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被上级单位借调,但是有没有提拔和受表彰的机会怎么办?

青涩的团妈


借调人员的考核、晋升、工资福利奖金、人事关系,全在原单位。因而借调人员年中、年终考核,都需要在原单位进行,按常理想一想,你人不在原单位上班,原单位考核算你合格,已经是烧高香了,那么富贵的“优秀”名额,受表彰奖励的机会,怎么会落在你头上?即使领导想这么做,群众也不同意啊,过不了民主投票这一关,奖励、表彰、推荐、提拔的机会,就永远都不会落在借调人员的头上的。

借调人员被借调,唯一可以参加借调单位考核和测评的,就是如果借调人员是党员,可以临时转党关系,在借调单位过组织生活,这样就有资格参与优秀党员之类的奖项评选。或者还可以参与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制订的奖项评选,受单位内部表彰。可事实上,这些也是行不通的,除了鼓励奖,其他有价值的奖项,借调单位同样竞争非常激烈,怎么可能让一个借调人员,或者说是外来人员拿奖呢。

借调管理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有组织、人事部门正式办理的借调手续,还有六个月期限限制,在如此短的时期内,想要提拔晋升,或者评奖、表彰,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人事管理规范之后,无论是公务员岗位,还是事业人员岗位,都是“凡进必考”,想像过去一样通过借调—正式调动,进入借调单位工作,基本上没有任何可能性,更不用说直接提拔到借调单位工作了。面对这种形式,借调已经不像过去一样吸引人了,除了因特殊原因,正常情况下,尤其是对综合能力优秀的人员来讲,借调已经成为鸡肋,能推都尽量推了。因为还需要在原单位努力工作,赢得大家的认可,从而获取提拔晋升、表彰奖励的机会,为自己的发展前途打下基础。


职言管语


被上级单位借调,我深有感触。我原来在乡镇工作,2005年至2006年,我被借调到县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工作;2009年至2013年,我被借调到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工作;2015年至2018年,我被借调到县乡村办工作。每次借调,借调通知上都有这么一句话:工资和福利待遇在原单位享受。

借调期间,是没有提拔和受表彰机会的,因为你工资和福利在原单位享受,但你在另外一个单位做事。也就是说,吃家饭,管野事。一方面,你离开原单位久了,与单位同事关系不是那么融洽;另一方面,你领着单位的工资却不在单位做事,领导不说你就蛮好了,还想着提拔和表彰。

如果借调单位是正式单位,又有空闲编制。那么与借调单位领导搞好关系,想方设法调入。我就属于这种情况,2009年,我被借调到县林改办工作,我多次写报告给县委组织部要求调入县林业局工作,多次找县林业局领导要求调入,分管林改工作的副局长也为我说好话,经过几年的努力,再加上有一位老同志正好退休。2013年9月,正式调入县林业局工作。

如果是临时单位,那就要慎重考虑了。还是说我自己,2005年,我被抽调到县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工作,由于是临时单位,没有编制。再加上是县委重点工作,工作辛苦自不用说,加班加点是常事。2006年,乡镇正式启动先进性教育工作,组织部副部长亲自找我谈心,他说:你现在对先进性教育的程序和如何操作比较熟悉了,你还是回去指导乡镇的先进性教育工作吧,争取把你们乡镇树为全县典型,我无语,只好乖乖的回到乡镇重操旧业。


浅醉中年


这种借调没有意义不要去了。我单位就有一个员工特别出色,总被总公司领导借调使用,使用完了的给送回来,回来后居无定岗,反反复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我们领导非常不高兴,特别希望总公司能把他调走,因为领导觉得这人虽然是我的,我也承认他有才,但是我用不上。公司管理逐渐和规化,没有编制,没有位置,没有总部领导120%的认可关系,单凭工作上的需要认可,毛用没有。最后这名同事拒绝了所有总部安排的借调工作,最后我们领导给了他 一个管理岗位。折磨了这么多年,总算是有个说法。


守望的车旅生活


看到题主的这个问题,我深有感触,因为本人曾经有过二年多上级机关的借调经历,现分享一下,说一说我的看法。

我是在一个事业单位工作,由于上级部门工作紧张,向单位借调人员。当时我们单位只有我一个未婚,领导就把我派去了。

工作了两年,感受就是一个字—累。上级单位之所以借调,就是因为缺人干活,上级单位就是把你看作一名苦力在用,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平时加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所以活基本上都是你承包。在他们眼里,你就是一个外人,毫无归属感,可以说身心俱疲。

我想上面的经历题主也感同身受,毕竟都是战斗过的人~

但有的人会说:你干的好可以留下来,上级单位借调证明是缺人的。

是的,没错,我起初也是这么想的,豁出老命的干活。但是时间长了你就会明白一些道理:

1.上级单位借调缺人,但也缺编制。

借调是表明单位缺人干活,但并不意味着就有编制。像政府、事业单位对编制是卡的非常紧的,现在都缩编,更不可能有多余的编制。拿我所在的部门为例,总共3个人,1个处长,一个副1处长,还有2个员,已经达到部门的满编。但情况是这样,副处长52岁,已经转为调研员,基本很少干活;2个员中有1个员年龄也大,身体不适,长期请假。但即便是这种情况,他们也是占部门编制的,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是不会再有新的编制了。

2.即使有人退休,也并不意味着编制就是你的。

还有一种情况,你在部门干了很多年,终于等到有人退休空出新的编制了,你认为顺理成章就是你的了。但我告诉你—未必。上级单位招人都要走公开招聘的形式,公开招聘意味着所有人都会看到信息。信息一发出去,四面八方的关系都会接踵而至。即使所在部门领导力挺你,但你要明白这个时候人员的决定权并不完全在部门领导手里。上级领导会给你人,但至于给哪个人,就不是部门领导能左右的了(除非你的岗位有技术壁垒,别人不可替代,类似人工智能、大数据。但我想这种情况在事业单位里也不常出现)。

我有个朋友是个公务员,现在公务员上下级单位基本不存在调动,全部是遴选,这个话题就深了,一句话讲不清楚。他当时在市委工作,后借调到省委六年,工作兢兢业业,每年评选优秀,但是人事问题从来没有解决。原单位的工作没有做,提拔肯定没有你,又不是借调单位的人,这边也不会考虑你,所以陷入了僵局。他部门有个同事直接调入,据说有大大的background。总而言之,借而不调,调而不借。

当然,看事情还要一分为二,利与弊总是相辅相成的。去了上级部门,你的视野得到拓宽,工作方向更加明确,对上级部门工作思路了然于心,回到本单位,就更能分清轻重,干起来更顺手。

综上所述,你如果单纯为了开拓视野,提高工作能力,去借调非常锻炼人,但是切记不要耽误太长时间,时间越久,越是两面不讨好。如果你想通过借调调整工作,建议还是不要想太多。


幻灯笔记PPT


总是被上级借调,一般有两种人:

一是能力强,做事利索的,这种人领导用得放心,有事就会想到,三两次借下来,人也调走了。没走的,基本也在单位提拔了。事实上,对于能力强的人,领导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放出去,留着自己用多好?!领导都很清楚,能力强的人一旦放出去,就是老虎借猪,有去无回,走一个少一个,还不如留着自己用。小公之前有个工作需要,像单下面借点好使的人来用,打了一圈电话,没一个松口的,有愿意的,他都会问你,是不是准备调走,不调,免谈!

二是单位领导不待见,看着心烦的,上面领导要借人,刚好把人送出去,眼不见为净。这种人一旦借出去,借调的单位没你什么事,原单位有好处也不会想起你,很容易两边不靠岸。几年下来,碌碌无为。小公曾经在的一个单位,有个老同志就是“老借调”,上级部门要搞什么大活动,领导都让他去,美其名日是锻炼,说不定还有机会调动,实际上大家都清楚,就是去干活的。这位老同志也不想去,可不去在单位领导又不待见,看着生气,于是干脆长期借调在外,到退休时,还是个科员。

被上级借调,不外乎这两种情况,结果也显而易见。小公猜想,你大概率是第二种情况。碰到这种情况,想改善局面,小公给你两个建议:

第一,提升个人能力,努力把工作做好,特别是到借调单位,要努力表现,争取给领导留下印象,并借机营造自己的人脉圈,只要把事情做好了,把自己的能力提升了,把圈子拓展了,无论是以后借调还是回原单位,迟早会找到机会,说不定哪天有领导看上了,你就调走了。记住,千万不要因为借调而抱怨,让自己陷入迷茫,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去努力,会比你现在更开心,获得也更多。

第二,要维护好你在原单位的关系。不要一借调走了,就不管单位的事,适当的时候和单位同事联系联系,吃吃饭,联络联络感情,和领导汇报汇报思想,并且把上级的一些动态及时告知领导,让领导心里有个数,同事和领导多少都会买你账,不至于让自己在单位太孤立。说白了,你在维护好同事关系的同时,还是要外原单位抱个大腿,和某个领导或者尽可能多的领导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样进可攻退可守,你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80后小公


这种情况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非常常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被上级单位领导认可型。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非常吃香,因为无论从能力、从作风、从人品还是从其他方面来讲,都是得到了上级的认可,而且上级单位恰恰需要这样的人来推动工作,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要担心,眼界要长远,不要盯着自己所在单位的一亩三分地,靠勤劳和智慧再加上职商一定可以创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2、主动要求上调型。这种情况的出现,无非是本人在原单位干的不顺心,想另谋出路,通过打通上层关系,找一个更高的平台去奋斗。那么,到了上级单位,一定要勤勤恳恳,亮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迅速让上级领导和同事普遍认可。

3、原单位主动推出型。这个一说就非常明白了,很多人原单位用着棘手,那么就借着上级单位调人的机会,主动把此人推出去,一方面做一个顺水人情,把你往上推了你要心怀感激,另一方面解除了一个长期困扰的烦恼,何乐而不为呢。那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不要带着遗憾,毅然决然地离开原单位吧。


龙江文秘之路


你好,被上级单位借调是好事,总是被上级单位借调,说明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都是被上级单位认可的。

你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如果长期处于被借调的状态,得不到提拔,等到时间长了,年龄大了,不但没有留在上级单位,在原单位也会错失提拔的机会,那就会两头空,结果只能回原单位养老打杂。

你想要的,无非就是留在上级单位,或者在原单位得到提拔,受表彰只是达成这个目标的增分项。以我的看法,做好以下三点,机会会更大。

第一,锻炼工作能力

能力永远是硬通货,不管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从问题看,你应该是在体制内单位。

你有原单位基层工作经验,被借调到上级单位,能够接触的工作面更广、更宽,格局眼界更高,更有利于锻炼工作能力。

要利用这种优势,多做出一些业绩,这些都是留下或者提拔的基础。

不能因为原单位考核不到,上级单位不考核,就把自己置于两不管的状态,精神松懈,不努力工作。

第二,利用两方面资源

借调人员的状态是,人在上级单位,干着上级单位的活,人事关系和考核表彰还在原单位。

换句话说,这种状态的好处就是,你既是原单位的人,也是上级单位的人,两个单位的资源都能用得上。

利用原单位的资源,可以使自己在上级单位的工作不至于空,有基层支撑;利用上级单位的资源,可以使自己帮得上原单位,使工作有一定的高度格局,不至于面太窄。

好处是,工作有规划、高度,底下有落实,更有利于做事成事,积累成绩。

第三,处好三种关系

体制内与人相处很重要,很多单位的提拔使用,不光要有上层决策,还需要有底层推荐。

对借调人员来说,就是处好三种关系。

1、处好基层关系,包括和原单位、上级单位的基层,即我们常说的同事关系。

不管你是想留在上级单位,还是想在原单位提拔,群众基础都要过关,至少不能得罪人,让别人在关键时候坏你的事。

而且,因为是领导关系,上级单位的员工对下级单位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2、处好与领导的关系,包括和原单位、上级单位的领导。

能不能留在上级单位,除了编制等因素影响,上级单位领导的话也很重要;能不能在原单位被提拔,原单位领导的作用很重要。

处好与领导的关系,想留在上级单位,原单位领导可以推一推,打通一些关节;想在下级单位提拔,上级单位领导肯定说得上话,一般上级单位的中层就相当于原单位高层级别,而且由于是领导单位的关系,说的话更顶用。

3、做好两个单位领导之间的桥梁。

领导之间也要互通有无,领导之间也要互相支持配合,特别是上下级单位的领导之间,更容易形成互补。处好与领导的关系,做两个单位领导之间的桥梁,怎么着你都不会太差。

通常,对借调人员的管理规定有一条:同等条件下,借调人员优先提拔使用。希望你能用得上这句话。


自由职路


按照国家规定,不允许上级单位向下级单位借调工作人员,但是实际操作中,不但上级单位借调,强势部门两办、组织部、纪委等单位或者临设机构文明办、创模办、拆迁办等部门也经常从其他部门借调工作人员。


被借调人员要么是工作能力极强的骨干,要么就是单位刺头,领导急于踢出去眼不见心不烦。借调期间工资、考核等事项保持原单位不变,这就造成了题主所说的问题,没有提拔和表彰机会,说白了就是白干几年活,在这期间很不受原单位待见,有些单位甚至年终考核奖不考虑借调出去人员,这样借调人员两头担空。

其实借调也是看你去哪个部门,像组织部、两办一般借调一两年,只要身份没有问题,工作能力突出,正式调转也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像纪委、文明办、宣传部一般就是用你几年,正式调转不是很多,如果在这样部门,建议你尽早动员原单位领导把你叫回去,回原单位是最好的出路。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欢迎大家讨论留言!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


请记住:国家有规定,借调人员接受借调单位管理,但是工资待遇、人事关系还是在原单位。如果被借调不超过6个月,还要在原单位考核;如果被借调超过6个月,由借调单位提出评定考核意见,向原单位反馈,至于原单位采纳不采纳考核意见那就另说了。说以呀,借调人员很不好混,一般公职人员都不太愿意被借调。



你说总是被上级单位借调,那估计你是在大局委的下属二级机构工作,经常被直属上级借调。一般愿意被上级借调的就四种人:

第一种人:很有能力,在直属上级有人脉关系,确定干几年以后能被提拔。

第二种人:在原单位人缘不好,混不下去了;或者原单位离家太远,也没想着晋升,就想借调到直属上级上班离家近点。总之是因为个人原因。

第三种人:在原单位没少干活儿但是不受原单位领导待见,想换个工作环境重新开始。

第四种人:在直属上级有点小人脉关系,但是并不是太牢靠,就想借调到直属上级好好表现,争取提拔的机会。



个人建议:

第一种和第二种人就不必多说了。第一种人就好好工作等待提拔吧,第二种人反正没想着晋升,也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犯错就行。

第三种人和第四种人类似,可以放在一起说。首先你要反思你在原单位为啥不受领导待见,以后要避免再出现类似失误。其次,你要记住:你虽然被借调到上级单位,但是你要想晋升还是原单位一把手说了算,你想在借调单位寻找“助力”,这个“助力”必须是上级单位一把手或者是上级单位分管原单位的分管领导,只有这两个领导才能帮助你晋升,原单位一把手只听这两个领导的,上级单位里面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成为你的“助力”。 所以呀,努力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努力把业务工作干好、干出色,一定要得到上级单位一把手或者分管副职的赏识,得不到这两个领导的赏识,你千方百计也要创造条件得到这两个领导的赏识,只有这样你才能被提拔。


公职人员那些事儿


在职场当中,作为下级只能充当两种角色。

一种角色是,一起做坏事的人,往往能得到最高的信任和晋升。

另一种角色是实干的人。往往只能得到荣誉表彰和加薪,不会得到晋升。很多时候连表彰可能都没有。

这个原因很简单。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中国的管理跟西方似的管理完全不一样。照猫画虎,即使有了这样的制度,但是在日常的经营当中依然还是讲求情感式管理。

你只有跟你的直接上级一起做坏事,才有可能得到上级的照顾和庇护。你只有帮上即赚到越来越多的钱,得到晋升你才有可能赚钱和晋升。你只有让领导吃肉,你才有可能喝汤。

所以得到晋升的人往往都是跟上级能一起干坏事的人,而并不是绩效和工作做得最好的那个人。

如果一个人情商不高,不懂得这样做的话,即使他的绩效和工作做的特别好也没有用。或者说在晋升和提拔的过程当中也会大打折扣。

人是要有利用价值的,我们想想看和珅和纪晓岚。假设就像电视里面说的,和珅是贪官,纪晓岚是清官。那么合身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而和珅提拔的人都是贪官。而纪晓岚提拔的人也一定都是清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肯定是这样的。


我们日常当中的所有的努力呀,是金子总会发光呀,你要理解呀,包容呀,安慰的这些话都是心灵鸡汤。如果你是派系之类的人,只要你跟领导坐在一起,那你肯定能得到晋升。

无论你能力多强,但是你情商不够高,不能够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那么你一定不会得到提升。

所以还是那句话,提拔和晋升跟你能力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关键看你在不在领导的圈子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