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曾国藩手下的大将鲍超,他的一生有哪些可以称为“传奇”的事情?

细读历史烟云


曾国藩创立的湘军,手下名将众多,包括主帅、统帅、统领在内的17个高级将领之中,大部分是湖南人,而且有很多是书生出身。只有塔齐布、多隆阿、鲍超三人既不是湘人,又不是书生出身。塔齐布、多隆阿二人为满族,且是军官,跻身湘军高层在一定程度上是借朝廷之力。只有鲍超是真正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进入湘军高层,并成为当时的“湘军第一猛将”。就是这样一位“猛将”,他的一生有哪些称得上“传奇”的事情呢?

鲍超自幼丧父,他的母亲为了生计,只好为他找了一位继父,此人名叫鲍昌元,是鲍超的堂叔,在夔州协标当骑兵,有了这一层关系之后,鲍超勉强算得上是军人的后代。 道光年间,十七岁的鲍超便去考了当地驻军的防守兵,六十人考试,争夺一个名额,鲍超因为不怕死,下手不要命,不把人打死不罢休,就这么考上了。咸丰二年(1852),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的金田村扯旗造反。朝廷为了对付洪秀全,把湖南提督向荣调到了广西,叫他率部剿灭太平军。 向荣在湖北宜昌募兵,组建“川勇营”,鲍超应募入伍。就这样,在早期镇压太平军的清军队伍里,从此就有了鲍超的身影。

后来,曾国藩对鲍超的骁勇善战很赏识,于是决定提拔他到自己的阵营当水师哨官。咸丰四年(1854)六月雷公湖战后,营哨官数十人至曾国藩前称贺,都洋洋得意地夸品说,某某等都心惊胆怯,只有我和鲍将军奋力胜贼。曾国藩把鲍超请进去,夸他说:“你真是一员猛将,不需要你自己表述功劳,其他人早已经代你表劳完毕。”

其后,在咸丰五年(1855)八月,鲍超又受知于胡林翼。当时胡林翼的陆营被太平军围攻,不仅营帐被炮火轰毁,手下很多将士也被杀死或炸死。在危急关头,鲍超如神兵天降,杀退了太平军,救了胡林翼一命。从此胡林翼对鲍超极为敬重,不把他 当作伍卒和部下相待,而是视之如兄弟。其后,胡林翼提拔鲍超为霆军统领,这是鲍超军事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

咸丰七年(1857)一月,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攻占黄梅,各路清军相继挫败。当时鲍超他们就驻扎在黄梅的亿生寺附近,陈玉成的军队在此处想着黄梅破了,拿下武昌和黄州就指日可待了。经历了几次交锋之后清军军队里的将领们都认为打不过陈玉成决定撤退,鲍超不同意,鲍超觉得要是退了,局势就会变得不堪设想。于是,鲍超公开违抗了统帅的命令,一个人带着几个士兵用“梯肩而入”的方法冒死进了太平军的堡垒,进去后立刻手刃太平军,登顶扔绳索接应后面的士兵,成功让清军士兵攻破了太平军的堡垒,里面的太平军就只有死的死,降的降了。如此冒险的事情,鲍超就这么做到了。

咸丰十年(1858)十月,忠王李秀成率三万多人,由苏州、芜湖进攻徽宁,大军突入羊栈岭,同时,堵王黄文金率军进入江西,断湘军景德镇粮道。曾国藩陷入太平军的重重包围,只能束手待擒,连遗嘱都写好了,准备自尽报国。鲍超督军急驰百余里,两日之间,连获胜仗,解救了曾国藩。从此曾国藩更加赏识鲍超,待鲍超不只视为属下大将,更像是门生子侄一样。

若非鲍超在危难时刻救了胡林翼和曾国藩的命,清王朝的历史可能就要被改写了。并且,鲍超对于胡林翼、曾国藩的知遇之恩,更是感恩戴德。胡林翼死后,鲍超对诸将说:“我和诸位能有今天,都是拜胡公所赐啊!”鲍超在四川养病时听说曾国藩病死于金陵,立即设位而哭。

究其一生,鲍超被称为湘军第一猛将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他一生中在战场上称得上“传奇”的故事也很多。他打仗极其凶悍,是太平军的死敌,鲍超一生经历大小战斗500余次,身负轻重伤108处,是清朝屈指可数的名将《清史稿》对其评价道:鲍超攻战无敌,动招众忌,功成身退,亦以保全之。”


邓海春


鲍超的人生也像是开了挂一般剽悍。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多少传奇故事:

霸得蛮

本是重庆奉节人的鲍超却有着湖南人特有的那股韧劲,特别能霸蛮!

鲍超剧照:

咸丰五年的一次战斗中,湖广总督胡林翼在高庙被太平军围困,鲍超不惧生死前往营救,结果腹部意外中了一炮,史书记载他“裹创而战”,愈战愈勇,最终救出了胡林翼,收复了金口失地。

还有一次“小池口”之战,鲍超左臂、右腿、脑袋上都受了重伤,但是这并没有让他激流勇退,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指挥了一波又一波更加猛烈的进攻,最终他还是取得了胜利。

战一日夜,伤左膝右臂,不退遂破黄蜡山贼巢,生擒贼渠,斩馘五千有奇。—《清史稿》

不识字闹笑话

鲍超出身“草根”,肚子里没有半点墨水,学了很久都只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泥腿子”。

鲍超和曾国潘:


有一次他一时大意,不小心中了太平军的埋伏,给团团包围了。 正在军情万急的时候,他想起了湘军总司令曾国藩,准备向他求救。

但是对自己文化水平深有自知之明的鲍超又面有难色,执笔很长时间都不知道从何入手。 突然他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好办法:在纸上写下自己名字中的“鲍”字,然后再画一个圆圈。

然后令人火速突围将信送至曾国藩处。 曾与鲍可是多年的老相识了,因此一看这信便知他有难,立马派出援兵前往解救,鲍超这才死里逃生。

这个故事听起来虽然有趣,但是我个人觉得可信度并不高:鲍超即便自己不识字难道不会找人代笔?一只军队总不至于连个文书都没有吧!

写一封这样的求救信会不会太儿戏了,万一曾国藩没看懂那不是凉凉了?

正义凛然

咸丰六年,淮军将领刘铭传与鲍超本来早就盘算好了要对安陆永隆河附近的残余太平军展开夹击,兹等鲍超率霆军一到双方便立即动手。

但是刘铭传贪功冒进,违反前约贸然出击,“为贼所败”的结果也自然可以预见了。

鲍超到达战场后,见太平军忙于应付淮军的无暇他顾,于是抓住机会“击贼于背”,遂大破敌军。

湘军:

本来扭转战局的鲍超是大功之臣,于是他满心欢喜地等着朝廷的封赏。却不料被刘铭传倒打一耙,“咎其后至”,贻误军机,加之当朝重臣李鸿章的偏袒,鲍超的处境顿时恶化。

最后在商量之下,朝廷非但没有对鲍超有任何的奖励,反而给了他一个传旨申饬的处分。

“有功不赏,无罪却罚”,鲍超由此对清朝彻底绝望,于是愤而罢官!

爱国情切

光绪十一年,正是中法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此时的鲍超虽然已是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了,但仍心忧国事,一听说国有战事,立马召集昔日旧部,准备随时开赴云南前线为国效力。


可是不久之后却传来了中国向法国侵略者屈辱求和的消息。鲍超闻信后也是痛心疾首,羞愤交加,冒着天下之大不韪说了一句大不敬的话:

“圣上昏聩,有负天朝!”

从这便足见他爱国之情切。


刚日读史


众所周知,湘军的高级将领有两大特点1.大多是湖南人2.大多是儒生出身,而鲍超就是其中一个例外。

鲍超,字春霆(1828-1888)四川奉节县人,道光25年(1845)鲍超17岁时就投军入伍,考补协标守兵。道光30年(1850)入川勇营跟随提督向荣奔赴广西,与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咸丰2年(1852)由于作战勇猛,在桂林受重伤,6月返回长沙养伤,8月在长沙战斗中因勇猛,被赏六品顶戴。1854年3月,加入曾国藩的湘勇,由于勇武,5月就担任水师杨岳斌营担任右营哨官,闰七月升任千总,8月补用守备,十月加赏都司,十一月补用游击,次年五月补用参将,加赏副将军衔,可谓青云直上。八月,鲍超受命赴湖南招募勇丁3000,自成一军,号霆字营。1858年8月,鲍超因军功当上了湖南绥靖镇总兵,1860年正月加赏提督衔,同治元年(1861)正月升浙江提督,1864年7月克复金陵后,鲍超被加封一等子爵,1888年在家去世后,光绪帝特赐谥号“忠壮”

鲍超的人设,和三国演义中的张飞非常像,性烈如火,好酒贪杯,打仗勇猛,但粗中有细。他对湘军两位重量级统帅胡林翼,曾国藩都有恩情。咸丰4年6月,雷公湖一战,鲍超率部为诸军之先,格毙太平军无数,反败为胜,但论功行赏时,鲍超并不居功,曾国藩特意把他招入帐中,说“汝真善战者,汝不言功,而众人已代汝表著矣”咸丰十年十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领三万大军,由苏州,芜湖进军,大军突入羊栈岭,堵王黄文金率军入江西,攻克景德镇,对湘军大营祁门呈大包围态势。此时,湘军各军分散于各省战场,回救不及,曾国藩已经做好了以身殉职的准备,此时鲍超率军两天之内奔驰百里,且连胜数仗,及时回救祁门大营,从此曾国藩不仅视鲍超为部将,更如同门生子侄一般。

另外,咸丰五年,汉阳清军被围,胡林翼率部屯于高庙,被数倍于己的太平军团团围住,以大炮轰击,胡林翼本人帐幕也被击中,亲随左右死伤数人,又是鲍超率水师连夜来救,击退太平军“救胡林翼于间不容发之际”,所以胡林翼对鲍超“愈加敬重,不以行伍中人视之...约为昆弟之交”。鲍超对曾,胡2人,也是感恩戴德,曾胡二人去世后,逢两人生辰忌日,鲍超都在自己军中,家中设二人灵位祭奠。

鲍超打仗,以凶悍著称,胡林翼的评价是“鲍超勇敢冠军....入戎行以来,水陆数百战,无不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不避矢石,以致迭受重伤,其奋勇敢战,实为东南不可多得之将”。咸丰7年,鲍超以五个营,3000湘勇之兵力,进攻黄腊山太平军营垒,太平军兵力数万,号称十万,双方近身肉搏,死伤累累,关键时刻鲍超率领亲兵哨官余大胜等任,冒着太平军的炮火矢石,携带自己的黑底“鲍”字主将军旗,攀上太平军营垒胸墙,手刃太平军数十人,将太平军军旗砍倒,将“鲍”字大旗插在望楼之上,于是霆军士气大振,奋勇向强,这一战,太平军伤亡五千多人,48座营垒全被霆军攻破,残军撤至江边,又被湘军水师轰击,夹攻之下,“江水皆赤”

当然,鲍超对太平天国军,也不是一味剿灭,只要时机恰当,他也会大胆招降,分化瓦解,以降兵充实自身实力。同治元年2月,青阳城太平军张遇春部万人投降鲍超,鲍超从中挑选精壮3000,编为春字营。同年6月,太平军保王洪荣海投降鲍超,鲍超从中精选4800人,成为启字营。根据《鲍忠壮公别传》中的记载,鲍超一生,大小700余战,擒获伪王数十名,斩首三十万余级,降二十万余众。数字虽有夸大,但考虑到鲍超的霆字营兵力不过两万多人,能够立下如此战功,确实非同凡响。

太平天国覆亡后,鲍超部霆军因战斗力强悍,又被派往围歼捻军,此时霆军人数18000,步队20营,马队12营。鲍超回乡养病后,剩余14营归曾国荃统带。1880年7月,中俄谈判有破裂趋势,沙俄对我国西北虎视眈眈,鲍超被再度启用,在湖南湖北募兵,编成21营步军,马军6营,共14000人,准备北上滦州等地增强防卫。稍后,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危机解除,鲍超部14000人在乐亭裁撤完毕。

当然,无可讳言的是,鲍超部霆军虽然战斗力强,军纪之坏,也是湘军中出名的,一部分原因固然是当时太平天国变乱,清政府财政危机,湘军又是汉族地方大员培植的武装,所以军饷常常拖欠,同治元年2月,霆军攻击青阳的时候,已经拖欠军饷8个月,霆军不仅四处抢掠,还处于哗变边缘,曾国藩只得向李鸿章告急,从上海筹措了10万两银子紧急送交鲍超,这才制止了一场兵变,另外,鲍超本人对这种事也不大在意,经常放纵部下掳掠抢劫,以抢掠所得作为保持战斗力的秘诀。

另外在讲一件趣事,鲍超因为粗鄙没文化,所以曾,胡两位湘军大帅每次要教导他,都很费脑筋,因为不能讲得太抽象,也不能用太多典故。有一次胡林翼给鲍超讲,保持军队的士气,如何重要,讲来讲去鲍超听不懂,胡林翼最后急了,拿小孩玩猪尿脬(膀胱)做比喻,翻译成白话就是:“

小孩子玩猪脬,把它先吹起来,在开口处扎一道绳子,你怎么去挤压它,让它变形,都不会破。它弹性特别好,千锤不破,你越强,它就可以往里缩,你一退让,猪脬体积就又膨胀。但是,就是这么难以破坏的一件东西,你一不小心,一针之隙,只要有一个像针头那么大的小洞,或者就是被刺了一针,那这个猪脬也就泄气了。”这意思是说,军队士气旺盛的时候,可以万夫莫开,但稍一不小心,士气就可能泄漏。原因可能是外界的,比如遭遇了偷袭,也可能是内部的,比如主将战死,后勤断绝等等,所以说,思虑周全,想尽办法让士兵不要泄气,是做主将最要当心的一件事,于是鲍超别的没记住,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形象的猪尿脬比喻.....


用户69792950182


鲍超是个奇人,也是个粗人,他一生中骁勇善战,与多隆阿齐名,被称之为“多龙鲍虎”。他的传奇故事很多,闹的笑话也不少。

鲍超是个遗腹子,小时候家徒四壁,他母亲给人家当奶妈把他养大。鲍超长大后虽身强力壮但依旧窘迫,勉强娶了媳妇,但高不成低不就,加上好赌和嗜酒,其实连自己都养不活,更何况养活家小。

有一次喝醉了酒,竟然把妻子典出去了,酒醒了又后悔了,债主无奈将其告到官府那里,审案的县大老爷看他不像池中之物就放他一马,并给他指了条明路,让他投了湘军。

鲍超勇武,打仗不惜力,不怕死,只两年功夫就升到守备,赏戴花翎。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伯乐胡林翼。

胡林翼是两江总督陶澍的女婿,早期湘军的领袖。他慧眼识珠,一早就发现鲍超是个可造之材。而鲍超也不负他所望,那时正值洪杨势如破竹之际,官军溃如洪水决堤,只有鲍超打胜仗,甚至救过胡林翼的命。

咸丰五年,他被提拔为游击,赐号壮勇巴图鲁。咸丰六年,胡林翼举荐他为新组建的水师总兵。这时距鲍超从军才短短四年。胡林翼上奏朝廷,命鲍超自组霆字营(鲍超字春霆),自此鲍超自领一军,进入统兵大员行列。

鲍超打仗,勇冠三军,常作为统帅而冲锋在最前面。

咸丰六年与太平军悍将陈玉成的小池口之战,鲍超三次负伤不下火线。他先是被滚木击中左臂,至筋断,不退狂呼前冲。继而又被击伤右腿,仍不退。最后头部中弹,脑浆都流出来了(老实说,我也不信,但史籍就是这样记载的),昏迷了好几天才被救了回来。鲍超大难不死,也成了太平军和陈玉成最忌惮的人。

鲍超不识字,有一次他被太平军围困,向曾国藩求救。他在纸上点一个大大的点,再画一圆圈,就这样命亲兵快马送给了曾国藩。曾国藩打开一看,哈哈一笑说,鲍超有麻烦了,需要我去救他,于是派兵为他解了围。

自此,这个救命圈就成了他的护身符了。他的霆字营的军旗上不写霆字,而是由他亲笔画了一个点外加一个圈,太平军称之为“鲍膏”。鲍膏军旗在战场上很好使,往往鲍超军还没发起冲锋,敌方见了军旗上的鲍膏,先就溃散了。以至于清军常假冒霆军阻嚇太平军的,就连以诸葛亮自居的左宗棠都这么干过。

鲍超不光是勇武,也会用智,非常善于带兵。

咸丰九年腊月,陈玉成率五万大军,将鲍超霆字营的三千人围在安徽小池驿,鲍超陷入绝境。

消灭霆军是陈玉成一生三大夙愿之一,此前的两大夙愿都实现了(分别是李续宾和李孟群)。这一次陈玉成倾巢而出,势在必得,太平军连营百里,将霆军里三层外三层围得严严实实。

陈玉成也不急着进攻,先与鲍超打心理战。两大高手过招,就看谁先垮。

腊月三十,陈玉成先动手,俘虏了霆军外出砍柴的炊事班。鲍超闻讯把部下召集在一起喝酒守岁,还请了戏班子唱戏,戏文尽是奋勇杀敌封侯拜相衣锦还乡之类的。

酒过半酣,鲍超问大家,大家猜一猜,被抓的那些弟兄会是什么下场?部下们情绪低落,陈玉成的心理战其实很有效果。

大家面面相觑,还能怎么样?肯定是一死。怎么死?鲍超问大家?是毒死?还是砍头死?现在我们已陷绝境,反正都是死,还不如战死!现在我与大家约定,愿意与我一起送死的,明天随我出征。不想死的留在这里,现在就退伍回家!他说完,全军同仇敌忾,没有一个愿意留下。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鲍超率全军向包围最密集的地方突围。这一着非常高明。鲍超认为突围时不能选薄弱环节,那样一来,敌军就会补上缺口,层层不穷。而攻击最密集的地方如果够猛烈会造成四散奔逃的局面。果然太平军顶不住了,霆军得以脱出重围。

咸丰十年,曾国藩陷祁门之围。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曾国藩自知这一次过不去了,他写好了遗书,遣散了部下,连上吊白绫都准备好了,准备城一破就自缢。

就在这时,鲍超率霆军一日间奔袭百里,杀入重围,救了曾国藩。曾国藩十分感念,事后他刻了一枚闲章,“生平恨不识鲍超”。但他们的友谊并没有持续多久,鲍超的军纪太差,让曾国藩非常厌恶,一度甚至打算派兵灭了他。

就这样,一刀一枪,鲍超在战场上把自己打成了一代名将。

同治六年,霆军与淮军刘传铭部相约一起在伊隆河围歼东捻赖汶光。

刘铭传是淮军嫡系,比鲍超还兵痞。他怕鲍超分功,于是贪功冒进,私自提前行动,导致全军大败,总兵唐殿奎以下六百人战死,刘铭传侥幸逃生。

鲍超霆军如约而至,以霆军一己之力大胜赖汶光,替刘铭传解了围,免遭全军覆没。而且,鲍超是个厚道人,看着刘铭传丢盔卸甲的狼狈样子,不忍心苛责他,只悄悄帮他搜集起丢下的辎重,带着队伍撤走了。

可刘铭传怕朝廷追究他贪功冒进之责,竟恩将仇报,上报李鸿章说是霆军失约导致刘铭传部“先小败而后大胜”,将霆军的奋勇救援变成了祸害友军。李鸿章一向偏袒部下,不分青红皂白就出奏朝廷。

偏巧赶上了一个对鲍超很看不惯的军机大臣汪元方,他借题发挥,极力主张严办鲍超。

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訢都很持重,觉得应该等一等进一步的消息再说。但汪元方别扭劲上来了,与两宫太后和恭亲王死磕。

当时正值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在恭亲王眼里,每一个湘军将领都像凶手,汪元方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鲍超本来就一身兵痞习气,战场上争功委过,像是他干的。于是朝廷下旨严谴鲍超。

鲍超当时正与霆军沉浸在打胜仗的喜悦中,根本想不到是这个结果。

鲍超万分委屈,另一方面还要安抚部下,防止哗变。实际上他的部下非常不好安抚,鲍超带兵就是大碗喝酒那种,哥们义气。几个月没有拿到军饷了,还指望这场胜仗能拿点银子养家呢,于是对鲍超各种怨念,令鲍超苦不堪言。

自此鲍超身上的枪伤发作,一病不起 ,于是他坚决求去,不想干了。

曾国藩当时正大举打算裁撤湘军,拼命洗刷朝廷对他的怀疑。得报后虽然知道朝廷委屈了鲍超,但还是准鲍超回家养痾,只是私下里给李鸿章写信,责成李鸿章设法安抚鲍超。而百战功高的霆军也遭裁撤。

那个汪元方也没有得好,恭亲王恼他莠言乱政,派宝鋆到他家里明白告诉他,以后在朝堂上就不要再发言了。这对于把军机当宰辅的翰林来说无异于指着鼻子骂废物,汪元方一病不起,不久就死了。

鲍超没读过书,治军不脱旧时兵痞习气,他的部队军纪极差,每次克城池,鲍超必纵兵殃民,至少有三天他的兵必定大抢大掠,奸淫妇女。

陕西巡抚刘蓉曾写信给曾国藩,谢他不曾派鲍超入陕,令曾国藩哭笑不得。霆军的军纪也令曾国藩、左宗棠、杨岳斌、彭玉麟等领兵将帅十分不齿,故鲍超以名将享誉同光年,却一直不得重用,在家赋闲多年。

光绪初年,鲍超静极思动,报国无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直到光绪六年,中法战事起,朝廷终于想起四川奉节还有个能打仗的鲍超,于是招他进京陛见。

从咸丰二年从军,鲍超打了五百场战斗,身负108处枪伤,当上了二品大员,官升到了一省最高的武官提督,却从来没有去过京城,更没有见过皇上,所以鲍超当时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

当慈安太后召见他时,鲍超拿下宝石顶子、插着双眼花翎的大帽子,给慈安太后磕头,竟然满头白发了。

这让慈安太后很吃惊。她的印象中,鲍超应该与李鸿章年龄相仿,可这个时候的李鸿章红光满面,仅是中年之貌,哪像鲍超这样老态龙钟。

慈安太后的怜悯之心油然而生,遂问起鲍超的家庭。鲍超操着浓厚的四川口音对慈安太后说,奴才的婆子福薄,已经死了,后来奴才又纳了几个小婆子。

鲍超没有文化,不懂庙堂之上不能飚粗口,而且还自称奴才。清廷的规矩,满大臣才对皇上和太后自称奴才,汉大臣要称臣。

当时慈禧太后正因骨蒸之症不能视朝,只能由慈安太后一个人召见外臣。

慈安太后的父亲穆杨阿是上三旗的公子哥出身,又当了好多年外官。她从小就全家跟随父亲的任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哪像慈禧小时候苦哈哈的。所以她完全听不懂什么是小婆子,也不明白鲍超为什么自称奴才。

她把召见鲍超的情形当故事讲给慈禧听,慈禧一听就明白了,鲍超这是想当总督。当时云贵总督王文韶丁母忧,开缺回籍守制,朝廷正在物色继任者,鲍超觉得自己有机会了。

与鲍超一起起家的湘军将领的确有很多当了督抚,可人家都是两榜进士出身,最不济也得像左宗棠一样是个举人。他鲍超一个大字不识,凭什么幻想出将入相。

鲍超当时的参照系是八旗宿将都兴阿。都兴阿与鲍超一样,一个大字不识,却当上了西安将军、陕甘总督,是大清国270年里区区可数的几个文盲总督之一。

但鲍超忽略了一件事,都兴阿是旗人,又是僧格林沁的人。大清那时的八旗将帅,能上战场的也就是都兴阿、多隆多,还有完颜崇实等,实在无人可用。退一步说,都兴阿粗中有细,虽不识字,但胸中有丘壑,智商绝对碾压鲍超。

更何况汉大臣则人才济济,曾左的部下,堪当大将之才的,光是两榜进士就不下几十个,哪里就能显得出他鲍超。

再加上他不会说话,朝堂上一句小婆子,简直是揭了慈禧的逆鳞。慈禧是嫔妾出身,而慈安是正牌皇后出身,所以慈禧最忌讳别人在慈安面前说起小老婆的话头。就这样,慈禧还没见鲍超就烦他了。

鲍超的督抚梦断,朝廷还是让他继续当提督。不久中法言和,鲍超的报国之路也终结了。

公平地说,朝廷对鲍超还算够意思,他晚年不得重用怪他自己。伊隆河之役,他如果气量大一些,不去跟刘铭传计较,即便曾国藩不替他说话,李鸿章也不好意思老着脸不弥补他。可他任劳不任怨,这就怪不得别人了。自古做大事,吃亏受委屈是福不是祸,粗人鲍超还不懂这些。

鲍超军纪不好,曾左那些读书人看不起他,但朝廷心中有数,没有看不起他。他出生入死,立功无数,晚年就一个建衙开府的心愿,但这个心愿朝廷满足不了。如果他是旗人,倒是可以让他出任将军,但可惜他是汉人。清廷惯例,十四个驻防将军,都由旗人武将担任。

他没读过书,是一大遗憾。不过想起当年他穷的要卖老婆,最后当到提督,一省的最高武官,二品大员,老婆和亡故的母亲也都封了一品诰命,其实也应该满足了。


国史馆


说到鲍超,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是曾国藩手下的一位悍将,为湘军的著名将领,他一生干过不少传奇的事情。

鲍超,是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闻名。鲍超建立了一支军队,号称霆军,是湘军中最凶悍的一支,他所到之处,战无不胜,对打击太平军起着不小的作用,在黄梅一战中,鲍超打败太平军陈玉成,为湘军赢得主动机会。陈玉成评价他:“官军名将堪为敌者,一鲍二李而已。”能被陈玉成高度评价,可见鲍超的勇猛。当时,太平军假装清军埋伏江忠源,他面临将死局面,他本打算自刎,结果鲍超挺身而出,夺走江忠源的剑,并护送江忠源逃出包围。咸丰八年(1858年)冬,陈玉成在安徽三河全歼六千湘军,统将李续宾自杀,陈玉成已经灭掉了两位湘军名将,鲍超是幸存的一位。陈玉成为了灭掉鲍超,就以优势兵力包围鲍超,霆军陷入前后夹击境地,鲍超不慌不乱,鼓励士兵突击,最终陈军“大溃,相率奔避”,霆军成功突围。后鲍超被派往云南作战,应对法军挑衅,率部驻防云南白马关外备战。鲍超一生参加过500场以上战役,身被伤108处,可谓是位历经腥风血雨的悍将。


鲍超,是湘军中的名将,“鲍超攻战无敌,动招众忌,功成身退,亦以保全之”,他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奈何他为之奋斗的朝廷不争气,他在外就算再努力,清朝政府还是辜负了他。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历史百家争鸣


传奇,从来都是无法被模仿!

清末湘军第一猛将鲍超,就是这样一个无法被模仿的人物!

1828年,鲍超生于四川奉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除了他,还有3个哥哥。在鲍超5岁那年,父亲鲍昌凤因病去世,母亲不得已改嫁鲍昌元(鲍昌凤祖弟)。尽管如此,鲍超一家依旧入不敷出。

因此,本该乐享天真的年纪,鲍超的童年却只有一件事:打工赚钱、补贴家用。

这样的童年经历,与太多贫苦家庭的孩子一样,并没有可圈可点之处。

1845年,鲍超17岁。

对于这样一个贫苦农家的孩子,当兵几乎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正好,这一年,当地驻军招募新兵、组建“川勇营”。鲍超连想都没想,辞别父母兄弟,就跑去报名了。

到了现场鲍超才发现,原来驻军只收一名新兵,但是报名的人数足有60人之多!这些来报名的年轻人,个个身强体壮,想从人群里脱颖而出,真真要经受一番争竞。

作为传奇人物,鲍超或许不是60人里最优秀的那个,却一定是打架最厉害的那个。毫无疑问,鲍超在17岁那年从容入伍。

23岁那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同时,也开启了起义军与政府军长达十余年的战争。

常人若是听闻战争的残酷,大多会乱了方寸,然后躲避战乱。

鲍超听说南方有“匪乱”,竟然连连感叹上天有眼!在鲍超看来,好男儿不就应该为国效力吗?而且,一旦有军功,他这个贫苦农家的穷小子,就有机会“咸鱼翻身”了!

四川离广西太近,刚刚得知太平军起义的消息,川勇营就被派往战争前线。

起义军如熊熊烈火,政府军更像是一垛木头,而川勇营则是被仍在烈火中心的干柴。干柴遇烈火,免不了一番激烈,木头终究会成为灰烬。

鲍超虽有万夫不当之勇,在桂林之战也是勇猛无敌,终因寡不敌众,负重伤而还。

负伤之后,鲍超被安排到长沙的一户人家里养伤。

在这户人家,有一个年轻的姑娘,长得如花似玉绝妙无双,更喜人的是,她还未有婚配。刚刚经历了干柴烈火之战的鲍超,内心再次激起一丛烈火!

鲍超的伤势未痊愈,姑娘已成了干柴。

但是,勾搭小姑娘这种事、尤其是恩人家的小姑娘,传出去毕竟不好听。于是,鲍超带着姑娘一起私奔了!

尽管男女干柴烈火,鲍超心里终究藏着“报国”之志。

更何况,“爱情千万种,幸福第一种。私奔没带钱,男女双流泪”。是的,鲍超这个穷光蛋并没有足够的盘缠,去养活被勾搭来的姑娘。

一边是报效祖国,一边是抱着老婆。世间岂有双全法?最终,鲍超选择了报效祖国。

故事发展到这一步,很多英雄人物都开始为“美人”操心了。项羽就曾上演过“霸王别姬”的桥段;刘邦也曾在逃命的过程中,将老婆吕雉一脚踹下马车。

鲍超比他们可一点不含糊,他的办法简直震惊了所有人:把老婆卖了。更狗血的是,鲍超的老婆竟然同意了这个方案!我的天呐,这究竟是怎样的爱情啊?

鲍超卖老婆,也不是凭白卖掉,老婆也并非无故答应。二人约定:以两年为期,鲍超回来“赎”走她。

两年之后,鲍超已是军功累累、六品顶戴,成了曾国藩手下第一猛将!

当鲍超无数次派人去寻找老婆时,却发现,老婆早已隐匿起来,再也不肯出现。唉!狗血的剧情啊,为何不能浪漫一点?或许,那个“姑娘”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怎么有脸再见鲍超呢?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可是费尽辛苦得到了,又被迫卖出去的呢?

大概,这样传奇的爱情,只能发生在传奇人物身上。

能够成就传奇人物的,只有另一个传奇人物。成就鲍超功名的传奇人物,则是太平天国的半壁江山——陈玉成。

1859年12月,鲍超率领3000人驻扎小池驿,准备攻打潜山。潜山,是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门户,一旦失守,太平军则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因此,潜山的防守,从来都是太平军的重中之重。

眼瞅着鲍超陈兵小池驿,对战争动态颇为敏感的陈玉成,马上就猜出鲍超的计划。

于是,在鲍超发动进攻之前,陈玉成率领5万大军,星夜赶到小池驿,修建数百座堡垒,将鲍超团团包围。以虎博兔而用全力,其目的只有一个:吃掉湘军第一猛将!

人数数十倍之差,对方的将领又是太平军“第一好角色”,鲍超手下官兵只有一个念头:绝望。然而,鲍超虽然大字不识几个,道理还是懂的,只见他对着三军将士问道:

“死,太容易了,是毒死,还是上吊死?大家说说,我们怎么个死法爽快一点?”

鲍超轻描淡写的说出这句话,无疑是在暗示将士:反正都是死,为什么不拼一把呢?万一活下了呢?

经过一夜休整,第二天天将亮时,鲍超首先发动进攻。

陈玉成虽然知道鲍超“异于常人”,没想到竟然真的敢进攻!要知道,古代的战争,弱势一方想要活下去,就必须“以静制动,等待救援”。鲍超却先发制人,发动了进攻,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让陈玉成更震惊的是,鲍超的进攻方向,竟然是他的营地!换言之,鲍超竟然选择敌军最密集处发动进攻。这就好比是,一只羊被一群狼围困,羊想要逃命,却冲向了狼最多的那个方向。

一生几无败仗的陈玉成,这次竟然在如此优势兵力下,让瓮中的“鲍超”,愣是打开一道缺口,逃之夭夭!

鲍超突破太平军防御之后,与援军汇合,又调转方向大举反攻,将陈玉成打败!

除了称赞这一仗是个奇迹,或许,只能说鲍超真是个冲锋陷阵的传奇!

经过这一场战役,鲍超之名震彻大江南北。以至于两军交战,来敌一看清军的旗子上写着“鲍”字,便吓得想逃走。清军内部更是有很多人仿造“鲍”字旗,以便关键时候救自己一命。

鲍超虽然作战勇猛,终究是一介莽夫。因为性格耿直,自然得罪了朝中一大帮人。战争结束之后,鲍超也成了鸟尽之藏弓,原本倚重他的曾国藩,也开始对他落井下石:

鲍超好自衿战功,报仗多夸张之词,有出人意外者。

鲍超也是条有血性的汉子,为国卖了半辈子的命,如今却遭人陷害至此?一怒之下,鲍超罢官回家,再也不打算出仕。

1887年10月,鲍超在老家因病去世,结束其传奇的一生,享年60岁。鲍超死后,光绪帝赠谥号忠壮,以表彰其一生之功绩。

忠壮者,忠义勇武、耿直豪壮之人也。


祗树


作为太平天国时期的猛将,最令太平军畏惧的湘军悍将,让太平军闻名色变的鲍超和多隆阿在历史上留下了“多龙鲍虎”的勇名。

他留下的传奇事迹主要有:

一、作战时经常身先士卒,敢于率先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激烈厮杀,一生参与500多场战役,身受108处伤。尤其是有一次特别严重,“枪子贯入顶,右脑脑浆随子迸出,昏绝两日复苏,又滚木打伤左手伤筋,枪子贯穿右膝。”脑浆都打出来了昏迷了两天才醒过来,养好伤后又投入了战斗。

二、多次打败太平军的名将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人。

三、率部驻防云南白马关外,法军听说他的威名,不敢前进一步。


小明奇葩说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只能被我们注释。。。

鲍超,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

但作为曾国藩手下的一员猛将,他有太多故事可说,他的身上也有很多标签,且听我一一道来:

传奇一:不怕死的“猛张飞”。

老鲍是重庆人,性格火辣,小时候学的一身好武艺。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他没有投太平军,而是进了体制内——投入广西提督向荣的麾下,成为他的亲兵。

向荣不禁打,很快就溃不成军,老鲍改投在曾国藩的营中,从正规军变成了民兵。

但这支民兵前途比较好,老鲍又特别能打。

真正做到了武将不怕死。

在一次战斗中,他先被滚木砸中了手臂,后被火枪打中了头皮,满脸是血,但他英勇奋战,死战不退,最后赢得了胜利。

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

老鲍绝对是湘军中的第一猛人!

传奇二:不识字的一品大员!

老鲍虽然猛,但绝不是蛮,他行军打仗还是很有一套!

要不然,在那么残酷的战斗中,他这股不要命的劲,早挂了!

但是,传奇的是,由于出身贫苦,老鲍大字不识一个。

有一次,他被包围了,要向曾国藩求救,文书在那儿咬文嚼字的功夫。

他自己好歹写了个“鲍”字,又画了个圆圈,就寄给曾国藩了。

曾国藩一看信,会心一笑:老鲍被包围了,赶紧增兵解围。

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有的人饱读兵书,却只能“纸上谈兵”,有的人文盲一个,但还是用兵如神。

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啊!

老鲍就是有智慧的神人,他从大头兵干起,大大小小经历了500多次战斗,身上伤口百余处,多次取得重大战功,最后,打下天京,他被提拔为从一品的武官,还封了爵位。

传奇三:因为爱情,卖了老婆!

老鲍虽然是个粗人,但是是个有血有肉重感情的粗人。

他年轻时,生活落魄,为了生活以200两银子的价格,将老婆卖给了一个老光棍。

但,老鲍可不是心狠手辣的人贩子,他们夫妻感情不错,只是因为走投无路,只能出此下策,用爱情换前程。

老鲍也不是负心汉,虽然把老婆卖了人,但他一直念念不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卖给别人的妻子也还是妻子。

发达了之后,他履行了当年的承诺,又重金赎回了卖作他人妇的妻子!

有情有义,而且,还有担当!

剿灭太平军之后,他还曾参与围剿捻军、中法战争等,立下了赫赫战功。

1886年,鲍超病逝,终年58岁,谥号忠壮。


饮水君


鲍超是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人,最早是在咸丰二年(1852)广西提督向荣在湖北省宜昌招兵时应募入伍,一开始他是一个伙夫也就是炊事兵,但战事一来也顾不上谁干什么,于是也参与了作战,因为英勇屡建战功,被调职至曾国藩麾下水师任哨长,咸丰六年(1856),曾国藩命令鲍超到长沙招兵,组建兵员数目15000人的『霆字营』,也称『霆军』。『霆军』出阵的路数在湘军中比较特别,将官在前,士兵在后,鲍超本人在最前面,红顶子、双眼花翎、黄马褂全部穿戴上,也就是说打仗穿得和上朝一样,非常拉风,也特别凶猛,导致太平军看到翎顶辉煌,疾驰而至的部队就知道是鲍超的部队,往往躲避其锋芒。

(鲍超和他的霆军)

传说鲍超胸无点墨,有一次被太平军包围,想请求曾国藩派援兵却不识字,便急忙写一『鲍』字,再以毛笔圈一圆圈于上,总算曾国藩看懂了这封暗号一样的信,急忙派兵援救,有人说鲍超身边就没有文案师爷吗?难道不能叫人代笔?这个疑问有道理,猜想很可能师爷洋洋洒洒写求救信,急脾气的鲍超觉得等不及,所以自己亲自『写信』。

(董其昌书法)

还有一个就是笑话了。有一次霆军从捻军那里俘获四幅屏条,是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写的郭璞《江赋》和木华《海赋》,屏条是明朝皇宫里的东西,所以下款署着『臣董其昌奉敕敬书』。鲍超的幕僚欺负他不识字,想要把东西说得不好自己悄悄侵吞,就骗他说这四幅字没有上款,所以不能张挂,鲍超认为这打什么紧,只要补一个上款就好了,于是那幕僚本着『打翻狗食盆,大家吃不成』的精神奋笔直书:『春霆军门雅属』——春霆是鲍超的字,军门是清代对提督的尊称,雅属就是雅嘱,是书画家受某人之请托做书画常题的上款,这就是说清朝的鲍超请明朝的董其昌写了这四幅屏条,完全是关公战秦琼的恶搞,看到的人无不想笑又不敢笑。

光绪初年,朝廷想起还有一个能打仗的鲍超,便召他入京陛见,当时慈禧太后正在生病,于是只有慈安太后单独召见了他,他回答慈安太后问起家事时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

奴才的婆子福薄,已经死了,后来奴才又纳了几个小婆子。

话传到慈禧太后这里,汉臣称呼奴才这样的错误慈禧还不在乎,小婆子这样的粗口触犯了慈禧的忌讳,让慈禧很不快。


谈古论金


光绪六年(1880年),鲍超被清廷授湖南提督,沙俄当时侵略新疆、东北,鲍超辞去了这个肥缺官职,召集旧部驻扎于守直隶

乐亭

,今属河北,准备出关对俄开战,结果慈禧向沙俄割地求和,鲍超气得辞官回家。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鲍超不顾年老多病,星夜调集旧部,招募兵勇,主动请调驻守云南马白关,结果清庭打赢了却向法国赔款议和,鲍超气得大骂:“圣上昏聩,有负天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