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朝没有赶上“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没有遇到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结果会怎么样?

笑拥江山揽风月


历史不能假设,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没有答案的。但不妨解决这个问题,谈几个有趣的小问题。

第一,清代在没有西方列强入侵的情况下,是不是能维持更长的时间?

中国的大一统王朝,国祚时间最长的是唐将近300年,明王朝排第二276年,清王朝排第三267年。从这一点上来看清王朝还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同时在晚清时期又遭受了比较剧烈的外部打击。

但是,纵使如此,在没有列强入侵的情况下,清王朝也很难维持更长的一段时间。有可能会略长一些,但也很难突破300年大限。

原因很简单,列强入侵虽然对清王朝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但纵观清王朝的整个衰亡历程,内部问题始终是主要的原因。从乾隆中期开始,清王朝就已经进入了下降通道。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社会流民问题。乾隆时期的白莲教问题,叫魂引发的全国性的风波,嘉靖时期的天理教刺杀事件。这些社会问题实际上是清代社会矛盾激化,政府管理能力下降的表现。晚清时期,云南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问题,太平天国运动,北方的捻军,极大的消耗了清政府的国力,对于清政府的打击其实远在西方列强之上。甲午战败以后,革命思潮开始涌动,南方各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武装动乱。最后是在武昌起义之后导致了清王朝的彻底崩溃。可见清代的社会问题,早在乾隆时期就已经开始恶化,并不是在道光时期才开始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西方列强对于清政府不仅有打压的一面,也有扶持的一面。在太平天国运动以前,清政府和西方列强是完全对立的关系。但是在太平英国运动爆发之后,双方有了共同的敌人,逐步开始形成利益上的同盟关系。而在之后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当中,其实都可以看到西方人的影子。在这个过程当中,西方列强实际上帮清政府维持住了局面,也就使得清政府的国祚延长了。两者相抵消,很难说西方列强极大地缩短了清政府的统治期。

第二,清政府能够像西方国家那样,实现近代化的改革吗?

答案是不可以。具体原因有两点。

第一,从整个国家层面上来讲,没有近代化的转型因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在中国历史学界曾经红极一时。但是现在大部分历史学家倾向于否定中国曾经存在一个资本主义萌芽。应该说中国从明代乃至于宋代时期就有了一些近代社会的特色,但是并没有形成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因素。至于原因,现在也是一个谜,没有办法解释清楚。明清时期手工业的雇佣劳动并不是资本主义萌芽。

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在亚平宁半岛也就是现在的意大利城邦国家中孕育出来的。这个萌芽既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政治和文化现象。从经济上看,出现了商业资产阶级。从政治上看,以城市自治为基础,构建了小范围内的资产阶级管理。从文化上看就是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中国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没有形成类似于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因此中国也就不可能在没有外来驱动力的情况下向资本主义转型。

第二,满清贵族是社会改革的天然障碍,但又是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换句话说,清政府和近代社会是天然矛盾的,不能共存。

从晚清时期的表现来看,满清贵族彻底腐朽,但又不愿意放弃自身的权利和利益,所以就成了社会改革的最大阻力。在这种情况下,谋求不去除清政府而实现君主立宪形式的近代化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维新变法失败以后,社会民众的心态逐步转向革命,在新政推出以后社会大失所望,主流民意普遍转向革命的主要原因。

那么类似于日本式的实权君主形式下的立宪模式是否可取呢?答案同样是不可以。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帮天皇夺取权力,而中国的立宪改革实际上是要把皇帝的权力削弱。一得一失差别是非常大的。而且伴随着皇帝权力的削弱,整个满清贵族都要让渡权力。他们也不会答应。

第三,中国能否因此而避开一个艰难的近代化的转型历程?

有很多人把中国近代的艰难转型归咎于清政府的无能。这种观点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并不全面。

任何一个国家在进行近代化改革的时候,都必须经历一个艰难的转型过程,所有的国家皆是如此。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到1688年前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期间经历了内战和多场政变。法国的近代化转型是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整个过程之血腥暴力,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其后又经历了数十年的共和与复辟势力的斗争。德国的近代化历程和统一历程是一体的。而在统一过程当中经历了多场战争。统一以后,又经历了多场战争。俄国的近代化转型始于农奴改革,之后又分别经历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其后又采用高强度的收集模式,以农业补贴工业才实现了短期内的迅速工业化。美国的近代化历程是通过两场战争奠定的,第1次是独立战争,第2次是内战。日本的近代化历程是从倒幕运动开始的,明治维新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日本社会矛盾严重,政府采取了高压管制措施。之后又通过两场对外战争,增强了国力。二战失败以后又经历了一次民主化改造。

从世界主要国家的近代化历程来看,都是在血与火当中走出来的一条苦路。没有这样一个过程,社会变革不能彻底,工业化就没有办法奠定,近代化转型无从谈起。轻松转型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用户4325101516


清朝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没有一个老大帝国会躲过近代化浪潮得冲击,但是也没有任何一个老大帝国能像清帝国那样,能够平稳落地,既避免了诸如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那样分崩离析的结局,也避免了诸如莫卧儿帝国沦为殖民地的结局。

清帝国为中国领土主权提供了全部的法理基础

好了,如果真如题目所说,清朝没有遇到近代化浪潮的冲击,那么清朝也有两个致命的挑战。

一是人口爆炸。这个问题是历朝历代都没有的严重挑战,因为只有清朝人口突破了一亿的大关,到了道光时期突破了四亿。

这既是清朝的成就,也是清朝的挑战,因为清朝对老百姓又出了让步,对税收进行合理化调整,并鼓励工商业发展。所以,清朝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大幅降低,生活水平也得以提高。

当时很多穷省家家户户都有余粮,足够酿酒甚至出现浪费粮食的情况,很多地区都重新定义了奢侈的标准。所以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人口自然会大幅增加,因为老百姓都是根据生活水平决定生育的。

但是挑战是,人口爆炸造成了农业人口过剩。因为古典中国是农业文明,主要经济生产方式胡适种植业,再土地折中生产资料有限的情况下,人口增加只能导致人均占有土地的数量减少,人口过剩是必然的。

那年头可没有计划生育

清朝对此的解决办法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除了鼓励垦荒之外就是移民,把老百姓迁移到边疆区搞开发建设,或者是允许老百姓出洋讨生活,基本上都是治标不治本。

如果清朝是一个工商业文明主导的贸易帝国,人口过剩还真不是一个问题,而且说不定清帝国还能缔造一个比康乾盛世更大的辉煌。

第二个就是经济危机。中华帝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银本位帝国,货币是白银。清朝自康熙年间开海以来,随着商品的大量出口,白银也大量涌入,最后的结果就是白银贬值,导致白银购买力降低,造成通货膨胀。

当然清帝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这个帝国从上到下都没有经济学的概念,这个经济问题解决不了,只能造成老百姓生活水平降低,而且整个清朝也没缓过劲来。

这进一步说明了工商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说明了农业文明相比于工商业文明是一种低维文明。

所以,在这两个历朝历代都没见过的挑战的作用下,清帝国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清帝国看似完美的解决了历朝历代都头疼的挑战,但是苍天饶过谁,你能解决传统挑战,自然会有新的挑战等着你。

所以即便是没有近代化浪潮的冲击,清帝国依然会走向衰落,走向崩溃。另外,从文明进步的角度来说,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也是好事,因为战争是文明的催化剂。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清朝建立于1644年,灭亡于1911年,历时267年。如果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是否可以延绵更长的时间呢?

统计中国封建王朝,大多没有超过300年的。最长的汉朝407年,那是算了东汉和西汉的。

在历史学的范畴内,300年可以算做中国古代一个封建王朝的极限了。假如没有西方列强,清朝能否突破这个极限呢?

恐怕是不能的。下面从两个角度尝试分析下:


一、在1840年前,清朝的现状

在英国打开国门前,中国已经是内忧外患了,社会内部矛盾非常突出。嘉庆皇帝即位的时候,乾隆皇帝留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国库虚空、官员腐败、人口过多、宗教起义、灾害频发。


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至十二月,林清、李文成领导豫东、京畿天理教的武装造反,这就是天理教之乱。组成这支队伍的人数出乎意料的多,一路集结了大量闲散的劳动力,人数不断地壮大,规模也越来越让人警醒。这组民间发展的队伍不断向着紫禁城攻打,直至攻进了皇宫,大肆在皇宫里掠夺,拿得动的就抢走,拿不动的就烧砸抢,毁于一旦,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骇人听闻、绝无仅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是闻所未闻。

而王朝走向灭亡的征兆,农民起义频发。


二、西方列强并不希望清朝灭亡


列强并不希望清朝灭亡,因为清朝灭亡后,他们无法和一个混乱的中国做贸易,彼时的列强已经进入了帝国主义扩张阶段,他们的首要目标是争夺市场,而不是相隔万里之遥的土地。

如果有一个比清朝好一点的替代品,他们是愿意扶植他的,曾经迅速崛起的太平天国一度被纳入他们的扶植名单,但是太平天国的态度比清朝强硬很多.大清的存在,可以让他们在华利益得以继续维持。


正如在生物学领域,人类的寿命极限在120年左右。在清王朝到达300年左右的周期时,也比将走向灭亡。


纪录之影


一、这数年未有之大变局早在明朝就有了。1492年开始西方殖民东方侵略亚非拉,将中国在东南亚的属国占领,将美洲的土豆、红薯、玉米和烟草等农作物引进中国。科学家牛顿确立金本位后,更是把全世界特别是拉美的白银流入中国,改变中国。

二、今天的中国人把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成天大的事,当年天朝上下可没当回事。满清入关两百年,军事上早就雄风不再,政治上日益腐朽无能。加上人口暴增,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洪秀全若不是搞太平天国得罪了整个汉族地主官僚集团,满清和蒙元唯一的区别只是时间长短罢了。


刘杰无图干货


这个问题问的好,如果清朝没有赶上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没有遇到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结果大飞哥认为他会灭亡的更快,其实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遭受巨大挫折的同时,也在客观上使清朝的统治阶层认识到了自己和西方的差距,有效的转移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使清朝得以苟延残喘数十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央以恭亲王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及张之洞为代表,打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使清朝的统治的以延续。

这期间,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起义之初一路势如破竹,攻占南京后若非洪秀全集团的内讧和腐败,极有可能北上攻占北京,将咸丰帝赶出山海关,回到他的东北老家。太平天国的灭亡,除了清政府全力绞杀外,西方列强的加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战争期间,西方势力为清政府提供先进的武器和装备,甚至直接组织人员参与对太平天国作战,这当中最著名的就是华尔的洋枪队,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最终灭亡了。



洋务运动开始后,清政府在多个方面学习西方列强,一度使国家实力明显上升,这期间国家没有大的动乱,缓解了社会危机,很多士大夫认为清朝自此迎来中兴,这一时期有被称为“同治中兴”。这是西方列强侵华对清朝统治所带来的积极的一面,对清政府维护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如果说当时中国没有遭到外敌入侵,清政府有可能会更快的亡于内乱,清朝自乾隆末年,就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这场运动整整持续了嘉庆一朝,咸丰年间又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当时清政府依赖的八旗劲旅已不复当年之勇,所以太平天国运动要是没有外来势力干涉的话,鹿死谁手还不好说。即使清政府能把这场起义镇压下来,它的统治基本也是土崩瓦解。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分析一下当时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是谁,是湘军包括后来的淮军,这都是汉族官僚的武装,因为八旗和绿营当时已经没有任何战斗力,清政府无奈只能使用汉族官僚的团练武装。长此以往,即使曾国藩、李鸿章不反,别的手握重兵的将领是否会反,这都是不确定因素。

再一个方面,清朝已经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始走下坡路,此时可谓是国困民乏,人口大规模增加,生产力却没有上去,小农经济趋于崩溃,遇到天灾、人祸后,国家极易发生崩溃,明朝灭亡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所以,大飞哥认为,如果清朝没有赶上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没有遇到西方列强侵华战争,在它的统治之下,阶级矛盾会更加尖锐,农民起义会越来越频繁,太平天国、捻军都会对它造成致命的打击。


大飞哥爱历史


如果清朝没有赶上“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没有遇到西方列强侵华战争,清朝照样会走向灭亡。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形势。

有人说康乾盛世,也是清朝衰落的开始,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对,更准确的来说,是乾隆后期清朝开始走向衰落。


乾隆上台后,在前期取得一些成绩,如彻底平定准格尔等,但是随着康乾盛世的繁荣,乾隆不再保持前期的励精图治作风,开始安于享乐。

  • 乾隆中后期,吏治败坏,重用大贪官和珅,全国贪官污吏盛行,甚至很多人买卖官员,靠花钱买来的官员,上台后进一步搜刮民财,欺压百姓,造成民怨沸腾。而乾隆的几次下江南,更是花费巨大,劳民伤财,皇帝经过之处的官员也趁机大肆勒索百姓,加重了沿路百姓的负担。

  • 吏治的腐败,也直接影响了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后的统治,由于清朝所派官吏对苗族人民“盗行鱼肉,搜刮欺压当地少数民族,侵占苗族人民的土地,将“苗地”化为“民地”。如湖南永绥厅(今花垣县)“环城外寸地皆苗,不数十年,尽占为民地”,这些贪官污吏对苗民的欺压剥削,导致苗民不堪重负,爆发了苗民起义,起义的苗民领袖提出了“逐客民,复故地”的口号,得到苗族人民的普遍支持。这次起义继续了12年之久,直到嘉庆十一年(1806年),才在清兵的镇压下失败。

  • 在苗民起义的同时,湖北又发生白莲教起义,他们以“官逼民反”为口号,短短数月就达数万人的规模,从嘉庆元年爆发一直到嘉庆九年(1804年)才被镇压下去,前后历时长达9年,席卷湖北、四川、河南、陕西、甘肃5省,消耗清朝军费1亿之多,给予清朝以极大打击。

  • 而紧接着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又爆发了天理教起义。在这次天理教起义中,林清率人攻打清宫的行动,使清廷大为震惊,嘉庆皇帝哀叹说:“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


可见,在鸦片战争前夕,吏治腐败、官风堕落的情况非常严重,清朝内部的阶级矛盾尖锐,阶级斗争此起彼伏,清朝的统治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危机。

而在起义中,起义军能够快速发展壮大,并长期不能被消灭,暴露了清朝八旗兵和绿营兵已经丧失入关时的强悍战斗力,只能依靠和扶持当地地主武装对抗起义军,军队的堕落使清朝面临更加严重危机。



所以,即使没有近代史的再来入侵,清朝也会因为阶级矛盾日益不可调和而动荡不安,并最终被推翻。

明历史,知兴替,懂得失,欢迎大家关注津城沐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津城沐雨


这个“如果”问题都没法回答。这并不是一个历史偶然时间,而是大航海时代及工业革命双重作用下的历史必然。但为了回答你这个问题,暂时来开开脑洞。

西方列强侵华战争基本上是以鸦片战争(1840年)为时间起点。首先,在这个时间点上至满清入关已进两百年。所以就算没有西方列强,清政府在1840年之后的百年间被推翻的可能性极大。原因有二,其一,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鲜有超过300年寿命。其二,满清赖以纵横天下的八旗军队已经报废。否则就不会需要曾国藩自练湘军来平定太平天国。就算没有西方外患一定也会有农民起义的内患,而缺少了强有力的可靠武力,满清的统治能力就会崩盘。最终陷入治乱循环。

当然,历史没有“假如”,中国不可能置身于“大变局”之外。


太极小书虫


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说的是李鸿章时代?

如果是,李鸿章时代是外国入侵的时代。但是也是中国变革的时代。比如玉米红薯传入中国,养活了4亿中国人。

李鸿章时代是有很严重的饥荒的,叫做丁戊奇荒。当时死了三千万农民,农民之所以不抵抗,因为国难当头,没人挑头。后来义和团一挑头,天下大乱。说明李鸿章时期,农民已经和清廷有严重对立。只是八国联军打中国,义和团帮朝廷了。八国联军把义和团收拾了。

这个情况和明末一样。

所以。没有外族入侵,农民就起义和清廷作战。

可以参考李自成。

李自成时代也有外族入侵,只是中国灭了日不落帝国西班牙而已,对中国没有影响。

没有严重的外族入侵,就是明末李自成时代景象。


梦香寒冰


“假设”命题,了无意趣。不过,李鸿章一句“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值得咀嚼。

中国三千年,一以而贯之 —— “政者,正也。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子不为,百姓何从?”李中堂的悲恸,正是由朝廷覆灭,百姓又何以生存而来。

历史不容臆断。近五百年欧洲,历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纺织机、蒸汽机的轰鸣声,径直引导人类,叩响现代文明的门扉。

试问,俺古老中华,还能置身世外而独善其身吗?

试问,不期而遇“大变局”,岂容再度回避三千年?

顺便提醒,马克思尝曰,农耕文明被工业文明所征服,实乃历史进步之必然规律。


闻鲁生


历史发展到一个阶段,强者必然会灭掉弱者。西方列强入侵,只是一个导火索,或者说是清朝衰败的集中体现,并不是清朝毁灭的根本原因。在强盛时期,固步自封,不肯接纳发展新兴技术,闭关锁国。历史是一个周期接着另一个周期,没有“如果”这个情况,即使有如果,西方列强没有入侵中国,也会有北方列强,南方列强出现。落后就会挨打,你不寻求进步,就会被淘汰,套用在一个单个身上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