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式子孙在宋朝的地位如何? 其真如后世所说可以“横着走”吗?

kuaineinv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接受了后周恭帝柴宗训的禅让,开创了宋朝。历史上历来有两宋始终善依照赵匡胤的祖训善待柴氏后人的说法,《水浒传》中更是说柴氏后人“小旋风柴进”家有保命的“丹书铁券”。那么,两宋期间柴氏后人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呢?

我们先来看柴荣的儿子们:

柴荣的前三个儿子都和郭威家族一起被后汉隐帝刘承佑所杀,所以,柴荣临终之时只能传位给年仅八岁的皇长子柴宗训。柴宗训在陈桥兵变后“禅位”给了赵匡胤,随后被宋朝封为郑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年仅二十岁的郑王柴宗训逝世于房州,赵匡胤素服发哀,赐谥号曰“恭皇帝”。

依据《新五代史·周家人传》的记载,柴宗训应该还有三个弟弟,他们分别是柴熙让、柴熙谨、柴熙诲。但是他们的结局却扑朔迷离,《新五代史》中说:“皇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但是野史中却有着另一种类似的记载——赵匡胤将柴氏幼子交给了潘美收养。

北宋王铚的《默记》和王巩的《随手杂录》都有相关的记载,即赵匡胤称帝之后巡视后周后宫,发现竟然有宫女怀抱着两个婴儿。赵匡胤得知这两个孩子的身世之后问身边的大臣应该怎么办,大臣们都认为这两个孩子不应该留在世上,只有潘美回答说“于理未安”。所以,赵匡胤便把他们交给潘美收养,“其后太祖亦不问,美亦不复言。”

再来看柴荣的后世子孙

赵匡胤善待柴氏后人的规定据说是刻在了“太祖誓碑”中,但是此时是存疑的,赵宋王朝善待柴氏后人之事也是存疑的。

柴宗训在二十岁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柴永崎便被将封为郑国公,从此世世因袭,但是宋仁宗时期,柴宗训的嫡系血脉便断绝了,仁宗便在柴家找了辈分最大的一个来继承爵位(仁宗嘉祐四年,诏有司取柴氏谱系,于诸房中推最长一人,令岁时奉周祀)。

再后来,便是南宋了——宋高宗赵构又在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找出了柴氏后人柴叔夏,任命他我右承奉郎,袭封崇义公。

可见,宋朝善待柴家后人只是一个面子工程,柴荣嫡系仅仅繁衍了两代人便断绝了,而后世子孙则仅有一个虚职。但是比起之前的朝代来说,赵氏算是很厚道了,尤其是到了南宋还能记得柴家就更是难得了。


国史通论


柴氏子孙在宋朝的地位一般般,能横着走的柴氏子孙也有,但只是少数。这些地位稍微高一点的柴家后人只是赵宋皇室为了粉饰太平而特意选出来的吉祥物而已,虽然有一定的社会政治地位,但并没有很大的特权。

在北宋一朝混的风生水起,真正担得起“横着走”这个称号的亡国之君,是吴越国主钱俶和他的子孙。




一、“善待柴氏子孙”乃野史记载

一直以来就有一个传言,说宋太祖生前立了三条祖训,他命人刻成石碑藏于宫内,只许后世继位的皇帝观看。这个石碑便是所谓的“太祖誓碑”。誓碑大致内容如下:

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从誓碑的内容可以看到,第一条就是要求后世皇帝善待柴氏子孙。因为有这样一条所谓的宋太祖祖训,于是民间就纷纷传言,说赵氏皇帝对柴氏子孙如何如何好,说柴氏子孙在宋朝如何如何有特权。

但是其实这个誓碑的内容,并不记载于任何正史,最早记载这个内容的出处,是南宋陆游所著的《避暑漫抄》,这是一本野史。

在元朝编纂的《宋史》里面,倒是提到了太祖誓碑的第二条,出自《宋史·曹勋传》,具体只有一句话:“艺祖有誓约藏之太庙,不杀大臣及言事官,违者不祥”。里面也并没有宋太祖要求善待柴家子孙的内容。

由此可见,“太祖誓碑”或许真的存在,但是宋太祖并没有留下什么“善待柴氏子孙”的祖训。所谓的赵宋善待柴氏子孙,不过就是民间的一个传说罢了。

二、柴荣子孙的下场

周世宗柴荣死后,留下了四个儿子:周恭帝柴宗训,以及他的三个弟弟曹王柴熙让、纪王柴熙谨、蕲王柴熙诲。

柴宗训七岁继位,八岁就做了亡国之君。赵匡胤篡位后,柴宗训受封为郑王。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柴宗训的郑王爵位,并不是世袭爵位。他死了之后,这个郑王爵位就取消了。柴氏后人并不能承袭郑王爵。柴宗训有一个儿子承袭了爵位,但是被降了一等,继承是公爵,此后就没有任何袭爵的记载了。

关于柴宗训和他三个弟弟的下场,这里简单的说一下。柴宗训活到二十岁就死了,郑王爵位被废黜;曹王柴熙让死的比他还早,宋朝建立的第二年就失踪了;纪王柴熙谨、蕲王柴熙诲在陈桥兵变中不知所踪。

根据宋人的传说,宋太祖原本想要杀掉这两个孩子,但被大将潘美劝阻。随后潘美和卢琰分别收留了这两个小孩,替他们改名为潘惟吉和卢璇。

就算按照最好的记载来看,老大柴宗训死的莫名其妙、老二柴熙让不知所踪、老三柴熙谨和老四柴熙诲分别被过继给了别人。这个下场明显谈不上是善终,只能说赵匡胤要点脸,没有明目张胆的杀掉他们而已。

赵匡胤死后,柴氏子孙的记载就没了。随后的宋太宗、宋真宗两朝也没有相关记载,一直到大宋立国九十九年后,也就是传到第四代宋仁宗时,宋仁宗才想起来被遗忘了将近一百年的柴氏子孙。

北宋嘉佑四年(公元1059),宋仁宗下令找来柴氏族谱,从柴氏家族的旁支诸房中找一个辈份最长的人,封为“崇义公”,给予其一定的待遇,并由此人的后人承担奉祀后周皇族之职。

所以这里可以下一个结论,柴氏子孙在宋朝有没有能“横着走”的人?答案是有的。但是仅限于获封“崇义公”的柴家子孙。绝大多数的柴家人都与老百姓无异,没有任何的政治特权。

家里有钱的或许就像《水浒传》里面的柴进一样,是个有钱的富足翁。没钱的自然就如同穷光蛋一样。别觉得不可思议,宋太祖死后,宋太宗对太祖的子嗣也不怎么样。传到南宋高宗一朝时,宋太祖的直系后裔也是如同穷光蛋老百姓一般,根本没有什么政治特权。



不过,即便是获封“崇义公”的柴氏子孙,也远远没有民间意淫的那样,有什么免死金牌”或者“丹书铁券”之类的护身符。因为宋仁宗从柴氏选继承人,封其公爵之位,只是为了粉饰太平而已,不是他觉得亏欠柴氏,主动想给柴氏一些补偿。

因为,当时柴荣的直系后裔已经没有了,被挑选出来的柴氏继承人,实际上是柴荣本家的后裔。但是由于柴荣过继给了郭威,柴氏在后周时期并不是皇族。宋朝官方让柴氏远房亲戚为周世宗奉祀。这属于标准的鸠占鹊巢、和平演变。把真正的皇族铲除掉,然后让外人代替。

实话说,这些姓柴的“崇义公”已经跟后周帝系没半毛钱关系了。




三、真正能“横着走”的家族

相较于柴氏子孙在北宋的待遇,吴越国的钱氏一族简直不要太好了。吴越国的“钱”就是百家姓里面“赵钱孙李”的那个“钱”。在当时仅次于皇族赵氏。

宋太祖在世时,当时的吴越国主钱俶就跟赵匡胤廷眉来眼去,两家一起欺负南唐。等到宋廷平定南唐后,钱俶又非常识相地带路投降了宋太宗,从而结束了钱氏割据两浙七十二年的历史。吴越也是北宋平定的南方诸国过程中,流程走的最好看的一个,各种三请三辞的程序走足,赵家才貌似有点不情愿地接受了钱家的“献土”。

钱俶在汴梁的余生,各种好吃好喝、赏赐不断地养着,而他的后代也活的十分滋润。别的不说,就凭“亡国之君”家的儿子能在新朝做到宰相,而且还是有实权的宰相,这就远不是名气虽大,但没有任何实权的柴氏一族能比拟的。

比如钱俶的长子钱惟濬承袭国公爵位,官拜节度使;

比如钱俶养子钱惟治获封彭城郡王,雍熙北伐时出知边防重镇真定;

比如钱俶第三子钱惟渲,官拜潍州团练使;

比如钱俶的第四子钱惟灏,官拜昭州刺史;

比如钱俶的第五子钱惟溍,官拜武卫将军;

比如,钱俶的第七子钱惟演,官至宰执!

比如钱俶的小儿子钱惟济官拜平江节度使;

上述钱俶诸子中多以武职任官,但最出息的儿子是第七子钱惟演。他原本也是武将,但后来改换文职,接着一发不可收拾,先从翰林学士干起、一路升至枢密使、宰相,后来还参与编纂了北宋四大部书之一的《册府元龟》。

这些当官的钱家子孙,随便拉一个出来都能气死柴家后裔。


并且这还没完,赵宋皇族不仅重用钱氏,而且还跟钱氏通婚,竭力拉拢钱氏。

比如,钱俶的一个女儿就嫁给了宋真宗刘皇后的亲弟弟;

比如,钱俶的孙子钱暧娶了宋仁宗郭皇后的亲妹妹;

比如,钱俶孙子钱暄娶了宋太宗的外孙女;

比如,钱俶曾孙钱恕娶了宋太宗的亲孙女;

比如,钱俶曾孙钱景臻娶了宋仁宗的女儿;

到了钱俶的五世孙钱忱时,因为他是宋仁宗的女儿所生,所以钱家到了这一代,居然在《宋史》里就开始列入《外戚传》了。

到了钱俶的七世孙女,已经做了宋孝宗第一任太子的太子妃了,如果不是太子早夭,钱氏就当上皇后了。

如此一比,同样是亡国之君,瞧瞧人家钱氏在北宋的待遇,再瞧瞧柴氏,你们还会认为柴氏子孙在北宋有什么政治特权?柴氏子孙也配“横着走”么?


Mer86


方圆论坛在线

相信看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里面有一个很嚣张的“富二代”。他就是小旋风柴进。小说故事中介绍柴进是沧州人氏,后周世宗柴荣嫡派子孙,家中有太祖皇帝御赐丹书铁券。他仗义疏财,喜好结纳四方豪杰,被誉为当世孟尝君,绰号小旋风。也就是说宋太祖夺取了后周政权后建立了宋朝后给后周柴氏赐予了丹书铁卷。很多人认为这是杜撰的小说桥段。但是实际上还真确有其事。


宋太祖赵匡胤本身就是后周的臣子。虽然后来因为其自身野心一手策划并且实施了所谓的“黄袍加身”的戏码。但说实话,后周柴氏并没有任何对不起赵匡胤的地方。而且赵匡胤在后周还非常受重用。所以说赵匡胤虽然夺取了后周政权。但其他他内心之中对后周是有愧疚感的。陈桥兵败后,赵匡胤宣布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幼主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从这里可以看出赵匡胤对于后周还是有感情的。

赵匡胤帅军返回开封城后,迫使柴宗训禅位。之后赵匡胤登基称帝宣布建立宋朝。赵匡胤夺取了后周政权后,一方面为了弥补柴氏,另一方面为了安抚民心。所以赵匡胤改封柴宗训为郑王。并且下旨要厚待柴氏子弟。并且赐予柴氏“丹书铁券”,还留下遗训: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赵匡胤对于柴氏子弟不可谓不宽容了。但柴荣的直系子孙并没有命享受到这样的优待。柴宗训被迁往房州后,娶妻生子,先后生了五个儿子。973年,柴宗训去世,年仅二十一岁,长子被封为郑国公,世袭。但根据宋仁宗派人寻找柴氏后人的结果来看,1059年,柴宗训已经没有了后代。


所以历史上柴宗训的后人没有太多使用到这种特权。但这种特权却被其他柴氏子弟继承了。历史上柴氏子弟基本上和宋朝共存亡了。在之后宋朝历代柴氏子弟都没有被处理。当然了也不说柴氏子弟就可以横着走。如果柴氏子弟敢造反的话也依旧会死。但是宋朝不会杀柴氏子弟一人。只会让他们自尽。当然了,如果只是犯了小罪的话,柴氏子弟在宋朝基本上不会被处罚。我们从上边宋太祖的遗训就可以看出。造反这种株连九族的大罪,如果发生在柴氏子弟身上,也只会处罚造反的个人并不会牵连他人。而且宋朝也不会杀你,也不会用刑。只会让你自杀。不得不说宋朝做的真的是仁至义尽了。柴氏的王朝被夺走也不亏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首先,你要是当着周世宗叫柴荣,人家会跟你翻脸的。

他过继给郭威,礼法上他就是姓郭而不姓柴,而且人家一辈子都叫郭威荣,没改回去叫柴荣。

柴是赵家在郭荣时候强迫给改回来的。

这是为了显示,我姓赵你姓柴,大家都不是老郭家的人,我做皇帝也可以。

坦白说这很不要脸的。过继的礼法上跟亲子无异。

所以从这个点上看,你觉得柴氏后人能嘚瑟吗?敢嘚瑟吗?

稍微浪一点分分弄死你。猥琐发育还来不及呢。


驭车堂


后周世宗皇帝柴荣(921年-959年)如果不早死,很有可能收复幽云十六州,进而统一全国,成为千古一帝。柴荣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在位期间内政外交举措得当,五年的时间内先后消灭了后蜀和南唐,并且攻陷了幽云十六州当中的两州。就在准备攻取幽州的时候,柴荣因病逝世,享年39岁。

柴荣在逝世前,解除了自己的表妹夫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职务,由赵匡胤取而代之。本来,柴荣的意图是改革军队,但是没想到这一步棋却最终葬送了江山。柴荣死后,其长子柴宗训(953-973)继位,是为后周恭帝。由于柴宗训继位的时候年仅六岁,所以大权都掌握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的手中。赵匡胤在军中深得人心,960年,赵匡胤在出征途中发生“陈桥兵变”,众人拥立赵匡胤为帝,柴宗训不得不禅位给赵匡胤。

赵匡胤登基之后建立北宋,降柴宗训为郑王,赐给柴氏子孙“丹书铁券”,并在石碑上给赵氏子孙留下遗训:保证柴氏子孙永享荣华富贵,犯罪不加刑罚,谋逆只在狱中赐死,不在市曹行刑,也不连坐家属。

柴荣的儿子一共有:后周恭帝柴宗训、曹王柴熙让、纪王柴熙谨和蕲王柴熙诲。

后周恭帝柴宗训在被封为郑王之后,跟他的母亲符太后一起被迁往房州(湖北房县)居住,柴宗训于973年英年早逝,无后,享年二十岁。

曹王柴熙让在赵匡胤登基之后就不知所踪,传言他是被人抱走,以避免遭到迫害。

纪王柴熙谨在赵匡胤登基时很小,后被北宋大将潘美收养。“陈桥兵变”发生后,赵匡胤等人回师皇宫,赵匡胤见一妃子手中抱着一个婴儿,便问她婴儿是谁,那妃子回答说是世宗皇帝的孩子柴熙谨。当时赵普等大臣纷纷建议赵匡胤把孩子杀了,只有潘美低头不说话,赵匡胤便询问潘美对这事怎么看。潘美说,我和陛下曾都是世宗皇帝的臣子,我如果劝你杀了孩子,岂不是辜负世宗皇帝;我如果劝你不杀,陛下肯定会对我产生疑心。

赵匡胤听完之后对潘美说,你把这个孩子抱回去收养吧,你不配做他的父亲,就让他做你侄子吧,以后不要告诉他他的身世。潘美后来给柴熙谨改名潘惟吉,潘惟吉长大后知道了自己身世,但是他不让子孙提及。潘惟吉后来做到了刺史一级的高管,但是他从不敢飞扬跋扈,行事谨小慎微,得以善终。

蕲王柴熙诲在赵匡胤登基之后被北宋大臣卢琰收养。962年,卢琰带着年仅6岁的柴熙诲来到新渥灵山隐居,并为他改名叫做卢璇。卢璇长大以后,卢琰将自己的女儿卢锦嫁给了他。宋仁宗登基之后,封卢璇的殿前防御使,后来又封为武烈侯,卢锦则被封为吴国夫人。卢璇死后,其子卢克做过宋朝的礼部尚书。卢璇的子孙很多,元朝的时候其子孙当中的一支还恢复了柴姓。

由此可见,柴荣的后人不是早死无后,就是逃走和被收养的,根本就没人能以柴荣的后裔自居,更谈不上享受荣华富贵和“横着走”了。赵匡胤能够做到不杀掉他们,已经是非常仁慈的了。


围炉煮酒话春秋


柴荣死后,赵匡胤就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从柴宗训手中全盘接过了后周的政权。因为之前答应过柴荣要照顾人家孤儿寡母,赵匡胤也算是比较厚道,没有杀害柴宗训和符太后。

柴宗训的母亲符太后要求带8岁的柴宗训到乡下住,赵匡胤也同意了,还安排了侍卫和下人一同到房州落户。但是房州那个地方不是宜于居住的地方,是流放之地。结果柴宗训20岁的时候就死了,太后也出家当了尼姑。赵匡胤是没有动手杀了他们母子俩,但也不算是厚待。处于愧疚,赵匡胤在晚年的时候在祖庙里立了密碑,第一条就是要善待柴家后人,有罪了也不能用刑,大罪的话能免就免了,谋逆罪的话只追究主犯,不得连坐,主犯只能赐死,不得拉到集市上砍头。这也算是对柴式后人最大的优待了。


关河南望


横着走可能是真的,但是前提是别碰到对手。

柴家和赵家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一方面,赵匡胤总不至于把柴家赶尽杀绝,所以必要的皇族待遇是有的;另一方面,毕竟赵匡胤抢了柴家的江山,总是担心柴进玩“反清复明”的老梗。

所以柴家的身份在大宋朝就变成了尴尬的存在:

首先,柴家不能主动“搞事情”,也就是不能鸡毛蒜皮、什么事都找皇帝裁决。这种民间矛盾上升到皇帝那里,开始皇帝肯定支持柴家的,但次数多了,皇帝烦了,柴家危险;

其次是,柴家不能横行霸道,欺男霸女,做违法乱纪的事。毕竟特权给他了,如果一旦违法乱纪,大家的眼睛都盯着呢,皇帝大义灭亲也是分分钟的事,毕竟柴家不是“亲戚”。

这样一来,柴家就很尴尬:

小事情有特权,所以柴家日常生活绝对没问题,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大事情没人管,缺乏中间阶层给他帮忙。

举个例子,高俅打算陷害林冲,他也必须得让 陆谦献计才行,高俅不能直接和陆谦硬刚,这不合适。

对柴家来说也是这样,不能啥事都找皇帝,但小鬼真的不好对付。

在《水浒传》里,柴进采取的做法就是:包庇一些江湖上的罪犯,弄一个江湖上的“诨号”,然后自己安心做白道的事,坚决不和江湖人往来密切。

即便如此,后来柴皇城在高唐州被欺负,柴进也只能考虑:咱拿着丹书铁券打官司去!

说起来,哪个梁山好汉碰到事情先打官司呢?


酒骑风


答:首先声明,这是一道悟空问答题,出题的是网友,我负责回答,我的回答没有题目,请看官注意了,免得又说我是个白字先生,错别字连篇。

是的,提问问题的网友出现了错别字,他说的“柴式子孙”应该是“柴氏子孙”。

这柴氏子孙,指的应该是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的子孙。

其之所以认为周世宗柴荣的子孙可以“横着走”,估计是受了小说《水浒传》的影响。

小说《水浒传》里,沧州土豪柴进就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嫡派子孙,家中有太祖皇帝御赐丹书铁券,他本人有雄心、有异志,喜好结纳四方豪杰,被誉为当世孟尝君,实际上是“亡大宋之心不死”,时刻图谋着起义造反。

不得不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在塑造柴进这个人物形象时,也参考了史书中记载的“太祖誓碑”。

话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梁后,发现了所谓的“太祖誓碑”,那是宋太祖生前立了三条祖训,被刻成石碑藏于宫内,只许后世继位的皇帝观看。这三条祖训的第一条,就是要善待柴氏子孙,对于有罪的柴氏子孙,不得加刑。

此事,南宋陆游所著的《避暑漫抄》有记载。

另外,《宋史·曹勋传》也有提到“太祖誓碑”中不得杀大臣及言事官的要求。

但是,事实如何呢?

柴荣共有七个儿子,前面三个,在柴荣义父郭威黄袍加身之前已被汉隐帝刘承祐所杀,下面,我们来看下他另外四个儿子的结局。

首先是周恭帝柴宗训。柴宗训是七岁继位,八岁就做了亡国之君,受封为郑王,和符太后一起被迁往房州(湖北房县),并于公元973年莫名其妙地死了,死年二十岁,没有儿子,郑王爵位被废黜。

柴宗训的弟弟曹王柴熙让。在陈桥兵变后,好心人怕他遭到迫害,将他抱走,不知所踪。

柴宗训另外的两个弟弟纪王柴熙谨、蕲王柴熙诲。根据宋人笔记记载,赵匡胤登基后,封有禅让之功的柴宗训为郑王。但对于柴熙谨、柴熙诲这两个婴孩,赵匡胤拿不定主意怎么安置,就和群臣商议。有人建议杀掉,以除后患。大将卢琰和潘美认为不能杀,最后由他们两人分别收留了这两个小孩,替他们改名为卢璇和潘惟吉。

卢璇长大后,在宋仁宗朝被封为殿前防御使,后来又封为武烈侯,待遇不错。

潘惟吉长大后也做到了刺史一级的高管。

但无论是卢璇还是潘惟吉,他们虽然是柴氏子孙,但是他们都不姓柴,一生行事谨小慎微,也谈不上什么“横着走”。


覃仕勇说史


赵匡胤在周世宗柴荣去世后开始掌握了后周的大权,刚开始确实对后周政权还是很忠心的,但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想法就没有和赵匡胤一样,他看见赵匡胤掌握兵权后就开始打算推自己哥哥赵匡胤上位,因此,他怂恿军中忠于赵匡胤的将领很快发动了兵变然后就把赵匡胤推上皇位建立了北宋王朝。

不管他到底是折磨当皇帝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从后周皇帝柴宗训手中抢走皇位,而那个时候为什么柴宗训的母亲符太后并没有反对,一方面大势已去,还有就是他想赵匡胤也不会不善待他们孤儿寡母,因此,她可能才决定让出皇位。

看看以往的那个皇帝对于前朝皇室那个不是杀光,符太后在退位后立马要求离开皇城而是去了乡下,赵匡胤也算是宽厚之人,他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赶尽杀绝,还有就是他对后周还是有一定愧疚的,并且柴宗训还是自己的干儿子,因此,赵匡胤就顺了符太后的要求很快就要他们去了房州并且很快封了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

不在是皇帝柴宗训在给流放到房州几年后就病逝了,周太后在同一年也出家当了尼姑,一直到死,这个结局可以说是非常顺了赵匡胤的心意,也要扎赵匡胤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赵匡胤夺取政权后,那个时候他还没统一全国,如果这时候擅杀符太后母子会对自己极为不利,一方面朝中还是有很多是同情后周政权的大臣,他要争取他们对自己的忠臣,还有就是擅杀柴宗训会对自己统一全国战争有一定难度,因此他综合考虑后留下柴宗训。

虽然,符太后母子从头到尾都没有责怪赵匡胤,但是,这是因为他的没有责怪,要赵匡胤感到了一定愧疚,一方面他有愧柴荣的嘱托,对不住他顺带最后也对不起符太后母子,因此,赵匡胤十分愧疚。

赵匡胤晚年的时候,发现自己对不住自己的义兄柴荣,因此他打算弥补,因此,赵匡胤在祖庙设立了一个密碑,就两件事情,第一、大约内容就是善待柴家后人,就算犯罪也不要处罚,除非谋逆大罪,但也仅对主犯进行处理,并且只能在狱中赐死,不能拉到集市砍头,第二、就是刑法不上士大夫。

可以说赵匡胤立下这条规矩,并且要自己的后人善待柴氏后人,他这样的做法也不算亏,他的名声传出去后一些国家就不会对北宋的统一之战进行抵抗,保证了自己统一天下的顺利。

虽然,赵匡胤善待后周皇室以及柴家后人,但是不可否认的他从人家手里抢走了江山,因为自古就是成王败寇胜者为王,因此谁也没有说赵匡胤是什么,但是从他善待柴家后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仁君。


莫地方


宋朝建立

在了解柴氏在宋朝的地位如何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宋朝的建立过程。话说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中国又经历了一段动乱的时期,五代十国。而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是在后周的基础上建立的。赵匡胤先是投靠了后周建立者郭威,后来得到后周继任者柴荣的赏识器重,在南征北战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积累战功。后来年轻有为的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其七岁的幼子柴宗训继位。公元960年,赵匡胤等人谎称契丹南犯,取得兵权出城后,在陈桥上演了“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大宋,并采纳赵普等人的先南后北的策略,先灭了南朝,在公元979年灭掉北汉后,建立了被定义为统一王朝的宋。可惜燕云十六州,终究没夺回来。



禅位后的柴宗训

被赵匡胤抢走皇帝宝座的孤儿寡母很识趣,没有和赵匡胤说什么君臣伦理的大道理,而是识趣的远离是非,同样识趣的赵匡胤便让符太后便带着柴宗训到房州落户,该封王的封王该封太后的封太后。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在房州没待个好多年,二十岁的柴宗训便也挂了,后来符太后出家,这才让赵匡胤心里的石头放下了。



宋朝怎么对待柴氏后人

正是因为被夺了皇位却没有指责,让曾经的臣子赵匡胤越发惭愧,曾经受周世宗重用拖孤,到头来却越过君臣的界线夺了人家儿子的宝座,虽然说那个混乱的时代,皇位都是能者居之,却也让赵匡胤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义兄柴荣。越是觉得对不起越是想补偿,所以有了这样的密训“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意思是说柴家的子孙,就算有罪也不能加刑罚,就算是谋反也只能在狱中赐毒酒自尽,不能在闹市中处斩,也不用行连坐之法。



赐柴氏一族“丹书铁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免死金牌),保证柴氏子孙永享富贵。要求宋朝所有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柴家子孙与宋朝共存亡,有宋朝在的一天,就保柴家富贵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