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盛为什么要背叛主子投靠甄嬛?难道他不知道要皇帝松口,他才能被救出来吗?

金娱说


苏培盛是雍正皇上身边用老了的人,从小跟着皇上,培盛,也可以说是陪圣,陪伴圣驾。但他却背叛了皇上,投靠了甄嬛,甚至把皇上身边血滴子这种隐秘机构的存在都汇报给了甄嬛,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四个:

1. 正是因为呆在皇上身边时间长了,才知道皇上不是一个好主子。

身为帝王,就要比别人多一百个心眼,皇上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信不过,宁可错杀一万,不能放过一个,这样的主子值得终身去追随么?

苏培盛虽然熟知皇上的心性,但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伴君如伴虎,多一个关照总比没有强。

2. 甄嬛是个值得追随的主子

1)前期因为长得像纯元皇后深受皇上宠爱,绝对能在皇上身边说的上话。特别是当时华妃看不上苏培盛,年羹尧也不给他好脸色。甄嬛反倒对他很好。

2)后期足够强势,在后宫中地位颇高,而且在前朝也有一定的势力。

3)对下人好,值得人去追随,不枉主仆一场。

3. 不愁荣华富贵,最大的心结是无儿无女,所以瑾汐是他的软肋

瑾汐是甄嬛的忠仆,他很久之前就中意瑾汐,对瑾汐一心一意的好,所以自然的就跟随了甄嬛。

4. 最关键的是,甄嬛在后期已经把苏培盛拉下水了

她带着苏培盛去了果郡王府中,看到了那些信,苏培盛这样聪明的人,对甄嬛与果郡王的私情也一清二楚了,万一有一天事情败露,苏培盛也将视为同党,死无葬身之地。(因为甄嬛入宫,他是最主要的牵线人)


五条虫影视解说


说句实在话,从皇帝因为槿汐和苏培盛私下对食之事曝光后,把两个人分别关进慎刑司受苦,苏培盛作为从小跟在皇帝身边长大的人,心已经拔凉了。自己伺候皇帝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什么皇帝对自己说抛弃就抛弃呢?

人在失意的时候最怕对比,苏培盛被关进慎刑司,无人嘘寒问暖,但是槿汐不一样,哪怕进了慎刑司,甄嬛不顾名声也要来看槿汐,对槿汐说不管怎么样一定都会把槿汐就出去,这份被升华的主仆之情,苏培盛怎么能不羡慕。

苏培盛是太监,没有儿女福,在宫里虽然有养子,但是说句难听话,太监都是没根的东西,今天可以把苏培盛当干爹,明天就可以换别人,始终没有温暖的感觉。因此苏培盛才希望能跟槿汐对食,在宫里能依偎度日。

自己在皇帝身边这么久,皇帝还是只把自己当奴才,可是甄嬛却把槿汐当亲人,槿汐落难,甄嬛不顾一切都要把槿汐救出来,这样的感情让苏培盛羡慕,也让苏培盛看清楚,在这宫里,假如能被甄嬛当成自己人,那么日后也会有好日子的。

虽然救自己出慎刑司的人看起来是皇帝,但是这中间是甄嬛出了不少力气的,这一点苏培盛看的很清楚。以苏培盛在宫里的人脉和地位,不难打听出来是甄嬛去求了端妃,端妃在皇帝身边说了几句,这才得救。

在这宫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甄嬛和皇后势不两立,宫里分甄嬛派和皇后派,斗到最后看谁能赢谁就是后宫之主,对苏培盛来说,之前他都是保持中立,但是经过这么一件事,苏培盛想保持中立也难了,毕竟宫里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和槿汐的事情,他想不参与宫斗,也会有人把他划到甄嬛那个圈子里。

与其这样,他还不如就是站到甄嬛那边,主动帮助甄嬛在宫斗中取得胜利,自己以后不仅是功臣,还是和槿汐对食的人,晚年自然差不了,这不是一举两得吗?因此苏培盛才会在宫斗中投靠甄嬛。


入行娱乐


苏培盛当然知道皇上不松口,自己出不来。换句话说,苏培盛也知道,只要皇上松口,他就可以出来。可是他和崔槿汐却在慎刑司带了许久,这说明什么?皇上并没有把他当个数。

这让苏培盛再一次领略到了皇上的冷漠无情。苏培盛在皇上身边服侍了几十年,皇上的心思他太清楚不过。他知道皇上是个心性多疑,冷血无情的人。

一边宠着华妃,一边暗地里给她下药,华妃的夜里勾着皇上的腰带被他所见,华妃降为答应,惨死在小黑屋里同样被他所见。华妃同样陪伴了皇上多年,还是与皇上的妃子,而苏培盛呢,不过就是皇上的奴才。

只是,从前都是隔岸观火,如今事关自己的生死,事关崔槿汐的生死,皇上的冷漠无情让他感受得更加真切。

眉庄曾经以为皇上是自己的天,因为皇上的冷漠,眉庄心灰意冷;甄嬛也曾经被皇上捧得极高,然而终于因为皇上的无情,而爱上了旁人;苏培盛同样是人,何况他现在还有崔槿汐,只有甄嬛才能保住他们,这一点他非常清楚。

为了救苏培盛和崔槿汐,甄嬛作出了很多努力,自己不方便出面,就去求了端妃。大家都知道,如果甄嬛自己可以把事情办成,那不算什么,可是甄嬛是求别人,做了很多工作才把两人救出,这就很感人了。

皇上与甄嬛在对待苏培盛的问题上一冷一热,苏培盛可以明显感受到,背叛主子投靠甄嬛也就水到渠成了。


小亮谈影视


苏培盛作为皇上身边的人,且自幼跟在皇上身边,怎么后来倒是帮了甄嬛。

甄嬛对苏培盛有恩,有情,也很尊敬。加上崔槿汐的缘故,再者,苏培盛也很清楚宫中的形式。

苏培盛与崔槿汐对食之事被揭发以后,甄嬛四处奔波,可是她没有去求皇上放人。但她请了别人帮忙,而皇上似乎从头到尾都没那么着急。

这些事儿,苏培盛一出来就能知道得很清楚的。所以,即便放他们出来的是皇上,可是他的心里更感激甄嬛。

当然知道,可是总得有人去让皇上开口

苏培盛与崔槿汐都放出来了,一个罚了一年的月钱 ,算是惩罚。

然而关于这件事情,苏培盛却把功劳都归功于甄嬛了。尽管是皇上才能放他们出来,但是也得有人去周旋,皇上才能开口。

这个去帮他们的人,就是甄嬛了。甄嬛身怀六甲,还为了他们的事情奔波。虽说当时崔槿汐与苏培盛相好的时候,崔槿汐是为了甄嬛。

不过,甄嬛也是在崔槿汐出事以后,费心劳神想办法,还亲自到慎刑司去看崔槿汐。这些事情,想必苏培盛出来以后,必定可以知道。

反而皇上却没有那么着急,最后只是顺着甄嬛给的台阶,救了他们出来。

苏培盛回去的时候,皇上让他断了念想,可见皇上并非真的理解他

苏培盛回皇上身边伺候的时候,皇上让他断了。苏培盛心里当时就跪下了,讲述自己的真情。皇上虽然没有强制要求断了,就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苏培盛去永寿宫,甄嬛却说自己会谨记这个教训。崔槿汐没事,公公放心,这句话,便让对崔槿汐情深义重的苏培盛,感恩甄嬛了。

皇上赐婚他与崔槿汐,也是甄嬛的功劳

甄嬛双生子落地,龙凤胎,皇上高兴得很,赏了永寿宫宫人半年月例。

苏培盛是个聪明人,在这个可以普天同庆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要求个什么赏赐,应该很容易。

所以,苏培盛就求贵妃娘娘赏赐一个东西,什么都行。贵妃娘娘说,要赏就赏个大的,这个得皇上来给才体面。

皇上会心一笑,把崔槿汐赐给苏培盛做妻子了。

这一件事情,苏培盛对甄嬛,可谓是感激涕零。

所以,苏培盛肯定帮着甄嬛。要说背叛皇上,苏培盛也不算,顶多行了一些方便,有些东西大势已去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皇上身边粘杆处的人都动用了,可见皇上最后对苏培盛也不那么信任了。苏培盛提供一些御前信息个甄嬛,也就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无心浪味仙


要说《甄嬛传》中的聪明人,苏培盛绝对是其中之一。

无论是首领太监的身份还是从小陪伴在皇帝身边的过往,这两个属性注定了苏培盛是一个经历过大场面(九子夺嫡),熟谙宫廷尔虞我诈,能够看透时势发展又精通厚黑学的聪明人。

如此一个熟悉皇帝又洞悉宫廷风云的苏培盛,在被告发与崔槿汐对食时自然知道只有皇帝松口,他才能被救出来。当然,从小跟着皇帝的他也深知皇帝,也许在被打入慎刑司之初他还曾经幻想或者期盼过皇帝能够给句话。可是皇帝终究让他失望了!

等到苏培盛被救出,他自然会知道是甄嬛出的力,也自然会知道是皇后上的新,更会从小夏子那里知道皇帝宁可嘴唇干裂责骂小夏子也不愿救出他的事实。

所以后来苏培盛加入甄嬛阵营完全倒向甄嬛就不难理解了。在对食事件发生之前,苏培盛的态度还算中立,只不过与甄嬛一方交好;而对食事件之后,苏培盛则是开始偏向甄嬛一方,直到甄嬛求情皇帝赏赐苏培盛与崔槿汐成婚,苏培盛才彻底倒向甄嬛。细细想来,甄嬛生下龙凤胎,苏培盛向她讨赏,其实就是苏培盛公然递交“投名状”。

当然苏培盛这样一个聪明人倒向甄嬛自然也不会是单纯的报恩或者因为崔槿汐,苏培盛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就像《琅琊榜》里梅长苏对高公公的预测“等到形式明朗,这位高公公不是我们的人也是我们的人了。”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苏培盛。且不说甄嬛向来就与苏培盛交好,平日里也是对苏培盛较为尊重。至少在甄嬛这边,苏培盛能够明显感觉到对方把自己当个人看,而不像其他妃嫔主子似的颐指气使,不把他们当做人。最明显的就是在对食事件后苏培盛来找甄嬛打听崔槿汐的情况时,甄嬛竟然公然给他看座,这是何等的对待。

此时皇帝已经暮年,按照清朝的规矩,苏培盛这种打小跟着皇帝的近侍,皇上一旦崩了他们要么殉葬(清朝的习俗)要么守灵。苏培盛经此一事后明显对皇帝不会有这份忠心,无论殉葬还是守灵都是他不愿意的结果。而此时整个后宫,皇后已经明显对自己有敌意,其他众多妃嫔中唯独甄嬛一方既有实力又能给自己保障。

毕竟此时甄嬛已经是两位阿哥两位格格的生母,身为贵妃盛宠优渥,六宫协理之权在握。后宫之中还有端皇贵妃和静贵妃作为盟友。而此次甄嬛回宫,被赐姓钮祜禄,这就意味着在前朝也会有相当的势力盟友。所以对苏培盛来说,跟随甄嬛,将来只要两位皇子有一位登基,都不会亏待自己。苏培盛也是人,虽然已经是个废人,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情感,也想有人做个伴。崔槿汐和他是同乡,无论是他帮助甄嬛回宫还是在慎刑司都表现出了苏培盛对崔槿汐的感情,他是真的喜欢崔槿汐想和她做个伴儿。


脑壳秀逗


苏培盛投靠甄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于皇帝的薄情寡义感到失望。

苏培盛是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他可以说比一些王宫大臣、后宫嫔妃还要了解皇帝,从“九子夺嫡”到毒害果郡王,雍正为皇位可以不顾亲情。曾经不可一世的华妃当年被雍正宠上了天,最后囚禁破宅撞墙而死。皇帝太无情。


他不敢奢望皇帝能像对待王室贵族那样对待自己,他只是希望被打入慎刑司时,皇帝能够念在多年追随左右的份上给自己和崔槿汐一个成全,但这点最后的幻想也破灭了,皇帝面前他始终只是个奴才。


视崔槿汐为生命中重要的人。

皇帝身边的贴身大太监,多少太监为止奋斗的终极目标。但有谁知道人前显贵的他,每当回到家中冷锅冷灶的孤独凄凉感。当崔槿汐答应和他对食的时候,那种幸福感和作为一个男人(虽不完整)的尊严感油然而生。当有人要来打破这种幸福,他会拼死反抗。

甄嬛的逐渐强大,让他感觉到易主的时候到了。

崔槿汐落入慎刑司后。甄嬛的温情看望和冒死营救和皇帝对自己的冷漠无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甄嬛的强大的人格魅力彻底的征服了他。另外,自打甄嬛重新回宫以后。无论对抗后宫嫔妃的手段,还是与皇帝周旋的能力。都让苏培盛刮目相看。

权衡之后,他感觉到,自己跳槽的最佳时机到了。所以义无反顾的加入到了甄嬛的阵营。



岁月品人生


是的,苏培盛背叛了皇帝

原因如下:

第一点,自保

苏培盛作为宫中的人精,早就练就了识人,了解皇上心意和痛点,知道跟着谁有肉吃,在宫中没有绝对的友人和敌人,就连皇上也不是自己可以绝对依靠的人。即使对皇上有感情,但目睹的甄嬛的崛起,苏培盛心里明白,皇上大势已去,为求自保,向甄嬛一党彻底倒戈。



第二点,女人

苏培盛虽然是太监,但是也有男人的情爱心理,生理的缺陷更凸显出他对槿汐的真情意。当两人恋情被发现被举报,被带进慎刑司,受尽严刑拷打都没有松口,为的就是不连累槿汐。而这一点就是槿汐感动的原因,证明了苏培盛对槿汐是真爱,对于至爱之人,男人总是愿意用尽全力去保护。当所以当甄嬛和皇帝出现裂痕,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最爱女人的主人甄嬛这边。



第三点,失望

苏培盛自幼陪在皇上身边,眼睁睁的看到皇上的多疑与绝情,更当他在与槿汐对食被发现后,立刻将他关进慎刑司,更感受到了皇帝的凉薄,而此时的甄嬛是拼劲全力要保他们。滴血验亲这事上,祺贵人要拉槿汐去慎刑司,皇上闭口不言。皇上用夏刈不用他已经对他不信任了。这些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皇上是靠不住的,失望了,心寒了。



第四点,剧情需要


经典影视cut


这是一个经典的环节,苏培盛与槿汐姑姑的“对食”丑闻被揭发之后,两人相继被发配到慎刑司,也许雍正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拐点竟然造成了自己与苏培盛的分裂,使得苏培盛在随后迅速站到了甄嬛的一边。

事实上苏培盛并没有背叛雍正,严格意义上来讲是雍正放弃了苏培盛,所以也不存在发配到慎刑司的苏培盛能否被雍正解救出来,因为雍正根本就没打算解救,也是因为这一变故才让苏培盛意识到,原来他在雍正的心目中只是一个奴才!



苏培盛是什么人呢?按照华妃的话来讲,这是从小跟雍正长到大的人,也是雍正最忠实的属下,自己的哥哥让苏培盛帮忙夹菜都让华妃看得心惊肉跳,可见眼前的这个太监也不是一个轻易能够惹得起的人,也同样是从小跟随雍正长到大,苏培盛也自信的认为他也是雍正不可或缺的帮手,凭借几十年的感情,倘若自己未来有一天遭遇大难,雍正总会能伸出手来帮自己一把,可接下来他看到的却是冷冰冰的无情!

后宫太监与宫女对食,这种行为虽然饱受争议但在千百年的后宫当中,本来就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毕竟太监也是人、宫女更是人,无论是在后宫生存还是生活,找一个伴侣也是这些人一生当中可以依靠的慰藉,苏培盛与自己喜欢多年的槿汐姑姑形成对食,也是男女双方一种正常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后宫早已遍布眼线的雍正,难道这些年不知道近在咫尺的苏培盛有这样的感情?说不知道那是假的,只是出于帝王的需要故意装糊涂而已。

然而这一天还是东窗事发了,虽然名义上属于后宫丑闻,但对于后宫真正的主人雍正来说,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先不说后宫对食早就是半合法状态的存在,自己身为堂堂的帝王,赦免苏培盛甚至允许苏培盛公开的对食难道不是自己一句话的事?至少从后来他允许苏培盛来看,这也的的确确就是一句话的事!可当丑闻爆发之后,雍正的第一态度又是什么呢?直接选择“秉公处理”,将苏培盛和槿汐姑姑全部押进了慎刑司。



雍正为何选择做出如此的行为?答案其实也很简单,作为帝王他必须要考虑后宫的利益分配,虽然自己掌管着一切,可毕竟对食行为在名义上并不合理,更别说皇后慈修掌握着后宫,自己出于利益的考量也没必要干预皇后的权限,让她处理合法的“违规”,在需要充分保障皇后面子的情况下,雍正对苏培盛的处理选择了放任;当然也许这一期间雍正也有着另一个考虑,随着甄嬛的再次回宫,她又一次稳住了自己在后宫的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皇后的地位产生了威胁,而对于雍正来说,不管皇后也好甄嬛也罢,这些女子不过是自己在后宫之中玩乐的工具而已,不管其中某一个女子有多受宠,他也不会容忍这个女人改变后宫的权力分配,坚决的处理苏培盛和槿汐,也是从另一层面对甄嬛进行敲打。

然而雍正却并没有考虑到,当自己想着各种大方向的利益时,无形当中却也得罪了更多的人,而其中之一恰恰就有苏培盛,也是经历了这个变故才让苏培盛真的明白,原来自己在雍正的眼里就是一个奴才,一个需要就拿来使用,不需要就弃之一旁的高等太监。而反之与自己并没有太多直接关系的甄嬛,在事发后却竭尽全力地对自己和槿汐进行营救,虽然甄嬛更大的目的是为了营救槿汐,但一个主子能对手下的奴才有如此的态度,光是这样的尊重就足以让苏培盛在事后选择反水,彻底投向甄嬛的一边。


辽宁资深球迷


苏培盛真正倒向甄嬛是在后来,而并非是与崔槿溪对食之事被发现的时候,在此之前,苏培盛对于皇帝算不上是背叛。

作为自幼服侍胤禛的人,苏培盛陪在胤禛身侧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宫内的一众后妃。而浸在内禁多年,苏培盛向来乖觉圆滑懂得审时度势,知道如何去讨皇帝的欢心,也懂得避开皇帝的忌讳。甄嬛是皇帝心尖儿上的人,苏培盛自然是知道应该做什么。


甄嬛第一次小产失宠后,在倚梅园施展手段复宠,苏培盛也没少出力。用崔槿溪的话来说:“得了吧,能讨皇上高兴的你都帮。”其实对于任何妃嫔,苏培盛都是悉心帮顾,除了不知好歹的余氏,宫内妃嫔即便是皇后与华妃,也都会顾及苏培盛在皇帝身边的分量。

而甄嬛在甘露寺想要回宫复仇时,苏培盛被牵扯进来还是因为崔槿溪的事情。崔槿溪知道苏培盛对其有意,所以故意贴近,而苏培盛也心知肚明。他帮助甄嬛复宠,一来是因为他的确喜欢崔槿溪,二来他时刻陪在皇帝身边,知道皇帝心里自始至终都放不下甄嬛,帮了甄嬛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苏培盛才在帮甄嬛复宠的事情上费心费力。


敬妃为了留下胧月公主而背叛甄嬛,让宜修知道了苏培盛与崔槿溪的事,使得他这个内务府总管太监进了慎刑司。这并不能说苏培盛背叛了谁,他与崔槿溪对食的确是事实,而甄嬛与果郡王的事情苏培盛当时也并不知道,说苏培盛背叛皇帝根本就无从说起。当然,苏培盛想要离开慎刑司,必须要皇帝松口,可按照后来崔槿溪的话来说“苏培盛在慎刑司受尽酷刑,还是一个字都没说。”苏培盛的真心,也让崔槿溪非常动容。

有端妃帮忙,苏培盛终究离开了慎刑司,苏培盛也知道良禽择木而栖,正式投向甄嬛。而后甄嬛生育双生子,皇帝正式将崔槿溪赐给苏培盛,也正是如此,苏培盛完全成为了甄嬛在养心殿的助力。


皇帝在前朝议政,张廷玉建议留子去母,转瞬甄嬛就从苏培盛那儿得了消息;后来皇帝病重,苏培盛受甄嬛授意,依旧给病重的皇帝递折子,皇帝私下召见血滴子夏刈,也被苏培盛留心听着告诉了甄嬛。

苏培盛在后宫多年,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从不敢轻易得罪任何妃嫔。后来的甄嬛摄掌六宫,除了被削籍的弘时,皇帝三个儿子有两个是甄嬛的。当时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差,因为在后宫不加节制,又大量服用丹药,随时都可能宾天。如果皇帝驾崩,苏培盛就失去了依靠。将来新帝登基,甄嬛就是皇太后,苏培盛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呢?苏培盛投向甄嬛,也是明智之举。


澹奕


甄嬛传中的皇帝,性格摆在那了,估计到时候去找皇帝求情也没啥用处。

毕竟,皇帝(电视剧中的)是个极度自私自利的人,不可能为了一个太监去费心费力。

其次,他与崔槿汐对食(古代太监宫女间做一些恩爱的事情,毕竟后宫宫女太多,太监也受不了啊),而崔槿汐又是甄嬛的仆人。

这一圈绕下来,苏培盛对甄嬛忠诚有佳也就不列外了。

毕竟,对甄嬛好了,崔槿汐的日子也会好过些。

再说背叛主子,只能是简单的利益分析。跟谁不是跟?反正得对自己的女人好。

啧啧啧,瞧瞧人家太监的觉悟,再瞅瞅某些男人,呸!

哈哈,开个玩笑。喜欢的小伙伴点个关注哟,爱你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