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兄弟姐妹长大各自成家后,感情变淡,甚至还会闹矛盾?

逆水行舟4980


为什么兄弟姐妹成家后,感情就会变淡,甚至还会闹矛盾呢?我来回答一下。

小的时候,兄弟姐妹是一家。家庭的利益,也就是兄弟姐妹的共同利益。为了维护这个家,兄弟姐妹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抵御外侵。他们的心思一致,行动一致,目标一致,所以就会很团结,很友爱,很亲近。

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都会结婚生子,成立一个新的小家。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就要精心维护它。对于原来的大家,就会直接的疏远,渐渐的变淡。

因为一家有一家的事,忙自己家的事多了,管原来大家的事就少了,兄弟姐妹接触的机会也就少了。只有在过年过节,父母生日的时候,才难得的聚在一起,享受着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接触少了,就看着远了,不那么亲切了。

因为父母那里还有很多的资源,每个小家都想过去侵占。因为分配不均,或者老人有偏向,或者有人贪欲太强。兄弟姐妹之间就会起很多的纷争,你嫌我拿的多,我嫌你拿得重。于是就会发生争吵,甚至打架。就像是仇人一般。

但是,兄弟姐妹不管怎么闹,怎么打。如果遇到外人欺负时,他们还是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

我村有弟兄两个人,也是经常吵嘴打架。见面不说话。可是哥哥见弟弟有活儿,就帮着去做,弟弟看着哥哥家里有活儿,也就过去帮忙。干完活儿,各自回家,还是谁也不和谁说话。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其实一直以来,我也被这个问题困扰着,我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兄妹三人,兄长、我和弟弟,从小在非常困难的家庭里长大,团结一致,秉承父母的勤劳、坚韧和不懈努力,生活早已变了模样,但是我们在会见感情却也早已变了味道。

我远嫁千里之外,基本上一年回一趟家,也就匆匆来匆匆去,都是弟弟在面前应付,惯例的一顿全家宴,也是在推三阻四中商定了改,改了再定中敲定,见面,匆匆一聚,话也没有说上几句就又启程。

一直以来,我把兄弟姐妹直接这种日益变淡的 感情归结为我的远嫁,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的确,这就不仅仅是远嫁能够说得通的事情了。

慢慢分析才发现原来这种感情变得,甚至矛盾激化的情况是这样出现的。

各自长大成家以后,基本上所有的精力、心思都花在了自己的小家庭里,慢慢有了孩子,更是无暇顾及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如果日子过的好,还有的一说,如果自己的日子都一地鸡毛,还哪有闲心情去管别人的事情。尽管那个人可能和自己有着血缘之情,也是望洋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屡屡出现,只是作为局中人,我们没有看清楚罢了。


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来自另一半,我们都知道,长大以为责任更意味着承担相应的义务。两个人的结合就是两个家庭,甚至牵涉更广。那么在估计自己兄弟姐妹的同时,自然还要估计另一半的家人及其他,这种无形中就会影响兄妹之间感情的联络和亲密,加上时间的推移,由以前最为熟悉的亲人,慢慢变得陌生。一旦陌生,那么和其他人之间可能发生的矛盾与争执,自然就会出现在兄弟姐妹之间。

尤其是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说道根本上,这不是孝与不孝的问题,而是利益的问题。通过问题的现象,看到本质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所有的矛盾都愿意利益调节的不均衡。这类情况下引发的矛盾数不胜数,甚至还会演变为惨剧,触目惊心。


雪莲轻语


因为小的时候,都很纯真,不会想那么多,大家都很单纯,无忧无虑的,小时候如果有兄弟姐妹,而不是独生子女,其实有个玩伴陪自己长大,小时候会过得特别有趣。而且小时候和别家的小孩子打架,如果有兄弟姐妹,可以有个帮手帮自己,不至于被虐得很惨,我6岁的时候,弟弟还没出生,我村里的小孩都有兄弟姐妹,那时候我没有,有一次,和一个玩得特别的小女孩打起来了,我和她打得势均力敌的时候,她姐姐过来把我两只手抓在我的背后面,那个小女孩也就是她的妹妹在我脸上使劲啪啪啪几个嘴巴子,等我奶奶要出来的时候,她姐姐马上松开我的手,大喊,奶奶小红在和小希打架啊快来啊。当时气死我了,我奶奶只骂我不听话,我哭了下,又继续玩泥巴,中午吃饭的时候,没想到她们两姐妹,到我家里来了,还向我道歉,然后我们三个又高兴地玩在一起了,小时候和她们两个还有一个女孩子玩得很多很熟,后来长大了不联系了,见面了依然感觉很亲切。小时候,无论是兄弟姐妹还是同学或者是玩伴,都很纯真,几乎是没矛盾的,后来长大了,不管是兄弟姐妹还是同学邻居或者是好闺蜜好玩伴,因为伤害到了对方的利益,不管以前关系有多好,都会让好关系成为差关系。因为利益冲突罢了,伤害到了对方,所以有的兄弟姐妹从好关系变得反目成仇。变淡,大概是长大了,参加工作,聚少离多的原因吧。出现很多矛盾,应该是侵犯了对方的利益所致。


甜小可


我一个来访者说,她和弟弟小时候关系特别好,基本没吵过架,更别说打架了。姐姐让着弟弟,呵护有加,像个小妈妈一样,天生的本能的觉得照顾弟弟是自己的职责。她记忆里,偶尔有一两次和弟弟争执的时候,她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妈妈那锋利的、冷漠的眼神,好像自己犯了天大的罪孽一样。恶狠狠的瞪她,也许是年久日长,也许是自己后来的想象,她依稀记得妈妈从牙缝里挤出来几个字,阴森的、咬字清晰、语气低落的责备。我想她和弟弟的童年并不是真的没有吵架,并没有表面上一样和谐友爱。

她说长大后,自己的老公是情绪激烈的人,弟弟找的对象也是。碰到一般人能过去的事,姐弟俩惯常觉得无所谓的纠纷时,另一半们表现得特别激烈,烽烟滚滚,一发不可收拾。从心理学角度看,姐弟俩都在一个强势妈妈的管教中养成了顺从、压抑感觉、不敢质疑,不敢提欲望的习惯,把愤怒和争夺的力量压抑到了潜意识,所以他们找的另一半都是得理不饶人,动辄撕破脸也要维护权益的主儿。在这个案例里,是有一种补偿机制的。



边走边看系列之 依靠

周末的午后,天空晴朗,春风拂面。老习惯,照理是乘坐郊线公交车到附近的乡村下车再走回家。

本是例行公事,车还是那趟车,我还是原来的我,一切都是原来的模样。

但是,今天刚刚登上这趟车一会儿,竟然让我有了想哭的感觉。

车上,人不多,座位也没空闲,除了我们三四个乘客之外,基本上没有站着的人。

眼睛望向窗外,虽然是早春三月,但野外依然是一片萧条,没后什么新意。我就把目光转回了车内。

就在我前面两米远的地方,一位脸色黝黑,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一只满是老年斑的手紧紧握着公交车的吊环把手,一面歪着身子斜靠在身边的座椅上。用来分散身体的重量,抵抗公交车起伏不平的颠簸。

嗯,什情况?我下意识的望向这个老妇人紧靠着的座椅上的另一个人。

座位上的人个子很矮,只露出来一个戴着帽子的头。还是连在棉袄上的那种,也是一只手扶在前面的椅背上,让人无法判断是男是女或者年龄大小。不过,从那帽子的色调上看,很年轻的感觉。像是个小孩子,而靠着的老妇人貌似应该是孩子的奶奶或者什么长辈。

岂有此理!看得我心里好郁闷。于是,我又集中注意力,开始打量坐着的这个铁定不孝的什么东西。

顺着座位往下看,一双陈旧的皮鞋进入眼中。从款式和大小来看,绝不是一个小孩子应有的模样。

啊,不是小孩子。我急忙又从头打量了座位上的人。这才发现,虽然看不清面目,但是扶在椅背上的那只手,却明显的是瘦瘦干干的,老态龙钟女人的一只手。而且,年龄应该远远大于身边站立的那个老妇人。

应该是我猜错了。事情应该是与我的判断完全相反。站着的是孩子,坐着的是妈妈或者同辈分的老人!

而之所以老妇人斜靠在座椅旁边,应该是而为了方便照顾,安抚或者是挡住这个老老人因为颠簸而从座椅上摔落。

这种情况下,换做其他的大部分人,即使有座位,相信大家也会像这个老妇人一样选择站在妈妈的身边。

一刹那,我心头涌上一种酸楚的感觉。分那明站立的老妇人就是你,是我,也是他。因为,都是人生父母养,我们也都会在某一瞬想起我们那或者在,或者已经不在的父母亲。

而那坐着的,衰弱不堪的老老妇人,也应该就是若干年后的我们。或因体力 ,或因智力,而无法离开孩子,或身边人的照顾,哪怕是坐在公交车的座位上。

这一站一坐的两个人,也是全世界所有人的影子和写照。无人能免,概莫能外。只是光阴路上的苍天注定。

而令人感到更无奈的却是,这两个人就如此真真切切的在你的面前,撩拨着你的心弦,而你却只能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酸楚楚的受着。

有些激动,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有了一种很简单,又很复杂,想哭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如果非要形容出这感觉,那我选择的形容词是悲凉。

难受,是自己找的,何必如此?

转念之间,我从车厢里往前走了几步。基本与超过那一站一坐的两人,轮到她们看我的背影了。

怀着难以平复的心情,我再次望向前面。

一个七八岁样子,留着左摇右晃马尾辫的小姑娘又吸引了我的目光。纤细的身材,大大眼睛,毛茸茸的刘海,很是惹人喜爱。

这时候,车身一晃,站着的小姑娘一个趔趄,撞在了身边的椅子上。

紧接着,小姑娘身边一个小男孩的声音响了起来“你注点意啊,靠我近一点,用手抓住栏杆,省着站不住。听到没有”?

啊,是一个十岁左右,紧挨着小姑娘站着的小小子。

小姑娘连忙夸张的向小小子身上靠去,并伸出一只手牢牢的握住了小小子手下面的立杆。哈哈,看来这是当哥的领着妹妹坐公交车啊。

两个人并排站着,一高一矮,哥哥的手在上面,妹妹的手在下面,兄妹两人共同把着一根公交车立杆。哥哥一言不发,妹妹东张西望。 虽然都是不大的年纪,想来因为领着妹妹的责任重大,哥哥要保持镇定和把握方向,所以才很严肃吧。而妹妹,因为跟着哥哥,心里没有压力,所以才四处打量吧。

好可爱的两兄妹,这也是能够一生一世相互照顾和陪伴的两个亲人。真好!

心头一热,顿时一扫不快与酸楚,悲凉也无处寻踪了。剩下的只有心暖。

看看,我们虽然一定会成为一站一坐的老妇人和老老妇人,但是,在成为她们之前,我们还会确定无疑的成为并排站立在那里,一高一低的两兄妹的。

此刻,我所能想到的词汇就是——依靠。

因为,无论在悲凉面前,还是在心暖那一刻,其实我们最需要的只是,有依靠的那种感觉!


泛舟五湖


我兄弟姐妹五个,我排行老二,是家中长子,12岁时父母以我舅舅那边教学好为由把我送到舅舅那里读书,从此姊妹聚少离多,我大舅是乡村医生,在那里读书四年,每晚都没有睡过好觉,每夜起床3-4次去后院叫舅舅起床给病人看病(半夜来病人看病),最后上了职高,毕业后去南方打工,再后来在异乡结婚生子,全都无人问津,一切靠自己努力,几年后在外地买房买车也都是靠自己,未让父母操过心,后来弟弟在老家结婚了,父母大办特办,几年后弟弟在大城市也买了房,母亲从我弟弟小时候就偏心他,前年母亲说按照老家规矩家里老宅子是留给小儿子的(父母就农村一个破宅院),记得几年前母亲身体不好要我去给她买药,我带着老婆驱车几十公里去医院5趟(限购)一共买了3000多元的药给她,而且每年春节我都会给父母和舅舅舅妈各500元,而我弟弟从来都是向父母索取,他和老婆一直都想霸占父母唯一的老宅子,他怕老婆,什么都听他老婆的,我就是想不明白,等我年老了回老家去哪里?弟弟家吗?他们谁考虑我的感受?为什么越是懂事的孩子越是不受父母待见?自从这件事情出来到现在,我们姊妹,特别兄弟二人不再联系了。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父母偏心造成的,所以我此生只有一个孩子,只爱这一个孩子,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有来生,如果我可以选择,我绝对不愿出生到这种奇葩的家庭,我恨他们任何人。


梁山侠客


为什么兄弟姐妹长大各自成家后,感情变淡,甚至还会闹矛盾?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非常深的感受,我兄妹三人,上边一个哥哥,下边一个弟弟,小的时候我们感情挺好的,很少有争执,就是有矛盾也很快就化解跟忘记了。

跟哥哥渐渐地疏远是从哥哥上初中开始吧,初中他就开始住校,我们平时见面的机会就特别的少,后来哥哥出去工作接触的就更少了,我们关系就更淡了,现在哥哥成家了,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一年就见一次最多也就两次吧,几乎上没有什么感情了,但是也很少有矛盾。

我跟弟弟的感情一直不错,可能是因为哥哥离家早吧,我们两个一起上学,觉得跟弟弟感情变的淡应该是从他毕业开始吧,我们也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弟弟毕业后考上家里的公务员,我则留在我们省会城市打工。虽然一见面还是非常的亲,但是就是平时联系的非常少,只是有事联系一下,没事的时候很少打电话。

现在我们兄妹三个也都各自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并且都有自己的工作,联系的就更少了,也就过年过节联系或者聚一下。

觉得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是我们都有了各自的生活,二是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没有更多的交集了;三是我们每个人的压力都比较大,都是报喜不报忧的,产生了距离。

矛盾的话,我们现在还没有产生,但是我看过很多兄妹见产生矛盾大多都是钱的问题,那个觉得自己出多了,这个觉得老人偏心,等等。

但是虽然我们距离远了,感情淡了,也许我们有矛盾,但是只要我们谁有有事,还是会毫不犹豫的出手帮忙,谁也不会放弃谁,这就是怎么也打不断的血缘关系。


一一辣妈


大人的世界比较复杂啊。

涉及到情感,金钱,财产,房子啊,就会容易闹矛盾。

长大后各自成家,各有各的伴侣,会渐渐疏远,不能每天联系,不能常常在一起,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变的,那就是血缘。

一般正常的兄弟姐妹,就算是偶尔有矛盾吧,到了真正困难的时候,还是会互相帮助,彼此扶持渡过难关的。

比如我叔叔生病的时候,我爸爸会回老家照顾他,我姨妈舅舅生病,我妈也会照顾他们。

我是独生子女,体会不到兄弟姐妹的感情,但是有表哥,表妹,堂妹,堂弟,也是不错的呀。





安心宁


为什么一些兄弟姐妹长大后各自成家后,感情变淡甚至还会闹矛盾?

这也是我经常反思的一个问题。当年我的母亲去世时我们还有三姐妹尚未成年,我16岁,上边一个姐姐,下边一个妹妹,平时我们有难处就去找已经出嫁的姐姐们,众家姐姐有求必应,甚至逢年过节比我们想得还要周到。衣食住行无所不到,就连我们三姐妹的婚事也都是姐姐们帮忙操办的,包括后来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是姐姐们操心最多的。

从母亲去世后我们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盼着几个姐姐能回家来,每到节假日我们早早起床,吃完饭,就左一次的盼右一次的盼,不时的跑去路口瞧瞧,站在路口往南看看再往北瞅瞅,就盼着姐姐们带着小外甥(女)们早点出现。

结婚后,我每个月至少要回姐姐家一次,每次都要住上几天,临走时还恋恋不舍,姐姐会大包小包的给我们带上一大堆。有妈在家就在,我们没有妈妈,姐姐家就是我们的大后方,不论年节我们就去姐姐家聚会,那场面真的是浩浩荡荡!

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成人,个个成家立业,各自为营,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奔波。姐妹们随着孩子们娶妻生子,还要帮忙儿女带孙子,理家务,所以聚会就少了。因为有了孙男娣女,难免会有私心杂念,聚会时也得带着孙女(子),小朋友在一起难免发生矛盾,作为奶奶也会护着自己的宝宝。

那年我的两个外甥合伙做生意,结果账目不太明细,个人都听一面之词,嫌隙也越来越大。但是不论拿个姐妹家遇到天灾人祸众姐妹还是齐心上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3年五姐的独子因车祸撒手人寰,姐妹们足足陪伴了大半年多,几天一轮换,从没空过场,直到现在每年五姐和五姐夫过生日都是外男外女们给操办,姐妹们也都到场祝贺!

16年我的嗓子声带长了个息肉,需要手术,我的孩子在外地,且小孙子只有2岁,分身无术,所以都是姐妹们来照顾我的。

17年末我大姐去世,众家弟妹哭的稀里哗啦,病重期间也经常去看望,每每想起大姐,心情总是难以平复。

所以我觉得姐妹们的感情非但没有变淡,反而更加浓重了,只不过是没有过去的直接了当而变得更加真挚、委婉了!血浓于水,是永远割舍不掉的亲情血脉!



包混沌小包


不是一些,而是很多,甚至于是全部😡很简单噻!兄弟姐妹大了,各自成家立业,就形成了一个小家庭,也就是一个小的核算单位,那人人都会为自己的小家庭打算了噻!如果其中的一个兄弟姐妹愿意吃亏,那这个大家庭还有点凝聚力,一旦每个人都不愿吃亏,那这个大家庭就会分崩离析、支离破碎……但是在吃亏以前,这个人一定要得到自己配偶的支持呀,不然他(她)的小家庭就会鸡飞狗跳😭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好像是杭州还是哪儿的(具体地名我记不住了),一个大家庭里的大姐,长达几十年都让兄弟姐妹们来自己家过年(好像有好多个),从腊月二十三吃到正月十五,谁有空都来,来了就大家一起做饭洗碗,好不热闹。当然这其中肯定是大姐大姐夫做得最多噻!既出钱又出力,那当然其他的兄弟姐妹都开心啰!记得我当时就和我老公说,这个大姐应该是不仅有钱,还有个难得一见的好老公,缺一不可,朋友们?你们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