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事記——苗劉兵變

趙構即位以來,在投降派的建議和支持下,放棄中原,一路南逃。趙構本人到了這個時候已經變得極度保守懦弱,四號不準備反抗,為什麼不反抗?他不信任武將。為什麼不信任武將?他在杭州的時候,兩個御林軍的軍官,一個苗傅,另一個叫劉正彥,發動了兵變,史稱苗劉兵變。

為何他們二人要在山河破碎之時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趙構被金兵追殺,從揚州逃到杭州後,罷免了汪伯彥和黃潛善,任命朱勝非為宰相,王淵為樞密使兼御林都統治,二人一文一武執掌軍政大權。王淵在北宋的時候就是武將,他打過跟西夏的戰鬥,屢立戰功。趙構之前做天下兵馬大元帥的時候,王淵就來跟隨,所以趙構很信任他。

宋趙構寵幸宦官,因為他們驕奢作亂引起許多人的不滿。而王淵也受寵幸,他與宦官勾結而節節高升,當上御營都統制及樞密使,王淵他聚斂錢財,搜刮民脂民膏,

但是王淵及其貪財,這是他的缺點。因為亂世之中朝不保夕,所以他行軍過程中都帶著金銀珠寶,趙構從揚州逃跑的時候,讓王淵負責殿後。結果王淵動用十幾艘大船拉個人財物,把自己的家產拉過長江,導致數萬士兵,幾千匹戰馬被金國人俘虜屠殺。尤其是這戰馬,戰馬對於金國人這樣的遊牧民族簡直是比金銀還值錢。沒想到趙溝依然信任他,只是把他的樞密使免了,但依然可以指揮士兵。所以士兵就很不服。

當時老百姓便耳語相傳“船上的財寶那都是王淵濫殺人民搜刮而來的”。行軍過程中,康履等宦官也作威作福強佔民宅。

這個時候隨軍的苗傅憤恨不平的說:“皇上顛沛流離至此,那些人居然還敢如此。”手下張逵也激怒軍士:“若能殺死王淵及那群宦官,那麼大家都可以過好日子,朝廷又怎麼會加罪於我們呢?”

這苗傅和劉正彥也是一路追隨趙構,所以二人覺得功勞不在王淵之下。就很不服氣,他們認為王淵和康履這個宦官關係好是原因,

尤其是劉正彥雖是王淵提拔,卻也不滿王淵的行為。他們二人便在軍中散播不滿的情緒,由於軍中士兵大多是北方人,離家遠思念家鄉,所以同樣也厭惡宦官,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響應。也是苗傅與幕僚王世修及王鈞甫、張逵、馬柔吉率領的“赤心軍”議定,先殺了王淵,再除去宦官。

他們告知王淵臨安縣境有盜賊,希望王淵同意他們出動部隊。

關鍵在於——這時只有苗傅的軍隊護衛在杭州的趙構,而韓世忠、張俊等都武將分守其他要害,所以為兵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這時,宦官康履的侍從得到了密報,有一張疑似兵變造反的文書,上頭寫“統制官田押,統制官金押”的簽名字眼,“田”就是“苗”,“金”就是“劉”的代號,於是康履密報趙構,趙構要他找來宰相朱勝非,並讓他通知王淵。康履也表示,苗傅等人近來一直聚集在天竺寺附近,現在終於知道他們的企圖,他派人告知王淵這個苗、劉所謂“郊外有賊”是要藉口讓士兵出外好謀反。當晚王淵埋伏了五百精兵在天竺寺外打算反將一軍,鬧得城中驚慌,居民皆閉門不敢出入了。

3月26日是宋神宗忌日,百官行祭祀。事後百官入朝聽朝廷任命劉光世當檢校太尉、殿前都指揮例的宣制了。苗傅和劉正彥命令王世修在城北的橋下埋伏兵士。等王淵一退朝,眾人一哄而上將其拖下馬,大聲宣稱他交結宦官准備謀反,劉正彥一刀將其親手殺死,眾人緊接著包圍了康履的住處,開始大肆捕殺宦官,並掛著王淵的首級率軍進圍皇宮兵臨城下,這時趙構才得到叛亂的消息,但守宮門的中軍統制吳湛和叛軍私通了,他引導苗傅的手下進城,高喊“苗傅不負國,只為天下除害!”


宋朝大事記——苗劉兵變

杭州知州康允之趕忙帶著百官,請宋趙構到城樓上以安定軍民,否則就無法制止叛亂。趙構登上城樓,憑欄問苗傅帶兵造反原因,苗傅見了趙構,先山呼下拜,隨即厲聲指責趙構說道:“陛下你信任宦官,他人結交宦官就可獲得高位,汪伯彥、黃潛善這樣昏庸誤國的人卻尚未流放,王淵遇敵不能抵抗,卻因結交康履而得樞密高位,末將立功亦不少,卻只在偏遠郡縣擔任團練,王淵已死,請皇上殺了康履、藍圭、曾擇這三個最親近的宦官以謝三軍。”

趙構於心不忍,他回答:“若宦官有過錯可將他們流放海島,還請將軍們趕快回營。”

但是叛軍並未退去,苗傅說:“今天事情是臣一人所為,其他人沒有關係,希望陛下以天下蒼生為重殺掉那些危害的宦官,如果不殺他們,我們絕不會去。”趙構說:“我知道將軍們忠義,我現在就任命苗傅為承宣使及御營都統治,劉正彥為觀察使及御營副都統制。而其他軍士一律無罪。“苗傅高喊:“如果只想升官,只要連絡宦官就好了,何必來此?”於是趙構詢問身邊近臣的意見,時希孟說災禍是由宦官造成的,若不把宦官全殺了就無法平息。但趙構還是下不了手,軍器監葉宗諤說:“陛下何必珍惜康履?” 事已至此趙構只好用竹籃將康履垂吊下城交給叛軍,康履馬上遭到叛軍腰斬。

但叛軍一不做二不休,竟然讓皇帝退位,立皇太子子趙旉為帝。文武百官包括太后用盡各種辦法都沒辦法,趙構知道事已無法挽回,只好同意禪讓君位。

苗傅,劉正彥帶著叛軍在城內作威作福,文武百官不敢招惹他們,只能安撫之。宰相朱正非知道他們二人沒有學問,所以盤旋在他們之間,爭取了許多時間。

劉光世、張俊、韓世忠聯名傳檄天下勤王,從平江大舉出發聲討苗劉。

苗劉大為驚恐,被迫接受朱勝非的提議,率百官奏請趙構復辟。趙構還宮後恢復苗傅策立的幼君趙敷為太子,且故意任命苗傅為淮西制置使,劉正彥為淮西制置副使,將他們引出朝廷。苗、劉二人要求趙構賜予免死的丹書鐵券,以免於追究他們政變的責任,而趙構知道兩人學識不豐,於是在鐵券上寫著“除大逆外,餘皆不論”,可是苗劉沒發覺,以為安全了。

苗、劉二人率兩千餘人,拿著趙構所賜鐵券逃出了杭州,同時命令手下縱火,但天降大雨火不能起。

韓世忠,張俊等率領軍隊趕回,將叛軍全部收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