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吐蕃持续一百多年攻打武功强大的大唐却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天竺?

洛神昆仑


先说为啥吐蕃不打印度:

1.同时期而言,那个时候印度是四分五裂 ,也就是那个时候印度遭到了伊斯兰化的突厥人的攻击, 北印度佛教彻底消亡。突厥人建立了以德里苏丹国为主的许多伊斯兰领地。

2.印度太热了,吐蕃士兵对于热带气候的极度不适应,吐蕃地处高原寒带,气候以干冷为主,印度地处热带,气候以湿热为主,而且雨季偏多,吐蕃骑兵不适合在热带作战。

3.印度太穷了

吐蕃的生命掌握在中原及大理的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有盐铁、茶等物资,只要断了一切对吐蕃的供给,那吐蕃就跟掐住脖子的鸡没有两样。他们基本没有侵略印度的动机,要占领也是会向中原和大理进攻。

那为啥吐蕃要打大唐呢?

先介绍一下唐与吐蕃的战争,这是公元7世纪至9世纪发生在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争。吐蕃是居住在我国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今藏族的前身),于公元6、7世纪建立的奴隶制国家。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吐蕃与唐时战时和,几乎与二者存亡相始终。原因是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和青海地区。唐太宗时期,双方发生一次规模有限的冲突,唐军击退了吐蕃军;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处于守势,保住了西域;唐玄宗时期,吐蕃处于守势。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后,吐蕃借机控制了陇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镇,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大食,合围吐蕃,加之吐蕃连年征战,内战爆发国王被杀,国势大衰此后吐蕃成为无王国时代各分部落称帝。直至元朝被忽必烈收复才正式并入中央版图的一部分。

可以看出唐和吐蕃主要是领土的争夺,争夺西域、河西走廊、青海,甚至是长安,其实吐蕃攻入长安只是进行了劫掠,当时大唐长安兵力空虚,吐蕃才敢打进长安,后来大唐军队回援,吐蕃即可退出长安。

争夺青海,主要是因为青海还有一方势力:吐谷浑,吐蕃把青藏高原当作自家地盘,当然要清理家里的卫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而西域和河西走廊的争夺是多次进行的,主要是安史之乱的时候,大唐忙着平内乱,吐蕃才得以“有所成就”。

总而言之,吐蕃与大唐的战争就是吐蕃“占便宜”,能占一点是一点。毕竟两国边境太长,向北、向东都是大唐,而相对吐蕃,大唐又太富裕,有吐蕃需要的物资,那吐蕃不抢你抢谁呢?


Zt连


吐蕃与唐朝有200多年的争端,前百年时,吐蕃输多赢少,后百年时,吐蕃输少赢多。而在后百年吐蕃与唐朝攻伐之时,印度已经臣服于吐蕃。


1、公元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为平定叛乱,唐朝抽调了大量对付吐蕃的军队,使得西部地区防务空虚,,吐蕃与唐朝的局势开始反转。而之后的唐朝因为多次内斗,无力顾及吐蕃,在与吐蕃的这百年争端中,输多赢少,吐蕃趁机占领了陇右、河西、北庭、安西等重要地区,直到公元848年吐蕃沙洲首领张议潮投降唐朝,唐朝的局面才开始反转,收复了被吐蕃占领的土地,而吐蕃也因为陷入内斗中,不久后分崩离析。2、 吐蕃一直是四处征战的,与大食和印度都有过战争,之所以与唐朝的战争更多是因为与唐朝接壤的部分更多。吐蕃曾两次攻占印度,第一次在公元648年,协助唐朝使臣王玄策攻打印度,占领了印度500多个城池,将印度国王阿罗拉顺押送到了长安。第二次是公元8世纪时期,攻打到恒河流域,但因为吐蕃人适应不了印度高温潮湿的气候,因此接受了印度君主的臣服,双方以恒河为界,划分疆土,印度每年向吐蕃进贡,吐蕃撤军。


总结:自安史之乱后,吐蕃与唐朝的百年攻伐之中,唐朝开始走向衰弱,藩镇林立,武功并不强大,而此时印度已经被吐蕃征服。


达达说历史


简短说一下吧。

一,地理位置

打天竺要翻雪山啊大哥,就算走隘口,那时候的隘口能和现在的比吗,王玄策就那么一小只使节队伍到达天竺的时候都是千辛万苦的,更别说千军万马了。

打大唐就不一样了,跟下山土匪一样轻松,而且要知道当时的唐朝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啊,就算打秋风也得找大户吧。一个隔着大雪山国家还不是很富裕的印度,一个是富得流油下山就能打劫的大唐,要我选,我也要抢大户。

第二,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

而且重点说明一下,松赞干布时期的藏族与大唐的关系可是很好的,文成公主都嫁过去了能不好吗,当时的藏族与天竺也并不是很友好,当时天竺戒日王篡位,松赞干布可是强烈反对戒日王政权的,很是不满。

要知道那时候王玄策在北天竺大杀四方的时候,吐蕃可没闲着,1200名吐蕃士兵可是跟着王玄策过去要干翻戒日王的。

要说后来吐蕃为什么会对大唐动武,有一种说法是地区政治巨变引起的,北天竺没被王玄策洗地之前,吐蕃和大唐关系维持的还是很好的,后来经过王玄策洗地,天竺实力大减,地区性强国天竺对吐蕃的制衡被打破,吐蕃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当然要回过头来咬大唐这块儿肥肉两口,我个人倾向于这个结论,因为比较符合实际。

报告楼主,我的话讲完了,拜拜。٩(๑^o^๑)۶


缥缈峰下一粒沙


首先,地理因素。虽然中国境内犍陀罗文明代表艺术作品的发现证明了中国和南亚地区交往的存在。但是,对于大规模军队作战,吐蕃的士兵、给养、辎重、兵器都存在运输不便的问题。吐蕃的地理位置攻打天竺恐怕会造成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情况出现,并不合算。而且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攻占安西四镇以及更深入的中国腹地,成本要小得多,而且回报率会大大增加。同时,作为一个具有高度信仰的国度而言,可能并不会侵犯具有相同或相近信仰的国家。

其次,政治因素。吐蕃对于中原的仰慕很可能是吐蕃屡屡进犯大唐的推动力。文成公主虽然入藏,带来了丰厚的陪嫁以及中原的先进文化。但是,却仍然无法撼动吐蕃与尼泊尔、天竺等国的的深刻联系。在松赞干布死后,禄东赞为首的国内势力不断扩展,吞并周围的小政权。也打下了日后进攻大唐的基础,这也是吐蕃可以趁着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空虚,发兵进击长安的先决条件。

第三,气候因素。青藏高原气候严酷,氧气稀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向北发展虽然自然资源也不是非常丰富,但是气候的变化幅度并不大。在医疗条件相对匮乏的时代,保证军队战斗力的前提就是保证士兵的基本健康。向北发展,可以使士兵尽快的熟悉环境,不会造成水土不服等恶劣问题。如果向南进入天竺,气候变化较大,烟瘴与高温便是考验吐蕃军队的一个重大难关。很容易就会造成大规模非战斗减员,所以这一点想必也是被吐蕃统治者计算在内的。







经典守望者


因为藏族来自印度,藏族和印度人是一个人种,基因均为D。所以藏族不打自己的兄弟祖先印度人,专门攻打大唐,这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为何殷商多次远征西羌并用羌人殉葬?为何蚩尤死后,黄帝厚待其东夷九黎族后代?殷商子姓作为华夏族子孙,多次远征西羌用羌人殉葬,可以见得羌族和华夏族不是一个父系祖先人种。羌氐藏彝基因为D,华夏族基因O3,不是一个父系祖先。因为蚩尤炎帝黄帝都是伏羲后代,所以涿鹿之战是华夏族内战,所以黄帝在蚩尤战死后,厚待九黎族后代包括邹屠尤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