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那麼商朝和周朝沒有統一中國嗎?

戰神卍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這樣一個疑惑。

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第1個王朝國家是夏王朝,夏王朝之後還有商朝周朝。那麼為什麼秦始皇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第1個統一中國的皇帝呢,難道秦始皇之前的夏商周諸王,他們都不是統一國家的領袖嗎?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清楚一點,就是夏商周時期實行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時期是中國國家形態的發展時期,那個時期國家的政治制度,政治體制尚不成熟,尚不完整。


雖然夏商周時期中國已經有了廣闊的疆域版圖,但是,由於交通工具的落後和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中央政府往往無法直接控制被征服的地區,所以他們只能採取分封諸侯的辦法。也就是說當時的天下有一個天下共主,天下共主之下有許多諸侯。

這些諸侯名義上服從中央王朝的命令,向中央王朝納貢朝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或者說在很大程度上它保持著完全的獨立性。無論是從政治經濟文化還是官員的任用,財產的分配這些方面都有絕對的話語權。所以他們就是國中之國。他們有義務向中央王朝納貢稱臣,但是,這個納貢稱臣也只是隔三差五得去拜訪一下,置於國中的大小事務,當然還是由諸侯自己說了算。



所以,夏商時期的中國只是一個鬆散的國家聯盟體。也就是中央政府相當於國家聯盟的盟主並不直接管轄這些國家。到了西周中央集權雖然說進一步加強,但這時的中央集權是極其微弱的,它是依附於地方分權而存在的,雖然西周分封的諸侯都是周天子的親戚,他們在家族上服從周天子,在政治上服從周天子,但是通過後來的春秋戰國亂世爭霸我們也可以發現,這種服從絕對不是垂直管理。


而到了秦始皇就不一樣了,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從此天下沒有了諸侯封國,有的只是郡縣官員,這些郡縣的官員,直接由皇帝任命,直接聽從於皇帝地方上的大小政務,必須上報中央政府才能實行,中央集權大大加強,中國也就在名義上和實質上完成了真正的統一不再是一個鬆散的國家聯盟,不再有國中之國。

綜上所述,秦始皇是中國第1個統一全國的皇帝。


舊事舊人歷史說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夏朝。但是,夏朝所統治的區域其實十分有限。大體上來說,夏朝的中心區域,也就是以洛陽為中心的方圓千里之地,基本以今天的豫西、晉南一帶為主。鼎盛時期,也不過向東發展到了山東一帶而已。到了商朝,商朝人統治的區域就 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擴大。商朝人統治的中心區域,一直是在河南省的中北部和山東的東南部。但是,商王朝的勢力範圍向南已經到了湖北一帶。不過,這時候的商王朝,更像一個部落聯盟。商王朝並不是對各地實施直接管轄。商王朝直接管轄的區域並不大。在此之外,更多是通過方國來管理。而各方國,不僅和商王不同族,而且也具有大的獨立性。

到了西周的時候,周人的統治區域進一步擴大。周人向南到了湖北,向北到了今天河北燕山一帶,向西到了今天陝西,向東到了大海之濱。不過,在這個廣袤的區域裡,周王直接管理的地區也是十分有限的。除了宗周鎬京、成周洛邑之外,其他地區,周王分封出了很多的諸侯國。這些諸侯國,要麼是周王的近族,要麼是西周開國的功臣,要麼是一些古老的方國。這些諸侯國,相當於一個個的武裝據點。這些諸侯國,也都是一個個武裝殖民團體。當地的老百姓被稱為野人,周人被稱為國人。起初,周王對這些諸侯國還都保持了比較強的控制力。但是,等到犬戎之亂之後,平王東遷,周王室一落千丈,逐漸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經過了春秋二百多年的爭霸戰爭,周人原來的統治體系徹底崩解。到了戰國之後,戰國七雄都是徹底獨立的七個國家。

秦始皇消滅東方六國之後,中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在一個廣袤的區域內,第一次實現了完全在一個政權的統治之下。秦王朝並沒有採取傳統的分封制度,而是直接在全天下的範圍內推廣郡縣制。使得秦王朝可以直接控制帝國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嶺南,還是河套地區,秦王朝都採取的是直接統治。秦王朝雖然二世而亡,但是秦王朝的統一,奠定了後世統一的根基。所以,我們說秦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野叟雜談


說實話,關於秦統一六國之後,被稱為中國第一次大一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如果這樣說的話,那麼秦朝之前的朝代難道都沒有統一中國嗎?答案是肯定的,之前的朝代確實沒有將中國進行統一,有人也許表示不同意,如果這樣的話,周朝之後是春秋戰國,如果周朝沒有完成統一,那麼為什麼秦朝就可以完成統一?

是啊,秦朝不就掃滅了六國嗎?怎麼就完成統一了呢?明明當年這些諸侯國也都是周朝分封下去的呀,怎麼能說周朝沒有大一統中國呢?這分明是對周朝的歧視嘛!可事實上,到底是如何的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

秦朝掃滅六國完成統一,這一觀點是中學教科書就告訴我們的,而西周通過分封制,將他的天下分封給許多諸侯王也是中學教科書告訴我們的,同時,中學教科書還告訴我們,進入春秋戰國之後,原來的分封的諸侯國之間彼此爭霸。

那麼,我們如果將這三個知識點連在一起,就會發現,似乎早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將天下統一起來了,更重要的是,商朝被周朝所滅,所以商朝也應該是一個大一統中國的王朝呀,這麼算起來,秦朝只能算得上是第三個大一統王朝啊,怎麼說是第一個呢,之前明明已經被統一了兩次啊,難道是教科書出現了問題?教科書當然沒有問題,是這個邏輯鏈條的基礎有問題。俗話說偷換概念,這種邏輯鏈條就是典型的偷換概念。

我們先來梳理一下這條鏈條到底是什麼?已知秦朝終結了戰國,而戰國又是從西周分封制下演變產生的,所以,西周約等於戰國的全部土地,又因為商朝被周朝所滅,所以商朝與周朝領土是一致的,又因為這條原因,所以,秦朝滅六國終結戰國並不能算第一次統一中國。好,相信大家都看明白了,這條邏輯鏈條是什麼樣子的。

那麼我們來說,這條邏輯鏈條,儘管看上去無懈可擊,實際上,他從一開始就有一個大錯誤——西周真的約等於戰國的全部土地嗎?他的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戰國時期和西周時期和商朝時期領土大致相同——支撐這個邏輯的就是這一條。他有沒有佐證的證據呢?也是有的,他佐證的證據便是西周的分封制導致了後來的諸侯爭霸。

我們來詳細的解釋一下,眾所周知,西周實施的是分封制,在分封制的基礎框架下,將西周王室子弟以及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分封到各個地方,這些人得到了一塊土地,他們就要帶著人去那塊土地生存發展——那麼那塊土地到底是不是周王是可以直接控制的呢?

說來可笑,這些諸侯前往的這些土地往往沒有受到周王室的直接控制,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周天子封諸侯去那個地方自己開拓,當時周天子所分封出去的地方,除了自己能夠直接控制的地方之外,大量的地方都是未經開拓的蠻荒之地。

自己能夠控制的中原腹心地帶,自然是要給自己的親屬兒子們的,邊遠地區,蠻荒之地自然是要給那些所謂的功臣,所謂的古代帝王后代——秦朝的先祖,當年由於救駕有功,被分封給了函谷關以西的地盤,當時那裡已經被犬戎所佔據,全靠著自己努力死命地發展,這才在那裡站穩了腳跟;再比如說東方大國齊國,它要面對東夷的不斷侵擾。

周天子這樣分封自然是有他的目的的,他的目的就是使得諸侯積極開拓疆土,從而可以擴大統治疆域,以達到拱衛周王室的目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專家學者稱之為眾星拱月般的格局。

所以說,周代真的沒有大一統中國,秦朝才是第一次完成了對中國的大一統。至於商朝,他的統治範圍甚至還比不上週朝,自然也不能算的上大一統。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千古一帝當之無愧。


無筆


“統一中國”,個人覺得首先要釐清兩方面的概念:首先是“統一”,然後是“中國”。

夏朝至今為止,各類資料較少,無從得知其統治方式。

商朝特點很鮮明的是,利用宗教思想來統治天下人。商王國的聖地就是桑林,在春秋時宋國所在地,傳說中為商湯在天下大旱五年之時求雨之地。商湯求雨成功之後,一舉確立了商族宗教在天下的權威地位。從此,商王不但在行政上是首腦,更是成為天下群巫之長。正是利用了神秘莫測的神權,商王室才能實現對當時還處於鬆散方國狀態的“中國”的統治。商王室的神權如此深得人心,以致到周文王決心造反之時,都不得不提出了“天命無常”的思想,來否定商人的“有命在天”思想。所以,商王國所謂的“統一”,只不過是“思想”上的統一,並不穩固。商人在歷史上的“五盛五衰”、屢次遷都,都證明了商人“統一”天下的脆弱。

周人在奪取商人天下後,在各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變革。在“統一”天下方面,周王室是利用封建制(分封制)統治天下:天下未服之地,把親戚分封過去佔領,變成周人土地。因此,周人實質上是利用血緣關係來維繫天下治權的“統一”。但是,天下之大,以周人力量還不可能完全佔領。直到西周末期,山東半島東部、東部沿海地區、華南大部分地域、山西太原以北、陝西涇河以北、甘肅天水以西等等的地域都未能納入周王國領土。更何況,封建制在運營一兩百年以後,諸侯國的離心力越來越強,後期周王室都難以管轄天下的諸侯國了。從以上兩方面來說,周國“統一”“中國”的說服力並不強,只能說是東亞大陸上曾經較為強大的一個政權、一個文明程度較高的朝代。

秦始皇在滅六國之後,首先就是廢除了封建制,改成郡縣制。從此,中央政權的集權程度大大增加,消除了封建制成獨立王國的隱患。同時,從地域上來說,秦始皇滅六國後,原六國的土地範圍也覆蓋到了當今中國的大部分區域,這與商周時代也是雲泥之別。更何況,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等措施,都是以前歷朝歷代所未能做的。從“統一”和“中國”兩方面來說,秦朝的“統一中國”更具說服力。


欲雲談史論今


簡單的說,秦始皇之前跟美國初建國一樣,邦聯制的國家,中央權利要遠遠的小於地方權利,而秦統一六國後,就如同美國成為聯邦制國家一樣,地方權利變小,中央權利加大。

我覺著樓主問這個問題的意思,是基於國家是否能夠集中統一實行管理而提出來這種想法的,那麼不用多想,中國在秦統一前後都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第一,都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但是沒有說秦朝是中國第一個統一的王朝,所以夏商周也是統一的國家。

第二,準確說,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封建王朝,這種統一併不侷限於領土的統一,而更重要的是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加強中央集權。領土的統一隻是暫時的,而文化的統一是永遠的。


雜談法情


商周兩朝是分封制,是一個名義上統一而實際上軍閥割據的政權。

為什麼說秦始皇第一次統一中國?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中國真正意義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國家。皇帝掌管整個國家的土地,採用郡縣制分級管理,文字貨幣度量衡都也進行了統一,所以這個國家算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注意,這裡用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國家”,真正的大一統政權不僅指名義上的統一,更指中央對地方有較強的約束力,而在商周兩朝,中央對地方的約束力基本上是沒有的。

商周兩朝的政治形態

中國在夏、商、周時期,採用土地分封制,國家只是控制著部分的土地,大部分土地都分封給各諸侯,所以夏商周時期的中國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同樣的還有北宋時期,由於意識領土擴張,國家的領土只是控制一小部分地區,在周邊還有西夏、契丹、吐蕃、大理等,當時各地區各自都是一個國家,算不上統一,只能稱為地方割據。

秦始皇對神州版圖的擴充

之所以說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還在於秦始皇對神州領土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的擴充。

正因為帝國制度的出現,中國才有能力動用全國(華夏)資源向外擴張。有了日後北驅匈奴,南逐百越,開疆擴土。


以上,希望能幫到題主!


野樹春秋


商朝和周朝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統一國家。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統一?統一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地域統一,而是指整個天下共同奉行一個最高統治者,擁有一套統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外交權力,統一國家的方方面面都維持著一個唯一的標準。



商朝時的國家,還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國家,商朝正處於國家的盟芽的狀態,整個社會是一種鬆散的部落聯盟制方國,可以稱為方國聯盟,也可以稱為部落聯盟制國家,方國或方國部落(簡稱部落)是指中國夏商之際時的諸侯部落與國家。

商王是所有已臣服的部落或方國共同尊崇的王,各個部落或方國是以血緣關係聚集在一起,形成國家的雛形,在部落或方國內部有一套獨立於商王朝之外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外交權力。

部落或方國與商王朝的關係是臣服關係,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部落或方國向商王朝進貢,並且聽從商王朝的號令,商王朝強大時,所屬的部落或方國會聽從號令,一旦商王朝衰弱,所屬的部落或方國可能就不會聽從號令,而獨自行事。



從商王朝的政治結構來看,並不算統一的王朝,只能稱為部落聯盟制方國,自然也就稱不上統一的國家。

周朝又與商朝有所不同。

周朝是以分封制為基本政治結構,輔以禮樂制度加以管理,以血緣及功勞對所屬的諸侯國進行分封,諸侯國尊崇周天子為天下共主,各諸侯國服從周天子的命令,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同周天子進行作戰,對周天子進行朝貢及入朝述職的義務。

周朝對各諸侯國只有宗主權,周天子只分封諸侯,不分封諸侯下面的卿大夫、士,卿大夫、士由諸侯來分封,周朝的統治階級主要是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6個階層。



在各個諸侯國內部,擁有獨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外交權力,諸侯國內部的人事任命,均由諸侯負責,周天子無權干涉,諸侯內部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周天子也無權干涉。

周朝的政治制度嚴格來說,就是分封制下的國家聯盟,自然也算不上統一的國家。

而秦始皇建立的秦朝與商朝、周朝完全不一樣,秦始皇在中央實行郡縣制,整個天下只有一個皇帝,就是秦始皇;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郡縣制的長官由皇帝任命,不存在世襲,也不能靠血緣傳承,只能由皇帝任命,皇帝擁有所有國家範圍內的人事任命權。



秦朝擁有一套統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外交權力,而且是唯一的,整個國家內部實行統一的制度,不論是涉及到經濟生活的度量衡,還是車軌,都是統一的,也不論涉及到文化的文字、語言,也是統一的,甚至於思想,秦始皇也寄希望於焚書坑儒來統一,皇帝能干涉天下所有的事情,權力高度集中統一,不存在不一樣的制度在秦朝。

正是秦始皇開創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次大一統,並且是絕對、完善的統一,才讓大一統溶入中國社會兩千多年,一直到今天,所以說秦朝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國家。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歷史上有一種說法,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朝代,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朝代的皇帝。那麼,有人可能就要問,商朝、周朝當時不也是統一了中國嗎?為什麼不算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只能採用“以今律古”的辦法。就是說,用今天我們對王朝社會關於“統一”的理解,用王朝社會關於“統一”的標準,來檢驗商周時期的國家情況。

(秦始皇)

秦朝之後的王朝社會,關於“統一”有哪些標準?商周時期的社會圖景,有哪些與這個標準不符合呢?

一、天下共主。商周不適合。

秦朝之後的王朝社會,天下只有一個“主”,也就是皇帝。除了皇帝,不再有人擁有皇帝那樣的權力和地位。

秦朝之後的不同朝代,也出現過藩國。比如西漢初年的藩國,西晉初年的藩國,明朝初年的藩國等等。但是這些藩國,一方面是後來的皇帝不斷打擊的對象,也就是說,後來的皇帝不斷在削藩,想要把這些藩國消滅。另一方面,這些藩國也絕對不敢成為獨立王國,藩國的官員基本上都是朝廷派去的,這些官員,既是為了幫助治理藩國,同時也是起監督的作用。藩國的國王連一句重話都不敢說,要是說了重話,立刻就有人報告給皇帝,成為皇帝削藩的理由。所以,藩國國王的權力是很小的。

還有,如果老藩王去世,新的藩王該怎麼確立,都不是自己能做主的,都是由皇帝來任命的。皇帝說撤銷不封了,還也就只能乖乖地聽話。

但是商周時期的諸侯國完全是兩回事。首先,商王、周王不會對諸侯國進行削藩。不但不會進行削藩,反而還會不斷地分封,把屬於自己的土地分封出去。其次,諸侯國的諸侯只需要按照禮儀,該朝見商王、周王的時候朝見他們,該向商王、周王上貢的時候上貢,該派出軍隊跟隨商王、周王作戰的時候派出軍隊就可以了。其餘時間,諸侯王在自己諸侯國中都是絕對的王,想幹什麼幹什麼,老的諸侯王去世,新的諸侯王繼位,基本上都由自己說了算,只需要到商王、周王那裡去備個案就可以了。

(周王朝區域圖)

二、稅役統籌。

中國古代社會是農業社會。農業社會的經濟其實比較簡單,無非就是收稅和勞役兩件事。中央在經濟上控制地方,也就是在這兩件事上做文章。秦朝之後,地方行政機構都主要是中央派出的官員,他們要做的經濟工作,也就是配合中央,把收稅和勞役這兩件事做好就是了。收稅的標準、勞役的攤派,都是中央規定的。

但商周時期的諸侯國,無論收稅還是勞役,以及國內的其它經濟政策,都是自行制定的。收起來的稅,也都不需要上繳給商王、周王,只需要按時上貢就可以了。到了春秋後期戰國時期,很多諸侯國,則已經連上貢都不向周天子提供了。

三、制度一統。

秦朝之後的王朝社會,全國各地,除了一些特殊的少數民族地區外,各項制度都是統一的,包括法律、教育各方面。但是我們看到,商周時期的諸侯國,不同的國家都在進行著各自的改革,想要怎麼做,就怎麼做,根本不會在乎商王、周王會對這個問題怎麼看。這也就造成了各自制度的不統一。

(百家爭鳴)

四、文化歸一。

秦朝開始,就實現了文化各方面的統一,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到了漢朝的時候,更是用儒家思想來統攝各方。

但是商周時期,各地在文字使用上都各是各的標準。思想上,更加不一樣。因而也讓周朝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局面。

當商周時期,這麼多內容都不統一的時候,商周的統一,其實只能算得上是形式上的統一,國家只能算得上是一種聯邦形式,與中國古代王朝社會要求大一統,顯然是不一樣的。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些題無意義,是文盲的思維,就是不看人們生活居住版圖的發展變化的現實。就如為什麼古代沒有亞洲美洲歐洲之分呢!為什麼古代沒有美國呢!…沒有聯合國名詞呢!為什麼不問日本國的皇帝皇室皇族直系血脈,能夠延傳至今達2千多年呢?為什麼地屬亞州的曰本l國被列稱歐洲八國呢?!!!做為人,就是要生更多的孩子,能夠養好更多的孩子就是人的責任,是成功的自己個人者(計生另論)。君王就是江山永固,並能夠開彊拓土擴大版圖,就是成功的(傳統文化常識了)。草層文盲者我蠢想傻思了,見笑了。


榕容寅


這個問題本身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中華文化的衰落。現代人已經搞不清天下與國家,封建與統治的差別。甚至連封建是什麼都搞不清楚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史。。。這樣跟著絮叨了很多年。

其實,秦始皇的統一是指行政上的統一,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系統,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文字,車同軌,書同文,而不僅僅是主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統一了治權。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現在的治權並沒有統一,臺灣的主權尚未收回不說,港澳的治權也尚未收回。以中國古代的邏輯,港澳現在不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屬國,君權可達,但王權不可至。港澳有獨立的治權,獨立的立法司法體系。這在政治形態上類似於春秋時期,各諸候國共奉天子,但聽調不聽宣,各行其是。

學習法律的都應該知道,狹義的法律是在主權範圍內具有普遍效力的社會行為規範。從這個意義上說,香港的迴歸意味著中國此前的的絕大部分法律都變成了法規與規章,因為它們不再擁有法律的基本特徵,即主權範圍內普適。比如刑法,民法甚至憲法。這些原本的法律與憲法的效力目前尚不能及於全部主權範圍,中央政府更象是周天子,其職權僅限於任命諸候,具體的治權是獨立的。港澳的地位也有些類似於過去中原王朝的屬國,比如朝鮮,尼泊爾,硫球等。而秦始皇滅六國後統一了治權,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官僚體系,這是秦始皇“統一”的根本特徵。自秦始皇起,中國才有了統一的國家,以前,只是統一的天下。當然,之所以稱天下,是因為受當時客觀認知的限制,周天子並不知道,“天下”之外還有“天下”。

因此,在秦始皇之前,天下是統一的,但國家有很多,從春秋時期多如牛毛的諸候國到戰國末期的七雄並立。那時候的王,只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實際上什麼也主不了。主持所謂的正義,都要靠諸候中的老大通過會盟來解決,所以出現了春秋五霸,霸實際上就是當時的天下“CEO”。而秦始皇之後,國家才統一,朝國才統一,才真正實現了普(浦——原文)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