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期孩子的“玩伴”很重要,如何教會孩子“挑選玩伴”成關鍵

小麗媽媽發現從進入新學校後,小麗就出現了一些變化,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之前經常母女倆會聊天,女兒會分享給媽媽在學校裡發生的一些事,但現在變的一回家就自己窩在宿舍裡面,吃飯的時候飯桌上也是沉默寡言,主動問起她學校裡都發生了什麼事情也是很敷衍躲避的態度,只是說也沒什麼特別的事情,很平常的一天。

小麗今年剛升入初中,進入一個新的學校,將要面對新的環境和不認識的人,一開始小麗媽媽還擔心孩子人生地不熟的會不會交不到好朋友,會不會不習慣老師的教學模式,可後來孩子的回應讓她慢慢的也放下了顧慮。女兒雖然行為舉止有那麼一點變化,但日子也是照常進行,原本以為會一直這麼下去,直到老師的一通電話,讓小麗媽媽知道了事情的原因。

老師打電話喊小麗媽媽來學校的原因是,小麗已經連續很多次違反學校紀律,比如:不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作業、上課不認真聽講、還有幾次上課遲到,這次喊家長來學校的原因更是過分,小麗居然想著逃課翻牆頭出學校!當媽的聽完老師的話,看著面前自家女兒,突然間居然覺得很陌生,想一探究竟到底是不是自己親生閨女。老師讓小麗媽媽先帶著小麗回家,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一下,調整一下心態,剛好明天就是週末,等調整好之後週一再來上課。待回家後,通過小麗的主動坦白,小麗媽媽才弄清楚女兒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原來小麗在進入學校後,接觸認識了幾個女生,在好奇心驅使下與其進行了更深入的瞭解和往來,結果便一發不可收拾了,在那幾個同學的慫恿下小麗也開始沾染上了不好的行為和習慣,還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那幾個學生小混混的那種類型,自己如果突然表現的不合群就會引起他們的蔑視和嘲諷,所以就再不停的打破自身原則,做出了很多錯誤的選擇。

從這件事情的發生,小麗媽媽深刻的意識到,進入學生時期,孩子的"玩伴"真的很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J.R.Harris在《擇校》一文中有介紹過他的研究,發現孩子們成年前過程中,大部分時間是與他們的玩伴、同學或者朋友一起度過的,而不是父母。一般來說,孩子在5、6歲後,便慢慢傾向與跟玩伴在一起,隨著年齡的增長,越大的孩子越是如此。

而且,在其研究結論中,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影響一個孩子的因素,50%來自基因,而40%~50%來自於孩子們的玩伴!

玩伴,到底會給你的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學生時期孩子的“玩伴”很重要,如何教會孩子“挑選玩伴”成關鍵

1.會讓你的孩子獲得更多的快樂

曾經有一個實驗,研究人員召集一群小孩和他們的玩伴一起觀看一部影片,另一群孩子則是和陌生的孩子一起觀看,研究人員在整個實驗觀察中發現,那些跟自己玩伴在一起看電影的孩子,展露出的笑容還有言語交談要更多。而且在孩子們的成長中,因為有了玩伴的陪伴,孩子可以進行更多的互動交流,一起嬉戲玩耍,增加了孩子的生活樂趣還有經歷。

2.玩伴競爭中促進共同進步

有玩伴的孩子經常會出現"共同進步"或者"共同退步"的現象,這不難理解,因為兩個人經常長時間的接觸,他們之間的思想和行為都是互相影響的,很多時候其中一方會下意識的模仿另一方,而且如果其中一方取得了某些成就和表揚,另一方看在眼裡也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這其中存在著互相激勵影響的作用。

3.產生奇妙的"同伴效應"

在教育社會學家詹姆斯科爾曼的報告中,揭露了兒童的"同伴效應",他認為:"如果孩子跟一個有良好教育理念家庭的孩子是好朋友,那麼這個孩子會受到更多正面的影響。這其中包括孩子會從這個玩伴身上學習到很多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於孩子結交一個好的玩伴的原因,其實我們大家都有這個意識,都懂得"廣交益友"的好處,不想讓孩子有"遇人不淑"的經歷,尤其孩子到了學生時期,有一個好的學習榜樣作為玩伴那對孩子的影響肯定是更好的。

因為學習好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更加勤奮好學、自律意識很高的人,如果自家孩子總是無意識的去自主學習,那麼和一個有著這樣良好學習習慣的人交朋友,慢慢的也會受其影響變的開始自律,還可以從其身上學習到一些更高效的學習方法,為自己的學習注入動力。

學生時期孩子的“玩伴”很重要,如何教會孩子“挑選玩伴”成關鍵

家長要不要幫孩子選玩伴呢?

這其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因為孩子對玩伴的選擇其實更多還是一種自主選擇,關於這家長要不要干涉孩子挑選玩伴這個問題,朱迪絲▪裡奇▪哈里斯認為:"如果孩子與不良兒童成為朋友,即使這個孩子有著嚴格家教也一樣會變壞。"所以,對於孩子玩伴的選擇,家長還是可以進行適當干涉的,這是因為孩子的辨別能力還不足,需要家長進行輔助觀察。

但是在整個過程中,家長需要做的只是建議和意見,更好的做法是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交友環境。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人際交往,一個好的人際交往能讓一個孩子的心理更加健康,性格也變得更加開朗陽光,而且不論是在學習階段還是未來進入社會發展,朋友是必不可少的,擁有一個好的人際圈,對孩子的發展也是有很大的而幫助作用。

但學生時期的孩子更多的還是需要家長的陪伴和引導,玩伴雖重要,但來自家長的關心和陪伴仍舊是最關鍵的,對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家長們要多加重視,在玩伴選擇上,家長也要給孩子提供幫助。

學生時期孩子的“玩伴”很重要,如何教會孩子“挑選玩伴”成關鍵

如何教會孩子"挑選玩伴"

1.多接觸、多溝通

要想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圈,最首選的就是要多出去走走,足不出戶是不可能接觸和認識更多人的,只有大膽的邁出去,去融入到一個新的環境中,主動去結交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人,才能增加孩子的見識,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2.不要只和年齡相仿的孩子玩

這其實也很好理解,很多時候一些年齡相仿的孩子他們的智力水平大致是相似的,所以雖然代溝問題不存在,但是能學習到的東西也是寥寥無幾,讓孩子和比自己年齡大幾許的孩子玩,可以從其身上模仿和學習到一些本領。和比自己年齡小的孩子玩,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精神,孩子會更加照護比自己年齡小的弟弟或者妹妹,性格變得更加大度且體貼更具擔當。

3.玩伴不能唯一

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雖然有的人會反駁說,"知己難求,人生有一知己便可",但要弄清楚,能遇知己的概率真是小之又小,而且孩子年齡尚小,更多的是需要學習,如果玩伴固定,可能會出現兩個人之間,必定有一個處於弱勢另一個處於強勢,這樣長期下去,會導致孩子總覺得自己比別人高人一等或者是低人一輩,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學習

學生時期孩子的“玩伴”很重要,如何教會孩子“挑選玩伴”成關鍵

4.培養孩子興趣

通過興趣愛好來發展人際關係真的也是一個很不錯這的推薦的方法,尤其是如果有的孩子不善於人際交往的,培養孩子興趣愛好,就可以讓孩子憑藉掌握的興趣愛好去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兩人擁有相同愛好也就更有話題可以交流,促進共同進步發展。

5.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家長從小便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同時也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錯誤的是不恰當的,對孩子以後的交友選擇也是有幫助的,這是提高了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哪些行為習慣不好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也就更多的從根本上減少了"遇人不淑"的可能性。

孩子成長路上會出現很多問題,家長們不必慌張,只要更多一些細心和耐心,分析問題找到根源就可以快速高效的解決。

學生時期孩子的“玩伴”很重要,如何教會孩子“挑選玩伴”成關鍵

我是鯨魚媽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