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是什么指引着张五哥主动提出去为十三爷守灵的?

可乐男孩


我是方圆,文史专栏作者,欢迎关注我;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当时的剧情。

皇十三子胤祥因病去世以后,生前赏识的宫廷侍卫张五哥便主动向皇帝申请去为十三爷守陵墓。为此,雍正还赏了他一件黄马褂。

那么,十三爷和这个张五哥的关系究竟有多好,为何张五哥放着荣华富贵不要,偏偏要去给十三爷守陵墓呢?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十分“无聊”的闲差,待遇还很一般。

这还得从康熙六十一年冬,雍正夺嫡的时候说起……



张五哥在康熙四十七年的“刑部冤案”被十三爷救下后,就留在了康熙帝身边当侍卫。

在康熙六十一年的时候,雍正为了争夺帝位,让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去自己的府邸交给邬思道,让他依计行事。邬思道便立刻叫他带着金牌令箭去宗人府将被囚禁十年之久的皇十三子胤祥解救了出来。

胤祥随即便赶往丰台大营,稳住了局面,给了雍正争取得更多时间,从而帮助雍正稳住了皇位。 雍正继位之后,张五哥便一直跟随在雍正身边。 但他和十三爷的关系依旧很好,相处得也非常融洽。 但是十三爷在雍正十二年就去世了,而这个时候,张五哥已经在宫廷之中当了长达26年的侍卫,年近半百的张五哥早就看惯了宫廷之争,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甚至可以说,他害怕这样的生活。



张五哥选择离开是正确的,因为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更何况又是在雍正这样一个独裁君主下做事呢? 雍正的性格刚毅,对待手下的官吏也是很严格,当然了,严格之外也有可爱的一面。

不过总的来说,对于臣子们的态度,雍正还是持有理性且“霸强”的态度的。手下的仆人们有时候只要做错一件事就会被责打,甚至杀头(野史所记)。

而张五哥从康熙朝就开始待在皇帝身边侍奉,雍正上台以后又侍奉雍正,他几乎熟悉雍正的所有事情。对于一个独裁君主来说,一个手下的侍卫知道自己过多的秘密,并非是一件好事。 张五哥急流勇退,确实为明智之举。



当然了,还有一件事情值得推敲。 张五哥在临行前对雍正说:“我去给十三爷守陵三年,三年之后我再来侍奉您。” 可结果却是,雍正在一年后便去世了。

其实张五哥已经知道雍正帝将不久于人世,这时候选择离开,是不想再次卷入雍正夺嫡时的争斗中来。将来新皇帝继位,对于老父亲留下来的侍卫,到底是解散或是杀掉?还是继续留用呢?这也是个未知数。

何不如早点离去,将来回来的时候,还不至于受人眼色乃至是怀疑。


方圆文史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张五哥是一个纯粹的人。

阴谋论解读多了,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勾心斗角的,那么今天我们来说说雍正王朝中少有的纯粹之人张五哥吧!

能指引着张五哥主动提出为老十三守灵的无非就是两个字“报恩”罢了。

下面宋安之来简单说说张五哥这个人。

张五哥这个人奇就奇在名字上面,他是姓张名五哥。所以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都叫他张五哥,让两位皇帝称之为五哥,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了!

张五哥来自江夏镇,没错就是那个被年羹尧屠了的江夏镇。

当年老四与老十三下江南赈灾回京途中结识的张五哥,当时江夏镇为恶霸刘八女所控,老四和老十三打着客商名义想要进去投宿一晚上,结果江夏镇的人不让进。

后来还是碰上张五哥好心的在江夏镇外面为他们找到投宿的地方。并且因此被一直看张五哥不顺眼的护院胡教头借机发挥,引发了冲突,最后还是老四和老十三出手避免了这场风波。


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十三与张五哥都是侠肝义胆之人。只不过老十三生于皇族,天生培养出来的就是那种豪气冲天的侠义。而张五哥身为一介草民,虽有狭义心肠,但生活的打磨之下,还是显的不怎么明显。

后来张五哥被刘八女陷害,押往京城被处死。(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他的妹妹阿兰找到了老十三申冤,老十三跟老四商量以后,直接见到康熙诉说了此事才把张五哥救下。

老十三是张五哥的救命恩人,之后张五哥妹妹阿兰也成为老十三的妻子。可以说张五哥还是老十三的大舅子,刑部冤案以后,张五哥也因祸得福,成为康熙的御前侍卫。

成为康熙的御前侍卫以后,张五哥耿直的性子并没有因为深宫之中的勾心斗角而变得圆滑世故,依旧是我行我素。

别说对比侍卫中的大boss图里堔了,就是对比其他侍卫张五哥也是比不上。当上御前侍卫以后,张五哥就因为不通人情世故而被太子和老十四打过。

第一次被打是热河狩猎时,废太子前夕太子要见皇上,其他人不敢上前。(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只有张五哥上前说皇上睡了,不想见人。结果太子一怒之下给了他一巴掌。

第二次被打是雍正刚刚登基之时,老十四从西北回京以后大闹守丧现场。当时老八他们在背后推波助澜,老十四越闹越大,没有侍卫敢管,老十四生母德妃怕老十四被处罚,赶紧叫张五哥阻止老十四,结果老十四给了张五哥一巴掌。


德妃其他侍卫不叫,偏偏叫张五哥,说明张五哥的耿直是出了名的。而当时张五哥入宫当侍卫已经十几年了,这么多年依旧还是当年的性子,可见张五哥并没有染上太多的宫廷政治阴谋。

救命恩人老十三死后,侠义的张五哥自然为了报恩主动请求为老十三守陵了。一如当年他刚刚入宫当侍卫时,老十三第一次被圈禁,他竟然胆大包天的求康熙放出老十三那样,做事不看合适不合适,只是出自报恩的本心罢了。

张五哥这样做的最大动机自然是报恩,但毕竟他当时当了二十多年的御前侍卫了。虽然性子依旧耿直,但经历多了,心境多多少少有些变化,他身为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的御前侍卫,自然秘密知道的不少,虽然不至于被灭口,但是应该清楚我行我素的保持本心才会使当权者放心吧,于是自然是随心而为,想报恩老十三就主动请缨守陵了。

这样的纯人,也是雍正王朝世界之中的一股清流。皇族有老十三,平民有张五哥。雍正王朝,果然值得一看。

第95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关于这件事,有擅长阴谋论的人,给出了两种看法,感觉不寒而栗:

1、《雍正王朝》中张五哥是老十三的大舅哥,老十三在军队中有绝对的控制力,老十三死后,底下人不易稳定,雍正必然会作出防范。张五哥为了避免重蹈年羹尧的覆辙,借守灵之机,离开权利斗争漩涡,全身而退;

2、张五哥知道雍正对老十三的敬重,而此刻自己仅是一个侍卫身份,在雍正最伤心的时候,挺身而出,为老十三守灵,大不了就是三年,三年之后,他张五哥就不是张五哥了,兴许就变成了张五爷。这不当时就get一件黄马褂么?

我想这都是熟读原著之后,才会产生的阴谋论想法,太腹黑,电视剧整体想要塑造的基调都是光明积极向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绝对的正面或绝对的反面,中间人很少。

张五哥是和老十三一样的“侠者”,康熙踱步雪中,问张五哥哪位阿哥最好,张五哥脱口而答“十三爷”,惺惺相惜之情,跃然口中。

张五哥的出场就是“侠者”风范,冒着庄主的责罚也要让胤禛一行人进庄,而且直言“有什么事我张五哥顶着”。

善恶有报,这才有了老十三大闹法场,于刀口下救下了张五哥,而且张五哥的孝子行径也惹得康熙十分高兴,将其收为己用。为父慷慨赴死的张五哥,在康熙看来,跟老十三是一样的性子。

因此,在百官举荐太子的上书房中,康熙对其不闻不问,却对孝子一事大家赞誉,说了很多话,然后把老十三放了出来,乱人心,希望借此能让老八一党警醒。

张五哥不宜被过分解读,他甘心为老十三守灵,清贫三年,纯粹就是为了报答老十三的恩情,毕竟这条命都是胤祥救下的,为他守灵三年,不是仁至义尽、天经地义的事情么?


史味人生


张五哥是少见的为人坦荡和敢于直言之人。

有一次康熙皇帝带着张五哥在畅春园散步时,康熙问张五哥哪个皇子最好,张五哥毫不犹豫说十三阿哥,康熙又问那是不是希望十三阿哥做太子呀,张五哥说十三阿哥不适合做太子,因为他性子直,容易得罪人。康熙竟然龙颜大悦,答应他的请求,把圈禁的十三阿哥放了出来。

若是朝堂之上,康熙问这几个问题,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这几个问题太敏感了,太直接了,直接到影响自己选择继承人。

但是,张五哥不假思索的说出内心的真话,反而是康熙最愿意听到的。

可以看出,张五哥和十三阿哥身上有同样的品质:为人实在,敢于直言。

张五哥如此欣赏十三阿哥有一方面的原因也是十三阿哥在法场救下自己的性命,这件事让张五哥内心始终铭记,始终都认定十三阿哥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每个人内心都会有自己去坚守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一件事,而普通的张五哥他的内心也有坚守的事情:就是对十三爷一生的感激。

可以说,张五哥就是以十三阿哥为榜样,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在化解了“八爷逼宫”的危机以后,十三阿哥身体就只撑不下去了,朝堂上就一口鲜血喷了出来,随后十三爷离世。

十三阿哥的离世给了张五哥很大的感触,他决心放弃侍卫不做,选择去为十三阿哥守陵。

第一,他感激十三阿哥的救命之恩。

若非当初十三阿哥,他就替任季安顶了命,反而让重犯任季安逍遥法外。十三阿哥的为了一个毫不相干之人,劳前忙后,甚至请了康熙皇帝到法场,可见十三阿哥为了救他动用了多大的力量,十三阿哥为了正义不顾一切深深感动了张五哥,这份恩情让张五哥始终铭记在心。故而,张五哥一生都想报答于他!

第二,他厌倦了宫廷的无休止的算计。

张五哥跟随在康熙身边,他看到了“九龙夺嫡”的你死我活的争斗,看到了雍正皇帝为了摆平“八爷党”而殚精竭虑,这一切都让性情耿直的张五哥内心后怕,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卷入各种斗争,一旦如此就是吃不了兜着走,张五哥对此也看透了,也心凉了。当十三阿哥为国事操劳而死以后,张五哥也没有任何的挂念,就赶紧抽身,就找了为十三爷守陵这样的理由。

第三,他想给自己放松一下。

看到十三阿哥为国事操劳,最终活活累死,张五哥内心也是伤痛的,也给他自己很大的触动。虽然他内心佩服十三阿哥,以他为榜样,但是他毕竟不是十三阿哥,国家仅有一个十三爷,而小人物却大把的有。十三阿哥都如此下场,张五哥内心是心痛的,他不愿意像十三阿哥这样卖命,他也做不到十三阿哥这样卖命,还是给自己一个空间和自由吧,不然一辈子都没有自由。



张五哥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是小人物身上散发着难得光辉。

他佩服十三阿哥,欣赏十三阿哥,报恩十三阿哥,这一切都是源于他质朴的内心。

有人说,张五哥太傻,放着大好的侍卫不做,去守陵!但是岳老三认为,做侍卫的很多,但是能够为了报恩放弃自己前途的侍卫很少。

张五哥从现在现实的眼光来看是很傻,但是这股傻劲却是很难得的。其实岳老三更愿意相信,张五哥不傻,而是很聪明。因为真正聪明是让别人感受不到你的聪明,是大智若愚,大巧不工!

突然想起了《雪山飞狐》中的一个小人物平阿四,正是大侠胡一刀不嫌弃他的瘌痢头,反而给了他五十两银子,救了他的父母之命,他内心的感激无以为报,最后在胡一刀夫妇惨死以后,他敢于从敌人手中抢出胡一刀的襁褓之子胡斐,并且把他养大,给胡一刀留了后!可能胡一刀在帮他之时,也完全没有想到这样的一个人,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帮助,但是反而是这个小人物给胡一刀的帮助最大。

人世间,多集善行,因为不经意的善举都可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同样,做人可以不聪明,可以不漂亮,也可以不伟大,但是一定要善良!




忠肝义胆岳老三


虽说《雍正王朝》中,处处充满着阴谋,仿佛每句话,每个眼神,都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可凡事总有例外,在众多“阴谋家”的身边,就有着一股清流,这股清流就是咱们今天的主人公:张五哥。


说起张五哥,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也算是有来历的人,可见也是配角中的重要人物。张五哥来自《雍正王朝》中的著名乡镇:江夏镇。没错,就是让当年还是皇子阿哥的雍正与十三弟胤祥,大晚上无处可住宿的乡镇,也是那个后来被逼着只能下马从康熙御赐牌匾下走路离开的江夏镇,更是最后被年羹尧血洗的江夏镇。

说起那晚的住宿,整个江夏镇的人都因忌惮刘八女的淫威而不给胤禛和胤祥一行人住宿,可唯独张五哥,当镇上无处可借宿之后,竟然亲自带着胤禛和胤祥去到镇外找地儿借宿,而借宿之地,张五哥的父亲和妹妹阿兰也在这。当张五哥的父亲见到胤禛和胤祥一行后,立马让阿兰烧水,由此可见,张五哥的一家都是淳朴之人,并没有因为长期在刘八女的淫威下,而失去做人的底线。可也正因如此,张五哥最后被找上门的护院胡教头给训了一番。最后,胤禛终于忍无可忍后,让胤祥出去给收拾一番。


假若张五哥不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基本上到此,张五哥也就可以走入历史了,该去向副导演领饭盒了。可谁曾想到日后张五哥还会与胤禛、胤祥们再次相见,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当他们再次相见时,张五哥竟然改名叫做了任季安,且还是马上要问斩的犯人。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真的任季安在当地犯了事儿,杀了后,威胁张五哥替自己去坐牢,当然,任季安并没有告诉张五哥自己犯的是要砍头的大事儿,一开始本来张五哥不同意,毕竟再怎么着也没人愿意去坐牢,更何况这还不是自己真烦事儿了,但平民百姓怎么斗得过乡村恶霸,任季安用张五哥的家人来威胁,最后,万般无奈的张五哥只能替任季安蹲了牢房。可这一蹲,就给大清朝蹲出了个“宰白鸭”的大事儿来。


当张五哥,不,准确的说时任季安被押往京城砍头之际,张五哥的妹妹,阿兰(那个和胤祥一起烧水的女孩),跑到京城,找到了胤祥,希望胤祥可以救救自己的哥哥。胤祥也非常仗义,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皇子,张五哥是平民百姓,而不理,相反,当得知张五哥是替人受刑,此事发生在堂堂大清朝康熙盛世年间,这不是笑话吗?这不是打康熙的脸吗?胤祥在与胤禛商量后,两人立马进宫向康熙上报此事。康熙一听,非常震惊,立即安排人彻查,这“宰白鸭”背后牵扯出的那些大事儿,咱在此不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账号里,搜其他文章。


话说这张五哥也是命好,竟然惊动了康熙亲自出面营救。更命好的是,被营救后的张五哥,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康熙的御前侍卫,这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从此,张五哥就开始了新的篇章:吃皇粮的人了。


虽说张五哥开始吃皇粮了,但他并未向其他侍卫们一样,昧着自己的良心说话办事,依旧保持着自己淳朴的性格。话说有一次,康熙问张五哥:我这几个儿子里,谁最好啊。张五哥脱口而出:十三爷胤祥。康熙接着问:那他可以继任皇位吗?张五哥又再次脱口而出:不能,十三爷虽说不错,但十三爷侠肝义胆,心地善良,不适合做皇上。瞧瞧瞧瞧,这淳朴的劲儿。


有人说张五哥这是情商不够,身高来凑啊,首先,咱们不知道张五哥身高如何,但我觉得张五哥并非情商不够,对于康熙的第一个问题:十三爷胤祥确实是张五哥心目中最好的皇子,因为张五哥快被斩头之际,是胤祥出面救了自己,也正因为胤祥的出面,才有了现在的张五哥,所以,胤祥对于张五哥,简直就是再生父母。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张五哥也没有说错,十三爷人很好,对下人也好,但十三爷确实不适合做皇帝,因为十三爷太善良,咱不说十三爷易冲动啥的,因为十三爷冲动也是因为善良发起的。所以,十三爷太善良,太善良的人做不了老大。

事实也确实如此,四爷胤禛登基后,十三爷成了雍正的得力干将,可也许是老天太喜欢胤祥的品性了,早早将胤祥收到了自己的身边,年纪轻轻的十三爷很早就去世了,十三爷胤祥的去世对张五哥来说,触动非常大。所以,在十三爷胤祥去世之际,张五哥立马向雍正请求,请求自己去为十三爷守陵。

有人也许不理解张五哥的做法,觉得他放弃大好前程的御前侍卫不做(因为张五哥也并不是非得去守陵),但从这一点,也正是反映出了张五哥的特殊:张五哥知恩图报。正如我前文所述:张五哥拥有现在的基础是通过胤祥相救得来的,胤祥活着时,作为御前侍卫的张五哥没法过多的报恩,如今恩人已逝,张五哥能做的就是去为恩人守陵,当身边的人整天都在尔虞我诈,盘算着如何扳倒这个,如何扳倒那个,而张五哥却活的如此简单,如此干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不正是对张五哥的写照吗?


被人待我有恩,且是救我一命之恩,我该如何回报呢?张五哥的举动,正是让我们在深思这个道理。朋友们,你们说呢?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