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贼攻下凤阳,朱氏祖坟被毁,崇祯痛下"罪己诏"

导语:

崇祯年间最大的两方反叛势力,一方是清朝政权,另一方就是流窜于华中的流贼。清朝对于明朝的威胁只限于辽东地区和京城近郊,而流贼却威胁着华中五省,可谓内忧外患。大体上而言,清朝的威胁更致命,流贼的威胁更广泛,崇祯八年正月,明朝将接到来自凤阳的告急,朱氏祖坟被毁,流贼的势力更可恶。

被围荥阳

由于王朴和陈奇瑜的接连失利,导致流贼的势力一直未根除。本有机会和实力将农民军一网打尽,由于指挥及管理的失误,流贼一直流窜于山西、山西、河南等地。在明军连续的大规模围剿下,流贼继续向附近州县流窜,其波及范围甚至达到了四川和湖广。

流贼攻下凤阳,朱氏祖坟被毁,崇祯痛下

农民军

面对明军的接连失利,最根本的原因是用人的不当。京营总兵王朴,因为接受了流贼的贿赂,错失了击败流贼的关键时期,流贼借黄河冰冻,乘势逃离。五省总督陈奇瑜,调动明军,将流贼围困车厢峡,左右接受流贼贿赂,接受流贼诈降,导致流贼继续危害明朝统治。以上问题,最关键的便是用人的失误。

朝廷避开了人才未选,反而选派了其他人,这就导致了问题的发生。山西总兵曹文诏,原本负责流贼的围剿,即将功成时,临时调任大同总兵,由王朴接任。陕西总兵洪承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痛击流贼,不留情面,朝廷放而不用,只用其手下陈奇瑜,便导致了再一次的失败。由此,在流贼的剿除上,必须派遣靠谱的人选,才能真正将流贼势力剿除。

流贼攻下凤阳,朱氏祖坟被毁,崇祯痛下

农民军

两次失败之后,朝廷终于派出了正确人选——陕西总兵洪承畴。洪承畴接过五省总督,对流贼再次进行了猛烈打击。在洪承畴等人的努力下,将流贼势力逼退于河南,合围于荥阳。

荥阳大会

被围荥阳的流贼也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负责此次围剿的是洪承畴。流贼的诈降手段在洪承畴手中不起丝毫作用,因为洪承畴专杀降将。流贼的前期主要领导人王左桂,正是因为投降明军,死于洪承畴手中。

流贼攻下凤阳,朱氏祖坟被毁,崇祯痛下

农民军

对于当前的危机形势,流贼重要领导人大会于荥阳,商讨解决的办法。"八年正月,大会于荥阳",即崇祯八年(1635)。"老回回、曹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及迎祥、献忠共十三家七十二营,议拒敌,未决。",流贼的势力在明军的围剿下一直没有消退,反而是愈挫愈勇,由几万人之众已经发展了三十万人之众,从三十六营发展到了七十二营。但是他们的实力还是难以与几万明军抵敌,因为流贼的战斗力相对较弱。

"自成进曰:'一夫犹奋,况十万众乎!官兵无能为也。宜分兵定所向,利钝听之天。'皆曰:'善。'"在莫衷一是之时,李自成为流贼找到目标。死守荥阳等待明军的进攻,无异于自取灭亡。为了获得生机,流贼必须主动出击,才能获得生存的希望。在生命与死亡的考验下,流贼又一次凭借聪明才智找到了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进攻凤阳。

进攻凤阳

在与各个首领磋商之下,进攻凤阳,无疑成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可是流贼此时已被明军包围,如果全部向凤阳进发,势必会遭到明军的猛烈打击。所以必须要有人在背后阻止明军的跟随,从而达到进攻凤阳的战略目标。

当然,负责拖延明军的任务是艰巨的,没有哪位首领肯主动站出,所以抽签决定,成为了一致共识。在命运的选择下,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负责向凤阳进发,其他流贼势力负责拖延大部明军的进攻。这次战斗,也必将铭记史册,而崇祯也将痛不欲生。

流贼攻下凤阳,朱氏祖坟被毁,崇祯痛下

《大明劫》剧照

崇祯八年(1635)正月,正是元宵节的时候,李自成等人的已经达到了凤阳附近。当流贼靠近凤阳,并对凤阳侦查后,才发现凤阳唾手可得。因为明军的主力在李自成的后方,驻守凤阳的明军战斗力低下。凤阳作为明朝的第三首都,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可是凤阳都城的建造成为流贼成功入寇又一大原因——没有城墙。为了保护明朝朱氏风水,于凤阳筑城墙不利,所以流贼不费吹灰之力,攻入凤阳。在加上凤阳百姓正在过元宵节,张灯结彩,对于危险没有丝毫察觉。由此凤阳失陷。

凤阳失陷的象征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凤阳作为明朝的第三都城,朱氏的祖地,所以受到了明朝朝廷的高度重视。有一件事情的发生将使崇祯异常难过。

痛下"罪己诏"

朱氏的祖坟正是位于凤阳,凤阳的失陷也给流贼留下了可乘之机。对朱氏祖坟进行侮辱,便是流贼首领最好的泄愤。流贼对明朝统治的不满,化作焚烧朱氏祖坟的火焰,将最残忍方式来报复朱氏皇族。

流贼攻下凤阳,朱氏祖坟被毁,崇祯痛下

《大明劫》剧照

"事闻,帝素服哭,遣官告庙。",听闻此事后,崇祯先是大惊,然后大哭,难以接受流贼的侮辱。这使爱惜名节的崇祯受到了重大的打击,祖坟被毁,崇祯也背负着最大的责任。其中真正促使这件事情的发生,正是崇祯所看中的大臣。此时的内阁首辅温体仁,一直对崇祯说明流贼的势力不过乌合之众,不用过于担心,如今入犯朱氏祖坟,扰乱朱氏风水,无疑对明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表达崇祯的愧疚之心,崇祯痛下"罪己诏",来反思自己的过错。但是一封罪己诏,只不过是崇祯自我安慰的一张废纸,因为崇祯并没有对明朝的局势有着真正有效的见解。对于忠义大臣的不信任,专用宦官进行督查,对朝廷小人看重,这些行为都是崇祯昏庸的表现。都是崇祯却想兴复明朝的事业,这足以证明,崇祯只是一个简单的理想主义者。

结语:

凤阳朱氏祖坟被毁,无疑成为了明朝即将灭亡的一个先兆。崇祯本想努力改善明朝的颓势,却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朝廷用人上的失误,无疑成为了导致明朝灭亡的最大原因。各类奸邪只想着如何讨取崇祯的喜欢,曲媚逢迎,而置国家大势于不顾。那些本有能力挽救明朝于危急的臣子,却被撤离查办。自毁城墙,又怎能守住这个庞大的王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