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福建省福鼎翠郊古民居

翠郊古民居,位于福建省福鼎市白琳镇翠郊村翠郊,是迄今为止在江南地区所发现的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古宅地处距镇中心12公里外的小乡村,青砖灰瓦在青山碧水的环抱之中,出落得灵秀、恬静,融于山水,又点缀了山水。堪称江南古民居之杰作。

江南地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福建省福鼎翠郊古民居


翠郊古民居是吴氏家族的私家宅院。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其建筑结构和风格,既模仿皇家宫殿建筑的恢宏跋扈的气势,又结合江南民宅精雕细凿的特色。整体布局以三个三进合院为主体,由6个大厅、12个小厅、24个天井、192间房、360根木柱组合而成。古民居内代表江南建筑风格的木雕饰品精美绝伦,所有的梁、柱、窗、门皆饰以木雕图案,或人物、或祥禽、或瑞兽、或鱼宏、或花卉、无不栩栩如生。

江南地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福建省福鼎翠郊古民居


整体平面图上格局巧妙,且脉络分明,纵横交错又横纵相连,有如一个古老的围棋大棋盘(长宽约70余米),摆设于幽谷之中,随时恭迎仙人神游于此时席地对奕。3个三进合院并列而成进进高升的主体部分为"三合回笼",二进屋脊最高为"中背四放",两者综合更是仿造皇家宫庭建筑,甚是规模。然而它却不显出一点的庄严、霸气,而是一派的江南气息,水灵、婉约、一股淡雅的书卷气。

江南地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福建省福鼎翠郊古民居


翠郊古民居的兴建者系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夫差第104代孙,历经13年、耗资白银2万两。光在同一时辰竖立360根木柱子就动用了1000多人。清乾隆朝大学士刘墉与吴家关系甚密,曾赠与"学到会时忘粲可,诗留别后见羊何"的楹联,寄望于朋友间读书有成,友谊长存。 古民居还保留着宋代大诗人苏轼亲笔题字的笔简、清代宫灯等珍贵文物,保留着斗鸡、布袋戏表演等传统活动项目,传承着一个古老家族的故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