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生活中,人到老年,晚景凄不凄凉不取决于孩子,而是取于自己”对此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正常的人活在世上,既要享受物质生活,又要享受精神生活。人到70岁以后,因年迈腿脚行动不便,出门机会减少;因年老牙齿退化消化功能差,食物消耗降低。因此,物质生活需求费用减少,但精神生活仍然很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心态去满足精神生活。拥有一种好心态,是最好的活法,让自己既不过度焦虑,又能真正活在当下,拥有较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安享晚年,度过快乐的一生。根据我对周围老人的观察和感受是:一、不计得失;《论语》中孔子说:“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就是说:老年人要 “戒之在得 ”,学会用减法生活,卸下包袱,保持空杯心态,如此,每天的生活就会很快乐。有个86岁的老人,儿女们都成家立业且日子过得也很好,子女们对其也非常孝顺,本应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但她经常抱怨或苦诉:自己没有退休工资(农民);自己没有房子等。有时闹得鸡飞狗跳搅的子女们不得安生,老人因心情不好,经常生病吃药。


二、不去攀比;有一对夫妻退休工资近万元,有房有车有存款,子女有称心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本该无忧无虑的享受生活。其仍不能从容放下过去的社会角色 ,在心理上仍然追求名利和物欲,平常聊天时开口就是:谁谁几套房,在海南有别墅,在威海有海景房;谁谁子女提拔了享受什么待遇;谁谁移民子女去英国留学了等等。经常眼晴盯着外人、关注他人的生活,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于己于家庭均百害而无一利。

三、顺其自然;老子《道德经》中有一句话:顺其自然,自然而然。人老后耳聋眼花记亿差、腿脚不灵便,这是自然现象。有一个82岁的老太太,见年轻人玩手机,非让儿子也给买了一台 ,结果子女们教了她半个月也没学会接打电话。见人家跳广场舞 ,小影屏好玩,千万百计让儿子买了一台,教了多长时间不会操作,结果这些东西都成了摆设。还有一个90多岁的老太太,中秋节去给孙子送月饼,不小心摔伤大腿骨折了。不服老不顺自然规律,还想生活在年轻时代,这样的老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四、培养爱好;老人赋闲在家,一定要在“琴、棋、书、画、诗、酒、茶”等寻找一种爱好,以打发大量的闲暇时光,使老年生活充实快乐。有一个90岁高龄老大爷,每天坚持抄录《毛泽东选集》4页,整齐的楷书非漂亮;有个70岁的老太太,爱追剧,她看过后把每部剧的主角和配角都记下来并写出观后感;有个老大爷爱养富贵竹和兰花,室内阳台上成了小“竹林”。

同时,老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的、积极的、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坚定的靠自己生活。这是我个人的老年生活供参考:首先“头脑不能闲”,我喜欢听书,在手机上分别下载了“懒人听书”和“华为阅读”,没事了一边听书一边品茶,散步或做家务时就带上耳机听,把自己喜欢或上班想看而没如愿的书听了一些。 其次“身体不能懒”,坚持“日行一万步”和练“八段锦”,一年了效果还不错,去年体检时血脂四项有二项超标,今年体检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 其三“吃饭不能俭”,“吃” 是人生的一项重要内容,退休有时间了,为提升橱艺学做饭菜,在网上开通了“美食杰”账户,学着做些自己喜欢的可口饭菜。同时保证每天吃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喝一杯牛奶。其四“政事不能忘”,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的发展,一有时上上网,流览网页时看到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文章就存起来,为了方便查阅,建了网上图书馆。 其五“好景悠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有计划的安排去看,这几年陪父亲游了长江逛了青海湖、兰州、银川等地,伴妻子看了黄果树、黄山、华山、海南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风景名胜去游游看看。 最近看到“今日头条”很有意义,就申请注册了个账号,使自己交更多的网友,以探讨人生、探讨生活,每天看一点,听一点,学一点,悟一点,写一点。使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充实更快乐。


瑞华春风


这个提问让我想起父亲,父亲退休以后回到老家,开始几年住在哥哥的房子里,帮哥哥做过养殖。他一直想有自己的房子,机会来了,有一家为了给儿子买房筹钱,以两万元的价格卖自己住的房子,父亲不失时机的买了下来,当时父亲自己的钱还不太够,让我们都支持了一点。

那是一所很大的房子,北方农村房子的格局,有六间半北房,还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种的有枣树,杏树,香椿树,石榴树,无花果,枸杞子,还有啥忘记了,大门外有好几棵梧桐树。父亲如获至宝,兴奋了好长时间。买过来之后,对其中的三间进行了装修,用来他和母亲两个人住,其余是储藏间,养的狗也住在里边。还修了能进车的大门。对院子也进行了整理硬化,规划出了种菜的地方,一年四季他和母亲几乎能够自给自足,热天的豆角黄瓜更是丰收,我们回去都会有很多收获,父亲也很有成就感。除了种菜还养狗、鸽子、大鹅、羊,大鹅是用来下蛋的,养羊是为了赚钱,买小羊卖大羊,鸽子大概是玩的吧,没听说鸽子赚钱了没。父母把退休后老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充实开心。

后来我们都离开了农村,父母年龄越来越大,经过和他们商量也把他们接到了城里。来到城里后的父亲又从新考虑自己的工作,那时候他已经年过八十。他们住的是一套两室一厅的门帘居住两用房,父亲反复考虑到底做个啥买卖,我曾经给他批发过盆花让他卖,一段时间后,他感觉效益不好,还有可能赔钱,选来选去做了生活用纸零售,只要有事做他才会踏实。

父亲到了老年,依然是勤奋的,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热爱,一直以一种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状态在生活。

父亲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即使到了老年也不要懒惰,也要独立,也要积极生活。记住,要向父亲学习!

春节就要到了,父亲去世已有两年了,谨以此文纪念父亲!


豆芽炒面


这句话我表示完全赞同。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活的是什么?主要活的是一种心态,心态好了,与世无争,不与别人做比较,那么活着就比较愉快,比较幸福。

我现在在大连瓦房店,接送外孙上


学,没事到公园凉亭坐一坐,遇见一个姓程的老头,我俩就唠了起来。老头今年85岁,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子在大连工作,两个女儿在乡下,一个在瓦房店城。我问老程头,你现在跟谁过呢?老头说是自己一个人过,老伴已去世多年,我问他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不跟儿女在一起?老头说,他愿意自己一个人过,图一个清净。

老程头是乡下人,前几年来到城里买了两间瓦房,后来动迁给他了给他一套楼房。我问他有没有退休金?他说哪来的退休金?就靠老年补贴,还有民办教师的补贴,还有农村的几亩地出租,加起来一年能有七八千块钱收入,儿女平时还给点,老头说这些钱花不了的花。老头生活很简朴,平时饭菜花不多少钱,他说每天用在吃上有十多元就够了,再加上水电费,取暖费,他说每年有六七千块钱就够花。老头身体很好,别看他85了,每天还健身走步,看起来不像85的样子,这能说明什么呢?这就是一个人的生活态,他说不跟别人比,吃饱不饿就行。

因此说老年凄凉不凄凉,不取决于儿女,就是自己的生活态度,态度好了就健康幸福,态度不好,天天抱怨社会,抱怨子女,就不会健康和幸福。


辽北老代


中年老人理直气壮的说我谁都不指望,我要钱有钱,本人身体养的棒棒的就自己过,不指儿女……你听七八十岁老人有敢说这话的吗?可不是怕儿女,怕自已做不了自己的主,接近八十岁的老年人大病没有,聊天,溜弯都正常,一个小感冒会引起潜在的老病,人病倒在床上混身哪里都痛,住院能住好几个科,中年老人能体会到吗?我身边有位老人平时身体最好,性格开朗,爱唱,爱跳,爱好广泛是老玩童,感冒,吐了还以为是胃不好……孩子给测体温39度8自己不知道发烧。孩子,急急忙忙送去医院,先住内科,体温下来了,查出腔梗,转神精科:后又转泌尿科……一个小病引起其它的病,一年住了几次院……他倒想取决于自己,不麻烦别人,自己连床都上不去了,身体机能都老了,,明明硬郎的身体只是外表,再刚强的人,不甘心也无奈,还得麻烦儿女的帮助。


76小孩儿


说得太对了!因为我无子女,晚年除了依靠退休金,谁也指望不上!

所以,我现在一边开源多挣钱,一边节流少浪费!

我家那口子在一家快餐店打工,挣钱不多,却想吃好的,穿好的,过一天算一天,几乎是个月光族,完全不为晚年考虑,说什么路死路埋,沟死沟埋及时行乐的消极话。

面对此情形,我要回了我的工资卡,实行AA制,不能让她继续当家,至少不能再当我的家。

从此,家里的一切共同生活开支,如物业费,房贷月供及水电气等所有费用,一切由我支付。她一毛不拔,她的工薪收入只供她自己高消费,任她怎么花,我不闻不问。

但我警告了她,如果她网贷用于她的高消费,她自己还债,追债的人来了,即使威胁打断她的胳膊,我也不会替她还债!

从法律上讲,她网贷没有经过我同意,更没有用于家庭共同开支,我们无子女,根本不必借债度日,所以她欠债,归她还。

而且,我们在生活上,也是各买各的菜,各做各的饭。

她每次都买二十元左右一斤的鲈鱼吃,我只买几块钱的武昌鱼吃。

她每天只吃十几元一斤的土鸡蛋,我只吃几元钱一斤的普通鲜鸡蛋。

水果方面,她都是买贵水果吃,我呢?每斤价钱如果超过五元的水果,我一概不吃,等其降价了,再大吃特吃。

不过,看电影买书我舍得花钱,只要是我喜欢的书必买,有影响的大片,我必看,也请她看,一概由我买单。

另外,我是爷们,而且收入比她稍高,每月或多或少给她一笔零花钱,算是仁致义尽。

可以说,我很抠门,因为我无指望,老婆大手大脚,也不是可以指望依靠的主,还是手上多多攒钱为妙。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钱就是我的儿,钱就是我的女,甚至钱就是我的最忠实的老伴。

现在,支付宝余额宝里的钱一天一天增加,我每天看着,对未来充满信心!

而且老婆在我抠门成性的影响下,也开始攒钱了!


黄衣谷茂坚韧不拔


咋天下午我在回家的路看见老两口,老头坐在简易的破轮椅上,好象头抬不起来,面部表情痴呆,老婆背有点陀,推着推轮椅,走的很慢,满脸的忧伤和无奈。两年前这老两口还天天一起散步,买菜,怎么就变成这样了,老来难,老了真的难。


冰山来客51932381


是的,我同意这句话。老人幸福不幸福,关键在自己。

他们看多了人生旅途上各种风景。一颗心早应趋平静,常常能反思内省,不为外物所扰,明白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的道理。儿孙孝是福,不孝是命。随时都能丢开放下。知足才能常乐。

我前几天去看我叔叔,许多村人见来了客人都热情问候,我也与之聊聊。基本上老人都住在自己家,儿孙也都会照顾老人。村里还有活动场所,可以聚一起打牌聊天,有农保医保,虽然少,但政府没有抛弃他们不管。

我叔叔他心地善良、为人慈爱,勤劳忠厚。一直种着几亩地,九十岁了,前年才不下地。




用户龙背山人


生活中一切要靠自己,所有的欢乐所有的幸福都要靠自己创造。

比如我和我先生,已经把孩子培养成博士,对于孩子,他应该自己奋斗,靠自己能力养家糊口,当然我们可以给他必要的资助。

虽然我们都已经退休,但我们还是有自己的事业。闲暇时每年出国旅游两三次,国内随时可以开车出去。生活幸福充实。


毛毛的账号


有人说“生活中,人到老年,晚景凄不凄凉不取决于孩子,而取决于自己”!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中国人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的传统,即使时至今日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仍未完善,还有一大部分的老人需要靠子女赡养,这就决定了晚年幸不幸福与子女有一定的关系。

可子女为什么不孝顺,虽然与个人品德和配偶的态度有关,但更多的是和从小所受到的教育和父母本人的行为有关!

一 、子女为什么不孝顺?

【一】从小对孩子过于溺爱放纵,对小就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对待旁人淡漠的性格。我们可以从身边看到,往往父母比较严厉的,孩子长大后都非常孝顺,而娇生惯养的不但没出息,而且对父母经常是不闻不问。这种结果难道不是自己造成的吗?



【二】有些人年轻时或许是一时冲动,也或许是为了爱情,做出了抛妻(夫)弃子的事情,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阴影。到了晚年需要孩子们赡养的时候回来了,可孩子们却不愿意管了,这种原因究竟是谁造成的呢?

【三】父母言传身教。有些人年轻时不\\孝敬父母,尤其是媳妇不孝敬公婆。从小孩子就看在眼里,长大后有样学样的以同样的方法对待父母,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太多了!

赡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名言!无论父母有什么过错,赡养老人都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 晚年幸不幸福还与自己的爱好与兴趣有关!

老人晚景凄凉要么是夫妻感情不和,要么是配偶已经故去,而子女又不在身边,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这种以子女为中心拼搏了大半辈子,到了老年该安享晚年了,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所以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写字、画画、钓鱼、下棋、跳舞等。只要有了自己的爱好,自然就能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这样的生活还会孤单吗?



其实人的幸福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有的人晚景凄凉完全是因为自己曾经的放纵造成的!只要能重拾信心,积极面对生活,晚年也照样可过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好郝问情


我是独生子女戸父亲,今年66岁,发表我的看法。依靠子女万万不行,现在小孩结婚了,一胎八岁,二胎一岁,在城里购有140平米,还房贷还要二十多年。靠他们养老现实吗?根本不现实,我的打算是:我现在帮小孩带外甥女,等外甥女上小学了。我就回老家养老,老伴还健在,身体多病,够我受的。

抓计划生育时手段五花八门,独生子女的父母都老了,找谁去?国家应出台相印政策,解决独生子女户养老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