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死后慈禧为何册立溥仪为新帝?

邓毅君


其实很多人都会认为,慈禧立溥仪是为了垂帘听政。其实这个认识是不对的。按照我的研究,慈禧是给自己儿子穆宗皇帝同治立后。

慈禧找溥仪是穆宗皇帝的后,而不是光绪皇帝的后。穆宗有了后,她也要去地下见文宗皇帝了,才能有脸见文宗皇帝啊,不然怎么帮文宗皇帝交代,也就是我们说的咸丰皇帝。



其实这个时候是有一批人反对的,要立年长的国君,历朝历代年幼的国君,国家都会出现权臣或者亡国的局面,但是慈禧也有她的考量。



立溥仪也是一次权利平衡,1.平衡载沣和袁世凯的关系。这个时候载沣和袁世凯关系已经水火不容局面了。2.假如立载沣了,那么有些满清贵族内心也不平衡。袁世凯这部分人也不平衡,当时军队的精锐都在袁世凯手上,假如袁世凯这时候直接来个逼宫情况更糟糕。所以慈禧想利用溥仪给两波人或者几波人一个缓冲,等溥仪长大了,再由溥仪再收拾残局。



我们要用逻辑思维想一想,慈禧这个时候已经73岁了,说她要垂帘听政,她自己身体现实吗,再垂帘30年?

慈禧是个政治上成熟的,同时又是非常的中国式思维的老太太。综合因素结合了,才会导致了慈禧被迫立溥仪为新君。

这是我的见解,欢迎各位讨论


喜欢体育的大傻子


首先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光绪皇帝没有留下子嗣,清朝所有的皇帝他们的后代都是越来越少,到了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都没有留下儿子,都是从兄弟的后代中选继承人,所以光绪死后,摄政王载沣的长子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溥仪的父亲载沣是光绪皇帝的胞弟,慈禧的外甥,亲戚嘛,自然优先考虑。

溥仪的母亲是苏完瓜尔佳·幼兰,是慈禧的心腹大臣荣禄的女儿,是慈禧强行将她嫁给载沣的,既拉拢了荣禄,又拉拢了醇贤亲王奕譞,这一招确实很高明。

父母再牛逼自己不行也没用啊,再看看溥仪,他是道光皇帝的曾孙,就凭这一点血脉方面就没得挑,即位后即可以得到荣家的支持,父亲又是大权在握的监国摄政王,基本不会发生大臣将小皇

帝赶下台的事情发生,而荣家与载沣都是慈禧一手提拔,也不会在自己死后对自己做什么不好的事。

于是1908年在光绪与慈禧先后去世后溥仪正式当上了皇帝,年号宣统,既宣告正统。


黑夜为白天披上被毯


首先有两点原因。第一个原因:慈禧和溥仪其实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溥仪的奶奶侧福晋刘佳氏是慈禧太后的妹妹,所以凭借这层血缘关系,慈禧肯定会掀开考虑立溥仪为皇帝。

第二个原因:溥仪的母亲,是瓜尔佳氏,她的名字叫幼兰,满洲正白旗人,军机大臣荣禄之女,是慈禧太后的养女,虽然说养女不是亲生的,但是慈禧太后却待瓜尔佳氏如同亲生女儿一样,所以凭借这层关系,慈禧肯定是立溥仪为帝的。

凭借这两层关系,慈禧立溥仪为帝还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历代皇帝肯定是选择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当继承人的,但是从政治的角度上来看慈禧立溥仪为皇帝却是愚蠢的,因为当时的溥仪只有三岁,而这么小就当皇帝,肯定执掌不了政权,不成为别人的傀儡才怪呢。


周周音乐汇


一个封建王朝没落的标志之一就皇帝绝嗣,挺大个老爷们,一堆媳妇,又没有计划生育,各种补药秘方不缺,却生不出儿子来,那这个王朝就该歇菜了,而晚清时代就这样情况的情景再现。

咸丰皇帝一脉绝嗣

慈禧太后的老公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皇帝,1861年咸丰皇帝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而避难于承德避暑山庄的咸丰皇帝死在承德,他唯一的儿子载淳继位为同治皇帝,可是1875年的时候,刚刚亲政的同治皇帝死于天花,同治皇帝没有儿子,于是咸丰皇帝一脉绝嗣。

同治皇帝死后,咸丰皇帝一脉绝嗣

亲戚套亲戚加上光绪老爹听话,光绪成为新皇帝

对于新皇帝的人员只能从道光帝血脉的孙子中挑选,而道光帝几个儿子中咸丰帝绝嗣,恭亲王奕訢在朝廷中掌握大权,慈禧不可能从他儿子中选择继承人,否则难以控制;而醇亲王奕譞非常听话,而且关键是奕譞不仅是慈禧的小叔子还是自己亲妹夫,还有一点就是奕譞的儿子也不少,而且年龄也很小,于是醇亲王的儿子载湉就成为最好的人员,1875年载湉被立为皇帝,是为光绪帝。

光绪皇帝是慈禧的侄子兼外甥,但是最后也没有子嗣
载湉是道光帝的皇孙,血脉没有问题,而且和慈禧的亲戚关系,慈禧以为靠得住。结果慈禧想错了。1889年光绪皇帝亲政,1894年光绪皇帝极力主张对日宣战,完成他的亲政后开门红,然而却遭遇开门黑。清军惨败,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而后光绪帝和维新派一起发起戊戌变法,遭到慈禧的反对,而后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事后慈禧得知光绪曾经想要让袁世凯从天津进京勤王,搞掉慈禧,于是慈禧十分的愤怒,她甚至一度要废掉光绪皇帝,而另立他人。

慈禧试图废黜光绪,改立傅儁为新皇帝,但未能如愿

慈禧的人员是端郡王载漪的儿子傅儁,端亲王载漪的老爹是奕誴,而奕誴的老爹也是道光帝,只不过当初被道光帝过继给自己的三弟,所以说傅俊在血缘上是道光帝的皇重孙,血缘上也没有问题。于是慈禧将傅儁立为大阿哥,准备废掉光绪帝,让傅儁接班。可是慈禧此举遭到了外国列强们的反对,而载漪、傅儁父子因为洋人坏了他们家的皇帝宝座大事,从心眼里痛恨洋人,此时河北、山东的极度仇视洋人的义和团正如火如荼,于是载漪和傅儁父子极力唆使慈禧依仗义和团“民心可用”对洋人宣战,结果慈禧对十二国宣战,招致八国联军侵华,攻破北京城,事后载漪、傅儁作为义和团事件的主谋,被慈禧发配新疆治罪,于是傅儁的皇帝梦也烟消云散了。

差点成为皇帝傅儁

考虑生前身后事,溥仪最终成为清朝末帝

慈禧没有能够废掉光绪皇帝,于是慈禧返回北京后,依然是皇帝依然光绪,只不过完全成为了摆设。而在这期间光绪帝一直没有生出孩子了,到1908年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相继死去。慈禧临死前将光绪皇帝载湉的弟弟载沣的儿子溥仪立为大阿哥,光绪帝死后,溥仪成为新皇帝,年仅两周岁。之所选择溥仪,血统问题慈禧还是考虑的,而溥仪作为道光帝的皇重孙,算是近枝皇族,而且当时光绪皇帝的皇后是慈禧的亲侄女,光绪死后,溥仪继位,成为皇太后也就是晚清的隆裕太后,这样的布置也能保证慈禧死后,载沣等人不会反攻倒算。

末代皇帝溥仪登基时的照片

正是这样一系列的历史变故和慈禧老谋深算,年仅2周岁的溥仪在1908年登基为帝,但是4年后,就匆匆宣布退位,成为晚清最后一位皇帝。


大东北的小豆包


清朝本来还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但是到了晚期,由于统治者的思想陈旧,所以就开始慢慢的变得落后,于是其他国家就来侵略,而当时的皇帝又是非常胆小无能的,所以只能成为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慈禧就真正的掌握了实权,在光绪皇帝死后,慈禧留着最后一口气立了幼年的溥仪来继位,这让许多人都非常不理解,就算光绪没有孩子,但是为什么要让一个只有三岁的孩子来做皇帝呢?

慈禧虽然是一个女流之辈,平时作风也不是很好,但是她却对于朝堂了如指掌,她选择溥仪必然有她的理由,其实,这种继位早就先例,当时规定是帝王死后,就会让他的孩子继承皇位,但是知道同治皇帝时,他没有子女,所以就让光绪来继位,所以这种方式的继位,在慈禧看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光绪死后,也是没有一个儿子。当时慈禧眼看就要死了,在她的最后一口气下,她选择了溥仪当皇帝了,于是她也做了一天的太皇太后,第二天,就去世了。

在慈禧执政的这四十几年里,一共指定了三位皇帝,而且这三个人也有很多共同点,这三位皇帝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而且,这三个皇帝都没有子女,这让人非常疑惑,有人说这难道就是在暗示清朝的衰败?也暗示清朝的气数走到了尽头。

但是慈禧让同治当皇帝那可能还能让人理解,选择光绪也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让溥仪当皇帝看起来好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实际上,仔细考虑就不难看出来,这是慈禧自己的私心,她要是没有私心,又何必让一个三岁的孩子去当皇帝呢?

清朝在历史上存在了三百多年,其中有两个太后非常突出,一个事慈禧,一个是孝庄,她们都执掌过清朝的政权,但是不同的是,一个让清朝走向繁荣,一个却让清朝走向了灭亡,当然,当时的社会情况不同,但是就看能力,慈禧也是不能和孝庄相对比的。

慈禧选择溥仪来继承皇位其实原因是有许多的,但是最大的原因还是自己的私心在捣鬼,当时溥仪很小,又好控制,慈禧一样当时的隆裕皇后能像自己一样垂帘听政,所以只有把一个孩子推上高位,才能顺利的实现自己的想法,溥仪的父亲是光绪的兄弟,这样溥仪就是光绪的侄子,这也符合制度,所以,溥仪就这样当上了皇帝。


非著名程序员No1


对于历史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但溥仪确实是清王朝的最后一代皇帝,同时,他也是新中国的一名公民。慈禧作为执掌了半个世纪清朝的人,确立溥仪为帝有她的想法和考量。我想应该和当时的朝局有关系吧,光绪帝死后也许她的心就碎了,思来想去大概确立溥仪为帝是最好的选择了。


龙二叙事


历史就是这样,一切的真相,都是掩藏在教科书式的围观之下,剩下的,就留一群吃瓜群众指点江山了。


花伴雨公益


客观来说以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慈禧维系住了风雨飘摇的清帝国,最起码暂时是这样的,立嗣是封建王朝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随着光绪的驾崩(无嗣)和慈禧身体的每况愈下,如何继续维系清王朝的存续是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所以溥仪的即位只是血统加政治派系的顺其自然的结果。


我是阿剑


可以继续垂帘听政。掌握大清政权。


平湖秋月55


很简单,扶持另一个傀儡皇帝,稳定自己的权利,乱世不就是这样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