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賊攻下鳳陽,朱氏祖墳被毀,崇禎痛下"罪己詔"

導語:

崇禎年間最大的兩方反叛勢力,一方是清朝政權,另一方就是流竄於華中的流賊。清朝對於明朝的威脅只限於遼東地區和京城近郊,而流賊卻威脅著華中五省,可謂內憂外患。大體上而言,清朝的威脅更致命,流賊的威脅更廣泛,崇禎八年正月,明朝將接到來自鳳陽的告急,朱氏祖墳被毀,流賊的勢力更可惡。

被圍滎陽

由於王樸和陳奇瑜的接連失利,導致流賊的勢力一直未根除。本有機會和實力將農民軍一網打盡,由於指揮及管理的失誤,流賊一直流竄于山西、山西、河南等地。在明軍連續的大規模圍剿下,流賊繼續向附近州縣流竄,其波及範圍甚至達到了四川和湖廣。

流賊攻下鳳陽,朱氏祖墳被毀,崇禎痛下

農民軍

面對明軍的接連失利,最根本的原因是用人的不當。京營總兵王樸,因為接受了流賊的賄賂,錯失了擊敗流賊的關鍵時期,流賊借黃河冰凍,乘勢逃離。五省總督陳奇瑜,調動明軍,將流賊圍困車廂峽,左右接受流賊賄賂,接受流賊詐降,導致流賊繼續危害明朝統治。以上問題,最關鍵的便是用人的失誤。

朝廷避開了人才未選,反而選派了其他人,這就導致了問題的發生。山西總兵曹文詔,原本負責流賊的圍剿,即將功成時,臨時調任大同總兵,由王樸接任。陝西總兵洪承疇,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痛擊流賊,不留情面,朝廷放而不用,只用其手下陳奇瑜,便導致了再一次的失敗。由此,在流賊的剿除上,必須派遣靠譜的人選,才能真正將流賊勢力剿除。

流賊攻下鳳陽,朱氏祖墳被毀,崇禎痛下

農民軍

兩次失敗之後,朝廷終於派出了正確人選——陝西總兵洪承疇。洪承疇接過五省總督,對流賊再次進行了猛烈打擊。在洪承疇等人的努力下,將流賊勢力逼退於河南,合圍於滎陽。

滎陽大會

被圍滎陽的流賊也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為負責此次圍剿的是洪承疇。流賊的詐降手段在洪承疇手中不起絲毫作用,因為洪承疇專殺降將。流賊的前期主要領導人王左桂,正是因為投降明軍,死於洪承疇手中。

流賊攻下鳳陽,朱氏祖墳被毀,崇禎痛下

農民軍

對於當前的危機形勢,流賊重要領導人大會於滎陽,商討解決的辦法。"八年正月,大會於滎陽",即崇禎八年(1635)。"老回回、曹操、革裡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及迎祥、獻忠共十三家七十二營,議拒敵,未決。",流賊的勢力在明軍的圍剿下一直沒有消退,反而是愈挫愈勇,由幾萬人之眾已經發展了三十萬人之眾,從三十六營發展到了七十二營。但是他們的實力還是難以與幾萬明軍抵敵,因為流賊的戰鬥力相對較弱。

"自成進曰:'一夫猶奮,況十萬眾乎!官兵無能為也。宜分兵定所向,利鈍聽之天。'皆曰:'善。'"在莫衷一是之時,李自成為流賊找到目標。死守滎陽等待明軍的進攻,無異於自取滅亡。為了獲得生機,流賊必須主動出擊,才能獲得生存的希望。在生命與死亡的考驗下,流賊又一次憑藉聰明才智找到了方法。這個方法就是進攻鳳陽。

進攻鳳陽

在與各個首領磋商之下,進攻鳳陽,無疑成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可是流賊此時已被明軍包圍,如果全部向鳳陽進發,勢必會遭到明軍的猛烈打擊。所以必須要有人在背後阻止明軍的跟隨,從而達到進攻鳳陽的戰略目標。

當然,負責拖延明軍的任務是艱鉅的,沒有哪位首領肯主動站出,所以抽籤決定,成為了一致共識。在命運的選擇下,高迎祥、李自成和張獻忠負責向鳳陽進發,其他流賊勢力負責拖延大部明軍的進攻。這次戰鬥,也必將銘記史冊,而崇禎也將痛不欲生。

流賊攻下鳳陽,朱氏祖墳被毀,崇禎痛下

《大明劫》劇照

崇禎八年(1635)正月,正是元宵節的時候,李自成等人的已經達到了鳳陽附近。當流賊靠近鳳陽,並對鳳陽偵查後,才發現鳳陽唾手可得。因為明軍的主力在李自成的後方,駐守鳳陽的明軍戰鬥力低下。鳳陽作為明朝的第三首都,有著重要的戰略價值,可是鳳陽都城的建造成為流賊成功入寇又一大原因——沒有城牆。為了保護明朝朱氏風水,於鳳陽築城牆不利,所以流賊不費吹灰之力,攻入鳳陽。在加上鳳陽百姓正在過元宵節,張燈結綵,對於危險沒有絲毫察覺。由此鳳陽失陷。

鳳陽失陷的象徵意義還是非常重大的,因為鳳陽作為明朝的第三都城,朱氏的祖地,所以受到了明朝朝廷的高度重視。有一件事情的發生將使崇禎異常難過。

痛下"罪己詔"

朱氏的祖墳正是位於鳳陽,鳳陽的失陷也給流賊留下了可乘之機。對朱氏祖墳進行侮辱,便是流賊首領最好的洩憤。流賊對明朝統治的不滿,化作焚燒朱氏祖墳的火焰,將最殘忍方式來報復朱氏皇族。

流賊攻下鳳陽,朱氏祖墳被毀,崇禎痛下

《大明劫》劇照

"事聞,帝素服哭,遣官告廟。",聽聞此事後,崇禎先是大驚,然後大哭,難以接受流賊的侮辱。這使愛惜名節的崇禎受到了重大的打擊,祖墳被毀,崇禎也揹負著最大的責任。其中真正促使這件事情的發生,正是崇禎所看中的大臣。此時的內閣首輔溫體仁,一直對崇禎說明流賊的勢力不過烏合之眾,不用過於擔心,如今入犯朱氏祖墳,擾亂朱氏風水,無疑對明朝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為了表達崇禎的愧疚之心,崇禎痛下"罪己詔",來反思自己的過錯。但是一封罪己詔,只不過是崇禎自我安慰的一張廢紙,因為崇禎並沒有對明朝的局勢有著真正有效的見解。對於忠義大臣的不信任,專用宦官進行督查,對朝廷小人看重,這些行為都是崇禎昏庸的表現。都是崇禎卻想興復明朝的事業,這足以證明,崇禎只是一個簡單的理想主義者。

結語:

鳳陽朱氏祖墳被毀,無疑成為了明朝即將滅亡的一個先兆。崇禎本想努力改善明朝的頹勢,卻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本。朝廷用人上的失誤,無疑成為了導致明朝滅亡的最大原因。各類奸邪只想著如何討取崇禎的喜歡,曲媚逢迎,而置國家大勢於不顧。那些本有能力挽救明朝於危急的臣子,卻被撤離查辦。自毀城牆,又怎能守住這個龐大的王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