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如果是老十四继承了皇位,老八一党会有好日子过吗?

罗萧弋


个人观点,老十四继位,最终八爷会得以善终。

其实,康熙末年九子夺嫡,很有可能是康熙故意放纵的结果。一代帝王,生了那么多儿女,而且很多是优秀人杰,以康熙的文治武功,怎么会不知道不立太子的后果,但清朝本身就没有立长或立嫡的规矩,有这么多优秀的继承人,在无法圈定的情况下,只有优胜劣汰,最好的站到最高。

九子夺嫡,并不是各自为战,而是结成不同的阵营,十四阿哥胤禵,作为雍正的同父同母的弟弟,没有与雍正结成统一战线,反而与老八胤禩共谋大业,说明他内心中肯定有当皇帝的冲动,否则以他手中的兵权,支持自己的亲哥哥的话,雍正继位的胜算会大很多。

九子夺嫡,到后来只剩四爷党与八爷党之争,其实就是老四与十四王位之争,因为老八没有继位的可能(因受大阿哥之累),所以全力以赴支持十四继位。

康熙病故于1722年,其时十四手握重兵镇守西北,如果他是果断杀伐之人,就应该趁机带兵回京(可以以床前尽孝的名义嘛),强势弹压四爷党。等康熙病故,雍正上位后,雍正立即颁旨,不许十四回京,彻底粉碎八爷党最后希望。

所以说,以十四的行事作风,一旦他继位,别说老八,或许老四都能网开一面,放他一马。

说实话,皇位争夺,权谋、实力、心狠手辣是缺一不可啊,妇人之仁真是要不得。心不狠,站不稳!!!



未央先生


这个好日子,要分怎么看。

我觉得可以拿八爷党和四爷党做一个对比,就能更直观感受一下。

先说一下四爷党,如果真让老十四登基,那么老四和老十三的结局,一定跟后来的八爷党一样惨。

虽然老十四和老四是一母同胞,但是二人根本没有手足之情可言。

老四心胸宽广,所以对于老十四这个亲弟弟一直在忍让。

即便登基之后,老十四多次顶撞他,他也看着母后的份上忍了,最后也没杀他。

如果让老十四登基,以他的心胸,肯定是容不了老四和老十三,而且母后还向着他,杀了四爷党也是有可能的。

在来说对八爷党的影响,到了康熙王朝后期,老十四想当皇帝的心已经昭然若揭,除了草包老十看不清楚,老八和老九都已经心里有数。

所以,老十四和八爷党后期已经隐隐有了嫌隙。

但是如果真让老十四登基,虽然与八爷党关系恶化,却也不会难为他们,或许会让他们当个荒唐王爷,那也算富贵终生。

这种对比的话,也许八爷党还算是有好日子过。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老四和老十四从小就不怎么接触,老八却和老十四关系特别好。

所以就造成了一种很尴尬的现象,老四对老十四好,但是老十四不领情,反而和老八关系好。

因为这个背景,即便老十四登基,也会对老八一党多多关照的。


十点历史君


在电视剧的剧本中,本来应该做康熙继承人的人并非是老四胤禛,而是老十四胤禵,只不过在康熙将传位诏书写完以后,老四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了传位于四子,这么一来做皇帝的也就成为了老四胤禛。

说实话,老四胤禛确实是更适合的人才,虽然后世对雍正皇帝的评价大都不好,但胤禛却也是一个优秀的人才,正是因为胤禛在登基以后大肆整顿吏治,得罪了朝中的一大票贪官污吏,因此最终才落得个不好的名声。


然后问题就出现了,若是老十四胤禵登基,大清王朝又当如何?八爷党会像雍正时代那般被残忍抹杀吗?

相对而言,在康熙驾崩前夕,老十四算是几位兄弟中胜算最小的一个,尽管老十四被康熙派往西北带兵,手里头有兵,但八爷党在京城中的势力远非十四可比,老八就像是曾经的皇太子那般,拉拢了一帮满朝文武百官,拥有了向康熙皇帝谏言的权力,与此同时老八又于太子不同,太子拉帮结派太过明显,老八却是暗地里收拢人心。

十四与老四胤禛也不一样,老四胤禛在京城中的势力虽然没有老八那么强,但也掌握了京城中最重要的几个部门。


尽管在最开始的时候,十四看起来也是八爷党的一员,但实际上的十四却又于老八貌合神离,两人之间矛盾也是不少,特别在死鹰时间以后,老八更是与十四彻底闹崩了。

不管过程如何,结果都是十四与老八都输了,老四胤禛最终夺得了皇位,若是十四登基,八爷党的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曾经的十四,为了保老八与康熙正面相争,从这里看来,似乎十四与八爷之间的关系很不错,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十四也不像表面看起来的那般单纯,原因很简单,真正单纯的夺嫡者,根本是不可能坚持到最后的。

十四与老八在死鹰事件以后,更是成为了死敌,若是十四上台了,相信八爷党的人也不会好过。


其实在那样一个时代,但凡是参与了夺嫡的人,都不会放过自己的竞争对手,在某些人看来十四耿直,没那么多心机,不像胤禛那般心狠手辣,如果十四上台,局面绝对与雍正时期大不相同,其实,不论是哪一方,在上台以后,肯定都会大肆打击自己的政敌,若是不这么做,更可能导致政局不稳,引起内乱。


魏青衣


如果老十四继承了皇位,八爷党的日子肯定是不会好过的。



皇帝是需要唯吾独尊的孤家寡人,全天下都要匍匐在自己的脚下。那问题来了,作为八爷党的首领人物,胤禩该如何自处,老九、老十该如何自处。要知道这些人都是拥护老八的。



如果老十四登基,他为了坐稳皇位肯定会打压八爷党。而老八肯定不甘心臣服于曾经的小弟老十四,他一样会阴谋夺权,会谋求架空老十四。



老十四不是一个大度的人,他登基肯定会靠八爷的势力坐稳帝位,可是老八的人只会听老八的,老十四肯定不能容忍,再加上当年他模仿太子笔记陷害太子的把柄在老八的手里,所以老十四会对老八实行密裁。对老九老十会最少也是软禁。其他成员要么归附老十四,要么被处置。


沧海一粟7528


简介:

皇十四子胤禵,是康熙晚年最宠爱的皇子。西北叛乱爆发,康熙封胤禵为大将军王,带领十万大军平定叛乱。一时间胤禵成为夺嫡热门人选。

皇八子胤禩,康熙儿子当中比较聪慧的一个。虽然母亲身份低微,可他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博得了康熙的赏识。逐渐成为八爷党的领袖。

十四阿哥胤禵,因为岁数小,曾经是八爷党的骨干力量,负责为八阿哥胤禩清扫障碍,帮助八阿哥夺嫡。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转变,八阿哥胤禩夺嫡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十四阿哥胤禵反而走上了前台,成为夺嫡热门。

01十四阿哥胤禵和八阿哥胤禩的关系到底如何?

前期,胤禵跟胤禩之间,那好的跟一个人一样。因为胤禩年长,而且是非常会做人的一个皇子,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八贤王。

这位八贤王曾经就是夺嫡的热门人选,因为他为人处世的风格,跟康熙有几分相似。而且康熙也比较喜欢这位八贤王。十四阿哥当时没有差事,也没有王爵,只好跟着八阿哥后面混,就当是有了一个保护伞。

可是八阿哥胤禩在夺嫡之路上,遇到了瓶颈。在史书中记载是因为送给康熙的礼物活鹰变成了死鹰,所以从此被康熙冷落。在书里面写了是因为,在推举新太子的时候,八阿哥的选票是最多的,最有可能结党营私,所以被康熙彻底排除出了候选人名单。

总之八阿哥胤禩就是不受待见了,这个时候八爷党必须要转变斗争思路才行。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都不是夺嫡的料子,所以十四阿哥胤禵自然就冒出来了。

他开始为自己修路搭桥,一方面跟八爷党处好关系,一方面又跟四阿哥胤禛那边联络感情。最终以年羹尧作为陕甘总督的筹码,换取四阿哥胤禛保举胤禵为大将军王的结果。

这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但是这份差事一旦落在了胤禵头上,那他跟八爷党之间的关系,可就彻底破裂了。

所以自从胤禵当上了大将军王以后,他跟胤禩之间就没有那么深厚的感情了,反而成为了夺嫡的竞争对手。

表面上两个人还是非常好,可是实际情况他们内心都比较清楚。谁也不信任谁了,这才是关键所在。

02那么十四阿哥登基以后,八阿哥胤禩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我们知道,胤禛登基以后,他那些兄弟们,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尤其是跟他夺嫡的那几个兄弟,基本都被抄家幽禁了。

比如说八阿哥胤禩,在雍正四年就被抄家幽禁,不久便死了。十四阿哥胤禵虽然没有被杀,但是长期在看守皇陵,跟坐牢没什么区别。

如果当初夺嫡成功的是十四阿哥胤禵的话,那他会如何对待八阿哥胤禩呢?作为后期十四爷党的重要骨干成员,八阿哥胤禩的心思,十四阿哥胤禵是再了解不过了。

八阿哥胤禩是个不会屈居人下的人,他当然会想各种办法来再次夺取皇位,至少是要夺取皇权。所以说你们觉得八阿哥胤禩会有好下场吗?

再说了当年的小弟,现在是皇帝了,你这个做八哥的能够有什么好结局呢?当年几个人在一起商量了那么多阴谋诡计,难道皇帝不怕八爷党的人把这些东西都传出去?

皇帝是正大光明的象征,是不应该存在什么阴谋诡计的,所以说那些知道这些阴谋诡计的人都不应该再存在下去。八阿哥胤禩作为主谋之一,自然更不应该存在下去。

我认为十四阿哥登基以后,以他的聪明才智,必然不会容忍胤禩这个人再存在下去。所以不管夺嫡的结局是怎样的,胤禩都不可能在有理由活下来。除非他自己能夺嫡成功。

03十四阿哥胤禵没有夺嫡成功的可能性。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康熙在晚年的时候,将十四阿哥胤禵给派出去了,虽然他手里有十万大军,可是他距离康熙太遥远了,压根就没有机会参与夺嫡。

这就是康熙的高明之处。他明知道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随时都有离开人世的可能。这个时候他选择支开十四阿哥胤禵,就是为了避免他跟胤禛之间的火并。

那么胤禵手握十万大军,对京城有没有什么威胁呢?威胁是有的,但是绝对没有那么大。

  1. 首先这十万大军的亲眷都在京城生活,这是掣肘他们最好的办法,没有人会为了一个皇子造反而放弃自己的家人。

  2. 其次十万大军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粮草,作为粮草接济官的陕甘总督年羹尧,那是胤禛的铁杆粉丝,所以一旦他掐断了运粮通道,那胤禵手里的大军不用打就自己会乱起来。

由此可见,胤禵压根就没有争夺皇位的砝码,他只是自认为做了大将军王以后,无论是地位还是权力,都达到了众位皇子的巅峰。

所以他就觉得他能够继承皇位,可是他忘记了一件事。从京城到西北,那个时候可没有飞机和高铁,来回都是几个月的功夫。

等他回来夺嫡,雍正的皇位都已经坐稳了,康熙早就下葬了,他也就只能俯首称臣了。没有皇帝的诏书他也不敢随便回来,所以这件事没办法做提前准备,这是一个死局。

总结:八阿哥一直学康熙,却不知道人最讨厌的可能就是自己。

每个人内心里都藏着一个魔鬼,当然还有一尊佛。正常人都会用这尊佛压着那个魔鬼,所以展现给大家的是最好的一面。

可是只有个人自己才知道,自己心里还有一个魔鬼。可你看着别人光鲜亮丽的外表时,你不会发现别人心里也有一个魔鬼,你不知道对方心里的魔鬼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可恶。

这就造成了一点,你会比较讨厌自己内心的魔鬼,却宁可相信别人都是天使的模样。然而胤禩在夺嫡之路上,一直都在学习康熙的为人处世,他认为跟康熙越像,那么康熙就越欢喜。

其实当康熙意识到这一点以后,反而对胤禩心生厌恶。当然这是潜意识里的,因为康熙在某种程度上,对自己内心的魔鬼感到厌恶。他是那样的熟悉,却又那样的不可捉摸。

所以康熙想当然地认为胤禩心里住着一个跟他一模一样的魔鬼。当心里的魔鬼到了对方身上的时候,康熙就会看得一清二楚,可是康熙的其他儿子跟他都不像,所以康熙认为只有胤禩心里住着魔鬼。从精神层面上来解释,就是这样的道理。

我不知道我解释的大家是否能够看明白,人的潜意识的确很可怕。在康熙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其实潜意识真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江湖小晓生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明白老十四与老八之间的关系。据史料记载,老十四为人颇有情义,特别是对八哥胤禩。胤禵从小就喜欢跟胤禩混在一起,可想而知,胤禵与胤禩的关系,并不仅仅是一时的政治结盟,这里面也有很深的兄弟之情。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一废太子。随着太子被废,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卷入其中。大阿哥因以魇胜之术诅咒太子被康熙下旨圈禁。八阿哥也好不哪去,因道士张明德案及举荐新太子风波(佟国维等人一致推举他),康熙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图谋害胤礽,这是大大的包藏祸心。此时,唯一一个敢直言帮胤禩说话的人便是老十四。老十四顶撞了盛怒的父皇,康熙气的几乎要对小儿拔剑相向。正是因为胤禵的直谏,老八才得以全身而退,不然,单是一个结党,康熙立刻就能办了八阿哥。老十四的这一举动,转移了众人的视线,大大的扶了一把八哥。

康熙五十七年,胤禵成为大将军王,出征西北,这是胤禵生命中最为光辉的时刻。而此时,老八早已没有了合法继位的可能。因为一桩康熙五十三年的毙鹰事件,“皇八子胤禩,乃辛者库贱妇所生……”康熙彻底断了胤禩的念头。因此,这些年,八爷一直支持的,只能是这个十四弟了。因为只有他继位,八爷的余生才能平安。聪明的八爷必然是这么想的。

可惜历史并不如老八所想,四阿哥胤禛继承了皇位,是为雍正皇帝。假如继位的是老十四,老八必定是能够善终的。我们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看出。

一、老八支持胤禵继位,老十四必定会重用八哥,老八的才能不输老十四,老八又对新帝忠心耿耿,此等人才,哪位皇帝肯舍弃呢?老八必然会成为大清的肱骨之臣,也是一位在朝堂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王爷,而八爷党,有八爷在,当然会一帆风顺了。

二、即便老八不支持胤禵,暗地里搞小动作。凭着老八与十四弟的情义,也是能善终的。从小一起的玩伴,这种感情就像四爷与十三爷这样。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八爷必定会善终,更不会成为“阿其那”,惨死禁所。但如果是这样,八爷党其他人,可能不会有好果子吃。任何一位皇帝,可以容忍一个不听话的大臣,但绝不会容忍一群不听话的人。


老十四继位,八爷可以成为一枚潇洒的王爷,像京里的其他满人贵族一样,唱唱戏,听听曲,逗逗鸟,喝喝茶,快活自在,那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风雪梦不逝


如果老十四继位,那么八爷党马上就会与老十四刀兵相见,拼个你死我活。

为什么这样说呢?

很简单,皇位只有一个,阿哥们却有十几个。

那么为了这唯一的皇位,阿哥们不介意踩着兄弟的尸骨上位。

让我们来脑补一下,老十四继位了,他会马上动手,收拾掉八爷党。

老十四继位了,八爷党也会第一时间闹起来。双方都要先除掉对方,会马上刀兵相见。

因为他们的矛盾不可调和。



八爷党的利益和诉求:

八爷当皇帝,九爷、十爷把持朝政,分一块大蛋糕。

十四爷的利益和诉求:

十四爷当皇帝,谁听话给谁蛋糕吃,谁不听话就灭掉。

这个矛盾不可调和。


在太子被废之前,十四爷一直韬光养晦,天天混迹在八爷府,被人也当做八爷党。但是八爷和十四爷都明白,谁当皇帝也不如自己当。


所以,当康熙皇帝抛出大将军王的诱饵后,马上就分裂了八爷党。

八爷和十四爷马上就开始了明争暗斗,而且是刀光剑影,杀气腾腾。

第一回合,八爷先是让十四爷对天起誓,表明心意,口头上承诺当了大将军王,也不和八哥争皇位。十四爷也是好样的,根本不怕这个。

第二回合,八爷后来又派鄂伦岱监视在西北的十四爷,还卡住运往前方的粮草,还写信给十四爷,告诉他,不要打胜仗,打胜仗之时,就是兔死狗烹之时。

十四爷见招拆招,先模仿八爷的笔迹写了一封假信,挑拨鄂伦岱和八爷的关系,果然成功策反了鄂伦岱。

然后向敌人进攻,并且取胜,为自己谋取皇位又增加了砝码。


第三回合,

十四爷找到一块写着寿字的天然石头,送给皇阿玛祝寿。

八爷不想让十四爷更得恩宠,于是从盒子底部撬开,换了一只死鹰,在寿宴上当着众人打开,把康熙当场气晕。

用这个办法,来激怒康熙,让康熙治十四爷的罪。在寿宴上诅咒父皇,是死罪。八爷的心,何其歹毒???


以上是你来我往的三个回合。

所以,如果十四爷继位,八爷党已经控制了一多半文武官员,所以他们的目标肯定是先控制朝廷,让十四爷做个傀儡皇帝就可以了,等时间成熟,就杀掉老十四,让八爷当皇帝。


但是十四爷不是一个懦夫,也不是一个书生,他心肠狠毒不在八爷之下。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就是他模仿太子笔迹,写了一个调兵文书,让太子的军队赶来接防,甚至要武力夺权。这个计策明摆着,是要激怒康熙,杀掉太子。因为这是谋反重罪,哪怕是太子,也要抄斩满门。大家想下,太子胤礽虽然有很多错误,但是做为兄弟,竟然要杀掉二哥,用心何其毒也?


对二哥这样,那么对八哥,也不会手下留情,所以如果十四爷手握十万大军,继位为帝的话,八哥老老实实,还可能有条活命。如果不老实,全家杀光就是了。

而老八,自己有大半个朝廷的官员都支持自己,所以,如果老十四要对他不利,老八绝对不会等死,一定会用西山大营、九门提督的部队去逼宫刺驾。

所以,老十四不当皇帝还好,如果当了皇帝,老八他们绝没有好日子过,自己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如果想过上好日子,只有杀光对手。


这是我在悟空问答的第98篇,如果您喜欢,请加关注,并且阅读前97篇。


陈健4396


这个假设还是颇有意思的,根据《雍正王朝》的剧情逻辑,十四阿哥胤禵并非良善之辈,下手某人,也是异常惊心动魄。

在八大山庄欲扳倒胤礽的时候,是敢于制作假胤礽手谕来调兵的,这种操作若事败,那是要砍头的。尽管康熙仁慈,但如果知道真相,至少也是和对胤禔一样,圈禁至死的。


但是胤禵事后为了避免嫌疑,通过给胤禩讨说法,一举洗清了自己,还实力坑了一把胤禩。胤禩还没法自辩,只能打碎牙齿吞进肚子。

胤禵和胤禩矛盾的一直没公开,即便后来发生“毙鹰事件”,两人理论上应该明确决裂。因为胤禵虽然表面脾气暴躁,但绝非一个感情用事的人。

因为说白了胤禩和胤禵之间是存在共同利益和共同威胁之时便和,出现对彼此有利的利益点,则暗中角力,表面不伤和气。

所以这一点即便胤禵即位,仍然跑不脱这个大原则,但是胤禵即位的局面回更加不利。


胤禵和胤禛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胤禵缺乏自己的班底,也没有改革的意愿。自己在朝廷内的支持者太少,上位之后,同样会出现压不住台的情况。

而那个时候,胤禵唯一的选择其实应该是和胤禛一样的,那就是封胤禩为总理王大臣,让他全面负责朝政。


但为避免胤禩坐大,把自己变成傀儡。就被迫选择和胤禛、胤祥合作。

他可能会把胤禛同样放到和胤禩同等的位子上去制衡胤禩;把胤祥放到西北;胤禵自己牢牢把控京外两营和步军衙门以及亲军营的兵权。

而胤禩坐大之后必然对胤禛胤祥一派彻底打压,胤祥仍然被圈禁,而胤禛则可能关在雍王府修佛。所以胤禛、胤祥也会选择和胤禵合作。


这样一来,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格局。但是久而久之不是大清先烂了,就是再次上演“八王逼宫”事件。要么胤禩赢了,诛杀胤禛、胤祥,逼胤禵退位。就是胤禩和在《雍正王朝》中同样的结局。


炒米视角


如果是允禵当上皇帝,恐怕允禩的下场恐怕未见得会比清世宗(雍正帝)当皇帝好多少!清世宗与允禩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私人恩怨,他杀允禩更多的还是政治需要,说白了允禩是清世宗的政敌,必须清洗,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派政治势力。

允禵如果当上皇帝,他面临的情况或许比清世宗还有严重。清世宗与允禩不对付众所周知,清世宗即位之后群臣重新站队几乎是必然的,这也是清世宗能够轻松架空允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允禵不同,他和允禩一直以来表面上都是“一体”的,很多所谓允禵的人,实际上与允禩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因为允禵在出任大将军王之前并没能形成自身的一派势力, 他如果即位,短期内必须依靠允禩稳定局面,不得不重用允禩。允禩可不是甘心居于人下之人,他与允禵的矛盾早晚会有总爆发的一天,这只是时间问题!

允禵与允禩的矛盾早已存在

允禵早年与允禩有得很近,甚至被划入了允禩一党,但是作为清世宗一母同胞的弟弟,允禩对他并不绝对放心,因此基本上是且用且防。所以,直到康熙五十一年清圣祖(康熙帝)第二次废太子,允禵都没能形成自身的一派势力。最初,允禵不得已只能依附允禩。

但是,康熙四十七年清圣祖第一次废太子时,允禩因为急于上位私下串联群臣举荐自己出任新太子犯了清圣祖的大忌,不仅被清圣祖公开斥责并否决了皇位继承资格,而且还被革去了贝勒爵位。虽然次年恢复了爵位,但允禩想要通过正常途径取得皇位已经没有太大可能性了。在权衡利弊之后,允禩这才将允禵推向了前台。换言之,直到这个时候,允禵也只是允禩“曲线救国”的一杆枪而已。在允禵看来,只有彻底让允禩“完蛋”,自己才有希望。于是,著名的“毙鹰事件”发生了。

康熙五十三年,允禩向清圣祖进献了两只海东青,结果送到康熙帝面前时,两只海东青已经成了奄奄一息的死鹰。清圣祖被气得七窍生烟,大骂允禩不孝并怒斥其“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甚至说出了“断绝父子关系”的话来。自此,允禩彻底失势,完全失去了合法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本着谁获益谁即主谋的观点,这件事从清圣祖的反应来看,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可能性并不大,允禩更加不可能自己陷害自己。那么,只可能是两个人干的,清世宗或允禵。

清世宗是允禩的政敌,允禩对他一直相当防备,清世宗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在允禩进献的海东青上作文章。而且,此举获益者太过明显,清世宗首当其冲,他也不太可能作出这么欲盖弥彰的事情来。那么,就只能是允禵了!换言之,允禵才是“毙鹰事件”中陷害允禩的主谋。由此可见,二人之间恐怕并没有那么“合作无间”,说白了只是相互利用而已。

清圣祖晚年的安排

众所周知,清圣祖晚年将允禵大军的后勤补给交给了清世宗的亲信年羹尧、将京师内城九门的防务交给了清世宗名义上的“舅舅”隆科多。说到底,这一切都是在为清世宗顺利接班铺路。如果允禵是清圣祖的默定接班人,他该如何安排身后事?

将大军后勤补给和京师内城九门防务全部交给允禵?根本不可能!这完全是在纵容允禵学唐肃宗李亨,清圣祖不可能、也不敢这么干,除非他想不得善终或者去当太上皇。那么,就只能交给允禩。如此一来,允禩便扼住了允禵的咽喉,即便允禵当了皇帝,允禩也不可能见容于允禵!留着这样一个人在身边,无异于在枕头下放了一枚定时炸弹。

综上所述,如果清圣祖晚年没有打算让清世宗即位,而是默定了允禵,只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允禵被允禩搞掉,取而代之。第二种情况就是允禵即位,那么他面对的将是一个比清世宗即位之后势力更加不好对付的允禩。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试问,允禵还能容得下允禩吗?恐怕很难!因此,无论清世宗还是允禵当皇帝,允禩的结局其实都已经注定了。除非允禩自己当皇帝,否则哪个兄弟当皇帝都不可能容得下他。

当然,允禟和允䄉的日子或许会好过很多。尤其是允䄉,因为人畜无害,连清世宗都留下了他,如果允禵即位,他应该是会有个好归宿的。但是,允禟善终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倒向允禵。这对于允禟而言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他倒向允禩说白了只是政治投机,在允禩失势的情况下倒向允禵,也不是没有可能。只要他安分守己,不和允禩搞在一起,很可能还是会得以善终的。但前提是他必须与允禩划清界限并且安分守己,否则他同样没有好下场……


农民工歪说历史


康熙王朝:如果是老十四继承了皇位,老八一党会有好日子过吗?

当然这个问题是一个假设!确确实实,老十四除了军事才能在兄弟们当中是数一数二的!在康熙晚年带兵征战凯旋而归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但是,老十四不懂政治!那么,如老十四继承了皇位,老八一党会有好日子过吗?

从平时老十四和老八老九老十几个人的交往来看,几乎是互相在利用而已!特别是老十四出征前跟老八几个人相聚,几乎挑明了各自的观点!所以这样看来,就算是老十四登基,作为曾经站在一条战线上的老八他们并不会有好日子过!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在老十四向康熙主动请战带兵出征,老十四心中就在盘算了!

晚年的康熙,九子夺嫡的大戏如火如荼到白热化!

老十四,是阿哥党成员,表面上看是跟着老八共进退!其实不然!他内心里有个小九九!

刚好阿次布坦叛乱,老十四就想趁这个机会掌控兵权,乃主动向康熙请缨!

八阿哥认为老十四如果拿到兵权,就等于自己的势力如虎添翼!就向康熙积极推荐老十四!

其实,当时老十四内心里是这样想的;让你老八和老四争过你死我活!我老十四掌控了兵权了,到时不管是谁登基,我都不认,就是直接抢也把皇位抢到手!

可见,老十四想好了!也根本没把老八几个当盟友呢!



二,老十四知道老八为人,就是自己登基也不见得驾驽他,当然只有先下手为强!

老八的为人,当面一套,暗中一套,阴险恶毒,老十四清清楚楚!

如果自己真的登基,老八当然不服,也别说帮助自己!甚至是调转枪口朝自己,让老十四下位!

平时的交往,就看到了老八几乎没有把老十四放在眼睛里!

就连平时老八忌惮的老四,登基了都不服一直暗中作梗!意欲反扑!

这些老十四心中亮堂呢!所以一旦登基,也是先拿老八几个开刀呢!

只因那个时候,眼睛里没有手足之情,只有巍巍皇权在上!



由此可见;老十四真有一日登基,凭他的冲动和不懂政治的做法,老八能不能善终都是一个未知数!更何况说是过好日子!!!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