保和殿為最尊貴,之後才是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體仁閣。曾國藩是武英殿大學士,左宗棠是東閣大學士,李鴻章是文華殿大學士,張之洞是體仁閣大學士,所以四人最終官位應該是李鴻章最高,曾國藩次之,左宗棠再次、最後才是四朝老臣張之洞。


夏目歷史君


曾左李張四人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如果要比較官職高低,不如先把他們的最高官職都列出來,然後再做比較。



曾國藩: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

李鴻章: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兩廣總督、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

左宗棠: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

張之洞:兩廣總督、湖廣總督、署理兩江總督、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



四個人擔任過的地方官職都官至總督,旗鼓相當,但在中央官職上出現了區別。他們都擔任了殿閣大學士,但級別不同。李鴻章的文華殿大學士最高,其次是曾國藩的武英殿大學士,第三第四分別是左宗棠的東閣大學士和張之洞的體仁閣大學士。

李鴻章不僅在大學士的排位上高於曾國藩,而且李鴻章長期擔任北洋通商大臣,在洋務和外交的問題上有很大話語權,這也是左宗棠和張之洞所不具備的。

有人說左宗棠和張之洞擔任過軍機大臣,以軍機大臣加殿閣大學士的身份而論,這才是真宰相。但問題是,這兩位軍機大臣,在中央也不具備很大的權力。



所以我個人依然認為:從官職上看,李鴻章最大,曾國藩次之,第三左宗棠,第四張之洞。


達摩說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和左宗棠被稱為晚清的四個中興名臣,硬生生地為清朝延續了幾十年的命。

曾國藩崛起於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可謂是時勢造英雄,他也抓住了這個機遇,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他雖然只用了十年時間便升到了二品禮部右侍郎的位置,可是當時的漢臣即便官位再高,手裡的實權也不見得能夠高到哪兒去,畢竟當時清朝的統治者“防漢甚於防川”。但是,他在組織了湘軍之後,手上有了兵權,政治地位自然便上去了,手裡也慢慢有了實權。

所以,曾國藩算得上是漢人官員在清朝抬頭崛起的第一人,漢人官員在政治、經濟、軍事各領域逐漸取得主導權可以說是始於曾國藩。

不過,也正因曾國藩崛起於太平天國運動時期,他所獲得的功勞便是打太平軍,可想而知他到底砍了多少人的頭顱,所以他很“榮幸”地獲得了“曾剃頭”這個嚇人的綽號,這也是他在民間的名聲不太好的原因。

曾國藩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被封為一等毅勇侯,他因為老老實實地解散湘軍,讓慈禧很開心,所以慈禧揮揮手給了他一個“文正”的諡號,滿足了他作為一個文人的追求。

左宗棠被林則徐誇為“絕世奇才”,他也確實少年得意,雖然小了曾國藩一歲,卻早了曾國藩兩年中舉,但是誰又能想到他的科舉之路竟然卡在了會試之上?

後來,曾國藩考過了會試,左宗棠卻不斷地落榜,以至於左宗棠氣得發狠話說再也不參加科考了。

左宗棠放棄科考之後,回家當了幾年的教書匠,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後,他放下了書本,去了湖南巡撫的幕府,為湖南巡撫出謀劃策,從而為人所熟知。

他後來能夠出任浙江巡撫,也少不了曾國藩的提攜,只不過左、曾兩人或出於“瑜亮”之故,或出於政治上的避諱,鬧得很不愉快。

左宗棠一生參與平定了發、捻、回三場動亂,後來又收復了新疆,功勳卓著,人人敬稱一聲“左公”,即便到了今天,他也仍然受到很多人的讚譽。

左宗棠官至兩江總督、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被封為二等恪靖侯,諡號“文襄”。

張之洞和曾、左、李三人存在著明顯的不同,曾、左、李是抓住了太平天國運動這個機遇,然後憑藉軍功“蹭蹭蹭”往上升,可是張之洞前期所走的卻是正正經經的文官的升遷之路。

當然,這並不是說張之洞在軍事上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小白”,中法戰爭之時,他因為是力主和法國一戰,被擢升為兩廣總督,從清政府收編黑旗軍、任命劉永福為記名提督到奏請67歲老將馮子材打敗法軍,張之洞的軍事戰略目光不可謂不高,這也是他後來被人稱為“香帥”的原因。

不過,對於張之洞,也許人們更熟悉的是他的另外兩件事,一是洋務運動時期興辦實業,一是八國聯軍侵華時牽頭“東南互保”。

張之洞創辦了中國第一家鋼鐵企業漢陽鐵廠,還創辦了晚清規模最大、裝備最先進的兵工廠漢陽兵工廠,他對於中國近代實業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慈禧向11國宣戰之後,張之洞一方面考慮到清軍不是洋人的對手,另一方面考慮到保護自己的實業不受戰爭的破壞,從而牽頭髮起了“東南互保”,毫不避諱地說“坐擁東南,死不奉詔”,將慈禧氣了個半死,可到最後慈禧也不敢拿他怎麼樣。

載灃上臺執正之後,張之洞仍然位居中樞重臣,不敢對他有所不敬。

張之洞官至湖廣總督、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諡號“文襄”。

李鴻章是曾、左、張、李四人之中最飽受爭議的一個人,譽之者有之,毀之者更有之。

梁啟超曾經說過:“故有曾國藩,然後有李鴻章。”

此話之意再明顯不過了,李鴻章後來之所以能夠成為晚清重臣,絕對離不開曾國藩的提攜,說白了李鴻章就是踩著曾國藩的肩膀上位的,當然,這也是曾國藩主動讓李鴻章踩的。

曾國藩在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之後,因為手握重兵,為慈禧所猜忌,為了消除慈禧的猜忌,他主動解散了湘軍。原本在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曾國藩應該再一次提兵北上平定捻軍,可是為了讓慈禧放心,他不僅放棄了這個機會,解散了湘軍,還主動退居幕後扶持李鴻章,將李鴻章推倒了臺上,李鴻章這才撈到了平捻之功。

李鴻章雖然為清政府發展了軍事,但是,他花費了無數的心血和金錢所打造出來的軍事力量卻只是一隻紙老虎,被日本人一戳就破。

他一生之中為清政府和洋人、日本人簽訂了不知多少不平等條約,這也是他最遭人唾罵的地方。

雖然李鴻章自稱為清朝的“裱糊匠”,可實際上誰都知道他只是慈禧一人的“裱糊匠”,專門為慈禧“擦屁股”,從而讓慈禧的地位更為穩固。

李鴻章官至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文華殿大學士,被封為一等肅毅伯,死後被追晉為一等肅毅侯,諡號“文忠”。

那麼,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和李鴻章四個人的官職到底誰高誰低呢?

如果只是簡單地看他們官職品位的高低的話,曾、左、張、李四個人實際上同為大學士,所以都是正一品大員,但是,李鴻章是文華殿大學士,曾國藩是武英殿大學士,左宗棠是東閣大學士,張之洞是體仁閣大學士,從清朝的“三殿三閣”制度來看,顯然是李的官職最高,曾次之,左再次之,張最次之。

不過,若論爵位的話,則是曾國藩最高,左宗棠次之,李鴻章再次之,張之洞沒有爵位。

若論諡號的話,也是曾國藩的“文正”最高,李鴻章的“文忠”次之,左宗棠和張之洞的“文襄”再次之。

當然,如果說誰的名聲最好的話,顯然是左文襄公。


寧糊塗


晚清四名臣都是正一品,品級不相上下,需要多方面比較,我們先看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四人生前擔任的主要官職。

1,曾國藩,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一等毅勇侯。

2,李鴻章,東宮三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文華殿大學士,一等肅毅伯。

3,左宗棠,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二等恪靖侯。

4,張之洞,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

論爵位,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

在品級相同的情況下,論爵位,很明顯曾國藩第一,他是一等侯爵;左宗棠第二,他是二等侯爵;李鴻章第三,他是一等伯爵;張之洞最末,他沒有爵位。

清朝漢臣的爵位一般來自軍功,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都曾率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分別是湘軍和淮軍領袖,因此都有軍功,都有爵位;曾國藩是鎮壓太平天國第一人,左宗棠還有收復新疆之功,兩人功高蓋世,生前就是侯爵;李鴻章軍功略遜,生前是伯爵,死後追一等侯爵;張之洞沒有軍功,故而終生沒有爵位。

論官職,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

清朝不設宰相,實行殿閣制度,設“三殿三閣”,分別是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每殿閣大學士都是正一品,略相當於宰輔之臣,但地位高低不同,從低到高分別是東閣—體仁閣—文淵閣—武英殿—文華殿—保和殿。

論官職,四人都是總督,從一品;都是大學士,正一品,但李鴻章是文華殿大學士,地位最高;曾國藩是武英殿大學士,地位僅次之;張之洞是體仁閣大學士,地位更次;左宗棠是東閣大學士,地位最低。之所以出現這種排序,跟左宗棠的出身有很大關係,因為曾國藩、李鴻章和張之洞都是進士出身,只有左宗棠是舉人出身。

另外,李鴻章、曾國藩終身未任軍機大臣,左宗棠、張之洞曾任軍機大臣,但軍機大臣的地位和實權在晚清並沒有那麼重要了,比不過有實權的直隸總督,而且還有地方督撫不兼任軍機大臣的慣例,左宗棠、張之洞都是晚年卸任總督後才擔任軍機大臣,有點養老的意思了。

論名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曾國藩的名氣很大程度上要感謝讀書人和出版商們,因為曾國藩善於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被信奉理學的讀書人追捧為“半個聖人”,與孔子、孟子、朱熹並列,喜歡鼓吹成功學的出版商更是不斷推出各種版本的曾國藩作品,可以說曾國藩的名氣很大程度是被炒熱的。、

李鴻章就不用說了,因為長期跟著慈禧老妖婆混,領導洋務運動,創建北洋水師,並且跟洋人打交道,各方面交際十分廣泛,特別擅長簽訂不平等條約,“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的傳播,居然把李鴻章塑造成了“忍辱負重,力挽狂瀾”的英雄。

左宗棠、張之洞名氣略遜,但兩人是真正的實幹家,不矯情,不吹牛。

論貢獻,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

四人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曾國藩、左宗棠偏武功,張之洞偏文治,李鴻章則文治武功兼而有之,不過就對國家和民族的長遠貢獻看,左宗棠第一毫無懸念。

曾國藩領銜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對清廷有再造之功,無論清廷如何吹捧他都不過分;李鴻章忍辱負重,捱打捱罵,勉力維持,獨自支撐,清廷吹捧他也可以理解,但曾國藩和李鴻章的功勞是短時間的、對滿清朝廷的功勞。從長遠來看,對整個國家和民族而言,他們並非不可或缺,清廷早日滅亡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只是國內慣常的政權更迭而已。

只有左宗棠,力排眾議,以七十多歲高齡收復新疆,維護了我國領土完整,這種戰略眼光、這種責任擔當、這種勳勞戰功是不僅在當時無與倫比,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左宗棠的貢獻不是對某個朝代的貢獻,是對整個國家和民族的貢獻,影響深遠直至如今。

可以說,中國歷史上沒有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中國仍是完整之中國;但如果沒有左宗棠,中國不會是完整之中國。左宗棠之功,震鑠古今!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李鴻章的官職最高。清朝官員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18級,最高官位由高到低排序是正一品、從一品、正二品、從二品、正三品、從三品、正四品、從四品、正五品、從五品、正六品、從六品、正七品、從七品、正八品、從八品、正九品、未入流。

正一品(文官)包括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曾國藩官至正一品,任職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


曾國藩畫像

李鴻章官至正一品,任職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文華殿大學士;


李鴻章畫像

張之洞官至正一品,任職體仁閣大學士;


左宗棠官至正一品,任職東閣大學士。


左宗棠畫像

這四位晚清重臣雖然都是正一品的官職,李鴻章做過文華殿大學士,是大學士之首,曾國藩武英殿大學士排第二。有趣的是李鴻章曾在曾國藩門下求學。


米玖米


不提死後之事,只論生前官職。

四個人,都是位極人臣。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最高官職都是做到了最高級別,也就是正一品。

曾國藩是武英殿大學士。



李鴻章是文華殿大學士。


張之洞是體仁閣大學士。


左宗棠是東閣大學士。


在清中後期,三殿三閣大學士都是正一品,行政體系裡面最高的官職了。

三殿三閣大學士的級別都是一樣的。

所以四個人的官職是一樣的,不存在誰高誰低。

從實權角度來說,曾李都做過直隸總督,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職位,而張和左沒有做過這個職位。而李鴻章更是在晚年一定程度上(主要是太平天國運動後漢人在朝廷整體地位的提升)掌握了中樞重權。曾、張、左則沒有達到這樣的權力地位。

至於他們四個人死後,都有諡號,這個不算官職了,這是一種榮譽稱號。

曾國藩的諡號是文正,李鴻章是文忠,張之洞和左宗棠都是文襄。

從諡號來看,文正最牛,其次是文忠,然後才是文襄。


拾字接頭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都是正一品。他們四位沒有等級差別,只有排名先後之分。就好比現在的政治局常委,都是正國級,沒有級別差距,只有排名先後之分。

關於排名先後,這裡先上結論。

按官職排名:李鴻章最高,曾國藩第二,左宗棠第三,張之洞第四。

按爵位排名:曾國藩最高,左宗棠第二,李鴻章第三,張之洞第四。


清承明制,不設丞相,殿閣大學士相當於是名義上的宰相。殿閣大學士有六個名額,分為三殿和三閣。雖然都是正一品,但是在排名上有先後。

最高——保和殿大學士

第二——文華殿大學士

第三——武英殿大學士

第四——文淵閣大學士

第五——東閣大學士

第六——體仁閣大學士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當中,曾國藩第一個被授予殿閣大學士封號。1867年6月,曾國藩補授體仁閣大學士。1868年4月,奉上諭改授為武英殿大學士。

武英殿大學士在殿閣大學士中排第三,可以理解為——曾國藩在政治局中排第三。



李鴻章被授予殿閣大學士的時間比曾國藩略晚幾個月,1868年6月,李鴻章被授予武英殿大學士。1874年,調文華殿大學士。

文華殿大學士在殿閣大學士中排第二,可以理解為——李鴻章在政治局中排第二。(當時曾國藩已經去世了)

左宗棠被授予殿閣大學士的很晚。他在李鴻章被擢升為文華殿大學士的同一年,才被授予東閣大學士之位。(不僅時間晚,大學士級別也不高)

東閣大學士在殿閣大學士中排第五,可以理解為——左宗棠在政治局中排第五。

張之洞被授予殿閣大學士的時間更晚。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他才被授予體仁閣大學士之位。

體仁閣大學士在殿閣大學士中排第六,可以理解為——張之洞在政治局中排第六。



李鴻章的文華殿大學士,在殿閣大學士中排第二;曾國藩的武英殿大學士,在殿閣大學士中排第三;左宗棠的東閣大學士,在殿閣大學士中排第五;張之洞的體仁閣大學士在殿閣大學士中排第六。

這麼一比,曾李左張四人的官位排名就一目瞭然了。

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

當然了,殿閣大學士只是虛銜。但是,即便從實職高低來說,四人也是這個排名。

李鴻章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曾國藩是直隸總督(不兼北洋大臣);左宗棠是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兩任軍機大臣);張之洞是是湖廣總督(一任軍機大臣)。

眾所周知,清朝九大總督,直隸為首,兩江其次,湖廣排第四。李鴻章和曾國藩都擔任過直隸總督,地位自然最高;左宗棠只擔任過兩江總督,地位自然比曾、李要低。而張之洞一輩子都沒有當過直隸、兩江總督,地位自然是最低的。(張之洞曾經多次署理過兩江總督,但是署理只是代理,並不是實授兩江總督)

因此,不管是虛銜還是實職,張之洞都是四人當中最低的。李鴻章則都是最高的。



雖然說,李鴻章和曾國藩沒入過軍機處,但是軍機大臣只是體現在實權,並不一定體現官位高。張之洞一任軍機大臣,左宗棠兩任軍機大臣,這並不能視為他們的官職比曾李二人高的表現。

最後再說說爵位,四人當中張之洞因為沒有軍功,所以沒爵位。第一個被淘汰。

曾國藩平太平軍有功,封一等毅勇侯。(本來應該封王的,但是隻封了侯)

李鴻章平太平軍有功,封一等肅毅伯。(死後加封一等侯)

左宗棠平太平天國有功,封一等恪靖伯。後來因收復新疆有功,晉封二等恪靖侯;

很明顯,一等侯高於二等侯高於一等伯。所以四人按照爵位來排名就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

雖說李鴻章死後追封為一等肅毅侯,但這只是追封,不是實封。

由於清朝的公侯伯三級爵位都是超品級,所以如果加上爵位,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三人的級別是要高出張之洞一級的。



總的來說,以官位高低排名,李鴻章在四人當中,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名。曾國藩和左宗棠排二三位,張之洞墊底。

不過,要是從官位的含金量來說,曾國藩應該才是真正的第一名。因為曾國藩當年入閣拜相時,李鴻章和左宗棠都沒有入。曾國藩死的死後,李鴻章的殿閣大學士排名和實職也都沒他高。

因此,李鴻章能超越曾國藩,完全就是因為曾國藩死的太早了,李鴻章太能活。如果他不是早死,憑藉他的本事,想要壓李鴻章一頭,根本不是問題。


Mer86


當然是李鴻章官職最高了。

曾國藩死時是兩江總督,管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在和太平天國作戰時還兼管浙江軍務)::左宗棠任過陝甘總督(在此任上他立了大功,即平定陝甘回亂,又進兵平定天山南北路),死時是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對法作戰),張之洞先後任兩江總督、湖廣總督、軍機大臣。

李鴻章死時的官銜是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實際權力差不多等於內閣總理大臣:清廷在內政、外交、軍事上的重要事務上都要聽取他的意見才能決定。名義上,直隸總督只管河北一省,實際上李鴻章說句話,各省督撫無不照辦,有時比聖旨還靈!例如中法戰爭時,前線將領潘鼎新(廣西巡撫)本主張"一意與戰,較易著手";結果兩廣總督張樹聲轉來了李鴻章的指示:“敗了固然不好,就是勝了也從此多事",潘軍馬上畏首畏尾,不敢打了,節節後退,任憑總理衙門嚴詞訓斥也不理!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各省督撫多是淮系出身,自然遵奉老上級。後來張之洞接任兩廣總督,積極支持馮子材抗法,取得鎮南關→諒山大捷,李鴻章又主張"見好就收",不要再打了,張之洞、彭玉麟不是淮系,不聽李的招呼,堅決主張打下去,李鴻章即以西太后名義,傳旨申斥張之洞,嚴令撤兵,前線將士無奈,只得服從了。

據此看來,李鴻章與首相有何二樣?曾、左、張哪有這麼大的權力?所以後來梁啟超說:天津的直隸總督府是中國的"第二政府"!


阿斌270202161


清朝最後四位名留千古的漢臣,他們各個都建立了不世之功,實現是清朝的中興,那麼到底誰的職位更高呢?

立下不世之功的名臣

1.曾國藩,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一等毅勇侯。

2.李鴻章,東宮三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文華殿大學士,一等肅毅伯。

3.左宗棠,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二等恪靖侯。

4.張之洞,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

從職位上來講這四位都是總督,從一品,大學士正一品。其中李鴻章是文華殿大學士,地位最高,其次曾國藩是武英殿大學士,地位僅次之;張之洞是體仁閣大學士,地位更次;左宗棠是東閣大學士,地位最低。

清朝實行三殿三閣制,其順序分別是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論學歷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他們都是進士出身,而只有左宗棠是舉人出身,所以他排最末。

論職位,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

對於漢臣來講,爵位主要來自軍功,而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都曾率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都是有軍功的人,曾國藩作為湘軍領袖是鎮壓太平天國第一人,左宗棠還有收復新疆功勞。所以兩人在生前就已經被授予侯爵;李鴻章軍功略遜,生前是伯爵,死後追一等侯爵;張之洞沒有軍功,故而沒有爵位。

所以從爵位的角度來看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

簽訂不平等條約忍辱負重的李中堂

李鴻章跟著慈禧混,創建了北洋水師、領導洋務運動,同時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善長外交,被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其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

近幾年有“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將李鴻章形容為力挽狂瀾的真英雄,而歷史卻將他視為喪權辱國的罪人,是賣國求榮的權臣。李鴻章被罵最多的是甲午戰爭簽訂的《馬關條約》,但是《馬關條約》的籤與不籤,根本不是李鴻章之過,乃是戰敗之過。

李鴻章所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他第一次簽字開始,就註定了揹負一世罵名。但歷史就是這樣,如果不是李鴻章,還會毫不留情地選擇另外的一個“背鍋俠”,這不是他的不幸,是那個時代的不幸。

勤奮自律,走上人生巔峰的“成功學之父--曾文正公

曾國藩於嘉慶十六年11月11日在一個普通耕讀家庭出生,考了七次才在21歲才考中秀才、相當於現代人高考參加了7年,23歲考中舉人,27歲中進士。

曾國藩並不是什麼天才,而且小時候讀書很笨,正因為曾國藩知道自己資質不高,所以從來不用巧勁,該下苦功夫就下苦功夫,但是卻憑藉著自己的勤奮與努力走入仕途,從翰林院檢討到二品侍郎,十年七次升遷。

曾國藩善長寫日記反省自己的行為,他的日子中經常有:“今天沒有忍住,又多吃了一塊肥肉。今天居然又多看了幾眼美女,真是色迷心竅這一類自我反思,罵自己的話。《曾國藩家書》成為現在家長教育孩子、成功學洗腦勤奮上進的必讀書,也在出版商的努力下大量出版發行,讓曾國藩成為了勤奮改變命運的學習榜樣。

重視工業、教育發展實幹家張之洞

張之洞是一個實幹家,如果將李鴻章形容為大清國這個破舊大夏的“裱糊匠”,那張之洞就是設計師,李鴻章笑張之洞不切實際,張之洞笑李鴻章敝帚自珍,兩人互不服氣,互不買賬。

毛主席對於他為中國的工業發展推動曾這樣評價:“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張之洞的貢獻又豈止是重工業,他重視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要發展基礎教育需要普及小學,普及小學需要大量合格的教員,張之洞非常重視基礎師範教育。

他創辦湖北師範學堂、三江師範學,為湖北的近代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湖北的發展造就了大量人才。

保衛領土完整左宗棠

前面三位的貢獻都是對這個國家、民族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李鴻章忍辱負重簽訂不平等條約,張之洞實幹興國,但唯左宗棠主張“海防”與“塞防”並重,指出不收復新疆,陝甘清軍便會被長期牽制,不僅不能裁減兵餉、助益海防,而且“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尤其招致英、俄滲透。左宗棠的戰略眼光,在維護了祖國的領土完整性,是其他人所無法比擬的。

四人在晚清所做出的貢獻都是巨大的,但是我個人最欣賞的還是曾國藩,他身上有著我們成千上萬人的影子,普通,沒有背景,但是勤奮,終生努力。這樣的人才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畢竟我們都是普通人,並不需要去學習天才的成功之路。

雨霽視角


先聊聊這四人個人的關係。這四人中,以曾國藩名氣最大,威望最高。左宗棠可能會不服,但是無論從地位和聲望上,曾國藩在四人中,無疑是第一的。

曾國藩這裡面是李鴻章的老師,是左宗棠的好朋友,是張之洞的前輩。為什麼要拿曾國藩做比較?那是因為曾國藩雖未入相,但是已是當時官員中的精神領袖。

回到題主的話題,不知道題主問的官職最大指的是“官最大”還是“職最大”。這裡面是有區別的,官包括爵位和職位,如果論爵位的話,那就是曾國藩最大,因為他是“一等侯”,如果論職位的話,那就是李鴻章最大,因為他當了大學士,基本上就等同了宰相。

他們四人有個共同點,就是都當過總督,但是又有些不同,那就是雖然都當過總督,但是曾李二人當過“直隸總督”,比別省的總督要高出半級,即使是做總督,左宗棠和張之洞也沒有他倆人官大。

所以說,論爵位,曾國藩第一,論職位,李鴻章第一。但是論起個人在晚清的官僚體系中的影響,那應該還是曾國藩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