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帶上這5顆心,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時下流行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於是,父母拼命給孩子報各種價值不菲的補習班,竭盡全力買學區房,處心積慮把孩子送進重點學校。

當然,給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無可厚非。

但如果只注重學校教育,而忽視家庭教育,可謂捨本逐末。

尹建莉老師是我國家庭教育專家,從事一線教育工作多年,同時她也是一個孩子媽媽。

她曾大膽提出: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孩子在學齡前和放學後,大部分時間是和父母待在一起的,因此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當下媽媽們仍然是帶孩子的“主力大軍”,孩子有一個好媽媽尤其重要。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就是尹建莉老師寫女兒圓圓小時候日常生活和交流的親子教育書。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帶上這5顆心,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這本書沒做營銷就賣了700多萬冊,全靠口碑,在豆瓣評分高達9.0分。

作為一個成功的媽媽,她不僅把女兒培長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姑娘,還讓她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16歲就以超過清華錄取線22分考入清華大學。

孩子的優秀是有源頭的。一個好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不會放任自流、坐視不管,而是對孩子傾盡心力。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孩子的成長,成也母親,敗也母親。”

好媽媽對孩子的品格塑造與學習成長是有心的,從《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發現:媽媽帶上這5顆心,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帶上這5顆心,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一:用心。

好媽媽對孩子的愛是用心的,尹建莉對圓圓的用心主要表現在這3方面。

1、用心達成孩子心願

圓圓小時候特別盼望過聖誕節,尹建莉提前問她想要什麼禮物,然後她年年扮聖誕老人給孩子送心儀的禮物。

一次,圓圓想要一個男芭比,尹建莉就買了一個英俊的女芭比,回家後把頭髮剪短,做了一頂帽子和一身男裝,配一雙長筒靴,女芭比就成了男芭比。

圓圓收到禮物無比開心。

“聖誕老人”每年都來的意義不在於禮物本身,而在於這份驚喜,這也是給孩子創造快樂的儀式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帶上這5顆心,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圓圓想開“小賣部”,尹建莉就拿一些東西給她在地下圍出一個“小店”,圓圓當掌櫃,他們夫妻兩人經常來小店“光顧”。

在“做生意”過程中,圓圓對錢有了概念,並學會了思考和計算,數學思維能力大大提高,興趣盎然。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學業落後的原因,就在於他沒學會思考。”

實踐是最好的“課外補習班”。

2、用心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說:“三十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

兒童時期是記憶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閱讀和背誦的東西,真正會刻進腦子裡,內化為自己的智慧財富。

圓圓一歲時,尹建莉就開始用讀的方式講故事,圓圓聽得津津有味。

圓圓兩三歲時,尹建莉開始給她讀詩歌。此時讀詩不解釋,把讀詩當唱歌,到四五歲時,再加“講解”,簡要說一下詩詞的意思,解釋影響理解的詞。

愛閱讀的媽媽用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態度影響了圓圓。

天長日久,圓圓在無形中認識許多字,對閱讀如飢似渴,小學畢業時,圓圓已經看完了金庸的十四部武俠小說。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博覽群書讓圓圓的語文成績突飛猛進,高考語文獲得140分(總分150分)。

3、 用心發現孩子的優點

有智慧的父母不做孩子的“差評師”,而是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加以肯定和欣賞。

尹建莉就是一個用心發現孩子優點的好媽媽。

尹建莉給圓圓專門設立了一本“記功簿”,用畫小紅花來獎勵她值得表揚的事。

比如,圓圓四歲時第一次縫布娃娃,她就肯定她:“你的針腳縫得很均勻”,再畫朵小紅花。

再比如:“收拾玩具”、“扔垃圾”、“自己編故事”、“晚上獨自去廚房開燈拿牙籤”、“學會認鐘錶”、“幫媽媽洗碗,洗得很乾淨”、“被子疊得整齊”等,都畫上小紅花。

尹建莉從不表揚孩子成績,這跟我們大多數家長喜也成績、憂也成績的態度大相徑庭。

圓圓得到肯定與欣賞,快樂又自信,也更加註重榮譽。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只要媽媽用心,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值得欣賞的優點,發現它,肯定它,讓孩子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成就感,才能給孩子帶來真正的幸福和動力。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帶上這5顆心,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二:耐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弱項和缺點,而媽媽的耐心就能幫孩子克服。

圓圓小時候經常丟東西。比如:新買的電子辭典沒幾天就丟了;讓她把剪子放回工具箱,她拿著剪子繞一圈不知道自己幹嘛。

每當這時候,尹建莉表現得很耐心,她不會簡單粗暴地打罵,只是無可奈何地說圓圓“像牛頓一樣”。

尹建莉說:“如果父母責備,倒是給了她辯解卻不肯反省的機會。”

一次圓圓沒拿鑰匙,到學校無法鎖自行車,被查到,要寫檢討書。

圓圓很難過,尹建莉心裡也對她有責怪,但沒說“我提醒過你”之類的話,而是耐心鼓勵她,按學校規定到公共教室打掃衛生,爭取把班級扣掉的分補回來。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帶上這5顆心,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尹建莉還耐心把圓圓的“檢討書”用相機拍下來,逗她說現在就開始給“牛頓博士”收集資料,圓圓變得愉快了。

為了不讓圓圓再忘記拿東西,尹建莉叮囑她一句:好好想想,把東西全帶了,但不會幫孩子收拾。

堅持一段時間後,圓圓丟三落四的毛病不治而愈,她還專門把該做的事在本子上,把該帶的東西都收拾妥當。

尹建莉說:

如果生怕孩子有什麼考慮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慮了,一點不落地盯著他,從眼前看是在幫他,但從長遠看,這是幫孩子倒忙。

還有一次圓圓忘了寫作業,尹建莉不是氣急敗壞批評她,而是耐心提出三個方案:

今天寫,晚一會睡,明早寫,媽媽提前一小時叫你起床不寫,明天去學校跟老師說忘了。

圓圓權衡利弊,自主選擇第一種方案,雖然晚睡很困,但這事讓她吃一塹,長一智,後來積極寫作業,並且培養了主動性和愉悅感、成就感。

換做其他家長比如我,就沒有那麼耐心。

記得女兒小時候過橋時,不小心把水瓶塞弄掉進下面無水溝裡,我頓時火冒三丈,孩子噤若寒蟬。

發火於事無補還破壞親子關係。當時我出了氣,等孩子長大後報我以控訴和對抗,對比尹建莉老師的耐心,我自愧不如。

缺少耐心,無非是修養不夠。自己沒耐心,又怎麼能養育出有耐心的孩子呢?

媽媽耐心一點,凡事讓孩子自己考慮去做,多犯一些錯誤,才能慢慢學會做得不錯。

尹建莉說:“允許孩子犯錯誤,給孩子自由,本質上就是教會孩子寬容。”

媽媽有耐心,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心,還培養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帶上這5顆心,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三:同理心

媽媽對孩子有同理心,才能真正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姿態,在溝通中達到共識。

圓圓上初中時,有一次學校搞母親節感恩活動,要求每個孩子在週末回家時,給媽媽洗一次腳,然後寫文章談感受。

尹建莉看出圓圓有些為難,平時他們都配合學校做一些事情,這次他們心照不宣都不想做。

尹建莉說自己年輕健康,為什麼要女兒來洗腳呢?如果是自己翻山越嶺,雙腳疲憊不堪,洗腳有意義,但她每天乘車去辦公室,大部分時間坐在椅子上,洗腳就沒意義。

但圓圓有些困惑,畢竟是學校規定的。

尹建莉繼續問圓圓,學校此舉的目的是什麼?圓圓說是為了讓孩子理解媽媽、體貼媽媽。

最後尹建莉提出用三個人一起散步來讓圓圓表達愛,因為這才是媽媽想要的,還叫圓圓如實寫作文,不要她胡編亂造,虛假做作。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帶上這5顆心,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尹建莉的同理心還表現在排斥繁重無謂的作業上。

圓圓上學後,抱怨老師一個字要寫三行,而且這一課的生字已經反覆寫了幾遍,今天還要寫三行,太沒必要了。

尹建莉先和圓圓商量,可不可以根據自己情況,跟老師說想寫幾遍就幾遍。可圓圓直搖頭,覺得行不通,老師憑什麼照顧她?

尹建莉理解圓圓的為難,就想了個主意:媽媽讀,圓圓默寫,確定會寫後,就寫一遍,剩下的她仿照圓圓筆跡寫。

這樣既節省了很多業餘時間,她用來寫小說、看漫畫,又不刻意逢迎他人,圓圓對學習興趣更濃,因為她不覺得苦。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因此替孩子寫作業,不是幫孩子在學習上舞弊,而是以理性對抗教育上的一些錯誤。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帶上這5顆心,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寫道:“同情心是共情,即,我深深地觸碰到你的感受,進入你的時世界,感你所感,想你所想。”

媽媽有同理心,懂得和孩子換位思考,將心比心,體諒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被尊重、被認可,孩子懂得自尊自愛,自強自立,是給孩子最好的滋養。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帶上這5顆心,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四:悲憫心

《孟子.梁惠王上》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說的就是一個人要有悲憫心,好媽媽一定是有悲憫心的。

圓圓跳級升入四年級後,學習上輕鬆愜意,也交到幾個新朋友。可有件事讓她煩惱,一個叫孫小力的“壞小子”總欺負圓圓。

他不是揪圓圓的小辮子,就是扔圓圓的課本,沒完沒了。圓圓同學都向尹建莉告狀,要她去告老師。

尹建莉一直沒去,一是覺得男孩子不免淘氣,二是覺得圓圓已經跟老師說過。

到五年級時,孫小力除了之前的“惡作劇”,還經常打電話到家裡“騷擾”,說“我愛你”。

尹建莉決定找孫小力談談。

她買了一本鄭淵潔童話書《皮皮魯》等在學校門口。

得知尹建莉是來找他算賬的,孫小力眼裡流露出害怕,轉而又流露出挑釁和不在乎的樣子。

為了保護孫小力,不想讓其他同學看他笑話,尹建莉拉著孫小力走遠點,和顏悅色和他交談。

經過尹建莉一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開導,還對孫小力說他是好孩子,孫小力眼裡充滿光澤,保證以後不那樣了。他接過《皮皮魯》,眼裡又一次閃現出光澤。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帶上這5顆心,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尹建莉得知孩子爸爸在監獄,只要孫小力挨老師批評,他媽媽就會踢他幾腳。

她心疼孫小力,想找他媽媽談談,因為工作忙,圓圓上完五年級離開煙臺,此事就耽擱了。

尹建莉常常後悔沒有找他媽媽談,他把對孫小力的愧疚心化作衷心祝願,希望他已經變好,正常快樂成長。

圓圓在媽媽的影響下,也是一個善良有悲憫心的孩子,她對同學善良友愛,也跟其他事物和諧相處。

小時候她碰到桌角摔了跤,別的小朋友一般都是踢桌角,而她是撫摸桌角,心疼它疼。

心中需要貯藏多少悲憫與善意,才能洞悉體察他人的不易與委屈。

尹建莉說:“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為幸福的人;在心態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後他的處事態度會更自如,人際關係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帶上這5顆心,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五:上進心

董卿說: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

一個沒有上進心的媽媽,很難讓孩子引以為傲,也難被孩子當做學習的榜樣。

網上有一篇小學生日記《我的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扎心了。

部分日記內容是:

我的媽媽不上班,平時就喜歡打牌和看腦殘劇,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兒。小青的媽媽會開車,她不會;小林的媽媽會陪著小林打乒乓球,她不會;小宇的媽媽會畫畫,她不會;瑤瑤的媽媽做的衣服可好看了,我都羨慕死了。她什麼都不會,我的媽媽就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可每個孩子也想有個“別人家的媽媽”。

有一次圓圓就很嫉妒說:“為什麼你們大人沒有作業,只有小孩有作業!”

這可能是很多孩子的心聲:媽媽打麻將卻要我寫作業,爸爸喝酒應酬卻要送我去補習班。

父母自己不求上進,得過且過,哪有什麼力量要求孩子成人龍鳳?

尹建莉告訴圓圓,他們也有作業。媽媽要寫那麼多文章,爸爸要畫那麼多圖紙,沒作業就要下崗了。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帶上這5顆心,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畫圖紙可能是圓圓爸爸的本職工作,可寫文章完全是因為尹建莉的上進心。

她在上課之餘,寫了好幾本書《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譯作《小王子》、《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最自覺》、《從“小”讀到“大”》。

尹建莉老師還是“尹建莉父母學堂”首席導師。

如果沒有一顆上進心,豈能做到這些?把書教好就足夠了!

好媽媽就是要有一顆上進心,希望孩子優秀,自己就要身教重於言傳,不放棄成長,成為孩子的榜樣。

你想孩子健身,自己先走進體育場;你希望孩子愛讀書,自己先放下手機、麻將,有空捧起書本認真閱讀;你希望孩子專注一件事,你自己不要東一榔頭西一棒槌。

作家池莉說:“我發現從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樣的,家長卻發生了巨大改變。現在大多數父母只願在孩子身上花錢,不願意花時間、精力和心思,實質上是家長變得糊塗了,自私了,盲目了,愚蠢了,懶惰了。”

比爾.蓋茨的母親也說過:“兩個民族的競爭說穿了是兩位母親的競爭。”

好媽媽不是坐享其成就擁有一個省心、上進、品質好的孩子,教育孩子時,媽媽帶上這5顆心,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少年強,則國強。媽媽能教育好孩子,就是為祖國的未來添磚加瓦。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帶上這5顆心,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