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弟弟弘昼是个什么样的人?

Heavn123


和恭亲王弘昼,清世宗(雍正帝)第五子,康熙五十年生于清世宗潜邸——雍王府,只比清高宗(乾隆帝)小三个多月。在清世宗潜邸时期,弘昼的生母纯懿皇贵妃耿氏与清高宗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地位相当,都是“格格”,也就是没有名分的妾(有正式名分的妾是侧福晋)。在清世宗一众活到雍正元年的儿子当中,弘昼的出身不及生母为侧福晋的弘時和福惠,父亲的重视和宠爱程度不及清高宗和福惠,齿序不及事实庶长子弘時,属于最典型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或许正是这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地位让弘昼很早便知道自己与皇位无缘,选择了超然的生活态度,让哥哥、弟弟们争去吧!我过好我的小日子就行了。



于是,弘時莫名其妙地死了……但是弘昼却活得非常滋润。雍正十一年,弘昼还和潜邸时期的清高宗一道被封为了亲王。雍正十三年,清世宗病逝,彼时弘時已死、福惠早殇、清世宗的幼子果恭郡王弘曕才两岁,剩下的只有清高宗与弘昼。由于弘昼早早退出了皇位角逐,清高宗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便轻松荣登九五。作为对弘昼退出的投桃报李,清高宗把清世宗潜邸时期的全部财产都交给了弘昼。



虽然如此,但是作为唯一有资格与清高宗争位的皇子,弘昼的身份还是颇为尴尬的!为了让四哥清高宗放心,弘昼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那就是任性胡闹、自己给自己抹黑。因为一点口角,便公然殴打军机大臣讷亲,使得自己形象尽毁、官心尽丧。除此之外,弘昼还玩起了活出丧。起初只是自己在家里小打小闹,让家人给自己哭丧,谁哭得最死劲儿重赏!之后,弘昼渐渐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了,开始大规模通知在京的官员。虽然大家明知道事有蹊跷,但毕竟是皇帝的亲弟弟,谁敢不去?万一是真的呢?不去,自己就等着摘顶子吧!不管真假,只能去!去总不能空手吧?奠仪总要有的,低了肯定也不成。于是,活出丧居然成了弘昼公然索贿、敛财的手段……这一出与当年汉相萧何“与民争利”几乎如出一辙,弘昼要表达什么,不言而喻。



或许弘昼觉得自己作得还不够,一次在殿试时,到了饭点,弘昼催清高宗去吃饭,说自己留下看场子就行。清高宗没理会,弘昼直接充清高宗说:“哥,您是不是怕我收了好处放水啊?!”搞得清高宗直接下不来台。事后,清高宗私下对弘昼说:“我要是当场发作,你就是欺君之罪,是死罪!”但是,对弘昼,清高宗却只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雷声大雨点小,象征性地处罚了一下便完事了。为什么?因为弘昼此举应试的贡士们都看在了眼里,这些人都是未来清王朝朝堂之上的大臣,弘昼此举等于是自我抹黑、失去了未来!清高宗自然是心领神会的,不责罚弘昼也就没什么可意外的了。



在清高宗的一再纵容之下,弘昼越来越“胆大包天”,最后居然光天白日之下让下人打劫国家造币局的运钞车,理由仅仅是因为自己缺钱花了……但是,清高宗依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了了之。有人说,弘昼是因为清高宗的纵容所以目空一切、肆意妄为。个人并不认同,个人认为,弘昼应该是刻意为之,为的就是以自污的方式让清高宗放心。从弘昼传世的诗作《金樽吟》中也能看得出,其通篇都在表达自己没有野心、只求富贵。连作首诗都不忘表达自己没有野心,弘昼的其他举动仅仅是肆意妄为,恐怕说不过去。也正是因为弘昼的主动示弱与自污,让清高宗对他放松了警惕。在没有了皇位之争的大前提下,兄友弟恭的一面便展现出来了。清高宗给予了弘昼这位弟弟足够的优待,除了铁帽子,能给的都给了!



有人说,弘昼最后是因为涉足立储之事被清高宗逼死的?个人并不认同!弘昼死于乾隆三十五年,而清仁宗(嘉庆帝)被密立为皇太子是乾隆三十八年的事情,离弘昼去世已经过去了三年!而且,乾隆三十五年离清高宗自己设定的六十年大限还非常遥远,弘昼涉足立储问题无从说起。除此之外,弘昼去世之后,清高宗第一时间便亲临和王府吊唁,这样的待遇并不是所有宗室亲王都能享受的,如果是清高宗逼死了弘昼,他大可不必如此。而且,弘昼死后,他的儿子永璧并没有按照祖制降袭郡王,而是直接承袭和亲王爵位,这是需要皇帝额外加恩的。如果清高宗逼死了弘昼,给予亲王的正常丧葬待遇足以掩人耳目了,完全没必要多此一举。可见,清高宗逼死弘昼纯属子虚乌有!弘昼一辈子都在刻意避嫌,应该不至于临终前傻到对立储之事指手画脚,不是吗?



所以说,弘昼是个聪明人!明知道自己斗不过清高宗,索性主动示弱,不斗了。为了能让清高宗放心,弘昼一生都在不遗余力地自污,落下了一个“荒唐王爷”的恶名,可恰恰是这一切保全了弘昼。试想,如果弘昼对皇位哪怕表现出一丝觊觎之心,清高宗还能容得下他吗?理论上他可是清高宗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叔叔大爷们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血腥味尚为散尽,弘昼不可能当作什么也没看见!


农民工歪说历史


弘昼是个聪明而有趣的人。

对清朝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清朝有个荒唐王爷,喜欢给自己办葬礼,一没钱用或者无聊了就宣布自己“死”了。

家里大设灵堂,家人大放悲声,想攀附他的大小官员或财主们纷纷送礼,他兴高采烈的坐在棺材里看着下人们收礼,还会当场点评礼物的好坏,顺便和宾客们聊上几句。

弘昼:哟,这不是谁家那小谁吗,给本王送葬来了?有良心!

宾客擦汗:来了来了,王爷,您。。。。。。贵体安康?

弘昼:不行啊,这不都死了嘛!呆会儿哭诚心点儿,好好给爷送葬。

宾客继续擦汗:。。。。。。

弘昼:别拘束,晚上吃了再回去呀!

宾客还擦汗:哎。。。。。。

那个场面,幻想一下觉得有点太过魔幻。

而且葬礼他不是办了一次两次,是很多次。

无论古今中外,人们对于葬礼这种事儿多多少少是有所忌讳的,何况还是自己的葬礼?只有大奇葩弘昼,完全是把葬礼当成了玩乐之事,这种豁达是极其少见的。

弘昼天生就是这样吗?不见得,我认为荒唐只是障眼法,更多是为了避开夺嫡之争。

康熙朝的九龙夺嫡,应该是清朝皇室不可言说的一道伤痛。后世的皇子们有的看到了榜样,有的看到了前车之鉴。

胤禛的儿子虽然远没有康熙多,成活的也有四个:弘时、弘历、弘昼、弘曕,弘曕年纪和前面三位相差太多,暂且不说,只说弘时。

虽然雍正看中的是深得康熙喜欢的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但弘时认为自己才是实际上的长子,排序在弘历之前,他有资格争一争。而弘昼既不想自己争,也不想帮弘时或弘历争,干脆退出竞争圈。

可他毕竟是皇子,身份就摆在那儿,他说他不争,有人信吗?他家上一辈叔伯们可是争得头破血流,看似最不争的父亲反而得了大位,所以大家理所当然的怀疑他也在玩“不争是争”那一套。

为了证明自己真的无意相争,弘昼就豁出去了!

生活奢侈,行为放纵,傲慢任性,一点儿名声都不要!可能觉得这样还不保险,他就爱上了给自己办葬礼。

对于他的种种行为,民间觉得荒唐,但雍正和乾隆看到了他的决心,见他这么懂事儿很欣慰,因而对他很好。

乾隆朝时,弘昼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军机大臣讷亲,乾隆也在场,对他没有半句责备。可能弘昼越不着调,他就越放心吧。

总之,弘昼绝不是表面上那么荒唐,他只是以这种方式保全自身。事实证明,他的办法很有效。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昼,是一位怎样的王爷?(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弘昼有些像年轻时的雍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弘时与弘历争夺皇位,而弘昼势单力薄,很少显现自己有争夺皇位的决心。从而想瞒过雍正,想想看,雍正是何等人?想瞒过他,恐怕比较难。经过雍正的试探,弘昼一关一关的通过,让雍正对他有些放心。

对于弘昼来说,算是一个比较精明之人。雍正曾夸奖他,小小年纪就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可是,他还是非常谦虚,做事方面,故意让别人认为自己做不好,尽做些荒唐事情。感觉他脑子不正常,因而瞒过众人的眼睛。

长城君便谈谈,弘昼是一个怎样的王爷?

弘昼是雍正的第五个儿子,与乾隆皇帝的岁数差不多,平时与乾隆一起读书,与乾隆的关系挺好。但是,他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在夺嫡之争中,可没有亲兄弟之分。往往都是谁赢谁胜出。

公元1733年,弘昼与弘历受到雍正皇帝的册封为和亲王,到公元1735年,两人同时处理苗疆事务,因处理得当,被雍正皇帝赞赏。乾隆从小都学习好,脑子精灵,便受到康熙皇帝的喜爱。因此,从小便与康熙生活在一起,由康熙教导乾隆,让乾隆从小就开始学习朝政之事。对于弘历小时候,雍正也看出他可以做自己的继承人,因此,雍正也开始对弘历的培养与历练。

弘昼从小在宫中过着,你争我夺的日子,让他知道要想活命必须得学会隐蔽。弘昼更知道,父辈们为了争夺皇位,搞的关系不好,还有太子被废,以及有些被圈禁。这让弘昼感到,要低调行动,千万不能暴露自己。有了叔叔伯伯们的经验教训,弘昼便选择明哲保身。

据清史资料记载,弘昼只顾学习诗词,根本就不务正业,从来不喜欢看八股文。他不像其他皇子一样,争权夺利,或者明争暗斗,整天幻想储君之位。而他整天装疯卖傻,处处躲避权力之争。

到雍正十三年,雍正去世,弘历登上皇位,因此,弘昼主动退出争夺。后来,乾隆皇帝把雍正之前的府邸都给了弘昼,让弘昼一下有了很多钱财。弘昼为了让乾隆更加放心,因此,故意做一些出阁之事。让自己显得比较笨,进而达到保护的作用。

其一,弘昼经常给自己办丧事,掩盖其夺嫡之心。平时,弘昼就假装去世,便躺在棺材里面,让家人为他哭丧,然而,有些家人哭的非常逼真。对于一些王公大臣,也来为他哭丧,其实,众大臣都知道是假的,可是,毕竟弘昼地位高,因此,都来给他吊丧。

可见,弘昼非常精明,只有这样的话,自己才可以保命。

其二,弘昼与乾隆一起监考,当面对乾隆说是不是怕我吃回扣。他们一起监考,到吃饭的时候,弘昼对乾隆说,你可以先去吃饭了。可是,乾隆没有立即走开,弘昼见到这种情况。弘昼便说了一句:“哥,你是不是怕我收了考生的回扣,给他们放水啊?”这就是告诉乾隆,自己只是一个放荡不羁之人,并非是当皇帝的料子。

其三,劫走运送钱币的车,让世人觉得自己是贪财之人。造币局的运币车,从弘昼自己门上过,然而,弘昼把这批钱币全部给劫走了,更是不让他们的币车出去。其实,这些乾隆都知道,以为他是爱财之人,又掩盖了他的心思。

弘昼没事就做一些荒唐事,让别人以为他没有夺嫡之心,生怕众人说他有窥视皇位之心。时间久了,乾隆就睁只眼闭只眼而已,知道弘昼没有想当皇帝的心思。虽说,平时犯一点小错,乾隆都不会追究责任,对于一些大事,乾隆对弘昼也是按照实质性去处理。

公元1770年,弘昼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当时,乾隆亲自祭奠,并赐给他的谥号为“恭”,这一个字代表了,乾隆皇帝对人生的态度与认可。

长城君曰:弘昼在众皇子中,算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因为做事低调,平时更懂得掩盖自己,雍正还说他知道明哲保身。弘昼为了让乾隆的皇帝坐的更稳。


长城说历史


传说龙有九子,各有不同,然而到了清朝康熙的儿子,就成了九子夺嫡。

康熙的儿子太多,又大多十分优秀,康熙的皇位堪称中国历史上最难继承的皇位,最终雍正能够继承皇位,无论怎样来说,都说明雍正是一个很有心机的皇帝,手段也很强硬。

雍正在位时,能够创造将清朝打理得风调雨顺,也可以看出他的能力。

与康熙时期各个优秀的皇子之间凶残夺位相比,雍正的儿子们就没有这么优秀了,有人说乾隆在年轻的时候是足够的优秀,甚至有说法雍正能够即位,还是康熙看在乾隆的“面子”上。正因为如此,乾隆和他的弟弟弘昼的组合更像红花与绿叶一样和谐,最终使乾隆顺利坐稳皇位。

说起爱新觉罗弘昼,大多数人的印象是疯疯癫癫,恃宠而骄,然而这只是他的一面,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弘昼在康熙五十年出生于雍亲王府,母亲是后来的纯懿皇贵妃耿氏,作为当时雍亲王的五儿子只比自己的四哥弘历小三个月。由于年龄相近更奠定了二人的兄弟情义。九岁时兄弟俩一同被于傅先生传学授经。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一般会把这段情谊称为“发小”,感情更是没得说。更何况乾隆与弘昼是亲兄弟呢?

在成长阶段,二人形影不离,到了雍正十一年弘昼被封为和亲王,这进一步说明了雍正皇帝对他的赏识。雍正十三年二月,弘历,弘昼和鄂尔泰被命处理苗疆事务,弘昼作为弘历的助手更反映了绿叶与红花的搭配。不仅雍正对他格外喜爱,后来的乾隆对他也是各种宽恕和宠溺。

我们都知道,雍正的三阿哥弘时被削宗籍后,剩下年长的阿哥只有弘历和弘昼了。如果弘昼这个时候还是一同与哥哥共同帮助雍正处理事务,难免会引起弘历的疑心。聪明的他装疯卖傻,疯疯癫癫,干出了许多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比如说,他搞“活出丧”,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为自己置办葬礼。坐在棺材上接受着奴仆和家眷的哀悼,相反他却在棺材上高兴得不得了,吃着人给他的祭品,并以此为乐。不但搞这种让人费解的事,他还喜欢收集死人留下来的东西。尽管古时候人们都很避讳与死人有关的东西,但他却不以为然,反而说“人生不过百年,有什么好避讳的!”。

他真的是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吗,还是另有意图?她的母亲纯懿皇贵妃也是出身于中等阶级人家,其父为管领耿德金,有这样的背景,纯懿皇贵妃也算是大家闺秀,懂得皇家的战争,所以自弘昼小时纯懿皇贵妃便把他安置在他四哥的身旁,凭借多年弘历对弘昼的感情,也使弘昼免受夺位之苦。所以说受母亲的影响,弘昼懂得保护自己,在雍正皇帝有两位太子候选人时,搞出“活出丧”的闹事,免去了弘历对他争夺皇位的疑心,懂得明哲保身。

弘昼对皇位淡然,除了体现在他给自己“活出丧”这一具体事实上,他曾在自己的诗《金樽吟》中写道“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意思说:世上的事无常变化,不如把酒言欢,逍遥快活。

人生难得的是有知己,在与知己的饮酒欢乐中谈论古今之事,美好幸福。弘昼在诗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享受的快乐,同时也在侧面反映了他对皇位与皇权的无心。这也被后人称为“救命诗”。所以说,为了解除兄长对自己夺位的疑心,他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深思熟虑。

在弘历登基后,赏赐给弘昼当时雍亲王的府邸和全部财物,受到皇兄如此拥戴,他恃宠而骄,日益张狂,仗着自己的皇兄为所欲为。在一次上朝中,因为与讷亲意见不合,发生口角争执,他竟然在满朝文武与乾隆帝面前动手踢打讷亲,而因为他王爷的身份和地位,无一人上去阻拦,乾隆也是坐在龙椅上不动声色,没有对弘昼多加怪罪。这也是体现了他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对他多加宽恕。

关于弘昼的死,仍是个谜。有人说,骄横的弘昼管了一些不该管的小事,被赐予三尺白绫结束了一生,也有人说是无事平安度过一生。早在皇太极时,努尔哈赤便立下不可杀兄的规矩,雍正即便是与胤禩不共戴天,最后也是削宗籍,保留其性命,更何况是受到皇兄多加包容的弘昼呢?可见其平安而逝的几率更大。

弘昼这个人,已经看清楚皇室之中夺位的残忍,写诗保命,对皇位淡然,搞“活出丧”也是为了明哲保身,看似荒唐,实则大智若愚。他并未像其他皇子一样,如果对皇位没有兴趣,就一声不吭,隐藏自己,相反,弘昼所做的荒唐事让他的皇兄感到无奈,疑心也就自动解除。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智慧,才得以在夺位之争中存活。


史论纵横


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廿七出生,生母纯懿皇贵妃耿氏,时为雍王府格格,而由乾隆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抚养成人。

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和亲王。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弘历与弘昼、鄂尔泰等共同办理苗疆事务。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驾崩,内侍取出密谕,宣布弘历即位,是为乾隆帝。十月,乾隆命弘昼管理内务府、御书处的事务。

乾隆四年(1739年)二月,管理雍正帝旧宅雍和宫。八月,授正白旗满洲都统。十二月,管理武英殿。

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授镶黄旗满洲都统。三月,办理勘定八旗佐领世职应袭则例的事务。

乾隆十一年(1746年)十二月,任玉牒馆总裁。

乾隆十五年(1750年),管理内务府奉宸苑。

乾隆十七年(1752年)四月,解管奉宸苑事务。

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月,弘昼又提升为议政大臣。五月,解除管武英殿御书处事务。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八月,管理正黄旗觉罗学事务。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庚寅七月十三日申时薨,年五十八岁,谥恭,由第二子永璧承袭他的爵位。

乾隆帝即位后,把父皇的潜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所以弘昼富于其他亲王。弘昼倚着兄长的威势,傲慢任性,肆意妄为。

弘昼性刚,一次上朝,弘昼因事与军机大臣、获封一等公的讷亲有了小争执,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讷亲,乾隆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既不怪罪,也不出声阻止。文武百官见状,从此无人敢惹弘昼。

乾隆帝曾于正大光明殿监考八旗子弟,到了中午的时候,弘昼请乾隆帝去用膳,乾隆帝认为八旗子弟积习懈怠玩忽,不愿离开。弘昼气著说:“皇上难道以为我要私下收买士子心么?”乾隆当作没听到,真的走了。傅恒责备弘昼:“这难道是臣子可以讲的话么?”弘昼立刻后悔了,次日弘昼去向乾隆脱帽谢罪,乾隆说:“假使朕昨天回了你一句话,大不敬之罪就足够让你碎尸万段了。你的话虽然是憨直,但是你想让我赶紧用餐的心,是出于兄弟友爱之情,所以朕原谅,但你以后小心,不要再说出这种话来了。”于是兄弟俩友爱如初。


历史在记录


乾隆兄弟十人,登基之时,大部分已经早逝,只剩下小自己三个月的弘昼和年仅两岁的弘瞻这两个弟弟。

与乾隆少年老成,早早即有英主气象不同,弘昼、弘瞻属于典型的皇家公子哥那一类,傲慢任性,肆意妄为,一旦遇到挫折打击立马便会露出不堪的一面。

给乾隆这位史上极刻薄、极虚伪的霸道帝王当弟弟,弘昼、弘瞻其实挺遭罪的,尤其对同龄的弘昼而言。

乾隆之前的几朝,无一例外都发生过皇族争权的恶斗。在关外时,有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褚英兄弟父子间的火并,有皇太极和四大贝勒的冲突;入关后,有顺治和多尔衮的权争,雍正和兄弟间的相互残杀。

乾隆登基后,这些恶斗远没有彻底封尘的地步,加之乾隆在维护皇权上又属于眼里绝容不下一粒沙子的主儿,因此,自乾隆新朝始,弘昼其实就处于极其微妙、甚至有些凶险的境地。

悲催的是,弘昼在起初的一段时间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来他尚未警醒,二来乾隆太迷惑人。

为什么说乾隆是极刻薄、极虚伪的主儿呢?此人不仅好标榜仁义道德、千古盛世,而且十分善于标榜这些。

就拿他对弘昼来说吧。因为打小他和弘昼的关系比较亲密,登基后,每当说起这段兄弟情时,他总是说他们以前如何同吃同住,同师同读,那感觉别提多手足情深了。

这就给弘昼形成了一个错误的印象,乾隆还是他那位仁爱的好哥哥,尤其看到乾隆在金钱、爵位上对他毫不吝啬的时候,更是如此。

可实际上,乾隆此时标榜出的仁爱是有严格前提的,那就是君臣界限要格外清晰,在这一点上弘昼只要有任何一点差错,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乾隆都不可能放过,一定会就此兴师问罪。

被好哥哥的假象迷惑着,性格又骄亢,弘昼一开始哪能看透这一点。正因为如此,当乾隆突然向他翻脸时,他才会感受到不寒而栗。

而这种突然感受到的不寒而栗足以让他这样的公子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下面不妨来看看乾隆是怎么废掉他这个弟弟的。

有一次,乾隆令弘昼在宫中给八旗子弟监考。考试开始后,乾隆坐在那里迟迟没有退席。眼见马上就到中午饭点了,弘昼便大大咧咧地冲乾隆说了这么一句,这里有我就行了。言下之意,好哥哥你赶紧去吃饭吧。

但乾隆怕弘昼监考不严,生性顽劣的八旗子弟钻空子,打小抄,并没有立即走掉。

见到这情景,弘昼的性子就起来了,他很有脾气地对乾隆说,怎么着,你难道连我也不相信,怕我被他们收买了不成?

如果在过去,兄弟间这么说话很正常,但在已经登基的乾隆那里,这就是大逆不道。

乾隆没有当场发火,而是一言不发地拂袖而去,给弘昼留下了一个惊愕的冷场。

这时候,弘昼猛然间才回过味来,于是第二天赶紧找乾隆谢罪。

这时候,乾隆说话了,昨天,如果我回你一句,你顶撞起来,眼下你就该粉身碎骨了。你的话虽不好听,但因知你没有恶意,故而原谅了你,今后要谨慎,再不可如此造次。

自这以后,弘昼发现乾隆时常借小事敲打他。

又一次,弘昼和弘瞻到宫中给太后请安,母子闲聊的高兴,一不小心,两人便跪在了太后宝座旁的藤席上。藤席是乾隆平日跪坐的地方,抓住这个过失,乾隆勃然大怒,严厉斥责两人“礼节僭妄”,“于皇太后前跪坐无状”。

结果是怎么处罚的呢?

弘昼罚俸三年。

弘瞻诸过并罚,革去亲王,降为贝勒,并解去一切差事,永远停俸。(弘瞻经此挫辱,心生抑郁,不久便身患重病,很快就死掉了。)

对弘昼的处罚虽没有弘瞻的重,但其中透露出来的残酷味道却是一闻便知的。

弘昼知道,再有一次,乾隆恐怕就没这么便宜放过他了。

弘昼被吓怕了,从此变成了另一个人,整日荒诞不经,醉生梦死。

龟缩在府邸,他常年玩着一个游戏——高坐在院中假扮死人,由王府的护卫侍从等陈设好各种冥器,供上祭品哭奠,而他自己则一边吃着供品,一边观赏家人侍从的哭相,乐此不疲。

古往今来,以自污求自保的戏码很多,但常年玩活死人的把戏也算是奇观了。

还好,乾隆最终放过了他这个“活死人”弟弟,让弘昼活到了六十多岁,算是给了个善终。


黑句本


两个词:荒唐、睿智


弘昼和弘历都是由熹贵妃抚养长大,再加上年龄相仿,两人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最好的玩伴,兄弟关系密切,胜似亲兄弟。而弘历(乾隆)对这位弟弟也甚是宠爱,登基之后把雍亲王府所有东西都赏给了弘昼,不仅如此,一次弘昼当堂殴打大臣讷亲,弘历竟然不闻不问,毫无责怪的意思。由此可见,弘昼的受宠程度。


除了殴打讷亲之外,弘昼生活上也荒唐无比,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置办丧仪。弘昼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说:“人没有一百年还不死的,有什么好避讳的?”另外,他还曾为自己筹办丧仪,让家人围着棺材哭泣,自己在一旁饮酒傻乐,甚至还制作一些冥器放在床头,以供观赏。

但是,就现在看来,弘昼行事荒唐堪称睿智。原本弘昼和弘历才能不相上下,都深的雍正器重,但后来弘历得到康熙宠爱,被内定为隔代储君,而弘昼自然登基无望。如果弘昼借疯疯癫癫的行事方式,向乾隆传达出对政治冷漠的态度,这也不失为一种继续活下去的良策。这不是睿智又是什么呢?

关注“微历史看客”,每天一段历史资讯......


微历史看客


爱新觉罗·弘昼是雍正帝家的五儿子。母亲是纯懿皇贵妃耿氏,弘历(乾隆帝)的异母弟。他既大智若愚又野蛮骄横。



弘昼是个大智若愚的荒唐王爷,这一点体现在众兄弟对皇权的争夺上。

在历史上,雍正一共有10个儿子,但长大的也就4个(弘时、弘历、弘昼和弘瞻),其他的都死了。最小的儿子弘瞻已经被过继给了果亲王。历朝历代的皇子们大都为了皇位争得你死我活。现在只有弘时、弘历、弘昼有继承皇位的可能。弘历比弘昼大三个月,一起玩到大。

弘昼亲眼目睹三哥弘时作死的步骤,决定不再重蹈覆辙。

老大、老二都死了,按常理弘时就是皇长子,最有资格继承皇位,但是他不知避其锋芒,走向了绝路。据记载,弘时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被雍正进行严厉的处罚,一罚到底,直接将他过继给自己的政敌允禩(被雍正削了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意思就是“狗”)做儿子,轰出了紫禁城,并且在雍正四年将允禩撤去黄带,从玉牒除名,二月,弘时也被除了宗籍,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抑郁而终,只有24岁。


弘昼知道自己哥哥弘历自幼聪明,五岁就能过目成诵。被自己皇爷爷康熙和皇阿玛两代皇帝宠爱,10岁还被康熙亲自抚养并亲自授课,亲自传授打猎技术,12岁赏赐黄马褂,康熙经常牵着他的手疼爱非常。很明显弘历要被内定为储君。

退出夺权,明哲保身

面对这么牛的的竞争对手老五弘昼感到自己没戏,选择自愿退出。他表现出对皇位毫无野心,只想做一个平安逍遥的王爷。所以在为人做事上尽可能地“荒唐”,最后他如愿以偿被人公认为是个“荒唐王爷”。在他的王府里他经常让人为他举办丧礼。哭丧声震天,还大奏哀乐,他还以吃祭品为乐。他说:

“人没有一百年还不死的,还有什么好避讳的?”

他还亲自主持丧礼,制作冥器、象鼎、彝盘盂等死人物品,放在自己的塌前。在人看来他就是个疯子。

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卷入弘时和弘历对皇位的争夺,让人感到他是个荒诞不经的人,对皇位没有任何威胁。弘昼用自己的愚昧之举保全了自己王府上下和子孙后代的平安,这也许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吧。

这一点在《雍正王朝》里有更形象地展现,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雍正试探弘昼,一道圣旨让弘昼去到他三哥弘时家抄家。弘昼却上演了一出大戏:全府上下披麻戴孝,哭声一片为他发丧,这场大戏被他三叔识破后,他说是高人指点要他一周之内不得出门,否则就有血光之灾的说法,还说自己皇阿玛不会看着儿子染上血光之灾。就这样他巧妙地拒绝了,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向和雍正和皇兄弟们表明自己不想争夺皇位,为躲灾祸。


傲慢任性,任意妄为。

乾隆继位后对这个弟弟宠爱非常,不但给他高位,还纵容他。有一次上朝,弘昼因小事事与军机大臣、获封一等公的讷亲有了小争执,他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发飙,对讷亲大打出手,成了刁蛮大主角。乾隆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都没有责备他,也不出声阻止他的野蛮行为。

文武百官见状,从此无人敢惹弘昼。乾隆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上一代的手足相残,让他触目惊心;另一方面是出于孝心,弘昼是被乾隆的生母养大,乾隆的母亲很善良把更多的母爱给了弘昼,他们母子情深。乾隆顾及母亲自然也对弟弟好,但是却导致弘昼恃宠而骄。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昼薨,谥恭,是为和恭亲王,终年59岁。


小姐姐讲史


康熙爷生了九个儿子,个个人中龙凤,雍正爷活下来的几个儿子中,弘时、弘历、弘昼也是个个精明强干。大侃认为,弘昼只恨出生稍晚,假如是他继承皇位,说不定也是一位好皇帝!!!



弘昼身为皇子,本想好好表现,接过父皇的宝座,继承大统。奈何出身太晚,前面还有弘时、弘历两个兄长,并且自己的父辈一辈发生过九子夺嫡,兄弟相残的惨事,这注定了抢夺皇位行不通。

弘昼意识到参与皇子争夺,有可能会使自己万劫不复,所以他选择了最保险的争夺办法,好好表现自己,多立功劳,希望让父皇雍正高看自己,立自己为太子。

弘昼年仅二十二岁,就被雍正封为和硕和亲王,大家可别小看这个头衔,和硕亲王只有皇室子弟才可以享受这一殊荣,属于一等爵位。整个满清,能享受世袭亲王的也只有十来位。可见弘昼年纪轻轻,能力就出众。

况且雍正是出了名的严厉。从雍正把弘时削了宗籍就能看出他对子女特别严厉,但凡犯错必定严厉处理。弘昼能够二十多岁封为亲王,证明弘昼在心智、办事能力、为人处事,必定大受雍正赞赏!

后来弘昼又协同弘历、鄂尔泰等共同办理苗疆事务,协同人员一位是未来皇帝,一位是雍正心腹,也同样说明了雍正对弘昼的器重。



然而,皇位却偏偏传给了弘历,不是说弘昼不够优秀,不够努力,大侃认为在储君未定之前,弘昼也一直在努力,只可惜一个同样优秀、比他还要受到康熙、雍正两位皇帝赏识的弘历挡在他前面,这才使弘昼没做成皇帝。



至于弘历登基后,弘历的种种表现,又是在朝堂之上胖揍讷亲,又是在家里给自己办葬礼,大侃认为,一是弘昼在大臣表达:我虽然没当上皇帝,但也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二是在向乾隆皇帝示弱:你给我安排的活我都能干,而且一点都不差,但是我现在只想做个闲散王爷,不会再和你抢什么了……

世人都说弘昼是个荒唐王爷,但是大侃认为,弘昼聪明睿智、能力出众、会察言观色、非常擅长伪装自己。


大侃聊历史


在《延禧攻略》中,编剧给弘昼和皇后设定了感情线,将弘昼设定为有才又深情的王爷。历史上的弘昼和电视剧中的弘昼差距极大,有人说弘昼为了表示自己不觊觎皇位,装疯卖傻实际上大智若愚,也有人认为弘昼仗着乾隆的宠爱,嚣张跋扈,是名副其实的荒唐王爷。

我认为,评价弘昼不能一概而论,弘昼有自知之明,一生只求安分守己及时行乐。

资质平平

康熙六十一年,乾隆和弘昼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爷爷康熙,当时康熙对乾隆的印象极为深刻,这其中有弘昼的一份功劳。正是弘昼的紧张局促与乾隆的落落大方形成强烈的对比,康熙才对乾隆眼前一亮,记住了乾隆。

爷孙见面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事实:弘昼确实没有王者风范,不是帝王之才。

说话耿直脾气冲

乾隆在登基后为了避免皇族内部争斗,采取怀柔政策,十分宠爱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弘昼,这份宠爱甚至可以将其称为溺爱,弘昼的脾气也见长。

弘昼曾经和乾隆一同监考八旗考生,弘昼请乾隆前去进食,乾隆没有答应,弘昼脱口而出:“你难道是担心我收这些人的钱财,帮他们作弊吗?”

弘昼少骄抗,上每优容之。尝监试八旗子弟於正大光明殿,日晡,弘昼请上退食,上未许。弘昼遽曰:“上疑吾买嘱士子耶?”

后知后觉的弘昼第二日才进宫请罪,当时自己脱出而出的话足以引来杀身之祸,乾隆当时十分生气,却依然没有将弘昼治罪。

弘昼还隔三岔五地在家举办自己的葬礼、上朝时公然与军机大臣开撕。虽然乾隆依旧一言不发,但是弘昼如果真的是高情商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胡闹的分寸。如此看来,弘昼更像是被宠坏的弟弟。

无心皇位,能干实事

弘昼流传的作品不多,最出名的便是《金樽吟》,被历史学家称为救命诗。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不管是乾隆有心将此诗保留还是弘昼才华不足仅有几首诗歌,短短二十八字,将自己无心皇位,只想及时行乐的心迹袒露。

大家都知道弘昼干了许多荒唐事,却不知弘昼在处理苗疆事物时滴水不漏,处理政事时严谨细心。

弘昼逾矩的行为不像是大智若愚的刻意为之,处理政务时的谨慎小心不像是荒唐王爷的作为,他或许是个不太安分却又政治能力满分的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