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大姨姐家儿子结婚我们拿了一万礼金,今年我孩子结婚大姨姐家拿多少合适?

修闲哥1


随礼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我老公的父亲兄弟姐妹众多,我老公排行老大,我们孩子最先结婚,第一个孩子结婚,堂妹妹、表弟弟十家随礼五十,几年后第二个孩子结婚,他们十家改随礼二百,之后我们还礼一个二百,俩个四百,人情高利贷啊!


用户2062621388098


亲戚间随礼,是以亲情为基础的往来交际.它不等同于生意场上的交往.十年前,你大姨姐孩子结婚你送礼十万元(假如是真事),一来是你送十万元比较轻松,二来你可能是在亲戚面前出风头.总之只要不是你大姨姐勒令你送十万元,完全是你自愿的.那么今年你儿子结婚你大姨姐送多少礼,你也不能勒令她,也要她随意!

这也取决于两点:一,十年前她受了你的礼她应该不会忘记.二,还要看她现在的经济状况.

就算现在平常百姓家能出手十万元随礼的家庭并不多见.何况是十年前.现在讨论这样的事情有点无聊!假如真有这样的事,你大姨姐不论回礼多少你都不能计较.因为你们是亲戚,你当初送重礼也是出于亲情,而不是做生意做理财,同时也有帮助的成份在里面.今年只要她尽力回礼就无可非议!

编些无中生有的话题,首先只能让人乏味

最后我解释一下亲情和人情的不同之处:亲情即存在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人情即同事,同学等无血缘关系的熟人之间交往产生的情感! 所以亲情与人情不能完全等同或有些许区别!

再者既说是随礼,就是随自己意思送礼,送多送少并无硬性标准!解释清楚了道理也就明白了,何须讨论似是而非的话题?

况且大姨姐礼金还没送达,你却在此妄加猜测,这更加显露出你的自私和狭隘,不论真假你善于算计的小心眼暴露无遗!


手机用户清之韵


十年前大姨姐家儿子结婚,你们拿了1万礼金,这说明你的家底厚,也说明你爱人与她的姐姐感情深。现在你家孩子结婚,你大姨姐家拿多少礼金合适?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只说拿多少礼金合适则有点儿不太恰当,因为礼金的多少并不能表示感情的深浅,如果你大姨姐家的经济状况非常好,你大姨姐给你家儿子个两万三万的礼金也不算多,毕竟十年过去了,十年前的一万,完全抵得上现在的两万三万。如果你大姨姐家的经济状况太差,即使拿出一万也是掏出了压箱底儿的钱。那么你就不要计较太多了。毕竟姐妹情深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一个邻居,身体又弱,子女又多,每当家中出了什么大的事情,包括孩子的学费,孩子的工作等,都是她的姐姐掏钱,后来我这个邻居得了大病,若不是她姐一直为她垫钱,恐怕她就一命归西了。仅那一次,她姐就为她掏了四万多的医疗费。她后来时常对她的子女说,她的命都是他姐姐给的,并且告诉她的孩子如果将来有出息,一定要好好的孝敬他们的大姨。后来我这个邻居的姐姐家有喜事,他掏了5000元的红包,虽然不及她姐姐对她付出的百分之一,但是那是她全部的积蓄。

当然后来她的姐姐也没有要她的礼金,把那5000元又还给了她,并且对她说,她能够经常去看看姐姐,给姐姐带一些家乡的东西,经常会想着姐姐,她姐姐就知足了。


萍风竹雨123


你家好有钱啊。十年前钱随礼就一万,我们想都不敢想。我闺女今年17了,那个时候我姨她们都是四五百,在我们村就是高的了。今年我小姨家的孩子结婚,我妈她们姊妹几个也就是一千出头。如果你当初随那么多,就是为了以后让她还回来,那个时候你还不如不随呢。如果她们家比你还有钱,多随点也未尝不可。条件要是不好呢,那怎么办?我觉得亲戚之间不能用钱去衡量,亲情是无价的,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


9431静待花开


没法比较……

我就记得我叔,远在外地上班,由于两口子双双下岗,生活困难,把我堂弟送到我家,虽然我家不富裕,可是有地有粮食,起码饿不到,堂弟在我家住了几年,吃穿住用都是我家负责,后来堂弟回到自己家里,我叔包括我堂弟连个电话都没有给我爸打过,就此忘记我们一家人,

中间过了几年,堂弟结婚,我叔又想到了我家,说什么堂弟结婚需要被子,让我家给准备六个,被子是打包寄过去了,礼金也转过去了,可是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想想都心凉……我和我哥结婚,我们有宝宝,我叔连句恭喜的话都没有,更别说礼金了……

所以说,人不能太较劲,面对亲朋好友的生老病死,我们知道了,有钱多拿,没钱少拿,或者不拿,但有时候,别人要的是句暖心的话,可是有些人还是做不到,想想都觉得悲哀……


臭小子的春天


提问题之人可能是大姨吧,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我哥买房我自原出全款十万,哥嫂十年后给我还清,哥哥的房子涨价到二十八万。我投资个体企业的资金,当时是按百分十五收利息的,如果按利息算哥哥应还我二十五万,可是当时是我自愿借给哥哥十万元的,所以我只收十万,从不讲利息。如果楼主是大姨,你经济状况一般,行礼十万就行了,如果你是土豪,就按最低百分之十五的利息算,行礼二十五万就行了。如果家破败了,就有多少行多少,但感谢的话要明明白白说出来。不知说清楚了沒,亲情还是要延续的,不要伤了那份真执的亲情。


wanderfullife926


现在这人情往来其实是最大的开支。至于送多送少根据当地和各家情况自己决定。俗话说:“人情無多少,一礼还一礼。”也就是后面的依据前面的多加一些便了。也不能加太多,否则越加越多,到最后一般的工薪阶层,或困难群体会受不了的。

隨礼人情一般情况后面的不应比前面的少,否则变欠人情。而最不能欠的就是人情债。

你十年前送了一万。现在她们还礼多少不应由你考虑,同时也不能参照物价。因为物价要是降了,你难道就可以低于前者不成?只要比你一万多一点就好。寓意步步高升。升到多少,你大姨会考虑的,用不到你操劳。难不成少了你要跟她讨,多了要退还不成?


山上人279


这个没法比,给了就算了。咱能管住自己,左右不了人家。亲戚来往,吃点亏算了。我兄妹7个,大哥没有成家,其他都是2-3个孩子,只有我是一个孩子,可是我孩子结婚有哥家和妹妹家拿300礼金,当时心里也不舒服,因为在他们一个孩子一次身上就要花这么多,可能是他们没钱吧,有钱都会大方。还有我一个同事,她女儿结婚我们都是给100元,现在一般都是200元,她还是100元,她两口子一月7000多,也不是没钱。但是,只当她没钱,送出去的钱就当捐款,不求收回了。


想成为保险顾问


我有个舅公,在改革开放之前是我们县副县长,我姨妈的孩子结婚,我们送一百他也送一百,然后给我一妈八百块,说是让她买吃的。后来闲聊我问他为什么跟我家送一样的,他说送礼是要还的他给他姐姐的是不用还的,凭这点他做省长都不过份,因为他为别人着想到这个地步是有多善良?


悠然一笑18


这个还真没有定律!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就好了,既然是亲戚千万别计较太多,计较太多会伤了感情。我两个孩子结婚的时候,大姐每个孩子随2000。大姐家一个孩子,外甥结婚的时候我直接随了4000,礼尚往来我不想粘任何人的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