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人认为是清朝割让了贝加尔湖?自古以来的定义是什么?

不正经的小安安


清朝没有割让贝加尔湖,大清来自于东北,从未拥有过贝加尔湖,何来割让?明朝更没能占领贝加尔湖,那是不是看唐朝、元朝的版图覆盖过贝加尔湖呢?唐朝也只是击败突厥汗国,势力范围曾短时间达到贝加尔湖畔,元朝的岭北行省是拥有贝加尔湖,但有多少人承认元朝是中国的朝代呢?说苏武牧羊在贝加尔湖,那他只是被匈奴逼迫在那放羊,苏武当时也不会认为贝加尔湖是大汉朝的领土。

历史上的疆域是不断变迁的。说贝加尔湖属于中国,心情是可以理解,我曾经也这样认为。俄罗斯是欧洲国家,我们离贝加尔湖更近,元朝时是岭北行省,清朝当时应加把劲不应放弃贝加尔湖,贝加尔湖是最大的淡水湖,水资源丰富,中国北方缺少,他的价值现在体现出来了,外蒙古曾经还是中国一部分,或者认为清朝愚昧,卖国,割让了西伯利亚领土,那换成大明王朝就能打败俄国,占领贝加尔湖、西伯利亚?明朝连辽东都保不住,守卫长城九边,这就是边界。

自古有多古?先秦时期,三代,还是强汉盛唐,没有意义,普京会跟你谈自古以来嘛?只要国家强大,才能捍卫领土完整,我相信贝加尔湖一定能收回来,还有外东北、外蒙,俄国侵占西伯利亚、外东北用了几百年时间,我们也要发展壮大,等待时机,用箭将失去的领土收回来!


黑土边疆


这个只能说是某些历史学者无知加无耻了!由于历史学家把处于我们国境内的贝尔湖当成是贝加尔湖,才一直认为是我们曾经拥有贝加尔湖。然后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之下才显得是我们把贝加尔湖割让给了俄罗斯,实际上贝加尔湖一直都是无主之地,直到公元15世纪被沙俄流放到西伯利亚的俄罗斯贵族才有在贝加尔湖地区建立营寨,开始游牧生活。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唯一有统治过贝加尔湖的民族只有蒙古族,这是由生活习性决定的。在当时的西伯利亚平原地区,由于寒冷导致了在冬天根本无法生存,因为没有食物跟取暖之物,一年只有短暂的几个月时间能够生活,这只有游牧血统的人群才能生活下去。我们国历史上只有蒙古人是有游牧血统并且能有那个实力控制到贝加尔湖地区的。但是这支蒙古人并没有在贝加尔湖附近停留,他们继续向北迁移,直到现在的楚科奇海。

所以呢,贝加尔湖地区确实不算我们的。清朝对俄罗斯占领贝加尔湖也没有什么割让不割让的问题,只是承认了他们对贝加尔湖地区占领的合法性,等于是承认别人口袋里的钱是别人的而已。


车在世界


5年前我曾去过贝加尔湖啊,并且带回国内一桶水以纪念。贝加尔湖距离蒙古边境最近的地方只有100多公里,其形状呈现月牙状,南北长636千米、宽81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3.15万平方公里,比海南岛略小,贝加尔湖是最深的湖泊坐落东西伯利亚地区,我国古代称之为北海。2016年俄罗斯的考古学家们在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旁挖出了一个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古墓,古墓里葬的是一对夫妻,两人的遗骸十指紧扣,头上均带有兽骨或者兽牙做成的头环,身上多处佩戴玉器。经过分析,俄专家证实这一对夫妻葬在此处已经约有五千年。墓中玉器为专家们提供了许多的信息,毕竟拥有玉文化的民族真的不多,最终确定墓主人是中国人,“贝加尔湖”也曾是苏武牧羊的地方,那是在西汉时期,当时的贝加尔湖还叫“北海”,“北海”当时是在匈奴的控制范围之内。长城以北的大部分土地并不属于汉朝管辖,当时的“北海”是在匈奴的控制范围之内。说到苏武牧羊,苏武牧羊是怎么回事呢?

苏武是出使西域后来被扣在北海,才被迫牧羊的。什么叫做出使?跑到国外去才叫出使,在自家地盘还叫什么出使。而苏武在北海最大的愿望是回到汉土,并对外展现了极高的汉使气节,才被人铭记。如果拿苏武牧羊说事,只能说明贝加尔湖自古就不是我们的土地。西汉看完我们再来看东汉,这个时候匈奴跑了,原本活动在东北的鲜卑填补了匈奴的地盘,慢慢做大,这个时候贝加尔湖属于鲜卑势力范围。清朝奠定了中国现在的版图基础,有很多爱国愤青认为应该把清全盛时期的疆域图作为中国现在的地图,丢失的领土应该一一收回,但纵使在清全盛期,也可以看到,贝加尔湖不属于中国,贝加尔湖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成为俄罗斯的领土。
清朝《中俄尼布楚条约》将该湖划归沙俄,以雍正皇帝为首的清政府竟然在谈判中再次同意割让领土。在最终签订的《恰克图条约》中,清政府将贝加尔湖以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沙俄,美丽的贝加尔湖被彻底放弃。时在1727年,雍正五年,爱新觉罗·胤禛时年49岁。


史家争鸣


如今的贝加尔湖,其实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时候,成为了东西方两大势力争夺的焦点,东方,古老强大的中原王朝,大清帝国,西方,新近崛起的古老帝国,沙俄。

其实虽然不少人说中国是在清朝最巅峰的时期,丢掉了贝加尔湖,但是,如果真的仔细了解一下占领的定义,再翻阅一下历史,就会发现,中国,其实并非长期占领着贝加尔湖,中国在唐朝的时候在这里设州,而元朝的时候更是将这里完全统治,可以说除开这两个王朝,再没有一个王朝对这里实行过有效的统治。

贝加尔湖,传说中苏武牧羊的地方,当年的沙俄为了扩张,翻阅了乌拉尔山脉,向东一路扩张,而大清正值巅峰期,也是向西一路扩张,两大帝国注定会有一场较量。

清朝其实并未将贝加尔湖纳入麾下,大清只是在贝加尔湖南畔驻军,却从未实际的掌控过贝加尔湖。

为什么大清会放弃贝加尔湖呢?

首先,大清王朝看不上这里

中原王朝,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而北方极寒之地,除了荒野就是荒野,相较于南方的肥沃土地,大清统治者完全没有必要跟沙俄政权争夺这块“不毛之地”

而沙俄则不同,沙俄起源之地就地处北方极寒之地,他们夺得贝加尔湖,虽然也算不上是获取了多么有用的一块土地,但是对沙俄统治者来说,只要是扩张了领土,都是好的。

其次,大清用这里的占有权化解了与沙俄的矛盾

当年的沙俄政权,在占领贝加尔湖以后,其实并未有太多的停留,他们一路向东,来到了黑龙江流域,并且将自己的大旗插在了黑龙江湖畔,意思就是,这里归沙俄所有了,大清的人可以离开了。

当时的大清王朝,西方正跟准噶尔汗国打的难解难分,而沙俄这时候突然插进来一脚,不仅窥觑着黑龙江流域,还在准噶尔汗国背后提供了不小的支持。

怎么解决沙俄的事端呢?

沙俄不是最喜欢扩张吗?贝加尔湖南畔,他清政府可以放弃,但是沙俄也不准在窥觑黑龙江流域,更不准再次在背后支持准噶尔汗国。

可以这么说,大清用他们从未占领过的领土,化解了与沙俄的矛盾,签署了《恰克图条约》,划定了双方的边界,顺势击败了准噶尔汗国。

大清做了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有什么不对的吗?


魏青衣


关于贝加尔湖的领土归属问题,我也曾经听到过,并且也有一些了解。要想真正弄清楚这个问题,必然绕不开一份协议,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出现在国际上的一份协议——《尼布楚条约》。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细细来解析一下关于这份条约的故事。

首先,我要声明一点,贝加尔湖畔曾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不需要怀疑。请大家意识到这点我再开始我的故事!

故事还是要慢慢讲,且听我娓娓道来。提到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就不得不谈到雅克萨之战。俄方在清康熙时期侵入雅克萨城,并且在这里为非作歹,欺压汉族人民,还把很多的汉族妇女贩卖到俄国。

清政府两次出兵镇压,均以俄国人失败告终。但是俄罗斯人并不死心,依旧向尼布楚,雅克萨地区进军。

此时的双方,国内形势都很紧张。且说当时的清朝西有准格尔部叛乱,南方要收复台湾,纵使康熙“千古一帝”,也不敢把战线拉这么长。俄罗斯国内情况亦是如此,俄国西北也有战事。并且当时俄罗斯人已经被围困在雅克萨城之内,沟通之后,中俄双方决定开始谈判。

此时的清朝在武力战争方面明显是占优势的。但我中华泱泱大国,还是愿意以和平为主,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使用武力。

谈判之前,康熙也明确向谈判使团的领导人索额图传达了康熙谈判的底线,康熙授予索额图全权谈判的权利,并且授意,贝加尔湖一带的由蒙古族部落管理的领土是可以用来谈判的。这必然也是因为清朝对这段土地的控制力不强,并且那时的人们意识不到这块领土的肥沃,资源的丰富。

就这样索额图带着谈判使团,浩浩荡荡近乎一万人来到了尼布楚地区。

在这个队伍当中,有两个身份特殊的人,是来自法国的张诚和来自葡萄牙的徐日升。他们是康熙钦定随行的。这两人来自欧洲,对国际上的事情多有了解,在谈判中必然能帮到很多忙。康熙是清朝所有皇帝当中对世界文化最感兴趣,且最乐于接受西方优秀文化的皇帝,因此这两位欧洲人常常为康熙授课,颇得康熙信任。

中俄双方的谈判就在尼布楚地区开始,在距离两方营帐距离相等的一处地方搭建了谈判的帐篷。

谈判刚一开始俄国人就控诉清朝政府,说清朝先出兵攻击他们,这无疑是倒打一耙。紧接着索额图列举了俄罗斯人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种种罪行,并且强调贝加尔湖等地区属于清朝领土范围,这些话听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到了谈判的第二天,形式就出现了转变。第二天谈判刚开始,索尔图依旧保持前一天的立场。面对这么强硬的态度,俄方才有所退步。

但不得不说当时清朝人员对谈判经验的缺乏,尤其是国际谈判。索额图竟将康熙交代的底牌透露了出来,告诉俄方人员可以以尼布楚为界。过早的透露了底牌让俄方人员心里有了底,不断逼迫索额图让步。索额图在外交中也表现得一点都不强硬。

此时,受俄国人统治的几个部落不堪忍受,要联合清军起义,反抗俄国人。俄罗斯的代表才慌了阵脚,不得不同意索额图提出的最终方案,以石勒喀河的格尔必齐河为界。

在此之后,贝加尔湖就落入了俄国人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索额图作为清朝的宰相,缺乏谈判意识,无原则退让,最终导致清朝失去土地,悲哀!另一方面则是,我中华泱泱大国本应欢迎四方来客,习西方之先进科学,溶国际之大潮流。但明清时并未打开国门,实现我所说的,这是民族的悲哀!

到这里,我们的问题也得到了答案,贝加尔湖并非割让,而是满清政府缺乏主权意识和国际意识,谈判失败造成我国失去领土。

列宁曾下令归还从中国获取的领土,但随着斯大林上位,这件事情也不了了之。但值得庆幸的是今天的中国再也不是过去那个中国了,面对领土主权问题,我们必然坚决守护每一寸领土。


小小嬴政


“清朝割让了贝加尔湖”只是一些网友的一厢情愿,在历史上真正长时间占领贝加尔湖的只有唐朝与元朝,而这两个朝代对贝加尔湖是否实施了有效管理,尚无明证。至于清朝,在其初期或许将势力范围拓展到了贝加尔湖附近,但这种势力范围距离长期占领、有较管理,还差得远。“清朝割让了贝加尔湖”不值一驳,有意义的是问题的后半句:什么叫“自古以来”?

(唐朝)

(元朝,元朝领土没有到北冰洋!)

很明确地说,“自古以来”就是个伪概念,因为历史是无穷尽的。要是以夏商周来论,中国自古以来占有的就只有中原地区,难道东三省、江南都不是中国的?要是以唐朝来论,中亚地区也是中原王朝的,难免我们现在能向那五个斯坦国要土地?要是以元朝来论,那大半个亚洲都是中国的,“自古以来”以什么节点来论?更不要说建国之后中国通过不过边界条约让予了邻国不少领土,这一点看50年代、70年代的中国地图就能看出来。

(商朝)

(清朝)

“自古以来”以《尼布楚条约》签订为界,反面是合适的,因为这一次中国真正通过近代条约体系确定了自己的边界,而且这一条约是平等条约。在这里要明说的是,网上有些人认为《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条约,清朝的国界本应划到北冰洋……哪来的勇气?

(网上盛传的《尼布楚条约》另外两个方案)


切割地球


答:这里是覃仕勇说史,为您揭晓最真实的历史。

贝加尔湖,是一个有故事的湖。

名虽曰湖,看起来却象是海。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一深湖!全湖长六百三十六公里,平均宽四十八公里,面积为三万一千五百平方公里。

就因为面积如此广阔,广阔到望不到边际,所以,我国古籍不称之为湖,而冠之以海名,或称北海、或呼柏海、又或唤小海、菊海等等等。

湖水不类海水之苦咸,人们意识到它只是一个湖,于是海改称湖,慢慢改称为柏海儿湖、白哈尔湖等,到了近代,定名为了贝加尔湖。

从可考的史料知,最早在贝加尔湖以东的滨海地区生活的人,是公元前11世纪臣服于周朝的少数民族。

在中国的史书记载中,他们的名字叫“肃慎”。

现在的考古学者在阿巴干城和乌兰乌德城附近发现了中国汉代的宫殿建筑和城市遗址,并出土有上刻“天子千秋、常乐未央”字样的瓦当。

由此可知,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中国黄河流域产生和发展的商文化已经扩展到了外贝加尔湖地区、叶尼塞河流域。

公元1世纪以后,鲜卑、高车、铁勒等部先后在外贝加尔一带活跃。

南匈奴立庭曾于今鄂尔浑河西岸喀喇巴尔嘎逊地方,上书汉廷自请“世世保塞”。

以此为证,即南匈奴统治下的包括贝加尔湖地区在内的北方领土是汉王朝的属地。

到了7世纪,中国唐朝政府正式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设置了行政机构,以后的辽、金、元、明都控制和管辖着贝加尔湖以东直抵滨海地区。

必须说明,在明朝,从明成祖开始,统治者就是把西至贝加尔湖、东至大海的广大地区交由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打理的。

可是,女真人入关后,眼睛只盯着中原锦绣江山,北部荒凉的贝加尔湖就在不经意间丢失了。

1643年,叶尼塞河区的哥萨克库尔巴特伊万诺夫来到了贝加尔湖地区,1653年,由彼得·别克托夫领导的哥萨克分队在印戈达和赤塔河交汇处附近建立了贝加尔地区的第一座军事堡垒,1666年,在乌达河岸边建立木结构军事堡垒上乌丁斯克。

沙俄人以此为桥头堡,一点点蚕食中国的领土。

蚕食得多了,清朝统治者有所觉察,于1688年在雅克萨与沙俄人干了一仗。

枪炮停歇,双方在尼布楚展开和谈。

一开始,清政府代表提出以勒拿河至北冰洋为双方国界。

沙俄人不肯把已经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抵死不同意。

一方面代表中国的谈判能力大有问题;另一方面当时的清朝急于平定准噶尔叛乱,所以没有磨太久,很快作出巨大让步,提出以外兴安岭的北支(诺斯山)直至亚洲大陆最东北的没入大海深处的诺斯海岬(即楚科奇半岛)为界。

沙俄人仍不同意。

中方再让步,最终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以额尔古纳河至外兴安岭至乌第河为界,即明确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

这等于是没有作过多争取,就白白让出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过,中俄中段边界没能达成协议,待定。

既属“待定”,双方就应该暂时搁置争议,等待合适时机再协商界定。

但俄国不讲规矩,等清方退兵,便继续从中段边界蚕食中国领土,侵占了贝加尔湖以西和唐努乌梁海以北伊聂谢河上游地区大片土地。

清廷多次抗议,沙皇政府置若罔闻。

清雍正二年,即1724年,清政府单方面停止了中俄贸易,迫使沙俄政府重新回到谈判桌上谈判。

号称最“勤政有为”的清雍帝治理百姓是个人精,惩民、治民、愚民、弄民非常有手段,对付沙俄人,却是昏庸懦弱,步步退让,先是在雍正五年签订了《布连斯奇界约》,接着又在雍正六年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规定了中、俄两国以萨彦岭为界,立鄂博为界碑。

这么一来,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就正式划归了沙俄人。

顺便补一句,在《尼布楚条约》中,明确规定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都是中国的领土。

但沙俄人并不老实遵守条约,他们于1789年派远征军公开抢占了乌苏里江以东的库页岛,大肆屠杀岛上的赫哲族居民,在母子泊地方修筑行政厅、教堂、监狱、学校等建筑,仅仅一年时间,即1790年八月,就彻底占领库页岛。

而1790年正是乾隆帝八十岁寿辰。从该年正月开始,乾隆爷就张罗着办理八十寿宴了。

寿宴当日,纪晓岚丑表功,写了一副寿联: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自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至,高期五十有五年。

……

君臣嗨翻天了。

我们都知道,鸦片战争后,沙俄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又割取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那个时候的清政府,风雨飘摇,朝不保夕,除了束手待毙、就只能是割地求生了。

但是,贝加尔湖和库页岛却相继丧失在“清吹”们一天到晚吹到黑的“雍乾盛世”,我们除了骂清朝统治者昏庸颟顸,还能骂他们什么?

当然,仍会有一部分死硬“清吹”嘴里不服软,会自以为是地说:贝加尔湖和库页岛从来就不是我们的好吧?那都是无主的土地,谁先占谁先得,人家沙俄人先占了,那自然是人家的了啦。

还有人祭出这样的口号:贝加尔湖和库页岛和天上的月亮一样,从来都没属于过我们,又何来清朝割让之说?

好吧好吧。

毕竟,从法理上说,现在贝加尔湖和库页岛的归属已定,我们是要不回来的了,这么说说,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安慰呢?

我想起了一个笑话:甲失恋了,非常痛苦,伤心欲绝。乙就安慰他说:“哥们,想开点吧,毕竟你们又没领结婚证,她又不是你什么人,走了就走了,男子汉,洒脱一点。”甲抹了把泪水,摇摇头,说:“哥们,你不懂,我们虽然是没领证,但我们同居在一起,也谈婚论嫁好长时间了,距离领证也只差一步之遥,她几乎算是我的人了。现在她劈腿跟人跑了,我死的心都有了。”乙笑了,说:“万事都得往好的方面想嘛,你不要想着她本来应该属于你,你要想着她本来不应该属于你,你却和她同居,占有了她也有好长一段时间的,仔细算算,你是赚了啊。”

所以,那些说“贝加尔湖和库页岛从来都没属于过我们”的人,他们的心态应该是和笑话中的乙是一样的。

有时候,这种“没心没肺”的心态也挺好,不是吗?


覃仕勇说史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第一深湖,也是欧亚大陆上最大的淡水湖,也被称为“上帝的蓝眼眸”,俄罗斯称为西伯利亚的明眸。

它的淡水资源丰富,湖水清澈,湖水总容积为23.6万亿立方米(2015)年,储水量相当于全世界已经解冻地表淡水面积的五分之一,比北美五大湖的淡水量总和还要多。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所有的咸淡水湖的蓄水量总和是7000多亿立方米。换句话说,一个贝加尔湖的蓄水量,是我国所有湖泊蓄水量总和的三十三倍之多。

不仅如此,贝加尔湖周边景色也是非常迷人,如诗如画。由于巨大的水量和宽阔的湖面,使贝加尔湖有了海洋波澜壮阔的特性与景色,如巨浪、潮汐、风暴这一些壮丽的风景,也有着浮在淡水上的海豹,这一切使它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我国网民想到国内稀缺的淡水资源,就会想到那美丽的贝加尔湖,也会联想到它曾经也是中国的领土,更会扼腕叹息近代清朝卖国求荣,把贝加尔湖割让给俄国。实质上,清朝与贝加尔湖的割让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现在听小编一一道解:

在历史上,贝加尔湖也只是两次被中国王朝短暂管辖

在中国历史上,贝加尔湖确实是一个频繁出现的名字。如公元前100年,西汉时候的“苏武牧羊”故事,就是西汉时候的苏武不受匈奴贵族的诱惑,在贝加尔湖边坚守气节,放羊渡过艰难日子,直等到回大汉王朝。在我国古书中,贝加尔湖又叫做“北海”。

贝加尔湖第一次化为中原王朝统治范围内,是在公元630年,也就是唐朝时候。当时,大唐国力强盛,俘虏了颉利可汗,把东突厥灭亡了,漠南也就变为唐朝的势力范围之内。在公元646年,又一举消灭了薛延陀汗国,至此漠北的广大地区都为唐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唐朝在漠北设立安倍都护府,专门管理漠北一带,管辖范围就包括今天的贝加尔湖。如图橙色的圈就是安倍都护府管辖的贝加尔湖。

之后,经过差不多四十年,突厥族崛起,攻陷了漠北一带,唐朝也失去了对这一带的控制权力,贝加尔湖由此也脱离了唐朝的管辖范围,可以看到第一次统治时间非常短暂。

第二次时间贝加尔湖被统治时间是在元朝。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定都就是“大都”,之后就做了一连串的领土扩张,缔造了我国历史上疆土最大的时代。在下面元朝的版图中,绿色圈就是贝加尔湖。

可是在元朝末年,灾害频繁、政治腐败,不堪忍受暴政的农民只能反抗元朝的统治。1368年,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蒙古人只能退回漠北,元朝统治疆域也瓦解,贝加尔湖也落入了游牧民族的手中。

明朝之后,没有对蒙古高原做有效管理,贝加尔湖也就先后归蒙古的瓦剌和鞑靼所管辖。1600年万历年间,贝加尔湖的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被沙俄的哥萨克族所占领。后来明朝和东北的后金互相厮打的时候,对蒙古高原以北的贝加尔湖都是无暇顾及,哥萨克也逐渐吞噬了贝加尔湖的东部和南部一带。

所以,可以看到贝加尔湖被中原王朝统治的时间短暂,大部分时间都是沦落在游牧民族管辖范围内。虽然说管辖贝加尔湖的匈奴、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一份子。可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都一直与游牧民族对抗,处在一种敌对的状态,在史书中也不会把游牧政权的统治范围列入中华政权的管辖之内。而俄罗斯人在1643年派军队来勘察,才知道贝加尔湖的存在。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到,贝加尔湖纳入中国历史范围的时间也是太短。

清朝与贝加尔湖的关系

在清军入关之后,代替明朝统治了中原。可是,面对当时中原的四万万百姓,清朝的统治决心是有一些不足。清政府就想起了曾经在草原叱咤风云的蒙古人。于是,清朝皇室就与成吉思汗的子孙通过婚姻建立关系(孝庄太后就是来自蒙古科尔沁部)。这样,蒙古人控制的漠北和漠南地区就化为清朝的板块之内,其中也包括了贝加尔湖。所以就有人说,蒙古带着漠南漠北地区都归为清朝的领土,其中也包括贝加尔湖,那么也应该属于中国的。

其实,事情也没这么简单化。要知道,我国从夏商周以来都是有地无疆。简单来说,在清朝以前就没有具体关于国界线的规定。如居住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一直认为,凡是马能跑到的地方,就应该属于他们的国土。中原王朝也更简单了,主张“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简单来说,就是太阳能照到的,江河经过的地方,都是我的领土。不过,当时清朝对贝加尔湖的看法,就是臣服于大清蒙古部落喀尔喀部的饮马池。

目前,很多人都认为是清朝在签署《尼布楚条约》中,由于狭隘的眼光丢失了贝加尔湖。其实在尼布楚战争之前,

贝加尔湖都还是一个喀尔喀蒙古部落的领土,不属于任何主权国家的,只是游牧部落占领的领土。当时,喀尔喀蒙古部落没有真正归属于清朝。《尼布楚条约》签订在1991年,喀尔喀蒙古部落真正归属于清朝是在1691年,所以贝加尔湖都不能算是清朝的领土。

贝加尔湖最终的割让,与清朝关系不大

现在看一看沙俄在远东地区扩张的历史。沙俄在1632年,在远东的勒拿河畔建立雅库次克城,成为在远东地区扩张领土的根据地。之后,继续朝着南边进军到清朝的黑龙江流域以及喀尔喀蒙古的贝加尔湖一带,不断在清朝边境抢劫。之后,在1650年在黑龙江河畔建立了雅克萨城。在顺治时候,沙俄侵略野心勃起,直接在黑龙江畔插起了国旗。于是,为了反抗沙俄的侵略,康熙在国内平定吴三桂的三藩之乱之后,就挥兵北上一举占领了沙俄的根据地雅克萨城。这时候,沙皇也请求签订合约投降。当1689年,中俄双方也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时候,清政府才知道国与国之间还有国界线。

  • 《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这也是一场划分国界无硝烟利益较量的谈判。大清代表索额图和沙俄代表戈洛文在谈判过程中,都是在不断调整中俄之间边界。索额图作为康熙皇帝的钦差,试图把贝加尔湖以东地位的边界全部划定为大清的领土,这几次提议都遭到沙俄代表戈洛文的否决。为什么当时沙俄作为一个战败国,能有屡次否定索额图划分疆土界限的胆量呢?

其实,这原因也是很简单。索额图对沙俄是一无所知的,沙俄对清朝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却是了如指掌。当时信息的落后,大清一方索额图不知道沙俄国内正在对抗奥斯曼帝国,也需要尽快解脱。俄国一方戈洛文却知道康熙皇帝需要“攘外必先安内”,急于摆脱沙俄的纠缠,对付准噶尔蒙古部落的侵略。由于信息的不等称和缺乏眼见,索额图只能依靠有人调和的因素下匆忙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对东北地区两国边界做了划定,在领土谈判上也对沙俄做出比较大的让步,最根本原因是康熙皇帝急于划定贝加尔湖以东的两国国界,以抽出时间平定边疆蒙古部落的叛乱。

在《尼布楚条约》中,规定两国国界就是额尔古那河以东沿外兴安岭,直至库页岛。贝加尔湖北部一带没有做划分规定,但事实上也被沙俄所侵占。至于贝加尔湖南部地区,是噶尔丹部落控制。清朝对噶尔丹只有宗主的名义,没有宗主之实,自然对噶尔丹控制的贝加尔湖南部地区是控制不了。

  • 《恰克图条约》

之后在1727年,雍正皇帝时候,中俄两国又谈判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当时准噶尔汗国的威胁,清朝也以条约形式将贝加尔湖包括在内的十平方公里土地正式划给俄国,承认沙俄对贝加尔湖一带的领土主权。在清朝看来,贝加尔湖那一代是蛮荒地带。割让夷蛮之地给沙俄,然后尽快抽时间对付威胁清朝边疆的准噶尔蒙古部落,是非常值得的。同时,也可以把原属于喀尔喀蒙古部落的贝加尔湖地区划给俄国,可以削弱喀尔喀部实力和强化清政府对漠北地区的控制。在一番利益综合下,贝加尔湖与中国也没有关系了,俄国在法律上占据贝加尔湖。

从另一方面考虑,中原王朝对贝加尔湖一带没有很深的感情。除了唐朝短暂统治和元朝中央统治之外,贝加尔湖在历史上都是属于游牧民族占领的边疆地区,是不毛之地,存在感比较弱,如后来割让给俄国的库页岛,也是这一种心理。同时,当时雍正皇帝也是内忧外患。国内有八王爷捣乱,西北准噶尔蒙古部落作乱,雍正也没有如父皇康熙皇帝一样与沙俄打仗的才华。于是,在权衡利益之下取其轻,就把这个不受自己控制贝加尔湖割让给俄国,以消除外患。

可以看到,贝加尔湖的失去和清朝关系不大,漠北地区其实也是清军入关带来的嫁妆。

其实,我们需要把历史范围这个概念明确下来。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范围,只有这个历史范围才是属于该国的主权领土,这才是最古以来的国土。如我国历史范围就是清朝全盛时候的疆土,这是我国边疆史学者谭其骧先生的定义,也是被历史学家普遍接受的。因此,我们才会强调,清朝全盛时候的台湾、新疆、西藏、南沙群岛自古以来都是属于中国的领土。我们也有底气地说,这些领土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的主权。贝加尔湖不在清朝全盛时期疆土范围内,自然也与清朝无关,

本文笔者是历史文化爱好者,渴望与喜欢历史文化的朋友探讨问题,在写作道路上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请点“关注”。


七彩飞扬


许多人的印象中,贝加尔湖“自古以来”即是打着标签的中国领土——因为在历史上贝加尔湖一直就是中国领土,始终处在中国的管辖控制之下,是被康熙给弄丢的。

相信大家都知道苏武牧羊的典故,汉朝时候外交官苏武奉皇帝的命令去匈奴出差,匈奴是游牧民族不尊重国际法则,把苏武拘押了。

其实匈奴统治者看上了苏武的才华,想让苏武为他们服务,顺便也可以从他嘴里掏出对他们有空的情报。可苏武是个爱国者,对汉朝皇帝也赤胆忠心,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屈服。于是匈奴统治者就把苏武流放到荒凉的北海,这个北海现在的蒙古北边,俄罗斯境内,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贝加尔湖(关于苏武牧羊的地方当然学界也有很多不同说法)。

苏武到了北海,一待就是十几年,头发也白了,但痴心不改,他相信祖国没有忘记他,大汉天子也不会忘记他。在北海待到19年的时候,匈奴国王去世,新国君实行务实外交,主张对大汉和解,把苏武放了,这时苏武离开大汉已经19年。

后来匈奴又犯了老毛病,对内地百姓不断骚扰,汉朝出兵打败了匈奴,原来属于匈奴控制的贝加尔湖就成为大汉的领土。

此后,东汉政权和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贝加尔湖先是处于鲜卑的实际管辖之下。后来被西突厥控制。

贝加尔湖地区虽然几度易手,但很多时间内都处于中原王朝势力范围外延,到了宋朝,贝加尔湖在西突厥部落管辖范围内。元朝时候,在贝加尔湖正式设立"岭北行省"成为大行政区。元朝灭亡后,贝加尔湖被少数民族部落瓦刺接手。

匈奴、突厥、鲜卑、瓦剌……这些民族很多都在后来的历史上被中原王朝打败、同化,融合,因此,我们可以说,贝加尔湖“自古以来”一直就是中国领土(至少是影响力范围)。

贝加尔湖湖水清澈,风景秀丽,而它更著名的是淡水资源丰富,北美五大淡水湖加到一块也没有它的面积大,它的淡水量占到全球淡水湖水量的五分之一还多,而且水质非常好。

贝加尔湖地区常年光照充足,而且遍布温泉,是闻名世界的疗养胜地。

然而美丽的贝加尔湖却在十七到十八世纪脱离了祖国怀抱,被康熙、雍正弄丢了。

在此之前,贝加尔湖附近的地域一直被我国蒙古族部落牢牢控制着。直到 1689年,清王朝对入侵中国领土的哥萨克入侵者战争获胜的情况下,跟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把大片原中国控制的领土拱手送给了沙俄侵略者。

按照尼布楚条约规定,贝加尔以东地区自额尔古纳河一线向东沿外兴安岭一直到大海全都归了俄国人所有。

尼布楚条约让沙俄尝到了甜头,贪得无厌的沙皇又得寸进尺,雍正又跟沙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雍正一点头,贝加尔湖周边10万公里的土地也拱手送给了沙俄。

下面说一下自古以来的概念,自古以来是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国际上没有什么明确的定义。我们过去常说的自古以来,就是至少在几百年以前。自古以来大多用在对有争议的领土纠纷,进行主权表达和举证。

"自古以来"这个说法在对于双方都提出主权要求,可是实际地位未定,双方都没有控制的地区管用。

比如中国的南沙群岛大多数是无人岛屿和水域,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有历代地图和文书证明中国对其拥有主权,国际上就有可能认可。

对没有处于中国政府实际控制,该地区也没有宣布独立,并且在国际组织和联合国也没有获得合法资格的地区,也适用"自古以来",比如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因为三国时期,中国的东吴政权就和台湾有了联系,元朝开始,中国统治者对台湾实行有效统治。之间虽然有荷兰和日本入侵,但都被中国政府打败,依旧是中国固有领土。

再说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二战后被日本窃取,但中国历届政府也从没有承认过日本对其的主权,而且日本政府不敢明说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也默认钓鱼岛是争议领土,这种情况下,"自古以来"就显得比较重要。

如果是被别国占领了,被和平统治了几百年,处于别国政府的有效控制下,中国政府之间又很长时间没有对该地区提出过主权要求,或者两国之间后来又签订协议认可了,这个"自古以来"从法理上来讲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最后我们再来科普一下国际法中关于割让的有关条款。

“割让是一国根据条约将部分领土转移给另一国。割让分为强制割让和非强制割让。

强制割让是一国通过武力以签订条约方式迫使他国进行领土割让,通常是战争或战争胁迫的结果。

而非强制割让是国家自愿地通过条约将部分领土转移给他国,包括买卖、赠与及互换等。强制割让已随着战争在现代国际法中被废止而失去其合法性。非强制割让仍然是合法有效的。"


历来现实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今天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平均深度最深的湖泊,其丰富的水量对淡水资源紧缺的我国北方而言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于是很多人开始追究贝加尔湖脱离我国版图的罪魁祸首,最终得出结论:

正是因为清朝的丧权辱国,才导致了贝加尔湖的彻底丢失。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当然真的不是。虽然贝加尔湖是很多中华儿女魂牵梦绕的湖泊,但就和月球从未属于我国一样,这个被我国古人称为北海的湖泊,历史上也几乎不曾属于过我国。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贝加尔湖只有两次被纳入我国版图。第一次是630年到682年唐朝消灭东突厥后到后突厥建立前;第二次是1271年到1368年元朝时期。

明朝建立后,对蒙古高原未能进行有效统治,贝加尔湖先后隶属于瓦剌和鞑靼。1600年万历年间,贝加尔湖的西部和北部地区被沙俄哥萨克侵占。

此时的明朝和东北的后金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对于蒙古高原以北的贝加尔湖鞭长莫及,因此哥萨克又逐渐侵占了贝加尔湖东部和南部地区。

到1689年两次雅克萨战役后,清朝逼迫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东北地区的两国边界。当时的清朝受制于西北的准噶尔汗国的威胁,在对沙俄领土谈判方面作出较大让步。当时的康熙皇帝想要趁势将贝加尔湖以东的两国边界进行划定,但因为此时的喀尔喀蒙古还未隶属于清朝,因此遭到了沙俄的拒绝。

所以到《尼布楚条约》签订时,清俄两国只是确定了东北地区的边界,即额尔古那河以东沿外兴安岭,直至库页岛,而对于贝加尔湖地区则未进行划定。而此时的贝加尔湖周边地区,已经被沙俄侵占,形成了事实上的占领。

到1727年《恰克图条约》签订时,同样是因为准噶尔汗国的威胁,清朝承认了沙俄对贝加尔湖周边地区的占领。

那么,《恰克图条约》的签订,是不是意味着“自古以来”就失效了呢?那我们奉行的“自古以来”还有什么意义?静夜史认为:“自古以来”,与其说是一种法律依据,倒不如说是一种主权诉求。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今天的以色列占据的巴勒斯坦地区,除了2000年前犹太人曾生活在这里,其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这里一直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地。那么问题来了,这片土地到底属于犹太人还是阿拉伯人?

贝加尔湖在历史上两度属于我国。但大部分时间都属于其他政权,例如匈奴,突厥和蒙古。

虽然这些民族在今天都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但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外国。

所以这就造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贝加尔湖到底应该属于谁?很复杂不是吗?

所以在静夜史看来,自古以来是一种比较“无耻”的说法。当然,这种说法充满着中华文明的智慧。就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一样,这完全是在中华民族尚未崛起时提出来的,有一种“强则强炮为上,弱则自古以来”的意味。

因为“自古以来”从来就无法界定。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是古代,1840年之前的清朝也是古代,然而两者的版图却是大相径庭的,到底该以哪个为准呢?我们当然是希望以大的为准,但其他国家并不会这么想。

所以用一句“自古以来”,很坚决地表达了自己的主权诉求,同时也将时间尽量的往后拖,等待我们的实力逐渐膨胀,这种拖字诀最容易让其他国家抓耳挠心。

另外自古以来是现代国家的表述,也就是说,在当前的国际社会,我们为了争取更大的领土权益,会说某一国家的某块领土,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土地。

也就是说,能够在自古以来框架下运作的,只能是现代国家。

而清朝前期,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它带有浓厚的封建王朝特征。

封建王朝的领土特征,首先就是王朝领土的前后变迁非常大;其次是各朝领土,在法理上没有继承性,新王朝前期几乎都会经历艰难的开疆拓土过程;最后是他们对边远领土的掌控,远远不及现代国家。

无论唐朝还是元朝,对于贝加尔湖的控制更多意义上倾向于羁縻统治,和现代国家的领土管控大不相同,这就使得“自古以来”很难站得住脚。

换句话说,在现代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秩序形成之前,各国领土的扩张具有“先到先得”的特征,“自古以来”并不好使。

因此,在沙俄侵占贝加尔湖周边地区之前,只要清朝没有先于沙俄占领这一地区,这片土地就归沙俄所有。除非清朝以武力夺取,但因为准噶尔汗国的威胁,清朝选择了按照既定事实划分国界。

所以清朝无需为所谓的贝加尔湖的割让背锅。“自古以来”,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主权诉求手段,拥有鲜明的我国特色。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