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国王陵遗址博物馆参观的时候,解说员说“中山国千乘之国有10万军队,楚等万乘却只有100军队”,真的是这样的吗?

手机用户564843584723


千乘之国的兵力应该在28000~78000人,至于楚国这样的万乘之国,兵力应该在28万~78万之间。

下面介绍下先秦时候中国的军队形式。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时间里中原地区是没有骑兵的。主要原因一是缺战马,二是马上作战不方便,因为没有马镫。

马镫是用来帮助骑手能够稳定在马背上的工具。根据历史记载,中国军队最早装备马镫是在晋朝,之前是没有马镫的,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的历史上,人在马上全靠缰绳保持平衡。所以据此推测三国时期的武将,使用的兵器应该是以单手兵器为主。


因为骑马作战不方便,所以中国最早的军队是以兵车为最基本的作战单元的。中国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军队主要是由兵车和其后跟随的步兵组成。一架兵车上载三人,三人着铠甲。一人负责操控马匹,一人拿弓箭或弩,一人持戟或枪等长兵器,远程时,弓箭手负责射杀,近程时长枪兵刺杀。每架兵车后跟随25~75步兵,这个数量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略有不同,比如春秋时期可能全国人口普遍较少,每个兵车后边可能标配25人,到了战国时期人口增多,每个兵车后边会有所增加。


而且因为当时的士兵上马为兵,下马为民,国家有战事,士兵需要自备武器铠甲。所以从先秦时期军队的装备上我们也能看出军队的组成阶层。

兵车上的三人都着铠甲,当时可能皮甲居多,兵器也是戟或弓箭,家里能够置办这些装备的,应该都是属于贵族阶层;后面跟随的步兵,基本没有铠甲,兵器主要是殳(shu)。

殳,和杵同意。屈原《国殇》里说过“执殳前驱兮,报国甘效命”。那么殳到底是什么兵器,我们可以从杵了解下,有个词叫“血流漂杵”,形容战况惨烈。那么什么兵器能够浮在血上呢,木头!所以殳和杵的意思就是大木棒子。

所以后面的步兵没有铠甲,拿木棒作战,他们应该是属于平民阶层。

从这一点也相应证明了一点,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封建社会,最起码不是完全的奴隶社会了,因为没有人敢让奴隶参与作战,后面的步兵肯定是平民。中国历史上敢用奴隶作战的只有商纣王,结果就是奴隶临阵倒戈,商朝灭亡。

所以,导游所说千乘之国兵力十万,万乘之国兵力百万应该说是有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