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放棄教育,你認為呢?

鍾勇180607335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但同時也是一個讓很多人迷惑的問題,下面說說我的理解。

表面上去看,孩子都需要被教育。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每個人都有本我的部分,也就是本能的部分,也有超我的部分,就是道德化了的部分,還有協調這兩者之間的自我。

如果一個孩子我們不教育他,完全遵從他的本能中從他的天性,這個過程當中,既有屬於他創造力的部分,善的部分、美好的部分,同時也有很多不符合規矩,需要矯正的部分。孩子由於生活經歷閱歷的有限,不可能對事情有一個正確的標準,因此就需要家長對他實施教育,這就像是小樹長出來了,生命力是小樹自身的,要讓它自由的成長,但是修修剪剪是必須需要的,讓它符合社會的規範標準,因此呢,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而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社會教育和學校的教育,而且三者應該三位一體對孩子進行教育,是以價值觀人生觀為基礎,同時讓孩子學習很多的知識,瞭解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都屬於教育的層面,因此不存在不需要教育的孩子。

現在很多人說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育,實際上渴求的是一種教育自動化的過程,也就是說,希望孩子能夠發展出自我教育的部分,比如說遇到一個事情,他能夠判斷哪個是對哪個是錯,該怎麼做,不需要家長再去指導。這就是一種自我教育。

再比如說學習知識,那現在網絡的發展,AI的出現,使得孩子們要想獲得知識,容易的多,可以通過AI智能去獲得,但是這並不是說可以替代教育,他之所以能夠判斷是非,能夠去運用AI智能獲取知識,那也有之前的教育沒基礎。再有一點教育不一定是板起面孔來講道理,教育其實在方方面面,家庭環境潤物細無聲的薰陶。良好書籍的感染,父母以身作則的榜樣……

這些都是屬於教育,只不過不是我們理解的老師站在講臺上教孩子在底下聽這種狹隘的教育而已,但事實上也是教育。因此所謂的真正的教育就是不在教育,不需要教育,我們一定不能看文字表面的意思,而是要了解其背後的真實內涵,否則的話容易誤入歧途。

歡迎關注討論留言,大學習說和您一起成長!


大學習說


“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放棄教育”,這句話乍一聽到,總讓人想反駁一番。都放棄了,怎麼還能說是最好的?

直到我看了一部電影——《天才少女》,這部美國劇情片,由馬克·韋布執導,克里斯·埃文斯、麥肯納·格蕾絲、珍妮·斯蕾特、琳賽·鄧肯等聯合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個年僅7歲的天才小女孩瑪麗在被發現數學天賦後,舅舅和外祖母圍繞孩子的教育撫養問題產生分歧的故事。

瑪麗只有7歲,她的媽媽黛安在生下她之後不久便自殺了,原因是對生活絕望。黛安也是數學天才,她的媽媽為了完成自己的數學事業,對她從小進行隔絕於世的教養,每天只做數學研究,在黛安的成長軌跡中,她沒有上過高中,也沒有好友,沒有參加過舞會,也沒有看過哪怕一場球賽,好不容易跟隔壁少年發生了初戀,也被老媽逼迫分手;然後,跟渣男懷了孕,被母親趕出來,在無盡的絕望中生下瑪麗。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沒有實現她媽媽的“教育”規劃。舅舅為了讓襁褓中的瑪麗能過上一個單純美好的真正的童年,獨自帶著瑪麗來到一個海邊小鎮生活,直到6歲之後,瑪麗的數學天賦無可遮掩的展露。外婆追到了海邊小鎮,要把瑪麗奪回去,繼續進行她的“完美而偉大的教育”。

我們教育孩子,為的是什麼?什麼樣的教育才算是好的教育。瑪麗是個數學天才,尚且需要足夠的成長空間讓她自然舒展的成長,如若不然,她母親的死就是高壓教育的結果。而大多數普通孩子呢?大多數普通孩子的父母,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孩子,千方百計想從孩子身上挖掘出一些天賦來,好“重點培養”,不停的讓孩子上各種補習班,各種培優班,犧牲所有玩樂時間,只為了讓孩子比別人看起來更優秀。這種"教育",真的是對孩子們的愛嗎?

去年,紅極一時的“速算盒子”現在改名叫“作業盒子”的那個APP在學校特別流行,我見過一個二年級的平時成績特別好的男孩子,為了多賺積分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每天早起晚睡拼命PK,後來被他媽媽無意中發現,他賺取積分的方式是做大量一年級的5以內的加減法PK。這樣自欺欺人的現象,出現在“非常注重教育”的家庭身上,我為這個男孩感到心疼。這是被教育得有多想贏?

所以我理解的“放棄教育”是指放棄那種揠苗助長,罔顧兒童天性的教育,還孩子一個純真快樂的真正的童年。有天賦的,你只需順其自然提供教育條件,適當引導,別去塑造;普通平凡的,就做個心地善良,安穩快樂的人,不也很好嗎?

瑪麗的舅舅和外祖母之間的教育撫養爭奪戰,水火不容,最終上到法庭,法官問瑪麗想跟誰一起生活,瑪麗說想跟舅舅,因為

“在我出現數學天賦之前,他就開始愛我了。”

這句話讓我瞬間淚目。


必拓教育


本人不贊成這種觀點,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是德智結合的教育,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無論是學歷教育還是職責教育。

首先、中國的傳統教育不能丟,禮儀之邦,源遠流長,德育更是被國人重視的一點,無論是國學還是一些為教育而特定的教材,都把德育放在了首位。

其次、就是有了德育的基礎,才為素質教育奠定了基礎,才為智育做了好的鋪墊,智力的發展通過不斷的文化學習,要博取百家之長為我所用,做到博觀約取厚積而薄發!

再次、有了以上的兩個教育形式的基礎,就要有機的把他們有意的融合,相互促進,不斷提升,做到德智共同提升,從而有效地提升教育的品質,而不是放棄教育。

最後、題幹中的問題點也可理解為:捨得教育,有舍才有得,但這個過程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好無主次的放棄,那樣將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不足之處,請留言區留言指正!


醉墨壹枝筆


最好的教育是放棄教育,這是不對的。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孩子在三歲前,是語言、記憶和思維形成的重要階段,如果這個階段沒有對寶寶有很好的影響,對接下來的階段是非常不利的。

老話說,三歲老小七歲看老,七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重要年齡,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壞習慣,比如脾氣大、愛著急、不耐心、沒禮貌、自私不愛分享等等。這些壞習慣直接影響著以後的一生,所以家長是一定要教育好的。


10歲就到了小學三四年級了,這個時間段是養成學習習慣的時候,學校要在教育孩子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對於孩子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大到國家,小到個人。


當我們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個非常沒有素質的人亂扔垃圾時,大部分人會說“沒教養”。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意思正是: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所以,家長對孩子的用心,學校對孩子的負責,才應該是最好的教育。


趣樂學



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放棄教育,我認為這裡所說的教育應該指的是做人方面的,不應該包括文化知識技術技能方面。

持有“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放棄教育”觀點的人,如果追溯其思想淵源,一定是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啟發,或者說與道家思想有某些契合的地方。

道家的鼻祖老子在《道德經》裡告誡君王如何治理國家,說道: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無為無不為”。

這種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就是上頭少干預,讓百姓有足夠自由發展的空間,得以充分發揮出想象力創造力。我國曆史上漢朝初年,由於遵從道家無為而治的理念,與民休養生息,一度曾再現所謂太平盛世的景象。

以大比小,治理國家如此,教育人也是一樣,對孩子的教育,我想家長也好老師也好,可以不必對受教育者進行過多的說教和一些不必要的束縛。

在家裡,家長不成天拿出家長的高壓態勢,以家長自居,我是家長聽我的,我是家長我都對。讓孩子跟你在平等的生活中成長,在你的潛移默化影響下完成教育。

在學校,作為老師能夠把每一名學生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獻計獻策,自己管理自己、管理班級,讓學生在班集體的學習生活中接受良好的教育。

無為而治,不是不開動國家機器;放棄教育,不等於不教育。只是要達到那樣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更需要智者。
歡迎您加入討論留言,謝謝網友點贊轉發關注!


赤橙黃綠青藍紫518


現在很多人說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育,實際上渴求的是一種教育自動化的過程,也就是說,希望孩子能夠發展出自我教育的部分,比如說遇到一個事情,他能夠判斷哪個是對哪個是錯,該怎麼做,不需要家長再去指導。這就是一種自我教育。

再比如說學習知識,那現在網絡的發展,AI的出現,使得孩子們要想獲得知識,容易的多,可以通過AI智能去獲得,但是這並不是說可以替代教育,他之所以能夠判斷是非,能夠去運用AI智能獲取知識,那也有之前的教育沒基礎。再有一點教育不一定是板起面孔來講道理,教育其實在方方面面,家庭環境潤物細無聲的薰陶。良好書籍的感染,父母以身作則的榜樣……

這些都是屬於教育,只不過不是我們理解的老師站在講臺上教孩子在底下聽這種狹隘的教育而已,但事實上也是教育。因此所謂的真正的教育就是不在教育,不需要教育,我們一定不能看文字表面的意思,而是要了解其背後的真實內涵,否則的話容易誤入歧途。

而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社會教育和學校的教育,而且三者應該三位一體對孩子進行教育,是以價值觀人生觀為基礎,同時讓孩子學習很多的知識,瞭解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都屬於教育的層面,因此不存在不需要教育的孩子。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望採納,如果你有更好的意見,請留下你寶貴的留言!


YOMO成長日記


天道告訴你:這種說法簡直就是胡說八道,首先從生物說角度來說,溫血動物必須要經過上輩的傳授生存經驗才能適應環境生存,如動物園的老虎放生野外是無法生存,人類是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必須要經過教育學習才能適應社會,較好的生活下去,不然就是原始人類,吃生食,住野外,如果誰聽了題主的話,後果自負,題主自己也不會真傻到什麼都不學的地步,那就是一個大字不識之人。


天道169127148


這種說法有些走極端了。這個問題的設置,實際上混淆了概念,作者的意思是不用教育,讓他自己成才,哪有這樣的好事兒啊!古今中外的成才者,哪一個沒有經過教育,當然,我們所說的這些教育,並不一定說是上好學校接受高級教育,但至少家庭教育這一塊還是要有的。

第一,應該這樣認為,最好的教育是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這並不是人為對孩子放棄,而是通過引導,讓他認識到各方面的問題,促使它的發展。這實際上是比較高級的教育方法,我們現在的學校大部分還沒有達到這樣的要求,實際上死記硬背的多,說教的多,效果也就不那麼好了。

第二,真的放棄對孩子的教育,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是非常可怕的,比如說我們經常提到的留守兒童,實際上也不是完全的放棄,只是缺少教育,這些孩子可以說在他的一生裡面肯定有一些缺點,有些問題,而且是很難改正的。我舉一個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的一個例子,《神鵰俠侶》裡面的楊過,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變成了野孩子。肯定是缺少父母的關愛和管教,最後呢,也變成了一位大俠。

書中沒有寫他的這個過程,只是有個簡單的交代,但是我們可以從他後來的成長中發現一些東西,那就是他所處的那個環境,叫花子也有江湖,他們也有基本的人生判斷和倫理道德,父母放棄了他,但社會並沒有放棄他,仍然對他產生影響。我們應該可以知道楊過的母親穆念慈對他的影響還是很大的,雖然他的年齡小記不多了,但是最基本的仁義道德還是受到了他母親的影響。實際上也不是完全的放棄教育。

第三,家庭的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最重要的土壤。孩子是家長的一張名片,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家長的影響,所以說,家長夠以身作則啊,實際上也是對孩子的重要的教育,這就是言傳身教。這樣的教育叫潤物細無聲,是一種高級的家庭教育。各位家長應該重視!

表面上去看,孩子都需要被教育。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每個人都有本我的部分,也就是本能的部分,也有超我的部分,就是道德化了的部分,還有協調這兩者之間的自我。

如果一個孩子我們不教育他,完全遵從他的本能中從他的天性,這個過程當中,既有屬於他創造力的部分,善的部分、美好的部分,同時也有很多不符合規矩,需要矯正的部分。孩子由於生活經歷閱歷的有限,不可能對事情有一個正確的標準,因此就需要家長對他實施教育,這就像是小樹長出來了,生命力是小樹自身的,要讓它自由的成長,但是修修剪剪是必須需要的,讓它符合社會的規範標準,因此呢,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而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社會教育和學校的教育,而且三者應該三位一體對孩子進行教育,是以價值觀人生觀為基礎,同時讓孩子學習很多的知識,瞭解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都屬於教育的層面,因此不存在不需要教育的孩子。

現在很多人說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育,實際上渴求的是一種教育自動化的過程,也就是說,希望孩子能夠發展出自我教育的部分,比如說遇到一個事情,他能夠判斷哪個是對哪個是錯,該怎麼做,不需要家長再去指導。這就是一種自我教育。

再比如說學習知識,那現在網絡的發展,AI的出現,使得孩子們要想獲得知識,容易的多,可以通過AI智能去獲得,但是這並不是說可以替代教育,他之所以能夠判斷是非,能夠去運用AI智能獲取知識,那也有之前的教育沒基礎。再有一點教育不一定是板起面孔來講道理,教育其實在方方面面,家庭環境潤物細無聲的薰陶。良好書籍的感染,父母以身作則的榜樣……

這些都是屬於教育,只不過不是我們理解的老師站在講臺上教孩子在底下聽這種狹隘的教育而已,但事實上也是教育。因此所謂的真正的教育就是不在教育,不需要教育,我們一定不能看文字表面的意思,而是要了解其背後的真實內涵,否則的話容易誤入歧途。



清華學長的記錄


這種說法有些走極端了。這個問題的設置,實際上混淆了概念,作者的意思是不用教育,讓他自己成才,哪有這樣的好事兒啊!古今中外的成才者,哪一個沒有經過教育,當然,我們所說的這些教育,並不一定說是上好學校接受高級教育,但至少家庭教育這一塊還是要有的。

第一,應該這樣認為,最好的教育是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這並不是人為對孩子放棄,而是通過引導,讓他認識到各方面的問題,促使它的發展。這實際上是比較高級的教育方法,我們現在的學校大部分還沒有達到這樣的要求,實際上死記硬背的多,說教的多,效果也就不那麼好了。

第二,真的放棄對孩子的教育,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是非常可怕的,比如說我們經常提到的留守兒童,實際上也不是完全的放棄,只是缺少教育,這些孩子可以說在他的一生裡面肯定有一些缺點,有些問題,而且是很難改正的。我舉一個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的一個例子,《神鵰俠侶》裡面的楊過,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變成了野孩子。肯定是缺少父母的關愛和管教,最後呢,也變成了一位大俠。

書中沒有寫他的這個過程,只是有個簡單的交代,但是我們可以從他後來的成長中發現一些東西,那就是他所處的那個環境,叫花子也有江湖,他們也有基本的人生判斷和倫理道德,父母放棄了他,但社會並沒有放棄他,仍然對他產生影響。我們應該可以知道楊過的母親穆念慈對他的影響還是很大的,雖然他的年齡小記不多了,但是最基本的仁義道德還是受到了他母親的影響。實際上也不是完全的放棄教育。

第三,家庭的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最重要的土壤。孩子是家長的一張名片,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家長的影響,所以說,家長夠以身作則啊,實際上也是對孩子的重要的教育,這就是言傳身教。這樣的教育叫潤物細無聲,是一種高級的家庭教育。各位家長應該重視!

表面上去看,孩子都需要被教育。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每個人都有本我的部分,也就是本能的部分,也有超我的部分,就是道德化了的部分,還有協調這兩者之間的自我。

如果一個孩子我們不教育他,完全遵從他的本能中從他的天性,這個過程當中,既有屬於他創造力的部分,善的部分、美好的部分,同時也有很多不符合規矩,需要矯正的部分。孩子由於生活經歷閱歷的有限,不可能對事情有一個正確的標準,因此就需要家長對他實施教育,這就像是小樹長出來了,生命力是小樹自身的,要讓它自由的成長,但是修修剪剪是必須需要的,讓它符合社會的規範標準,因此呢,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而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社會教育和學校的教育,而且三者應該三位一體對孩子進行教育,是以價值觀人生觀為基礎,同時讓孩子學習很多的知識,瞭解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都屬於教育的層面,因此不存在不需要教育的孩子。

現在很多人說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育,實際上渴求的是一種教育自動化的過程,也就是說,希望孩子能夠發展出自我教育的部分,比如說遇到一個事情,他能夠判斷哪個是對哪個是錯,該怎麼做,不需要家長再去指導。這就是一種自我教育。

再比如說學習知識,那現在網絡的發展,AI的出現,使得孩子們要想獲得知識,容易的多,可以通過AI智能去獲得,但是這並不是說可以替代教育,他之所以能夠判斷是非,能夠去運用AI智能獲取知識,那也有之前的教育沒基礎。再有一點教育不一定是板起面孔來講道理,教育其實在方方面面,家庭環境潤物細無聲的薰陶。良好書籍的感染,父母以身作則的榜樣……

這些都是屬於教育,只不過不是我們理解的老師站在講臺上教孩子在底下聽這種狹隘的教育而已,但事實上也是教育。因此所謂的真正的教育就是不在教育,不需要教育,我們一定不能看文字表面的意思,而是要了解其背後的真實內涵,否則的話容易誤入歧途。



河圖星點


這種說法有些走極端了。這個問題的設置,實際上混淆了概念,作者的意思是不用教育,讓他自己成才,哪有這樣的好事兒啊!古今中外的成才者,哪一個沒有經過教育,當然,我們所說的這些教育,並不一定說是上好學校接受高級教育,但至少家庭教育這一塊還是要有的。

第一,應該這樣認為,最好的教育是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這並不是人為對孩子放棄,而是通過引導,讓他認識到各方面的問題,促使它的發展。這實際上是比較高級的教育方法,我們現在的學校大部分還沒有達到這樣的要求,實際上死記硬背的多,說教的多,效果也就不那麼好了。

第二,真的放棄對孩子的教育,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是非常可怕的,比如說我們經常提到的留守兒童,實際上也不是完全的放棄,只是缺少教育,這些孩子可以說在他的一生裡面肯定有一些缺點,有些問題,而且是很難改正的。我舉一個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的一個例子,《神鵰俠侶》裡面的楊過,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變成了野孩子。肯定是缺少父母的關愛和管教,最後呢,也變成了一位大俠。

書中沒有寫他的這個過程,只是有個簡單的交代,但是我們可以從他後來的成長中發現一些東西,那就是他所處的那個環境,叫花子也有江湖,他們也有基本的人生判斷和倫理道德,父母放棄了他,但社會並沒有放棄他,仍然對他產生影響。我們應該可以知道楊過的母親穆念慈對他的影響還是很大的,雖然他的年齡小記不多了,但是最基本的仁義道德還是受到了他母親的影響。實際上也不是完全的放棄教育。

第三,家庭的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最重要的土壤。孩子是家長的一張名片,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家長的影響,所以說,家長夠以身作則啊,實際上也是對孩子的重要的教育,這就是言傳身教。這樣的教育叫潤物細無聲,是一種高級的家庭教育。各位家長應該重視!

表面上去看,孩子都需要被教育。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每個人都有本我的部分,也就是本能的部分,也有超我的部分,就是道德化了的部分,還有協調這兩者之間的自我。

如果一個孩子我們不教育他,完全遵從他的本能中從他的天性,這個過程當中,既有屬於他創造力的部分,善的部分、美好的部分,同時也有很多不符合規矩,需要矯正的部分。孩子由於生活經歷閱歷的有限,不可能對事情有一個正確的標準,因此就需要家長對他實施教育,這就像是小樹長出來了,生命力是小樹自身的,要讓它自由的成長,但是修修剪剪是必須需要的,讓它符合社會的規範標準,因此呢,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而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社會教育和學校的教育,而且三者應該三位一體對孩子進行教育,是以價值觀人生觀為基礎,同時讓孩子學習很多的知識,瞭解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都屬於教育的層面,因此不存在不需要教育的孩子。

現在很多人說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育,實際上渴求的是一種教育自動化的過程,也就是說,希望孩子能夠發展出自我教育的部分,比如說遇到一個事情,他能夠判斷哪個是對哪個是錯,該怎麼做,不需要家長再去指導。這就是一種自我教育。

再比如說學習知識,那現在網絡的發展,AI的出現,使得孩子們要想獲得知識,容易的多,可以通過AI智能去獲得,但是這並不是說可以替代教育,他之所以能夠判斷是非,能夠去運用AI智能獲取知識,那也有之前的教育沒基礎。再有一點教育不一定是板起面孔來講道理,教育其實在方方面面,家庭環境潤物細無聲的薰陶。良好書籍的感染,父母以身作則的榜樣……

這些都是屬於教育,只不過不是我們理解的老師站在講臺上教孩子在底下聽這種狹隘的教育而已,但事實上也是教育。因此所謂的真正的教育就是不在教育,不需要教育,我們一定不能看文字表面的意思,而是要了解其背後的真實內涵,否則的話容易誤入歧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