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几层最安静?

唐前宋月


这个看个人的情况来说了,比如有些人喜欢住低楼层的,有些人喜欢住高楼层的,有些人喜欢住中间楼层的,这个主要是看个人,不过客观的来看可以给些建议如下:

1-8层:适合年纪大点的人不喜欢做电梯的人比较合适,不过确定就是采光可能不是很好,因为现在的树枝基本可以长到4层楼左右的高度,蚊虫也比较多。

9-13层:被称为灰尘堆积层的楼层,其实这个楼层的采光视野都还是可以的,只是灰尘相对比较大,不太适合老年人居住。

14-26层,这个楼层是大部分人都比较喜欢的楼层,基本都没什么问题,采光、视野都是很不错的,至于高度就看个人的喜欢了。

27-31层:这个楼层和14-24层基本没什么区别,不过因为楼层偏高了,所以也会有些灰尘,这个楼层的灰尘还是比较多的。

32层:为什么把楼顶单独拿出来呢,因为楼层的问题很多,以前的老房子楼顶很容易漏水,虽然现在的技术有所改进但是还是有这种情况发生,而且太阳很大的话房间里面也会很闷热,不过有个好处就是到楼顶晒衣服很方便。


散鱼


您好!

我家住在10楼,楼下不管汽车油门还是喇叭的声音,都会传上来。所以,高层10楼一下肯定不安静,除了对中庭的哈。即使对中庭,也会听到小区大声说话的声音!

因为工作的原因,各个楼层我都会去感受,一般,20层往上,声音就小很多了,关窗后基本没声音哈。所以我觉得如果住宅周边比较吵闹,选房在15层以上最好。对中庭的话,可以适当低点。


LJ经纪人赵鹏


对于高层住宅来说,噪音源十分复杂,具体几层最安静不能一概而论。下面我们就几种情况分析一下:

靠近马路的高层住宅噪音分析

靠近马路的高层住宅噪音,主要来自于车辆过往轮胎与地面摩擦、汽车喇叭以及汽车穿梭气流的声音。

这种情况下,中间楼层受到噪音的影响最大。低层住宅由于绿化带过滤掉很大一部分噪音,而更高楼层由于声音衰减也会减小不少噪音。中间楼层受到噪音直接传递以及地面和建筑物反射噪音叠加的影响。一般说来,30层的高层住宅,5~24层噪音都比较大,11~22层噪音增加趋势非常明显。

但是,如果马路经常通行大货车的话,低层住户受到的影响更大。

闹市区、底商环境下的噪音分析

闹市区、底商、临近广场的高层住宅,噪音源主要是人声嘈杂,以及商业活动、广场活动。这种情况下,低层住宅受到的影响更大。当然,如果是广场舞的话,高层、低层、中间层无一幸免。

高层住宅噪音的应付策略

除了选购合适楼层的房子外,采用断桥中空玻璃窗的隔音降噪效果非常好。厚实质地的窗帘也可以起到吸音的效果。靠近马路一侧墙体安装软包、隔音板,进一步的吸收噪音。此外,地面铺设木地板、墙上贴墙布的装修方式也对降噪有帮助。


更多新鲜家居资讯,关注博雅家居设计!


博雅家居设计


其实这个问题我在之前就有说过,一般十层以上(包括十层)都属于高层了,你可以看看我之前的回答,高层住宅,几层最安静没噪音呢?下面我具体给你说下:

1.十层楼房-二十二层楼房。我觉得噪音最小的依次是六、八、九这三层应该是噪音最小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人曾做过实验,在一般情况下,十层的楼房六层噪音是最小的只有65分贝,八层就已经达到了70分贝,九层是74分贝。当然了我们这个要排除了靠近马路或者小区园路的前提条件。因为根据环保局的检测数据显示,噪音是向上传播的,它是30米到70米噪音是最大的,那么层高一般是2.8米,我们就可以算出大概就是十层到二十二层噪音最大。


2、二十四层到三十二层的楼房。除了我们前面说过的,我觉得二十四层的还是选择六、七、八、九还有二十三、二十四层的噪音最小。

至于三十二层的,我觉得除了上面我写到的,二十四层上面的都可以选择。

综上所述,就是我对此问题的看法,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对待,这里我只能给你个大概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打不死的小强aaa


您好!一般认为居中的楼层阴阳平衡,最适合居住,也就是对应的11-25层。至于哪层最好,这就因人而异。一般要看个人最看重的是什么,重视风水就从五行八卦考虑。重视舒适度的就从通风光照安静程度等方面考虑。假如恐高,就只能住在低楼层的单位了。

        最佳楼层——大楼的3/1到 3/2之间处以21层的大楼为例,它的最佳楼层是7-14层之间。这里无论是采光还是空气都不错,如果是景观楼观景的效果也很好;这样一个高度人站在阳台上也不会有眩晕的感觉。

        对于中年和青年人都很适合;这个高度离地面有一定距离,受马路上噪音的影响也不大。即使电梯坏了,住户跑10几层楼也不是问题。

        多层房型好,多层住宅就是砖混结构。这种结构成本低,比钢筋混凝土结构低40%左右。这类房子的耐久性一般,折旧较快。它的优势是房子由于受到各种限制,通常只能是板式,大多南北通风。

        少了柱梁的限制,户型也比较好。加之没有电梯,少了电梯井、候梯厅等公用建筑面积,房间利用率高。多层的最佳楼层为3、4层。

        高层住宅就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又分为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等。框架结构,就是用几根柱子和栋梁架起整栋房子,这种结构可以随意更改户型结构。缺点是房间内有梁有柱出现,影响美观、家具布置。

        框剪结构,优点是隐梁隐柱。缺点是房型布局有局限性,室内多数墙壁不能拆卸,装修不便,同层平面难免会出现较差户型。

        框筒结构:整体建筑主要由几大框筒承担重量。单元内的墙体不起承重作用,真正的活性建筑,墙体可以随意改变,甚至整层都可以随意间隔。这是现在最先进的结构。

 

挑选楼层六个注意

    1、光线

    从光线的角度考虑,楼层自然不适宜于太低,低层单位的阳光会被周围的建筑物遮挡。但楼层过高,角度不对,也会影响阳光的照射。

    2、噪声

    城市的噪音源很多,噪音会影响人体的健康,让人吃不香、睡不着、学习效率降低等。楼层低吸收的噪音就多。但如果低层单位周围有树木、隔音板之类吸收声波的物体,就会好一些。而声音就会向上传,高层单位也不能幸免。一般来说,20层以上的单位噪音影响较小。

    3、灰尘

    一般认为8-10层是扬灰层,灰尘都会悬浮在这个高度,不上不下。10层以上的单位基本不会受到灰尘的困扰。

    4、视野

    这一条不必多说,肯定楼层越高视野越好。但是顶层单位太阳直射楼顶,夏天会很热,32层的住宅31层会相对好些。

    5、风水

    根据五行八卦来说,每个属相都有对应的属性,而每个楼层也都有对应的属性。人应该选择与自己属性相同的楼层居住,有利于自己的工作等。

    6、民俗

    中国人一向偏爱数字6、8,讨厌4。而西方视13、18都是不吉利的数字,这个要根据个人信仰作出选择。假如您什么都不在乎,选择不吉利的楼层在价格上反而能享受更多优惠。


中山房地产置业顾问


在城区大部分都会选择高层住宅,因为附近交通便利,配套成熟,但就一个问题,比较嘈杂,不知道选择哪个楼层会比较安静。

然而,想“静静”也不是很容易,毕竟不受车流的交通噪音,就会受到小区嘈杂的噪音影响。

首先,要看噪音最大影响程度

据环保部门专家调查发现,高层建筑的噪音分贝是具有”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5至24层的噪音较大,30层以上又会比较安静。

我们看一下每个分贝声音程度是怎么样的?

分贝是声压级的大小单位(符号:db),声音压力每增加一倍,声压量级增加6分贝。

1分贝 人耳刚能听到
20分贝以下 安静
40—60分贝 正常交谈声音
60分贝以上 属于吵闹范围
大于90分贝 会使听力受损
100—120分贝 待1分钟可暂时失聪

总结,我们要选哪个楼层较为安静呢?

环保局的专家研究表明,噪声向上传播,高层住宅在30到70米间噪声最大。楼层矮反而噪声小,除了因为绿化带、行道树可以降低噪声,还因为矮楼层只接收近距离的噪声,而楼层越高接收噪声的范围越广,远距离的交通噪声都可以传送到高层。

接着监测人员测试发现,一般5楼以上,噪音分贝会随着楼层增高而变大,当楼层更高时,噪音又出现下降。一般来说高层建筑中,5到24层噪声最大,其中噪声在11层到22层上升最多,30层以上又较为安静。如果是1幢26层高的楼房,20—22层噪声最大。

所以,可以选择30层以上的楼层就会较为安静。


旅居房产教授


对于这个问题,我深有感触,现住32层,实际上按照层高计算,高度大概90多米,除了汽车鸣笛之外,其他的声音应该听不太清楚,但由于小区的绿化几乎没有,前后几栋也是距离比较近,所以一些声音的环绕就会存长,导致地面的人大声讲话也是听得见。

所以本人认为大概有几点:

1.小区的整体设计,包括绿化,采光等考虑,如果都是按照正常标准甚至更高的要求,噪声可能会小一点,但是汽车的鸣笛真的没有办法

2.距离道路的距离

3.楼层外层墙体的设计

所以说高层,几层最安静,需要实际考察测量,很难说出一个标准,但有一点,高层数肯定要比底层数的要好一些!


小明说综艺


最安静的话,我觉得最好选中间,理由如下:

从第一层到第四层,接近地面,能够方便进出,但是,光照条件差,如果是在繁华的地段,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会很吵,尤其是晚上,12点之前,别想入睡,需要一段的时间,才会适应过来。

但是我也不建议选最高层,最高层容易漏水,而且冬不保暖,夏不凉快。而且如果家里有老年人的话,会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老人住在高层,一两个月都不见下来一次。

所以我建议,选中间。无论是从光照条件,还是其他方面,中间都比较合适。


那些历史中的小故事


年轻的时候住过20楼,噪音非常大。


苍耳魔术贴


我以前住23楼马路边,来往车辆倒不吵,楼下饭馆和对面广场舞吵闹得很。现在换房住的9楼,很安静了。所以还是要看房子的周边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