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贾兰做为王夫人亲孙子,王夫人却很少对关怀自己的亲孙子贾兰呢?

凡是又庄子


《红楼梦》中贾兰是贾珠的儿子,贾珠是王夫人的长子,按理说王夫人应该很宠爱贾兰才是。可王夫人对他却并不亲近。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她把希望和爱全部寄托在贾宝玉身上,无暇顾及他人之外,我认为应该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应该跟贾珠的死有关。在曹雪芹笔下,贾珠是很优秀的,他读书勤奋努力,十四岁进学(中了秀才),被贾政寄予了厚望。可惜英年早逝,不到二十岁就去世了,成为王夫人心中永远的痛。从时间上推断,贾珠去世应该是在贾兰刚生下来不久。如果从封建迷信来说,很容易让人产生贾珠是被贾兰或他母亲李纨克死的之类的想法,而且王夫人对李纨也是非常冷漠的。如果王夫人有这种想法,她不亲近、不关心贾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其次是跟贾兰挑选的玩伴有关。虽然宝玉是他嫡亲的叔叔,但却很少见他和宝玉在一起玩。相反他天天跟贾环混在一起。而在贾府上下,特别是王夫人眼中,贾环是什么角色,有多讨人厌,大家都很清楚。所谓近珠者赤,近墨者黑,既然王夫人那么讨厌贾环,她对贾兰冷漠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三是跟贾兰的母亲李纨关系冷漠有关。李纨虽然出身书香门第,本人也有些才华,

再有就应该跟王夫人的性格有关。我们都知道,王夫人成府很深,性格内敛、古板,不会轻易表露感情。她不像贾母把对小辈们的爱表露得淋漓尽致,比如抱着黛玉大哭,让宝玉在她怀里撒娇等等。既然连贾宝玉都很难在她面前流露出真性情,不但极少在她面前撒娇,连跟丫环金钏开个玩笑都要等她睡着了。她对贾兰表现得冷漠、疏离,让人看不到她的隔代亲情,很少关怀贾兰就很正常了。





画月成眉


红楼梦里有两对亲祖孙,贾母和宝玉;王夫人和贾兰。可是这两对祖孙的关系有很大不同。贾母把宝玉当成心肝宝贝,王夫人对贾兰不闻不问。

那么王夫人为何很少关心自己的孙子贾兰呢?

一、王夫人是一个冷漠的人。

王夫人为人冷漠,不热情,她对自己的儿子也不像贾母那么喜爱和宠信。宝玉经常坐到贾母怀里,很少看到宝玉和王夫人搂到到一起。王夫人对贾兰也一样,很少有亲热的举动。

二、王夫人怨恨贾兰妨死了儿子贾珠。

王夫人的长子贾珠是王夫人最喜欢的儿子, 一般母亲都喜欢大儿子,王夫人对长子贾珠寄予了厚望,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可是生子后贾珠一病死了。王夫人便认为是贾兰克死了儿子,因而不喜欢贾兰。

三、王夫人一心让儿子宝玉管家,不想让贾兰当接班人。

王夫人把她的下半生寄托到宝玉身上,她对贾政说过今生“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一旦宝玉结婚,她便会把管家的权利交给儿子和儿媳妇。

如果王夫人器重贾兰,那么贾兰和他的母亲必定对管家权虎视眈眈,生出不该有的想法。王夫人不关心贾兰,就是让贾兰明白自己的处境,不要和叔叔争夺管家的权力。

四、贾兰牛心孤拐,不与人亲近。

贾兰少年老成,不像宝玉开朗热情。他素来不爱与人亲近,没见他和母亲或者其他人有小孩子的顽皮淘气,以及说笑。连大家聚会的时候,没有单独请他,他都挑理不来,还是贾政让人请,他才来。因此我们看不到他和奶奶王夫人亲近。


润杨的红楼笔记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贾兰作为荣国府长孙,贾母第一个亲重孙子由于年纪的关系,出场极少,就算出场也大多与母亲有关。他更多的作为一个边缘人物存在。不是他不重要,而是他的地位被贾宝玉彻底压了下去,尤其祖母王夫人,对于贾兰几乎没有关心,这与他叔叔贾宝玉有绝对的关系。

一,贾兰是命硬死了爹的苦命孩子。

贾兰的年纪应该也就小于贾宝玉五岁左右。他出生父亲就死了。这对他来说算不得好事。古人信命,你一个出场就死了爸爸的孩子命太硬,不排除奶奶王夫人人为贾兰母子命硬克死了儿子贾珠,而对她们冷淡。王夫人通篇基本和贾兰没有任何交流,都在内宅,贾环都生活在王夫人院中为王夫人抄经书,贾兰却一次没出现,表明祖孙二人确实不那么亲。我认为贾珠的死是有原因的。贾宝玉被打,李纨,王夫人,贾政的表现都太敏感,不排除贾珠也被打一次(像贾瑞、秦钟一样),引发病症而死。这样王夫人与李纨婆媳祖孙心有芥蒂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被叔叔抢去宠爱的侄儿。

贾兰与宝玉年纪差几岁,贾宝玉出生就万千宠爱集于一身。所有人的眼光都在贾宝玉的身上。与之相比所有贾家男孩子都黯然失色。王夫人命也不好。她大儿子死了,大姑娘被送进宫中血雨腥风,只有一个小儿子,却被婆婆各种霸占着。王夫人平时吃斋念佛,就是排宣心中的紧张和不安。祈求子女平安。作为大家贵妇,一个家族尚且斗争,何况后宫?大儿子能一病死了,小儿子万一再有意外怎么办?紧张的王夫人唯有寄托与神佛。所以贾兰这个孙子被叔叔贾宝玉抢去了所有的风头和宠爱,渐渐被边缘。



三,被母亲雪藏的乖儿子。

李纨对贾兰的教育是严格和系统的。贾兰的学习计划很规范。平时上学,就算在园中玩耍也拿着小弓练习骑射。这都是为后面科举打基础的。李纨作为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对学习有更科学和系统的方法。贾兰是她儿子,必然被悉心教导。

李纨的教育也让贾兰养成了稳重的性格。顽童闹学堂,所有人都参与,贾兰却稳重的拉着贾菌:与我们无干!虽然有点冷漠,但也是贾兰的性格稳重体现。这都与李纨的教导有关。李纨绝对不让贾兰接触贾宝玉这样的纨绔子弟。李纨经常和贾宝玉等园中游乐,聚会,作诗。但这些不务正业的活动李纨一次都没带儿子参加。按理这是不正常的,那就表明李纨是刻意的。李纨刻意让贾兰不接触离经叛道的贾宝玉,怕他近墨者黑,为此雪藏贾兰,让他几乎成了隐形人。



四,贾兰并不是不重要。

王夫人虽然不太关心贾兰。贾政和贾母还是在乎的,尤其贾政。二十二回,元宵节制灯谜贾政难得参加,却一眼看到了贾兰不在场,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这表明贾政对贾兰是很重视的。此后只要有贾政的聚会,贾兰都会参加,而贾政出门也带着贾兰。从贾政这里,贾宝玉不是学习的料,贾环不成器,唯有贾兰又一次成了他的希望!贾政过问后,贾兰出场渐多起来。中秋节,贾兰见贾宝玉作诗,他也出来做了一首,贾政就大喜,赏了很多东西。贾环出来也做,就被贾政批评和贾宝玉的风格一样。显然贾兰的诗更符合贾政的心。

贾母对贾兰也不错。同样元宵节,贾政问过后,贾兰来了,贾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与他吃。这是很难得的。贾母身边一直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位置,这次给了贾兰,可知贾兰的重要性。李纨月钱,收入那么高也是贾母的主意。这都是贾兰这个重孙子身份挣来的。

比较起来,王夫人确实对贾兰淡淡的,没有过多的参与到贾兰的人生中。我认为王夫人为子女操心也影响了她对孙子的爱。李纨又保护的好,不轻易让贾兰接触人也让情感变得生疏,贾兰父亲贾珠去世也对贾兰有影响。也就这样,贾兰和王夫人的关系就显得淡淡的。但事实也未必就如此,只是原文表现罢了,毕竟贾兰并不重要!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原因以下几点:


第一,王夫人不喜欢贾兰的母亲

根据全书来看,王夫人对李纨颇为反感。

正常来说,李纨是王夫人的大儿媳,应该由她实际主持荣国府大局。但王夫人却让八杆子打不着的王熙凤来管家。

有人说是李纨才干不足。

但李纨和探春也管过家,也没见乱。

可见,王夫人对李纨不满。一般认为贾珠死后,李对严厉管教丈夫致死的婆婆非常仇恨。

王夫人不是傻子,看出了这点。


第二,贾兰在贾府地位有限

贾府上一代有贾宝玉和贾环,都是可能的继承人。

贾兰虽是嫡传,毕竟矮了一辈,没有继承权。

除非贾宝玉和贾环完全不成人,不然继承权轮不到贾兰。

第三,王夫人不希望贾兰盖过贾宝玉

很清楚,贾兰和母亲李纨最亲,相依为命。

如果贾兰当家,王夫人的地位显然就不如李纨。

王夫人也许可以像贾太君一样具有最终决策权,但具体事务肯定落到贾兰和李纨手中。

王夫人晚年指望贾宝玉和内侄女薛宝钗养老,而不是对她有所仇恨的李纨母子。

看看贾府败落以后,李纨对贾宝玉和贾巧姐等人的冷血无情,可见王夫人也没看错人。

综上所述,贾兰的存在其实威胁到王夫人自身的地位,自然亲不了


萨沙


我们读《红楼梦》,发现贾兰不但出场极少,似乎也不太受重视,和他的叔叔贾宝玉被众人活龙凤凰般捧着相比,贾兰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而且大小节庆,大小宴会,都鲜少看见贾兰参与。

那么贾兰在荣国府是一种什么身份呢?荣国府里有五位年轻的男主子,长房的贾琏和贾琮,二房的贾宝玉、贾环和长子贾珠的遗脉贾兰。

这着实令人感到怪异,如果贾珠还活着,身为长子长孙的贾兰当然众星捧月一般的存在,何况贾珠早亡,白发人送黑发人是父母心中无法愈合的伤痛,成长中缺少父亲的贾兰又是贾珠唯一骨血留存,不应该更令全家珍爱、尤其是祖父母贾政王夫人的心肝肉吗?“应该”是一会事,现实却是另一回事,贾政一贯对儿孙摆出严重紧张的气氛,可是王夫人这个“吃斋念佛”“大慈善人”对唯一的孙儿毫无关心实在超出人之常情。

按照封建宗法制度,荣国府长房为贾赦贾琏一脉,贾赦袭了爵位,往下传该是贾琏,没有二房什么事。但是家族财产上,事实上长房已处于弱势了。二房的贾政继承了荣国府最大的基业(房产+田产)的继承权,再往下传,按法理,应该贾珠继承,贾珠虽然早亡,但贾珠留下一子贾兰,所以贾兰就是荣国府二房贾政的嫡长孙,为荣府财产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贾兰才应该被众星捧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才是。可惜这个应该没能在贾兰身上实现。

我们读《红楼梦》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贾兰这个一心读书后来还荣耀门庭、母亲李纨都跟着封诰的贾府唯一的天之骄子,和他哪位被众人捧成“活龙、凤凰”的二叔叔贾宝玉基本没什么来往。倒是和那位人人都不待见,貌似没有一点优点的贾环关系亲密。贾兰为数不多的几次出场,往往与贾环在一起,第二十四回因贾赦偶感风寒,宝玉去给贾赦请安,邢夫人拉他炕上坐,又命人倒茶来。

只见贾环、贾兰小叔侄两个也来了,请过安,邢夫人叫他俩个椅子上坐了,贾环见宝玉同邢夫人坐在一个座褥上,邢夫人又百般摩挲抚弄他,早已心中不自在了,坐不多时,便和贾兰递眼色儿要走。贾兰只得依他,一同起身告辞。

宝玉见了也要走,邢夫人说你别走,我还和你说话呢,又说今天被他们姑娘姐妹们闹的头晕,不留你们吃饭了,却不让宝玉走,不但要留他同姐妹们一起吃饭,而且还有好玩的东西给他拿回去。

邢夫人如此对三人区别对待,况且贾环、贾兰又比宝玉小,换谁都会有被嫌弃之感,不光是邢夫人,贾府里众人对于衔玉而诞的宝玉是各种宠爱,而忽视贾兰,贾环更不用说了,连很多下人都看不起他。

第七十五回,贾母命人给凤姐送自己的粥,把一碗笋和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和宝玉送去,把一碗肉给兰小子送去。王夫人也是给人赏过菜的,只是,她赏赐的对象是对自已的儿子宝玉上心的丫鬟袭人。

同样有奶奶,贾兰却没有二叔宝玉那样的好福气,贾母对孙子宝玉,是千般疼万般爱。而贾兰的奶奶王夫人别说给他赏菜了,这个奶奶尤如空气一般,从未表示过对孙子的关心,倒也有过一次过问,在抄检大观园后,王夫人因为贾兰的奶妈穿衣服比较鲜艳,直接给撵了出去。理由是:兰小子也大了,用不着奶妈子了。宝玉、迎春、黛玉、惜春等众人都在享受着奶妈的照顾,就连贾琏的奶妈赵嬷嬷都常进来看看自己奶大的主子,还有那位更不受人重视的贾琮都是奶妈子照顾的。怎么尚年小的贾兰倒用不着奶妈子了。这王夫人对自已唯一的孙子这态度是不是也太过了点。

宝玉住在大观园,他又推崇女孩子,所以成天就在姐妹中或者和众丫鬟们在一起,我们从来不见宝玉主动和弟弟贾环或者侄儿贾兰有过互动,而且贾兰也是住在大观园的,跟着母亲李纨在稻香村,大观园里任何活动甚至贾府像元宵节、端午清虚观打醮或是哪一位主子过生日都见不到贾兰的身影,因为赵姨娘时时生事,刷刷存在感,贾环还有过几次出场,而贾兰,这位荣国公府当家男主人贾政的长子长孙,只在第二十六回宝玉大病初愈园内闲逛时,碰上了他这个侄儿,算是给贾兰一个上场机会:

……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吨,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作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做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宝玉道:“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

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贾兰平时似乎总在读书,空暇时演习骑射,活动身体,说话很得体,也有着小孩子惯有的淘气,总之,是一个挑不出毛病的好孩子。

因为荣国府的大部财产是掌握在二房贾政王夫人手上,前面我们分析了,贾兰做为长子长孙就是法理上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他的身份高于贾宝玉,更高于庶出的贾环。而王夫人则视宝玉为唯一的指望,实际上贾兰就是荣国府贾政一脉的法定继承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贾兰就是贾宝玉今后继承家业最大的障碍和对手,李纨母子成了王夫人和宝玉母子的竞争对手,曹雪芹全文没有表露一丝这个意思,他真的也没有告诉读者这一点信息吗?当然不是,他全书没有安排王夫人和儿媳妇李纨、和孙子贾兰一句对话和互动,甚至互相没有表达过一次的关心和问侯。要知道,王夫人和李纨二人同场、同框场面和机会是极多的。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我是屏山,欢迎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


屏山品红楼


因为宠爱,从来不是因为身份来决定的。

王夫人疼爱宝玉,不仅因为是自己的儿子,更因为他是她未来的希望、唯一的依靠、终生的寄托——当然,这一切都是在贾珠逝世之后。当初有贾珠的时候,王夫人可是并不介意由老祖母抚养自己的小儿子的。

贾兰是嫡孙没错。但是一来年纪太小,能不能长大、长大有没有出息、有出息了会不会孝敬,都有太多的不定因素。那时候医学不发达,夭折是常事。就算养活大了,像贾环那样,又有什么用?

就算不像贾环那样小奸小坏,就算真的聪明、真的爱读书、真的能仕途顺利,别忘了,贾兰还有亲生母亲李纨呢。以他那冷淡、不好热闹、“省事”的性格来推测,他的热情也是有限的。仅有的那点热情,孝敬母亲李纨还顾不过来呢,哪里顾到祖母王夫人了?

王夫人没学过心理学,未必能分析得这样细致。她只是下意识地知道,这个金尊玉贵的嫡孙,却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王夫人不是坏人,她也不会故意刻薄、冷淡这唯一的孙子。这个缺少热情、感情匮乏的老妇人,只是提不起对孙子的慈爱之心罢了。


栖鸿看红楼


为什么贾兰做为王夫人亲孙子,王夫人很少对贾兰关怀呢?

  贾母对贾宝玉的宠爱,天下皆知。贾母也丝毫不在意自己溺爱孙子的事被人家知道,连北静王都巴巴地和她说让她别纵了宝玉。可她还是照旧,甚至当贾政手持大棍子教训宝玉时,她也拦着不让,连原因都不问,一味地责骂儿子。她总是把宝玉和黛玉两人放在自己身边,享受着贵族老太太的美好生活。有好吃的,好穿的,世上少见的,她都要堆给宝玉,心都偏到脚上去了。

  可是,同样是祖母和孙子,王夫人和贾兰之间,却相当冷。

  这里面固然有剧情需要,贾宝玉才是主角,戴满了各种光环,其他的人物,如贾兰这个次要人物,显示得暗淡一些,得不到加持也是正常现象。

  从故事本身来看,当然也有它的道理。

  王夫人很少关心贾兰,疏远得和陌生人没什么两样。唯一的一次,就是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把贾兰的妖乔的奶娘给撵了出去,理由就是兰哥儿大了,不需要奶娘了。可是,这话,也真的只是哄哄小孩子罢了,那些个姑妈辈的,如迎春等人的奶妈都一直跟到快要出嫁,可是贾兰才那么几岁就这样说,算关心吗?

  王夫人为什么不关心贾兰?

  王夫人性情比较冷,你看她喜欢谁?除了宝玉,其他人,都不过是云烟。别看她对着袭人猛说“我的儿”,实际上也不过是利用她当自已的耳报神,关键时候还不是把她送出府?宝钗作为将来儿媳妇的人选,会有几分欣赏,但要说特别特别地喜欢,那也不是。王夫人常念佛,但实际上,佛光照不了那么多人。有宝玉一人就够了,至于孙子贾兰,不还有母亲呢嘛。

  贾兰也天生牛心古怪。贾兰母子在贾府活得很独立。李纨虽督促姑娘们针线及读书,但她寡妇的身份,有很多限制。作为寡妇,她唯一的将来就是好好地把儿子养大,光宗耀祖,为此,她对贾兰非常严格,无论是锻炼身体还是磨砺心志,都远远比其他母亲做得严。在严格教育下的贾兰,对热闹的,有趣的事,都不想浪费时间,他常习射,读书,哪怕是学堂里闹哄哄的,他也认为与他无干。这样的性子,要让他到祖母那里撒撒娇,根本不可能。

  人与人的感情,也是培养起来的,相处多了,会有矛盾,也会有感情。冷漠着,疏离着,只会越来越无话可说,尤其是三个人都是那种内冷的性子,怎么会热得起来?

  当然了,也不排除也和贾珠有关。贾珠的死其实十分蹊跷,可能是贾政下手狠了些,也可能是期望太高用功过度,也有可能是某方面过度了些,所以王夫人一看到妖乔的奶娘就想到了某些往事。因此王夫人一看到贾政打宝玉,马上大哭,哭她的珠儿,怕宝玉步贾珠后尘。对于王夫人来说,贾珠是她的希望,年纪轻轻就进了学,大好前程在那等着,可是一去不回头,只留下孤儿寡妇,她看着这对母子,也很容易伤心,为了让自己心静,干脆眼不见为净。见都不想见,关心自然就没有了。(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奶奶一般都会很疼爱自己的小孙子,就像贾母疼爱宝玉,但是王夫人却基本上和贾兰没有互动,也从未有过任何疼爱的表现。

贾兰是贾珠唯一留下的孩子,王夫人应该极为重视和照顾才是,为什么她很少关怀贾兰呢?我想或许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看到贾兰就想起贾珠,王夫人不想让自己难过

从红楼开篇我们便知道贾珠是王夫人最得意的孩子,他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妻生子,如果贾珠不早逝那么他的前途将一片光明。可是过慧易夭,贾珠小小年纪就去世了,他的死成了王夫人心中最大的痛。

王夫人虽然后来又得了一个宝玉,可是在王夫人心中宝玉连贾珠的十分之一都赶不上。那次贾政痛打宝玉,王夫人怀念贾珠,她说要是贾珠还活着,宝玉便死一百个她也不管了。可见,在王夫人心中贾珠的份量之重。

贾兰是贾珠的孩子,他继承了贾珠聪慧和勤奋,不到五岁就开始念书了,闲时还练习骑射。看着这样优秀的贾兰,王夫人便会时常想起贾珠,为了避免自己难过,王夫人便很少见贾兰,自然也很少关怀了。

第二、王夫人把所有的宠爱都给了宝玉,便无暇顾及贾兰

首先,贾兰和贾宝玉都是对贾府有继承权的孩子,王夫人本该同样器重,但贾兰年纪太小不知何时才能成事,而宝玉又是王夫人年近半百才得的孩子,心中爱若至宝,于是王夫人便把稳固自己地位的期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自然也不太关注贾兰了。

二则,宝玉顽皮需要人多费心看顾,而且他的衣食住行等各种的事宜王夫人都要亲自过问。王夫人本来就嫌累不欲多管事情,这样一来便没有多余的心思和精力放到贾兰身上。

三则,贾兰的优秀便反衬了宝玉的顽劣,因此王夫人便刻意忽略贾兰。这一点从王夫人会不时看顾贾环便可知道,贾环品行糟糕对宝玉不会构成威胁,王夫人乐得做好嫡母,可贾兰优秀要是王夫人还器重他,那宝玉越发被比下去了,因此王夫人就很少关怀贾兰。

第三、贾兰有生母李纨照顾,且奶妈丫鬟一堆,王夫人插不上手,接触的少了自然也就不亲近

贾兰有李纨还有奶妈等一大堆的人在身边照顾,王夫人即便有时间也插不上手。贾兰是贾政长孙,虽不受王夫人重视,但是有贾母和贾政的眷顾,该有的待遇一样都不会少。

贾兰在后期还被王夫人撵走了一个新来的长得漂亮的奶母,那个时候贾兰已经很大了但还请了奶母,可见李纨安排照料贾兰的人不会少。

因为有很多人照料的缘故,王夫人便很少掺合贾兰的事情,见得少自然交流也少,因此也就不亲近,所以王夫人对贾兰就漠不关心了。

作者:陌游常乐,欢饮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少读红楼


好像似乎是没有关于王夫人关心贾兰的描写,贾政这个爷爷倒是很关心这个嫡长孙,经常派人去请他,过问贾兰的功课,然后顺便训斥训斥二儿子宝玉。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奶奶都是特别喜欢她的宝贝孙子的,就像贾母疼爱宝玉那样。有些影视剧里,老太太对儿媳妇有意见,一旦儿媳妇怀孕,有什么不满,老太太都会立刻放下,高高兴兴地帮助儿媳妇养胎,热切期盼大孙子早日落地,孙子的面子可比少夫人的面子大多了。

王夫人估计不会不喜欢贾兰,毕竟血浓于水。贾珠这么优秀,贾政夫妇都很喜爱珠儿这个嫡长子。当宝玉挨打的时候,王夫人说过,若是珠儿尚在,打死宝玉这个混小子她绝对不拦着。如此看来,宝玉与大哥相比,在父母心中的分量还差得远呢!



有种观点认为是贾兰的出生克死了贾珠,所以王夫人不待见李纨母子。即使如此,王夫人对大儿子留下来的唯一血脉,未必讨厌得起来,所谓爱屋及乌。

王夫人痛失爱子之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宝玉。也许,王夫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宝玉的身上。儿子和孙子毕竟不一样,儿子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孙子是别的女人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是隔了一层的。



贾宝玉生而衔玉,是件奇事,所以贾家上下都很看重这小子,王夫人自然也不例外,有种天降祥瑞、天降贵子的感觉,认为他绝非普通人,所以就更加疼爱一些。相比之下,贾兰就逊色多了,光芒全都被宝叔叔夺了去。二人的年纪本来相差不多,如此比较,贾兰就变得不起眼了。

王夫人整日吃斋念佛,将这么大的一个家的一大摊子事都撒手丢给了侄女王熙凤,自己享清闲去了。贾兰年纪虽小,但很懂事,整日读书写字,李纨把他教育得很好,他很令人省心。而宝玉这个孽根祸胎,整日调皮捣蛋,到处惹事生非,自然引人注目,令人费心。不是有句话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吗?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再说了,贾兰是个乖孩子,天天好好学习,努力用功,争取科举高中报答母亲。功课那么多,他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往奶奶那里凑啊,还不如多读几本书呢!

再看看宝玉,他又不去上学,天天闲着没事干,偶尔就去打扰打扰母亲,要不就去贾母那里,或者去找姐妹们玩儿,还可以出去玩儿,不是有次调戏金钏儿把事情闹大了吗?宝黛初见时,宝玉见过祖母就去探望母亲了,之后回来已把外衣脱了见过的林妹妹。可知,宝玉向王夫人日常请安、回家打卡是必然的。

这样,母子见面的时间就远比祖孙相见的时间要多,而母子关系也要比祖孙关系亲近得多了。


一抒己见



虽然说贾兰是贾珠的儿子,也就是王夫人的孙子。但是因为贾珠英年早逝,所以给王夫人带来的打击很大,她也就把她的心血放在了独苗贾宝玉身上。

因为贾宝玉毕竟是王夫人十月怀胎的孩子,虽然说贾兰也是他的孙子,但是呢,毕竟是隔了一代,所以对待贾楠的感情肯定是没有贾宝玉那么多,而且贾珠在生之前他的人是很好的,知书达理,很喜欢读书也很有成就,如果他没有很早的去世,那么王夫人就是人生赢家了,但是因为贾珠很早就过世了,这对于王夫人的打击是很大。



我觉得王夫人是把自己的伤痛藏起来,联通贾珠的儿子和媳妇都一起推开,一起疏远,这样就感觉没有这么心痛。 王夫人宠爱贾宝玉是很有道理的,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贾宝玉是她的儿子,更是因为他要为他的将来去做打算。

如果贾宝玉在视图上面有出头,也就是当了一个比较大的官,那么母亲是比较直接的受益者,但如果是假难的话,那就隔了一代贾兰当了大官跟王夫人其实是没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即使贾兰恒努力上进,王夫人也不太在意。



因为贾兰的母亲是出生在书香门第,也是比较有才的是一个才女,所以他的教育理念和王夫人的难免会不一样。贾兰的学业离不开他母亲的指导,但是王夫人又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他们两个是有一个碰撞。再加上贾珠死亡了之后,贾兰是跟着母亲生活的,所以他跟王夫人的感情并不深厚。

贾珠是儿子,贾兰是孙子,母亲天生的基因和本能都会爱护自己的子女,虽然也会爱孙子,但肯定不及对儿子的爱护; 贾珠是自己带大的,贾兰是自己妈妈李纨带的,对于贾兰一方面日常起居相处没有那么多,就没那么亲密,另一方面,封建社会婆婆和媳妇是有界限的;



贾府的大家长最疼的是宝玉,所以其他人的目光也会更多的聚集在宝玉身上,对贾兰也挺好,只是相比之下没有那么宠; 贾珠早夭,因为失去了才会更珍惜、更怀念吧!再说看到贾兰,就肯定回想起贾珠早夭,平添伤感,对他也就更没有办法亲近。

贾母对孙子们那么好,关键在于她的儿子们还在自己的荫蔽之下。不过,当贾赦强要鸳鸯挑衅母亲的权威时,贾母开始慢慢冷淡大房子女。儿子听话,当妈的自然宠溺儿子的后辈;儿子忤逆或离世,当妈的自然疏离了这支派的血脉之亲。 贾母说了,自己平常主要的娱乐就是和孙子孙女们一起取笑逗乐。记住了,孙子是排在前面的。



王夫人提携贾环,因为知道他没出息,癞狗扶不上墙。果然,她让贾环抄佛经,贾环趁机推倒蜡灯烫伤宝玉。贾母自然更加厌恶赵姨娘母子。 王夫人不敢提携贾兰,因为他知道这个孙子非常出色。

元春省亲时,贾兰极幼,随母依叔行礼,毫不怯场;众顽童闹学堂时,他制止同桌贾菌不要参与;贾氏其他子弟游手好闲,贾兰却演戏骑射,拿弓追射小鹿。贾兰太出色了,只要给他机会便光芒四射。不过,他的父亲贾珠却不在世,所以王夫人无法拉拢这个孙子;同时,贾兰也是家产继承人之一,是宝玉强劲的竞争对手。



由此可见,王夫人不愿跟孙子贾兰非常亲近,所以两人基本没有互动。 喊贾母曾祖母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贾宝玉的哥哥贾珠的遗腹子——贾兰,贾兰是家里最小的男丁之一,更是贾府的希望之一。按照常理来说,贾兰在贾府的地位,应该是在贾宝玉之上的。

可事实上,贾兰在贾府几乎可以说是隐形人物之一,这里面也包括他的母亲李纨平常的为人和生活习惯。成为寡妇的李纨总是安安静静的,恪守本分的守着孩子过日子,不出风头,不争不抢。



或许因为李纨的影响,贾兰在贾府也是一个恪守本分的孩子,如果没有刻意去想着,都会可能忘记的一个孩子。 贾母一向是疼爱孙子,对于贾兰这个重孙子应该更疼爱才是,可贾母对贾兰的态度也是让人有点心寒,几乎是保持冷淡态度的不闻不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