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和太子?

王超行侠仗义


秦始皇没立皇后有以下几种猜测:

一是他母亲的行为使得他担心皇后会影响他的权力。二是他认为,自己的功德超过了古代圣人、三皇和五皇,所以更难选择皇后。最后一条原因也和他一直追求长生不老、六国之美充斥后宫有很大关系。

秦始皇没立太子有以下几种猜测:

第一还是和他追求长生不老有关,他认为自己能一直统治这个国家,不认为自己会死,所以也就没过早的立太子。二是他认为扶苏的儒家文化信仰和自己的法家思想冲突矛盾,另外扶苏也一直反对他的治国方法,也就是政见不同,他怎么可能会早早立扶苏为太子呢,不过他也是在暗中的培养扶苏。比如派扶苏到大将军蒙恬那里,名义上是监督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实则是有意锻炼扶苏。

但是秦始皇自己都没想到,他会在49岁时突然逝世,一切都没来得及安排,他的死也彻底影响了大秦的命运。

我是 ,关注我一起探讨历史。


南风回岸


秦始皇作为皇帝的创始人,很多时候都被后世的皇帝作为模仿的对象,可是,有一件事,一直都引人注目,那就是秦始皇终其一生都没有立皇后。有人说,是不是因为秦始皇当时没有皇后制度啊?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秦国自孝公开始变法,各项制度日趋完善,到了秦始皇时期,各项典章几乎都成熟了,不可能是由于制度引起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史书没有明文记载,咱们也只能通过史书有限的线索来推测了,我觉得秦始皇不立皇后主要是由于家庭因素。

秦始皇的母亲没有起到好作用,使秦始皇对女人产生怨恨情绪

众所周知,秦始皇的母亲行为失谨,不守妇道,秽乱后宫,居然还跟野男人生下了两个儿子。这事儿让秦始皇脸上颇为挂不住,性格刚烈的他从此受到了严重伤害。这种心理阴影也没那么容易摆脱,秦始皇对女人是有提防之心的。所以,他始终不愿意立皇后。

秦始皇性格多疑,勤政专断,唯恐后宫掣肘自己

说秦始皇是个强人,估计没人会反驳,他的一生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这样成长起来的人都有一个通病:太迷恋权力。设立皇后,等于给天下设了一个“母亲”,如此威望的人物,很可能会对自己的皇权形成掣肘。有些朋友肯定觉得这样说比较夸张,那么,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估计您就不会这么说了。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一直生活在独孤皇后的阴影之下,独孤皇后在世期间,杨坚甚至不敢轻易沾其他的女人,可见如果处理不好,皇后对皇权的威胁有多大。

至于,秦始皇为什么不立太子,这种说法就有争议了,毕竟,秦始皇到底有没有立太子,由于赵高和李斯弄权,真相也就成了一笔糊涂账。假设秦始皇没有立太子这个命题成立,我觉得应该跟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态度有关系。

秦始皇是个喜欢巡游的人,原因嘛,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但他四次巡游,其中有三次都接见了方士,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秦始皇迷恋长生不老之术,深信自己是能够长生的,所以,对立太子的事情一拖再拖。到了秦始皇最后一次巡幸,所有的臣子都不准提“死”字,可见他对死亡的恐惧,立太子就意味着承认死亡,他不愿意立太子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以上观点是缺乏史料依据的,都是根据史料记载进行的推测,如果有不妥之处,还请方家多多担待,也欢迎批评指正,不过,无脑喷敬请绕行。


猫叔说历史


所谓皇后,就是皇帝的正妻,在秦始皇没当皇帝之前,天下是没有皇帝的,自然也就没有没有皇后。这时候我们就要问了:发明了皇帝头衔的秦始皇,为什么没有发明皇后头衔呢?我们可以有两种猜测:第一,不想发明,第二,没有时间发明。

提起秦始皇,就不能不提他的母亲赵姬和嫪毐。赵姬这个女人很不容易,便宜丈夫异人跑掉了,只留下她一个弱女子带着小嬴政(也可以叫赵政)在赵国东躲西藏,那时候她唯一的依靠就是商人吕不韦。

异人当上秦王没多长时间就挂掉了,所以赵姬跟异人的关系,仅限于为异人生了一个嬴政。这样看来,要让赵姬对异人忠贞不渝,这要求有点太高了。

但是在嬴政眼里,事情满不是那么回事,赵姬的开放,给小嬴政心里留下了阴影。所以秦始皇嬴政一生对女人都不那么尊敬,以至于任何史料都找不到关于嬴政后宫的记录,中国第一任皇后是谁,当然也成了一个谜团,要是按照史料记载,古代第一位有皇后称号的,应该是刘邦的老婆吕雉。

我们必须承认,秦始皇的身体是没有毛病的,更不是不近女色。嬴政扫灭六国之后,把人家的王室女子都收编了,这些女子还为秦始皇生了三十三个子女(二十三个儿子十个女儿)。他之所以不立皇后,其实就是因为他信不过身边的女子,更不允许有“国母”来跟他分享权力。

另外一点,就是秦始皇很忙:他一方面要调兵遣将一统天下,还要分出精力来对付老妈赵姬的前后两任情人吕不韦和嫪毐,建立大一统之后,还要出巡,还要炼丹,秦始皇真的很忙。除了完成传宗接代任务之外,秦始皇真没有时间跟任何一个女子交流感情,所以也就不存在取舍问题,估计他是想把这个问题交由自己的下一代来解决了。

至于秦始皇为什么不立太子,这就很简单了:他根本就没想到自己会死,起码没想到自己只能活五十岁(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在孜孜不倦地找神仙求长生的路上,秦始皇认为自己还能走很远,即使不能长生不老,活个七八十岁还是没有问题的——读者诸君可能不知道,秦始皇只比刘邦大三岁。如果秦始皇再活个十几二十年,连刘邦都熬死了,也就没有后来大秦帝国的二世而亡了——拿下咸阳的是刘邦而不是项羽。

秦始皇一直不认为自己会在短时间内离开人世,而且他一直在为“父传子家天下”还是“天下人共管天下” 而纠结,他还曾经专门召集会议研讨过这个问题: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 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 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秦始皇帝仰天而叹曰:“吾德出于五帝,吾将官天下,谁可 使代我后者。”

秦始皇的意思很明白:“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这五帝,都是搞了禅让的,而从夏(禹)开始,商(汤)、周(武)三个朝代(三王),都是家天下代代传。诸位老学究说说看,哪种传位方式更好,咱们就采用哪种方式。”

博士鲍白令之回答:“如果是以天下为公,就会禅位给贤能的人;如果把天下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那就在家族内代代相传。五帝是天下为公的,所以人家禅让;而夏商周三朝之王是要搞家天下的。”

秦始皇叹了一口气:“我学五帝那样的德行,让天下人共管天下,你们认为谁能接替我呢?”

看明白了吧?秦始皇还没来得及考虑立不立太子呢,就忽然意外驾崩了,如果他再活几年,即使不搞出民选皇帝,也会传位给比较贤明的公子扶苏,那么整个地球可能都要说华语了——请注意,是华语而不是汉语,或者也有可能叫秦语……


半壶老酒半支烟


秦始皇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皇帝。他13岁登基,22岁亲政,之后平定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的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一一秦朝。但是,这样一个雄才伟略的皇帝,在他一生长达37年的统治中却没有立过一位皇后,也没有确立储君。

在封建体制之中,古代帝王的正妻被称作皇后,妾被称作妃嫔。皇后只能有一位,妃嫔却可以有很多,正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皇帝立后也是皇帝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国家也有相应的立后制度来组织这件事。国家选皇后的标准自然很高,除了端庄贤淑等传统要求之外,更多的是要能肩负起“母仪天下”的神圣使命。既然皇后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坐拥天下的秦始皇又为什么不立后,立储呢?

关于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少了ー个与之对应的“千古一后”的原因,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秦始皇的母亲对他造成的阴影。

秦始皇是秦庄襄王子楚之子,姓赢名政,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史料记载,秦始皇的生母赵姬本是吕不韦的宠姬,后来吕不韦把赵姬献给了子楚,并生下了秦始皇。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秦始皇的生父抱持着怀疑的态度,很多人认为秦始皇其实是吕不韦的儿子,恐怕连秦始皇自己也分不清谁是自己的生父。

赢政登基为王后,身为太后的赵姬仍然行为不检,先是与吕不韦在宫中重温旧情,再是与嫪毐私通,秽乱后宫,并生了两个儿子。

《史记》中记载,“皇帝益壮,大后淫不止。"”母亲行为失检,让秦始皇在心理上受到严重的伤害,恼羞成怒的秦始皇杀死了两个私生弟弟和嫪毐,把吕不韦发配蜀地。同时,秦始皇还把母亲赵姬赶出首都成阳。

极度压抑的秦始皇彻底暴发了,成为一个失去理性的暴君。秦始皇这种对母亲的怨恨,逐渐发展成为对一切女人的仇视。

秦兵马俑博馆研究人员说:“由怨母而仇视女人的心理阴影,使秦始皇长大后在婚姻观上未能健康发展。宫中众多女人,仅仅是为满足他的生理需要。由母亲行为而形成的心理障碍,是秦始皇迟迟未立后的重要因素之这种心理上对女人的偏执,使得秦始皇极其不愿意娶妻立后。



2.秦始皇的立后要求过高。

秦始皇统一六国,自称为始皇帝,认为自己的功德超过了上古的三皇五帝,自命不凡的秦始皇自然也就对皇后的要求非常高。

秦始皇的后宫充斥着东方六国选来的大量佳丽,要从中选出一个高标准的美女也并非难事。但是,问题就在于秦始皇不仅不喜爱这些美女,反而十分鄙视,对于她们这种把亡国之辱抛之于脑后的行径,秦始皇十分痛恨,认为她们毫无守贞重节可言。所以,他也不愿从这些后富佳丽之中选出一个合适的皇后人选。

3.秦始皇沉迷于追求长生不老,对方术、炼丹术等情有独钟。

他曾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耗费巨资入东海以寻得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这种对长生不老药的孜孜追求,使他无暇顾及后宫之事,把立后之事也抛之脑后,这也是秦始皇一生没有立后的重要原因。

4.秦始皇自认为还是壮年,甚至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寻得到真正长生不死之灵药,所有立太子是多此一举,故而未确立储君。

秦始皇终身未立皇后,太子是多方面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申报七十七载


后宫干政与后继非人是皇权的两大威胁,秦始皇一生都在制度创新,他当了皇帝后也在想如何防止后宫干政与后继非人。思来想去,秦始皇认为周朝的宗法制是罪魁祸首:如果没有宗法制,那么就没有嫡庶之份,也就没有了母凭子贵与子凭母贵的事情发生了。

不立王后,则无太后,亦无嫡子:无太后,那么就没有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的情况发生;无嫡子则破了嫡长子继承制,这样就可以在诸皇子中选择可靠的人继位。秦王政从大婚之日起,就订下了这个制度:不立后,诸嫔妃皆为帝妻;不立嫡,选择诸王子中的最贤者为君。因此秦始皇与秦二世皆无皇后与太子。



历史的经验告诉嬴政,太后专政是国家大害,不是每位太后都是大秦宣太后。比如嬴政的母亲赵太后就是一个害国祸民的太后,赵姬有摄政的权力,丞相吕不韦的政令都需要赵姬首肯。所以赵姬才能扶持嫪毐成为假父长信侯,嫪毐又学战国四公子豢养了许多的游侠儒生,许多官吏都投靠了嫪毐。

赵姬甚至有废除嬴政王位的权力,这也是嫪毐为什么敢发动兵变的原因所在;如果赵姬没有废王另立新君的权利,嫪毐发动了兵变也没有用的。同一时期的赵国为什么会诛杀李牧呢?原因在于赵国的转胡太后淫荡成性,宦官郭开控制了转胡太后,所以郭开能以赵王的名义宣布李牧叛国而将其诛杀。

即使宣太后贤明,但她也大量任用外戚,秦昭襄王被架空权力长达四十多年,魏冉、白起都被认为是宣太后的娘家人。魏冉是宣太后的同母异父哥哥,他与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公子市、高陵君公子悝合称楚国四贵。白起受到魏冉与宣太后的提拔,因此在秦昭襄王心中白起是宣太后的老臣,所以他更加信任新丞相范雎。这为白起后来的死打下了伏笔,如果白起是秦昭襄王一手培养起来的大将,白起不至于老来被迫自尽!

一国之君的贤与不肖对国家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正所谓“王言如丝,其出如轮”。如果魏国的国君是魏无忌,那么恢复魏国霸业指日可待,遗憾的是魏无忌不是国君嫡长子,所以他无法继承君位。反而因为功高震主而受到魏王的猜忌、排挤、打压最终郁郁寡欢,纵情声色而死。


过早立太子容易引发后宫争斗,也容易形成太子势力,诸公子作乱争国君会动摇国本,太子势力太大会威胁皇权。比如魏武侯死后,公子缓与公子罃各引军队混战,最终韩、赵两国引大军来干涉魏国内政,差点导致魏国灭亡。晋献公死后,诸子争位,晋国数十年无法确立霸主地位;齐恒公死后,诸子争位,直接导致齐国的霸业被晋国夺走。

秦始皇嬴政总结前人经验,于是作出了不立后,不立嫡的制度,这个制度秦二世也严格遵守了。当然秦始皇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这次创新是失败的,这直接导致了长公子扶苏没有被确立为太子,给赵高、李期、胡亥发动沙丘之谋了机会。如果长公子扶苏被确认为太子,那么秦国不会二世而亡;扶苏是赢政十多个儿子中才能最出色的一位,又得到蒙氏家族的支持,扶苏当了秦二世,刘邦、项羽之辈是无法改朝换代的。

秦始皇的后宫制度创新虽然失败了,但是后世汉武帝、明太祖二帝明显借鉴了秦始皇的做法。汉武帝为了防止太后干政或者外戚专权,他创立了“子立母死”制度,也就是儿子一旦被确立为太子,那么他的亲生母亲就会被赐死。钩弋夫人赵氏的儿子刘弗陵被确立为太子后,汉武帝就赐死了钩弋夫人,刘弗陵继位后追封母亲钩弋夫人为皇太后。

其后帝闲居,问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



北魏武帝拓跋珪继承并发扬光大了这一制度,不过拓跋珪也因这一制度而死。太子拓跋嗣死了母亲刘氏后,日夜嚎哭,引起了拓跋珪的不满,打算将拓跋嗣废除。太子拓跋嗣逃走后,魏武帝拓跋珪就打算立另一个儿子拓跋绍,并打算杀死拓跋绍的母亲小贺氏,得知消息的拓跋绍连夜引兵攻入皇宫杀死父亲拓跋珪,并迎立太子拓跋嗣继位。

子立母死制度最终被北魏第八任皇帝宣武帝元恪废除!千年之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后宫干政,他下令恢复人殉制度,皇帝死后所有嫔妃殉葬。明朝就没有外戚专权的情况发生,但有宦官专权的情况发生。


大秦铁鹰剑士


我认为嬴政不立皇后和太子,原因无非就是自大与自私!

嬴政,一个君王,一个自认为可比古三皇五帝的君王,自己的功劳旷古震今、空前绝后,世间更没有他办不到的事情,所以他派方士寻仙求药以求长生不死,所以他迟迟不立太子,不确认自己的继承人,他不想承认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会在他至高无上的皇帝身上同样适用。


嬴政作为第一个皇帝,他觉得世间的最高权力地位均为自己所有,一个女人享皇后之名与自己同受臣民朝拜是他所不能接受的,而且在战国时,女人扮演的角色太轻微,孔子更说过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在那个男权社会最巅峰的时期女人的地位太低下。

这就是秦始皇不立太子,不封皇后的原因 ,不过他确实有自私、自大的资本,统一文字、确立郡县制、道同距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货币、修灵渠修长城这些至今还在沿用。

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侃历史趣闻


皇帝这个称呼是秦始皇搞出来的,那么他为何不立皇后和太子呢?下面两部分来回答这个问题。

为何不早点立太子?

太子的称谓在先秦时期已有,故即使没有皇帝制度的确立,太子也是一个对天子继承人的称呼。秦始皇是在死后,其遗诏上才立了太子。那么秦始皇为什么不早点立太子呢?扶苏只是秦始皇的长子,但也只是继承人之一。

按照史书的说法扶苏是一个主张用儒的人,其实可以肯定的是扶苏不赞同法家治国。这样和秦始皇的理念完全相违背,故而秦始皇并没有把扶苏作为继承人,反而借机让其远离了权力中心,失去了继承人的手段。秦始皇带胡亥巡游也可以解读为对胡亥的一次考核。胡亥能陪秦始皇到最后就证明胡亥通过了这次考核。至于为什么史书说胡亥、李斯、赵高篡改诏书呢?须知即使当时反秦也需要一个旗帜和口号,说胡亥是篡位,扶苏才是继承人,这样才有了正当性。(这是在下推理)


为何不立皇后?

后字一词最早的时候算是君的替代词,也是代指天子用的。西周礼法规范之后,天子之妃被称为后,后字才开始从转向女性。王的正妻就是王后,先秦时期就有了太后一词。

秦始皇虽然创立了皇帝制度,但他的初衷之一也是为了向后世显示他的伟大。秦始皇也有一个后宫团队,但是很可能没有正妻。因为若是有正妻,不上一个对等的称呼,对秦始皇会是一种贬低。当然也不排除有正妻,但是秦始皇想一人独尊,所以不让王后变成皇后。



其实不止秦始皇没有立皇后,估计刘邦也没有立吕雉为皇后,《史记》记载了汉文帝立皇后,并没有记载汉高祖立吕雉为皇后,《汉书》倒是记载了吕后被立为皇后,但《汉书》是东汉时才成书的,制度早就确立了。皇后制度应该是在汉文帝时期才确立下来的,这时候开始,皇帝的正妻或者太子的母亲称为皇后,皇帝的母亲称为皇太后。

当时人们对吕雉的称呼应该是吕后,而不是吕皇后。同样可以推理出,即使秦始皇有正妻,下人对其的称呼应该也是姓氏加一个后字。


淡看天上月


秦始皇在其长达37年的统治时期一直没有立皇后和太子,不是他来不及立,而是他不愿意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下面五点原因可以参考。

第一,秦始皇母亲赵姬的行为非常不检点。

最开始赵姬和吕不韦在一起之后有身孕的时候,被吕不韦献给了秦始皇的父亲,野史上还有关于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去世之后,他的母亲还是不知道收敛自己的行为,甚至变本加厉地还和另一名男子生下了两个私生子。可以说秦始皇母亲的种种行为在他心中种下了种子,这改变了他对女人的看法,就算后宫佳丽三千,但在秦始皇心中和他的母亲没啥区别,都是非常爱慕虚荣的。

第二,秦始皇对皇后的要求太严格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五千年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帝制国家。他为自己取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皇帝”封号,来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地位无人能比,并且他认为的皇后必须是一个能够跟他身份相匹配的女子,可惜后宫没有一个女人能满足他的要求。

第三,秦始皇志向远大,认为立皇后和太子会阻碍他的前程。

秦始皇小时候因为成长环境的原因,养成了刻薄多疑的性格,那个时候就是各国相争的局面,他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各国统一,如果要立皇后和太子的话,可能会对他的远大目标造成妨碍。

第四,秦始皇忙到没有时间来考虑这些事情。

秦始皇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根本没有时间来考虑后宫和立储的事情,这样他省去了很多麻烦。秦始皇还给自己留下了一个任务,就是每天要完成一石重的公务才能休息。

第五,秦始皇试图长生不老。这是他不立太子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众所周知,秦始皇一直在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在秦始皇统治的后期,他为了能永远享受荣华富贵,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之法,并且沉浸于各种炼丹之术,虽然最后失败了,但秦始皇对“永生”的追求转移了他对其他事情的注意力,并将立后和立太子这两件事情都抛之脑后了,最终也造成了秦国的灭亡。

不知大家对秦始皇不立皇后和太子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第一秘史


立后和立太子是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战国时期秦孝公开始,立后之事已经制度化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明确规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但是历史却跟世人开了一个玩笑,秦始皇自己却终身没有立皇后,他也是后宫制度形成以来唯一没有立皇后的皇帝,以致秦始皇陵园里一墓独尊,而没有皇后墓,这成为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根据近代对秦东陵考古探查,秦始皇的祖父秦孝文王与养祖母华阳太后,父亲庄襄王与母亲赵太后都是夫妇合葬在一起,符合当时的规制,亲祖母夏太后与高祖母宣太后的墓也是规模宏大,不过因为这两位太后都是侧室而不是正妻,所以选葬在别的地方,这些都合乎礼制。

而秦始皇陵却只有孤零零的一座大墓,并没有皇后之墓相伴,在其附近的墓葬也被认定是陪葬秦始皇的没有生育的妃嫔的墓,并没有独立的皇后墓。


秦始皇之所以不立皇后,后世的专家提出了各种猜测。

1,秦始皇相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到处探访能延年益寿的仙丹,这种厚望的特殊要求延迟了他立后的进程。

2,秦国的几位皇太后的生活不检点,像宣太后、华阳太后等都饲养宠男,特别是自己的母亲赵太后,与吕不韦偷情,甚至还和嫪毐生下了两个孩子,这件事对秦始皇的影响甚大,由怨恨母亲到仇视女人。

3,秦始皇不立皇后可能和他幼年的经历有关,嬴政出生于赵国邯郸,他和父亲作为人质在赵国,8岁才得以回到秦国,继位后对太后的专权深恶痛绝,早期的宣太后,后来的华阳太后,自己的母亲赵太后,因此对于女人从此极度仇视,亲政以后,坚决不立皇后,因此直到他在巡游路上死去也没有立后。


秦始皇有着非常庞大的后宫,但没有立下皇后,那时候的女子都没有名字,后宫的女子都是自己的国名为姓,地位低的称为“姬”,地位高一点的称为“夫人”。

公子扶苏的母亲郑夫人是郑国人,郑夫人的地位比较高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儿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地位尊崇,扶苏从小谦逊有礼,爱好学习,又是秦始皇的第一个儿子,秦始皇对扶苏非常器重,母凭子贵,这也就使得扶苏的母亲深受秦始皇的宠爱,地位也就高了起来。


扶苏母亲是郑国一个普通的歌女,被秦始皇收入后宫,她喜欢吟唱郑国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后来她生下了秦始皇的第一个孩子,秦始皇便给他起名扶苏,“扶苏”最早出自《诗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扶苏寄托着无限的期望。


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从小接受正规的皇室教育,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明锐的政治眼光,较先认识到民心的重要性,秦始皇也非常器重他,一直将其作为接班人来培养,扶苏也没有令秦始皇失望,不仅在政治上做的非常好,在民间的名声也是非常好的。

扶苏为人仁慈,非常推崇儒家的孝义之道为人也非常正直谦逊有礼,礼贤下士,并不像自己的父亲那样喜欢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也正是因为扶苏的正直,才为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当时秦始皇的宠臣赵高,因为犯事被扶苏逮到,扶苏坚持要处死赵高,但是秦始皇却保住了赵高,赵高因此对扶苏怀恨在心。


扶苏因为反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多次冒死进谏,都遭到了秦始皇的训斥,父子两人的关系渐行渐远,再加上赵高从中挑拨离间,扶苏被派到了北方的苦寒之地,和大将蒙恬一起管理长城的修筑工作。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赵高害怕扶苏上台后对自己不利,于是和李斯一起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赐死了扶苏。

秦始皇之所以未立太子,可能还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寿命,他到处寻访仙丹就是想延年益寿,可老天偏偏就不让他长寿,因此秦始皇在弥留之际,才立下遗嘱,只可惜被最接近他的赵高伙同李斯给篡改了,皇位给了窝囊废胡亥,清朝自此二世而亡。







遗产君


推荐你去找一本叫做《秦迷》的书来看,那里面有你想要知道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