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時被騙,他知道真相後是如何處理的?

文史磚家


陶澍,字子霖,一字子云,號雲汀、髯樵。陶澍在嘉慶七年(1802)成為進士,被任命為翰林院編修,但不久後就因為父親去世回家了。此後的陶澍先後擔任了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撫,又在道光十年(1830)擔任兩江總督一職,他在職期間興修水利設施,改善海運,還設立了義倉來應對災年的壓力。

陶澍先後娶了七房妻室,相傳他的第一任妻子黃氏黃德芳是冒名頂替的。這則傳言是清人梁恭辰《北東園筆錄》裡記載的,正史裡並沒有相關記載,但這則傳言在當時流傳很廣,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陶澍本來是陶淵明的後人,他年少喪母,是父親陶必銓辛辛苦苦將他拉扯大。他的父親陶必銓很有眼光,早早地為陶澍定下了一門娃娃親,而這門娃娃親的對象就是安化的一位黃氏小姐。據說,這位小姐有著安化第一美人之稱,因為這個稱號,許多年輕男子傾慕不已,許多富商大賈家裡的公子哥都垂涎黃小姐的美貌上門提親。吳家也看上了黃氏的美貌,派人上門提親。而吳家正是安化著名的富庶之家,和清貧的陶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黃氏的父親貪戀這大筆錢財,想要悔婚,黃小姐也愛慕虛榮,想要嫁給吳家享受榮華富貴。只有黃氏的母親更加喜歡陶家,認為這樣的書香世家更加合適。但是在鉅額的財富面前,黃氏和她的父親已經昏了頭腦。更何況,陶澍當時不過是一個不知道日後能不能飛黃騰達的讀書人,以後能不能考上進士還是一個未知數,萬一沒考上,陶澍頂多在鄉間做做教書先生,黃氏才不願意嫁給在一個教書匠,以後受苦捱餓。

黃家的這對父女非要悔婚,但是在當時的封建禮教之下,悔婚是一個極其不道德的事情,不僅影響女子的聲譽,還可能對整個家族的名聲造成影響。更何況,在這種情況下,陶家怎麼可能答應悔婚呢?就在黃氏父女陷入兩難境地之時,黃氏的貼身丫鬟站了出來,提出可以由自己代替黃氏成婚。反正陶澍從未見過黃氏,嫁過去的黃氏長成什麼樣也無所謂,黃氏的母親喜出望外,立即認這個丫鬟做了義女,對外則宣稱這是他家的二小姐,並將準備給黃氏的嫁妝都轉交給了這個丫鬟,這個丫鬟就是後來陶澍的原配夫人黃夫人黃德芬。

嘉慶三年(1798),陶澍與黃德芬完婚,後來的黃德芬也向陶澍說明了他們李代桃僵,姊妹互換的事情,但是陶澍並不在意,反而對黃德芬十分滿意,就這樣,黃德芬安穩地在陶家留了下來。正可謂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誰能想到,僅僅四年後,陶澍就大翻身,考上了進士呢。從此之後,陶澍一生的仕途無比順暢,他也一路高升,連任顯赫要職。那麼當年嫌棄他的黃氏怎麼樣了呢?黃氏嫁給吳家之後,才發現吳公子簡直就是一個地痞流氓,整日無所事事,遊手好閒。有一次吳公子帶著人去打架,居然被打死了,黃氏就此守寡,吳家老爺也因為兒子的去世大病不起。中權旁落,吳小姐沒有了丈夫和公公的庇護,在吳家生活得苦不堪言。

陶澍聽說這件事後,心生憐憫,還向黃氏送去了五十兩銀子,黃氏拿到銀子之後,知道了曾經的貧苦讀書郎如今已經飛黃騰達高居顯要,自然是悔恨不已。沒想到,就這五十兩銀子不久後還被人偷了去,精神崩潰的黃氏最終自殺了。《北東園筆錄》中記載:“憐黃女在窘鄉,贈之五十金。黃女愧悔欲死,口抱銀號泣而不忍用,旋為偷兒竊去,忿而自縊。”黃氏的下場可謂是悽慘不已。

年少的清貧不能代表未來的成就,陶澍就憑藉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從清貧讀書郎到顯要官職,這都是陶澍努力的結果。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許多人被金錢矇蔽了雙眼,追名逐利,而忘記了一些更加重要的東西。金錢固然重要,但一時的錢財無法長久,你不能找到有魚的那個人,而應該去選擇會捕魚的那個人,這樣才是長久之道。


鄧海春


在清人梁恭辰所著的《北東園筆錄》中,講述了清朝名臣陶澍,因為考試不中,女方不願意把女兒嫁給他,把一個婢女假充女兒嫁過去的故事。那麼,這個故事是真實的嗎?

(陶澍雕像)

我們先來看看事情的經過。

陶澍是湖南安化人。他的父親陶必銓很有才華,是當時名氣很盛的詩人,學者,然而卻在科舉考試中屢考不中,再加上他又喜藏書,不懂得經營,因此生活每況愈下,到陶澍出生的時候,已經十分貧寒了。

受陶必銓影響,陶澍自幼好讀,再加上他很有天賦,年紀輕輕便攢了一肚子學問。

陶必銓很看重陶澍,早早託了媒人為他定下一樁好婚事。

女方姓黃,家境富裕,人也生得俊俏。之所以黃父願意把女兒嫁給陶澍,完全是看上了陶澍的才華,認為他將來一定能入仕為官。於是和陶必銓約定,把婚期定在鄉試過後。

沒想到,陶澍竟然名落孫山。黃父便犯了嘀咕,疑心陶澍會和陶必銓一樣,就算有才華,一輩子也只能做個貧困潦倒的書生。

正在此時,城裡的錢姓富戶,帶著重金找到了黃父。原來他喪妻不久,聽聞黃氏美貌,於是想將她娶為繼室。

黃父頗為猶豫,便告訴黃氏,讓她自己做主。

黃氏本就不願意下嫁陶澍,聽說後自然願意。但是婚期將近,如果突然悔婚,勢必名譽受損,說不準還會吃上官司,黃父因此頗為煩惱。

黃氏認為陶澍不曾見過她,何不讓婢女替她出嫁。黃父覺得有些道理,於是到了婚期,便將從小就陪黃氏長大的婢女,冒充黃氏嫁給了陶澍。

(婢女出嫁,圖取其意)

婚後,婢女一方面嚴守秘密,一方面又承擔了家事,讓陶澍專心應考。

在婢女的鼓勵下,陶澍非常發奮,愈發苦學,在科舉考試的道路上亦是過關斬將,最終在23歲那年實現了夢想,成為安化縣第一個進士。

隨後,陶澍入仕為官。

在從政的幾十年中,陶澍為官正直,恪盡職守,在吏治改革等工作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同時他又勤恤愛民,在地方上政績突出,因此屢得重任。

道光繼位後,身為先帝重臣的他,依然很受器重,不久便被擢升為安徽巡撫,隨後又被調任江蘇巡撫。到道光十年時,由於他政績斐然,道光提拔他擔任兩江總督的重職,加封太子少保。

妻以夫貴,那位冒充黃氏嫁給陶澍的婢女也跟著身份顯貴,被朝廷封為一品誥命夫人。

婢女雖貴為命婦,但畢竟惴惴不安,於是最終還是把真相告訴了陶澍。

陶澍得知後,頗為訝異。不過想到婢女陪伴他多年,且當年若不是婢女百般鼓勵,自己又如何能有今天。所以他原諒了婢女冒名頂替的罪過,依然對她如常。

(被掃地出門的黃氏,圖取其意)

後來,陶必銓病逝後,陶澍回鄉丁憂。得知黃氏嫁給錢姓富戶幾年後,由於錢姓富戶仗勢欺人強佔別人田地,結果引發械鬥,在混戰中被對方失手打死。

錢姓富戶被打死後,其族人為了剝奪錢姓富戶的家產,於是百般欺凌黃氏,最後還把她趕出了家門。

陶澍聽說後,感嘆不已,於是讓人給黃氏送去50兩金子,讓她補貼家用。

黃氏抱著金子,想到當初一念之間,命運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由得悔恨不已,於是啼哭了大半夜才睡去。

次日,黃氏起床,發現放在枕邊的金子不翼而飛,頓時又氣又惱,最後悲從心來,萬念俱灰,竟自縊而亡。

當然了,這個故事只是出現在《北東園筆錄》中,正史上並沒有記載。正史上的陶澍,娶的妻子叫做黃德芳。也就是說,本來娶的妻子就是黃氏之女,根本沒有掉包替換這樣的事情。

這件事是不是真實的,現在似乎已經不可考。不過,從《北東園筆錄》所記載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調性,以及黃氏改嫁給“錢”姓來看,顯然,附會上去的可能性比較大。很有可能是那種落第文人附會的文章,最終給梁恭辰收入他的筆錄中。再說了,女方也是陶家當地人,嫁人那得是“驚天動地”,女方要是嫁出去了,陶家哪有不知道的?所以內容似乎並不可信。

(參考史料:《北東園筆錄》)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世人從來只知出身湖南安化的陶澍是清代名臣,是清代經世派主要代表人物,卻很少有人知道:他身上曾發生過一件比今時狗血電視劇還狗血的大事。這件大事不是別的,正是他之被騙婚。

但相當有意思的是,但凡被騙婚者多會氣憤難當,可陶澍卻在得知自己被騙婚後不僅不生氣反而覺得這是命中註定。這究竟是為何呢?請聽具體分解——

陶澍生於乾隆四十三年,即公元1779年,祖籍是湖南省安化縣小淹鎮的陶家灣。他出身半書香世家,之所以說是“半書香”是因為其父陶必銓不僅四處設館教書同時還做農民的活計。

由陶澍父親的職業便可看出,他的家境並不特別好,而這家境最終也成了他被騙婚的原因所在。

陶澍年歲尚小時曾因父母命、媒妁言與同縣富戶黃姓人家的小姐定下婚約。可這黃小姐長大成人後, 因頗有幾分姿色而被一吳姓大富翁看上了,吳家公子看上黃小姐還重金派人前往黃家提親。

黃家一看,這吳家聘禮真真驚人啊,再一看吳家公子也是風度翩翩,於是黃家小姐當即就動心了。黃家老父對這門親事也是贊同的,畢竟誰都希望女兒嫁給好人家。所以在富戶吳家和一般家境的陶家之間,是個正常人都會選擇前者。

最後,經過黃家全家商議,他們決定退了與陶家的這門婚事。

可古代退婚哪有那般容易?果然,陶家一聽黃家要退婚立馬不幹了。幾次交涉下來,整個黃家的老小都沒了法子。

恰在這時,黃家一個丫鬟竟自告奮勇說:願意替小姐嫁到陶家為妻。

與陶澍黃丫鬟同劇情電視劇《錯點鴛鴦》劇照

黃家人一聽立馬來了精神,他們仔細一尋思:這陶家人根本沒見過黃家小姐,即便見過也並不一定記得她長大的樣子。這樣一來,冒名頂替不就神不知鬼不覺了?

隨即,黃家人決定:為讓真正黃家小姐順利嫁入吳家,冒險讓黃丫鬟嫁給陶澍。

實際上,黃丫鬟是具備頂替黃家小姐的條件的,一來,她姿容出眾;二來,她懂得隨機應變,這點從她主動提出要嫁入陶家便可見一斑;三來,她在黃家多年,熟悉黃家人,所以冒名頂替不易被外人察覺。

此計一出,黃家人立馬鬆了一大口氣,黃小姐大喜道:這下好啦,本小姐終於可以順利嫁入豪門了。之後的發生的一切都讓黃家人歡欣鼓舞:黃家小姐嫁入吳家,黃丫鬟也順利嫁給了陶澍。

話說,黃丫鬟嫁入陶家後,因心裡有愧所以對陶澍特別好,她不僅無微不至地照顧陶澍還一心鼓勵他考取功名、建功立業。

而陶澍在娶了黃丫鬟後從來未懷疑過她的身份,這一方面與黃家的瞞天過海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打心眼裡喜歡上了這個善解人意的黃丫鬟。

陶澍多少覺得自己這般家境卻能得妻如此簡直是天上掉了餡餅,帶著這種相反的他自然對妻子分外愛惜。為了不辜負妻子的所託,他便日夜苦讀。

陶澍與黃丫鬟婚後第四年,即1802年春,他便中進士,為第63名;四月,參加殿試,為二甲第15名;朝考,嘉慶帝召見,定為第55名。

也是自這年起,陶澍開始名揚安化,畢竟,他是安化這個小縣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進士。

消息傳回家鄉時,曾經為避免嫁給陶澍而嫁入吳家的黃家小姐驚呆了!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當初看不上眼的窮小子竟會成為當地最權貴的角色。

同時,在陶澍功成名就這段期間前後,黃家小姐所嫁之人竟在一次糾紛中,被毆打致死了。吳家少爺,即黃家小姐丈夫死後,吳家老爺因不堪打擊也跟著一命嗚呼了。自此,黃家小姐成了孤家寡人。關於這段,史書是這樣記載的,史載:

“後吳姓恃富,又佔曾姓田,兩相譬鬥。吳子被歐死,吳翁亦繼卒。族中欺黃女寡弱,侵吞其田產殆盡。”

這樣的結局,顯然是黃家小姐做夢也沒料到的。

失去靠山後,黃家小姐整日被族人們欺負,最後竟落了個被“掃地出門”的境況。而當年的黃丫鬟則相反,因婦憑夫貴,她成了一品誥命夫人。

與陶澍黃丫鬟同劇情電視劇《錯點鴛鴦》劇照

後來,陶澍在父親去世回鄉守喪時才得知了自己夫人不是黃家小姐的真相。但得到一切原委後,陶澍卻並沒有追究夫人冒名頂替之最,相反他對她比以前更好了,因為她相信:她和他是天註定的緣分。

與此同時,善良的陶澍還因憐憫黃小姐的悽慘遭際派人給她送去了五十兩銀子度日。

當在破屋裡的黃小姐收到昔日訂婚夫婿的五十兩銀子時,她整個人都怔住了。這段過往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時文毅(陶澍)已貴顯,以丁外憂歸裡,始悉其顛末,憐黃女(黃小姐)在窘鄉,贈之五十金。黃女愧悔欲死,口抱銀號泣而不忍用,旋為偷兒竊去,忿而自縊。”

這段文字也詳細記載了黃小姐的最終結局,那就是:她因不忍用陶澍給她的五十兩銀子終日抱著銀子哭嚎,最後錢被小偷偷走後,她因悔恨憤懣而上吊自殺了。

這個故事裡兩個女主人公的結局,究竟是命呢還是其他呢?

相關參考史料:

《北東園筆錄初編·卷六》、《清稗類鈔》、《清史稿》


記者李滿


標籤一:被騙

關於陶澍娶妻時被騙的故事,記載在梁恭辰所著的《北東園筆錄》中。陶澍年輕時,曾與一黃姓人家,許下一門親事。不想同縣吳姓有錢人,也看上了黃姓女子,許以黃家重利,娶作小妾。見錢眼開的黃父答應了這門親事,移花接木地將丫鬟許給陶澍。

成婚後,丫鬟將實情如實告知,但陶澍並不介意,將馮京當馬涼。反而在“馬涼”日後落難之時,以五十兩相贈,傳為美談。而留下“馬涼”了,站在原地,“斯人獨憔悴”的場景。

標籤二:清朝名臣

陶澍嘉慶七年進士,當年位列為二甲第15名。歷任翰林院編修、御史,福建、安徽等地的布政使、巡撫,道光朝更是出任兩江總督。縱觀陶澍一生被認為是經世派,不在是坐而論道,是直面時局,關心民生,多個領域銳意進取。

1.漕運:即糧食的運輸。政府將各地的糧食經由黃河、淮河等河道運往京城,稱為“河運”,明清設有“河道總督”,負責河道堤防、疏浚。但河運耗時、費用高,性價比低。元朝一度採用海運代替河運,進入明朝又放棄了海運,轉為河運。道光五年,洪澤湖決堤,造成運河不暢。陶澍力排眾議,僱傭沙船運送蘇州、松江、常州等四府一州的漕糧經由海路,運送至天津,從而恢復了漕糧海運。被認為是“利國、利民、利商”之策。2.鹽務:官府與鹽商暗中勾結,控制食鹽價格,坐享價差,形成了壟斷集團。既不利於人民,也與利於清政府的財政收入。陶澍上任後,推出15條章程,改革鹽務。其次,實行票鹽,即只要照章納稅,均可領取票鹽,按照票上配額經營鹽務。從而避免了官府中飽私囊,確保了財政稅收。僅此一項,陶澍便收取了二千四百萬兩稅銀,無疑對風雨飄搖的清政府,是好一陣“及時雨”。


此外,陶澍還愛民如子,在京設立了“悅生堂”,相當於福利院,救助老弱、殘疾等弱勢群體。而且是個堅定的禁菸派,清正廉明,最後積勞成疾,病死在兩江總督任上。

闢謠

官聲不錯,也引起了古代“自媒體”的關注。不過陶澍娶妻時被騙,更是是“緋聞”,人紅是非多嘛。理由有三:

  1. 陶澍所著《處士黃殿元墓表》,類似於陶澍為岳父所做的墓誌。記載:黃崇榜(即上述黃姓人家)並沒有吳姓女婿;
  2. 黃女由其祖母陶氏撫養長大,而陶氏孃家與陶澍是近鄰,兩家關係和睦。在封建森嚴禮法之下,黃姓人家易女而嫁的做法,需要承擔道德上極大的風險;
  3. 陶澍此時已是名滿全縣,前途無可限量。黃女作為書香門第出身,應該也對陶澍是滿意的,對於斷不會,自毀前程,嫁作小妾。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公子霜塵


晚清,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湖南大才爭相出世,但造出這一泉湧之勢的卻是少有人知的道光朝的名臣,陶澍。

一生專治清史的史學名家蕭一山對陶澍的評價既宏大又客觀——

不有陶澍之提倡,則湖南之人才不能蔚起,是國藩之成就,亦賴陶澍之喤引爾。
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固皆標榜經世,受陶澍、賀長齡之薰陶者也。

從這番評價可以看出,湖南大才蔚然而起,一是受了陶澍經世之學的薰陶,二是受了陶澍的大力提攜栽培。

曾國藩與陶澍的交際淵源稍淺一些,另兩位晚清中興名臣胡林翼、左宗棠則與陶澍有著極深的淵源。

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若沒有陶澍對他超凡脫俗的賞識與點撥,年輕時很放浪形骸的胡林翼很可能廢掉;左宗棠是陶澍的兒女親家,要知道左宗棠與胡林翼可是同輩人,陶澍能以兩江總督東南第一封疆大吏的身份與落魄晚輩書生結成兒女親家,只此一點就可看出陶澍愛才惜才的胸襟與眼光,可以這麼說,沒有陶澍以這種方式為左宗棠鍍金,左宗棠再自詡為諸葛亮再世,可能最終也出不了。

晚清三大頂級名臣,兩個直接踩了陶澍的肩膀,可見陶澍對湖南大才崛起的貢獻有多大。

現如今,陶澍之所以名氣不大,實在是因為早死二十年的緣故,太平天國興起,名臣奮起時,他已逝去了二十多年,屬於典型的治世之能後世不知,繼往開來之功當時可鑑。

陶澍是有清一朝,湖南走出來的第一位封疆大吏。

乾隆四十三年(1779年),陶澍出生在湖南安化縣小淹鎮陶家灣,少年時代一直隨科場失意的文人父親陶必銓苦讀,以至於苦讀出一段佳話——父子二人在河邊築“印心石屋”,常年苦讀,終在二十三歲時金榜題名,道光帝后來曾兩次為這一對父子的苦讀石屋御筆題額。

陶澍娶妻被騙,這是清代文學家梁恭辰在《北東堂筆錄》中記載的一段名臣軼事,說的正是陶澍寒窗苦讀時的一段辛酸往事。

嘉慶三年(1798年),十九歲的陶澍正準備參加鄉試,安化縣一黃姓人家因看好陶澍的科舉功名路,與陶家定下親事,兩家約定,待陶澍參加完鄉試,才子佳人即完婚。

哪知道,陶澍卻在隨後的鄉試中名落孫山,黃姓人家將這一挫折看在眼裡後,猶豫了,黃家擔心陶澍可能會步其父陶必銓的後塵,一生能讀不能試,終歸是寒酸命。

黃家想悔婚,黃家小姐亦有此意,因為拿不出說辭理由,最後竟使了個調包計,讓家中的丫鬟冒充小姐之名嫁給了陶澍。

而這位黃家小姐呢,隨後便嫁給了地方上一個姓錢的地主富戶。

然而,黃家用騙局將這一樁婚事忽悠過去後,陶澍隨後卻迎來了科舉仕途的遠大前程,當初的窮書生一路高升,到四十出頭時已成了封疆大吏。

而反觀當初那位眼拙勢利的黃家小姐,命運則急轉而下,她嫁的那個錢姓地主,因為仗勢欺人,橫行霸道,竟在一場械鬥中被打死了,而她本人也在錢家破敗後被趕出了家門。

長久以來,陶澍並不知道自己的婚事裡還有這麼一個騙局,到他已成兩江總督時,她的原配也就是當初那個冒名頂替的小丫鬟害怕了,只好向總督大人和盤托出。

陶澍何許人也?當聽到這一切時,當然是只念小丫鬟一路追隨持家的功勞,絲毫不在意當初的汙點。

對原配是以德報怨,對黃家小姐又當如何呢?

只能略表心意,送去五十兩黃金接濟生活。

然而,當看到這五十兩黃金的時候,黃家小姐悔恨不已,但為時已晚。

有一種說法,黃家小姐因經受不住這種刺激、打擊,最後自縊了;另一種說法,黃家小姐在陶家的庵堂裡帶發出家了。

整個故事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既知今日,何必當初的味道。

但很遺憾,軼事終歸是軼事,不是歷史的真相,陶澍在嘉慶三年(1798年)與安化縣一都河曲溪人黃德芬完婚,是有明確記載的,原配被調包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文人之所以在陶澍身上杜撰這樣的軼事,大概也是因為他的經歷很適合演繹一個道理——

莫欺少年窮!


黑句本


清朝名臣陶澍(shu),絕對是一個被人們忽略和遺忘的牛人,他的知名度嚴重和其成就不符。

大家可能對陶澍很陌生,你可能知道晚清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林則徐等人。但你不知道這些人曾和陶澍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或被陶澍舉薦或被提拔過。

比如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左宗棠這個這個後起之秀和陶澍是兒女親家,陶澍在退休前曾力薦林則徐接替自己的兩江總督之職,曾國藩被陶舉薦給了道光皇帝,第一個開眼看世界的魏源,曾拜倒在陶澍的門下……

可以這樣說,陶澍慧眼識珠,有伯樂識千里馬之能,稱晚清的伯樂不為過也。

然而就是這樣的伯樂,年輕時卻沒有一個伯樂看出他是一匹千里馬,甚至他的準岳父母竟然欺騙他。

陶澍在19歲時被人騙婚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陶澍(1779~1839)湖南安化人,23歲時(1802年)中進士,隨後進入宮中成了道光皇帝的御用秘書,出任翰林編修。

經過二十多年的奮鬥,50歲時(1830年)官拜兩江總督,60歲時因中風倒在了總督府,兩年後,62歲時去世。

從上可以看出,陶澍從23歲開始發達,但在之前卻不順利。原來他在17歲時曾落榜了,在19歲時,父母為他尋了一門親事,和安化縣一女子黃德芬訂了婚。

然而就在迎娶黃小姐之際,黃家突然變卦要悔婚,說這婚不想結了。(問題來了)黃家為何要這樣做呢?

原來黃家是當地一富戶,而陶家則是一耕讀農家,陶澍的父親是一位私塾先生。

黃小姐的父母之前答應婚姻,是覺得陶澍一定能金榜題名,誰知陶澍名落孫山落榜了。

小姐父母害怕未來的女婿和他老爸一樣當一輩子教書先生,所以有悔婚之意。

恰在這時,附近鄉的一馬姓富戶向黃家求婚,黃小姐的父母一掂量,覺得馬家騾、馬土地多,把女兒嫁給馬公子肯定比陶澍強,於是就答應了馬家求婚。

然而陶澍娶親的隊伍馬上要到了,這可急壞了黃家上下。

就在這時,黃小姐的丫鬟於姑娘主動提出代小姐出嫁,平時小姐對丫鬟情如姐妹,丫鬟有報恩的意思。

黃小姐大喜過望,總算丫鬟解了燃眉之急,就這樣,於姑娘“桃代李僵,姊妹易嫁”嫁給了陶澍。

沒過多久,黃小姐歡歡喜喜嫁給了馬公子。

由於古代結婚前,男女雙方都沒見過面,於是丫鬟替嫁一事瞞過了陶澍。

轉眼四年過去了,陶澍在23歲高中進士,然後春風得意步入了仕途,最後成為了一方封疆大吏,原配(於氏)也被封為了一品誥命夫人。

就在陶澍志得意滿時,偶然得知了騙婚真相,同時得知了黃小姐的近況。

原來黃小姐嫁給馬公子後,黃家家境每況愈下。到後來馬公子和同族兄弟爭土地起了糾紛,最後貪上了官司,家中財產敗光不算,馬公子還輸了官司。

一氣之下馬公子服毒自盡,只留下了孤零零黃氏一人。

等陶澍回家後,問於氏到底怎麼回事?當時嚇壞了原配夫人,於氏把當時的情況一五一十說了,最後跪求陶澍高抬貴手。

陶澍急忙把夫人攙扶起來,坦然一笑安慰夫人道:“人生富貴天註定,夫人乃旺夫相,嫁給我後,我的仕途一帆風順,豈不是天意乎?”

陶澍胸懷大度,並沒有追究夫人的冒名頂替之罪,而是對她恩愛如初。

不僅如此,陶澍因同情黃小姐的遭遇,派人給她送去五十兩銀子。

黃小姐因懊悔羞愧,竟抱著銀子嚎啕大哭起來,心想“我的命好苦!本來這一品誥命夫人的是我的,誰知被丫鬟得了。”

黃小姐腸子都悔青了,哭累了昏昏睡去,當她醒來時,發現銀子都被賊人偷走了。黃氏人財兩空,經不住打擊,最終懸樑自盡。

其實這都是命,怨不得別人!


秉燭讀春秋


陶澍這個名字可能並不太為人熟悉,不過說起林則徐、魏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這些名字恐怕就沒幾個人不知道了。那麼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大家:如果沒陶澍的賞識與提拔可能就沒上面提到的這些晚清名臣們日後的成就。陶澍絕對是一個知名度與成就嚴重不匹配的人物。中國史學界有這樣一種說法”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鴉片戰爭以前的整個古代《中國曆代名人詞典》一共收錄名人3005人,其中湖南籍僅有23人,佔0.77%;而鴉片戰爭以後的近代名人共750人,其中湖南85人,佔11.33%。可以說湖南在近代出現了人才井噴的現象。從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燾、譚嗣同、宋教仁、黃興、蔡鍔一直到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的52名領導人中湖南籍有10人,佔19.2%。在1955年9月授予的10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湖南人有3位;在人民解放軍的10位大將中湖南人有6位;在57名上將中湖南人有19位;在100多名中將中湖南人有45位。由此可見所謂”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的說法是相當有根據的,那麼開啟湖南人才井噴現象的標誌性人物是誰呢?也許在大家過去的傳統印象中這個人應該是曾國藩——畢竟左宗棠、李鴻章、沈葆楨、胡林翼等晚清名臣都得自於他的賞識提拔。不過實際上真正開啟湖南人才井噴現象的人是陶澍:賀長齡、林則徐、魏源、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等這些在近代史上如雷貫耳、熠熠生輝的人全都深受他的影響,以致於後來張之洞評價稱陶澍為“道光以來人才第一”。陶澍究竟有哪些事蹟當得如此的稱謂呢?

嘉慶、道光年間湖南出現了以陶澍、魏源為代表的“湘系經世派”,其特點是:具有強烈的經世意識,主張積極入世,通經致用,“治國、濟民、平天下”,大力推行改革措施,陶澍的經世思想和經世功績對日後的林則徐、左宗棠等人的世界觀均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作為經世派另一代表性人物的魏源早年就拜在陶澍門下。陶澍自己的為官經歷也是講求經世致用的,所以他一生的政績其實是相當突出的,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他的知名度和他的成就貢獻完全不匹配。話說嘉慶二十年(1815)九月陶澍被升任巡漕大臣的陶澍奉命巡視江南漕務。當時京城及周邊地區官員、軍隊、百姓的口糧主要由江南地區通過大運河北運,朝廷為維持這一事關帝國安危的生命線而專設了漕運衙門,這在當時可是一大肥差。陶澍上任之前就聽聞漕運系統貪腐成風。十月三十日他到達江蘇省江浦巡漕衙門入住,各級漕運官員紛紛前來拜會這位朝廷欽命的巡漕大臣。陶澍以沿途勞累為由,一個也不接見。委託隨巡人員代收禮品禮物,一個個登記送禮人姓名、禮品種類、數量。然後他派人到各地明查暗訪,深入調查瞭解,掌握了貪官汙吏的數額和貪汙的手段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十天後陶澍才接見這些漕運官吏,只見巡漕衙門口站立20個兵丁,廳門上懸掛著陶澍寫的一副對聯: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無知者;辦一事須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等漕運官吏進入大廳後陶澍把驚堂木一拍厲聲質問道:“你們薪俸不高,要養家餬口,哪有上千銀兩和珠寶玉石、珍貴禮物送上司?顯然是來源不明。所送禮金禮品全部沒收歸公,交地方作為修建書院之用,解決失學兒童入學問題。各地所欠漕糧限在一個月內全部交還清楚,違者從嚴懲辦”。據《清史稿·陶澍傳》記載:“陶澍巡漕僅半年,辦500萬石之米運抵燕京,為前後十年所未有。”故江南一帶稱陶澍為“陶青天”。陶澍嚴懲貪官的故事,至今還在江蘇揚州、兩淮一帶流傳。

嘉慶、道光年間清王朝各省錢糧虧欠均在兩三百多萬銀兩,其中最嚴重的安徽達到了一千多萬銀兩。公元1821年道光帝登基後四川總督蔣攸鋯向道光帝奏報:陶澍在四川任川東兵備道期間治理有方,政績昭著,治行為四川第一,堪勝大任。於是道光帝在養心殿召見陶澍,提拔陶澍為安徽省布政使,主管全省糧錢和人事。在此之前安徽錢糧清查年年進行,終因官官相護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過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虛應故事。陶澍到任後立即調集藩司衙門原有檔案,建立清查局,組織專門班子清理各州縣虧欠錢糧數額。並按地方官員、年份、數額落實清查欠款情況,累計有瀆職虧欠官員62人。陶澍分別根據情況予以處理並制訂《追捕章程》,限期追回欠款,上繳了國庫。《清史稿·陶澍傳》載:安徽庫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領。陶澍自為布政使時,鉤核檔案,分別應劾、應償、應豁,三十餘年虧欠積案,豁然一清。陶澍自此獲得了“理財專家”的美稱。歷代封建王朝鹽鐵之稅與田稅同為國賦之主要項目。道光十年(1830)陶澍出任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清代的地方督撫中有最為重視的就是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前者事關政治中心京畿重地的安危,後者事關朝廷財賦要地江南的興衰,而鹽政又是江南經濟的重中之重。陶澍到任後先是裁減總督衙門和鹽政衙門的機構編制,接著又廢除了明代以來的“綱鹽制”,實行票鹽法:任何人只要按章程納稅,發給票證,憑票運鹽、銷鹽,只認票不認人。由此避免以前大鹽商勾結官府壟斷行業的現象,杜絕鹽政衙門的貪腐現象。

不過仔細說起來陶澍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的改革之舉當屬海運漕糧:清代的經濟中心位於江南地區,北方的京師及其周邊地區的糧食產量並不足以供給龐大的人口,為此必須將江南魚米之鄉的糧食通過大運河運往北方以解決當地百姓、官吏、士兵的吃飯問題。然而清代黃河屢屢氾濫,以致於大運河上的漕糧運輸往往為洪水阻斷。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就曾下旨讓大臣們商討改由海路運輸糧食是否可行的問題,然而滿朝文武多是因循守舊之輩,以致於海運的提議在提出百年之後仍未能加以嘗試實踐。道光四年(1824年)冬因黃河水倒灌洪澤湖,淮安清江浦高家堰大堤潰決,高郵至清江浦一帶運河水勢微弱,漕船無法通行,京城糧食供應告急,被糧食危機逼得著急上火的道光皇帝下旨再議海運一事。這時陶澍聯名江蘇布政使賀長齡、江蘇按察使林則徐積極倡導海運。道光五年六月二十陶澍抵達淮安清江浦視察河漕:時值盛夏,數萬運夫烈日下揮汗如雨,扛米翻壩,他見之不禁動容,也因此更堅定了海運的決心。道光六年(1826年)二月初一在道光皇帝下旨商議海運的整整一年後清代有史以來第一次官方海運正式啟動。十天之內每天超過90艘商船前來兌運,共裝米糧80萬石。以當時的裝卸技術而言: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速度,可見陶澍等一眾官員籌劃之精,督辦之勤。大約一個月裡,有不下1000餘艘運糧海船,出長江口揚帆北上。隨船押運參將關天培抵達天津後,於三月十五報告稱:已查明到岸進口船424艘,後繼船隻390餘艘“不日可來”。漕糧海運的首航,顯然相當成功。海運漕糧不僅有效緩解了當時嚴峻的糧食危機,也為鴉片戰爭後中國海運海權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陶澍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不僅限於他本人的廉潔奉公和銳意改革之外,同時他也是一個慧眼識人的伯樂,大量人才因他而獲得提拔任用,在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林則徐、左宗棠、胡林翼三人:1814年冬陶澍發起組織詩社,林則徐經友人介紹加入。陶、林兩人成為詩友後由於志同道合、性格相投關係逐漸親密——兩人是朋友,也是上下級,事實上林則徐一生都視陶澍為前輩。兩人攜手興修水利、整頓財政、治理漕運、倡辦海運、革新鹽政、興辦教育、嚴禁鴉片。胡林翼是陶澍親自選定的女婿,此人早年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以致於連陶澍的母親都責備兒子不給找這樣一個女婿,可陶澍卻斷定胡林翼日後必成大器,後來胡林翼果然官至湖北巡撫,成為湘軍元老。陶澍不只有女兒,也有兒子,他給兒子也說了一門親事,不過女方可不是門當戶對的達官貴人之家,女方的父親不過是一個還沒出仕為官的舉人而已,可您要是知道這個舉人就是日後的軍機大臣、兩江總督、收復新疆的大功臣左宗棠還會覺得陶澍沒眼光嗎?這還只是陶澍直接發掘的人才,至於受到他的經世致用思想影響而湧現的人才就更多了:可以說後來的譚嗣同、蔡鍔一直到新中國的第一代領導集體中的很多人都繼承了陶澍的經世致用思想。清史專家蕭一山因此評價稱:“不有陶澍之提倡,則湖南人才不能蔚起,亦賴陶澍之引喤爾。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固皆標榜經世,受陶澍、賀長齡之薰陶者也。”由此可見陶澍對近代湖南人才湧現的歷史性貢獻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慧眼識人的陶澍直接推薦提拔了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等晚清湘籍人才,二是他的經世致用思想對後來的湖南學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說到這兒是不是覺得陶澍這個人很牛啊?可就是這個牛人早年曾經歷過一次騙婚事件。這也算是陶澍人生中一樁奇聞異事吧,那麼陶澍是如何處理這次騙婚事件的呢?

1779年陶澍出生於安化縣一個落魄的書香世家,父親陶必銓在當地是一位小有名氣的詩人。陶必銓儘管在當地也算有才華的人,可不知道是運氣差或者確實是能力不夠,反正他參加科舉考試一直是沒考上,所以只好在家以教書為生。由於陶家的家境並不好,所以陶澍從五六歲就開始砍柴、放牛、打漁,但他總是書本不離身:只要一有空閒就勤學苦讀,樹蔭下、石頭上都成為他的天然書房。陶必銓看到陶澍天資聰穎且如此好讀,於是就決定在幾個孩子中重點培養陶澍——把他送到私塾“水月庵”讀書。陶必銓也許是因為自己沒考上,所以就對陶澍抱有格外的期望,就想著能讓兒子替自己圓科舉夢。陶澍19歲那年就是肩負著父親的這種期望去參加鄉試的。要說陶澍的文化水平還是很高的:他十一歲就能巧答妙聯,十二歲就能寫八股文。十三歲時陶澍伯父的油榨作坊開業,於是就想請人寫一副對聯取個好兆頭,但連請了幾位有名的秀才作對聯都不滿意。陶澍知道此事後就到伯父家毛遂自薦,稍微思考後一揮而出:榨響如雷,驚動滿天星斗;油光似月,照亮萬里乾坤。此聯氣勢宏偉、珠聯璧合,對聯中倒嵌“榨油”兩字,凸顯主旨,十分切題。從此陶澍就被鄰里坊間稱為“神童”。聞名鄰里的“神童”陶澍要去參加鄉試這件事很快就傳遍了。當地一個姓黃的大戶人家就覺得即將參加鄉試的陶澍是一潛力股,於是就想著在別家下手之前先跟陶家結成兒女親家。黃家人上門向陶必銓提親,於是雙方就約定:等陶澍參加完鄉試回來後兩家人就操辦婚事。

不過黃家其實是由自己的小算盤的:如果陶澍真的是潛力股,那麼此次鄉試對他而言只是小菜一碟;如果失算走眼,那麼就要另想辦法了。結果陶澍還真就落榜了。黃家人得知陶澍落榜的消息後實際上就動了悔婚的念頭。不過在那個時代悔婚二字著實不是什麼好字眼,尤其是作為女方提出悔婚會對待嫁姑娘的名聲造成極大的損失。偏巧這時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鄰村有戶家境殷實的吳少爺在老婆死後打算續絃,偏就看上了黃小姐。那時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實際上陶澍和黃小姐在此之前壓根就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識誰,於是黃家一合計讓家裡的丫鬟冒充小姐嫁給了陶澍,而真正的黃家大小姐就嫁給了財大氣粗的富商吳家。在黃家人看來這樣操作簡直太好了:不僅能保住黃小姐的名聲,還能讓她另謀夫家;陶家那邊也沒傷了和氣,萬一陶澍將來真有出頭之日,那麼自家還多了一座靠山。反正陶家人都沒見過黃小姐,不知道她長什麼樣子。陶家人不知道嫁過門來的“黃小姐”其實是冒牌的,仍按娶妻的禮儀大辦酒席宴請賓客,一家親戚好好慶祝了一番。然而到了晚上一對新人被送入洞房後卻全然沒半點喜色:新娘子黃德芬端坐床前,心如萬蟻噬心;一旁站著的新郎官陶澍則一言不發,似有心事。

”黃小姐“心知自己是冒牌的,有此反應不足為奇。那麼大喜之日陶澍也情緒不高呢?莫非他已看出端倪?他還真看出這個”黃小姐“是冒牌的了。善於識人斷物的陶澍觀察力是相當細緻入微的:他一看就發現誰家的大小姐會有一雙大腳呢?只有終日做粗活的丫鬟才會有這樣的大腳嘛。儘管陶澍看出來了,但白天在婚禮上他並未聲張,因為這事一旦被捅破,那麼勢必使陶家、黃家兩邊都顏面掃地。現在到了兩個人獨處的時間他依然沒說破此事,因為他在等新娘子自己說出來。眼前端坐的新娘子自然不知道這個已成為她丈夫的男子心中所想,可憑藉女人敏銳的第六感還是能感覺出:他似乎已看出她並非“原裝”小姐。再說能瞞得了一時,還能瞞一世?要知道為了圓一個謊話往往要說無數謊話才行。避免這種局面出現的最佳方法就是在圓謊話之前先將真話說出來。思來想去後黃德芬最終道出實情並祈求陶澍原諒。陶澍聽了”黃德芬“的坦白之後高興地對黃德芬說:“我觀你良久,早知你並非黃家小姐。我之所以不言不語,就是在等你將實話講出來。不然你我夫妻二人往後必生間隙。””黃德芬“本來還帶著一絲歉疚,可是聽了陶澍的話之後她忽被一股暖意取代。從這一刻起她下決心要一輩子忠於夫君。

中國古代本質上是一個男權社會,女子很少能在史冊中留下姓名。這位成為陶澍夫人的冒牌黃德芬小姐的真實姓名並未留下,所以我們姑且還是稱其為黃德芬。不知道這位黃德芬小姐是不是有旺夫命:她嫁到陶家後陶澍在事業上就有如神助。第二年陶澍中舉;第四年陶澍成為安化地區有史以來第一位進士!這下黃家人徹底傻眼了,令黃家人傻眼的還在後頭:因為陶澍為官清廉、治理有方,曾先後調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撫。在此期間陶澍還奏請皇帝為他的夫人黃德芬賜封一品誥命夫人。道光元年(1821年)已是一方封疆大吏的陶澍衣錦還鄉。這時當年嫁入吳家的真黃小姐日子可並不好過:這時吳少爺已病死,黃小姐在吳家受人虐待,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陶澍知道後就以夫人的名義送去50兩銀子。羞愧難當的真黃小姐準備上吊自殺,幸好被人救下。陶澍得知後專門拿錢買了一棟房子給真黃小姐居住並定期給她送錢和食物。

從陶澍早年這一經歷中我們不難看出他的心胸氣度和細緻入微的觀察力。他在對待自己的終生大事上同樣表現出他的慧眼識人——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黃德芬不愧是陶澍的終生伴侶,陶澍一生的成就在一定意義得益於自己這位夫人扮演了賢內助的角色。1839年陶澍病逝於兩江總督任上,享年62歲。陶澍死後江淮鹽商集資4萬兩白銀捐贈給黃德芬,以便她晚年能過上好日子。可黃德芬拒絕了這一筆鉅款並說道:“夫君生無虧,死無欠,不要汙染吾夫子。”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我夫君活著的時候並沒有虧待你們,死了也沒有欠你們,請你們不要以這種方式玷汙我夫君的清名。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陶澍?這人的名字大傢伙瞅著有點生,所以開頭的時候,老梁先簡單的介紹一下這人,打個底,然後在來解決題主的問題。

陶澍滿清那會臨幸嘉慶,道光二帝的名臣。腦殼上帽子那是一頂比一頂大,官至兩江總督,還貼著太子少保的銜。

尤其是道光對陶澍那叫個器重,當年倆人第一次見面,就談的不錯,之後兩天就見了三次面,一次就嘮叨兩三個時辰。就這環境,陶澍想不發達都難。

而陶澍最大的優點就是瞅人的眼光賊準。左宗棠,大傢伙知道不?兩人是兒女親家。當年和左宗棠初次見面,那叫個一見如故。您說說,這頭一次見面倆人聊天都能聊一整天,最後感覺不過癮,大晚上點根蠟燭繼續聊,兩人這就成了忘年交了。

不久,左宗棠奔著京城去會試,這一傢伙下去有點倒黴——名落孫山。

人家陶澍聽了這信,直接將左宗棠接到自己個的家裡盛情款待,期間指著自己那兩江總督的辦公桌說:“小子!爺們看好你!我是老了,瞅見那個位置沒,它一定是你的。”

弄的左宗棠都不好意思了。

接著陶澍趁熱打鐵:“之前我一直不好意思提,現在我厚著臉皮給自己二小子,向你討個女兒做兒媳婦,咋樣?”

瞧人家這事辦的利索不。之後陶澍被老黑老白邀請去喝茶,就讓左宗棠照看自己個的家人。而左宗棠在安化桃園別墅,也就是陶澍的家裡一住就是七年,一邊教導陶澍的二小子,也就是自己個女婿,一邊幫著打理陶家的家業。

到了最後左宗棠的名氣遠超陶澍,兩江總督的帽子都是最小的,入駐軍機還當了大臣,就這位置放過去,那也是宰相啊,但左宗棠卻一直以自己是陶澍的繼承者自居。

好了有了前邊打底,咱再瞅瞅題主這事到底是咋回事呢?

開頭的事

這事在正史上他就沒有提過,只是在滿清文學家梁恭辰的《北東堂筆錄》中提過這事。這事在當時傳的神乎其神的,都有好幾個版本,最後連道光都知道了,接見陶澍的時候,八卦一樣向陶澍打聽過。

所以這事應該是有的。那麼老梁就把這事的經過詳細的說明一下。

這麼說吧,老梁覺得陶澍這岳父一大家子就是一窩棒槌,那倆眼珠子扣出來可以當泡踩著玩的存在。

陶澍的老爹——陶必銓,那是滿肚子的墨水,名氣大的很,可是他極度不適應科舉這事,那叫個屢敗屢戰屢戰屢敗,一輩子就一個職業——教書。那年月教書也只能填飽肚子而已,他還特別喜歡收藏書籍,好傢伙這愛好直接導致了家裡那叫個窮。

在這種情況下,陶澍就出生了。想必有陶必銓的薰陶,陶澍的才氣那也是槓槓的,那小肚子裡裝的墨水不比他老子陶必銓少多少。

陶必銓瞅著兒子一天天的長大,這就找了一個姓黃的人家訂了親。

這老黃家家境好,能讓他們家瞅上陶澍的原因就是陶澍那一肚子的墨水,就想著來個提前投資啥的,撈個官老爺親戚的帽子戴戴。

於是兩家人這就約定,鄉試之後結婚。

你說也湊巧了,這鄉試之後陶澍連個邊都沒摸到——名落孫山了。這事弄的,老黃家就琢磨,陶澍是不是像他老爹一樣,光長才氣沒有運氣的主,這輩子當官就別指望了。

就在老黃家猶猶豫豫的時候,這城裡邊有一個姓錢的富戶,循著味就找來了。

“俺那黃臉婆剛死,現在尋思續個弦啥的!轉臉就聽說你家要出閣的閨女長的那叫個水靈,聽的俺心癢癢,把你女兒嫁個俺咋樣?”這老錢上了門就提親。

老黃家感覺這官老爺親戚的帽子撈不到,撈個有錢人親戚的帽子也不錯,一家人關起門來商量,最後把問題推給女兒,讓她自己做主。

得,你說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人,她能有啥見識。開頭瞅著陶澍家裡那黑鍋底一樣的房子,就老大的不樂意,現在讓她自己決定,那還用選嗎?直接就投了老錢家一票。

好吧,老黃家這主意是打定了,可這和陶澍的婚事咋整?

您要是直接拒絕,這名聲你要不要?畢竟人家陶澍沒有啥錯不是?

這時候,黃家小姐的丫鬟站出來:“要不把我嫁出去吧,反正陶澍也沒有見過小姐是啥模樣?”

老黃家一聽,覺得這主意不錯,一拍大腿根子就這麼決定了。

丫鬟出嫁的那些個陪嫁一樣都不少,丫鬟這就嫁過去了。陶澍不知道啊,喜滋滋的就把這婚事給辦了,美滋滋的入了洞房。

這事就這麼過去了。咋說呢?這丫鬟那就是個旺夫的命,忙裡忙外的承擔了陶澍家裡的事,還鼓勵陶澍安安心心的應考。

陶澍這掄起大筆桿子,在科舉的路上一路猛衝,他二十三歲那年,用手中的筆桿子終於捅開了進士的大門,成為了安化縣那嘎達第一個進士。

那叫個美,騎著高頭大馬,滿大街亂竄,一幫子平頭老百姓湊熱鬧一樣的看著。

結果

啥叫旺夫啊,這就是!嘉慶朝的時候,陶澍這就一敲門磚丟過去,就進了御林院,一路走過來到了道光朝,最終就坐了兩江總督的位置。

那丫鬟也頂上了一頂一品誥命夫人的帽子戴上了,戴上這帽子的丫鬟,瞅著這帽子小心肝撲通撲通的跳著。

這咋整呀?原先就想著,陶澍撐死了弄個七品芝麻小官坐坐就得了,再不濟當個教書先生也不錯,起碼一家子吃喝夠了就成。可您這要麼不發達,這一發達,連帶我這個丫鬟命,居然也撈了一頂帽子戴,這玩的有點子大了。

這丫鬟乘著晚上,老陶高興的時候,就把這事前前後後都交代了。

聽完老陶樂了:“我以為啥事呢?就這事!你在老黃家是丫鬟的命沒錯,這到了老陶家那就是老陶家的大老婆?再說開頭的時候家裡有啥?你不是賠著俺走過來了嗎?現在要啥有啥!這就不是個事,好了我知道!以後就要別提了!現在挺精神的,咱忙乎一會,累了再休息?”

“瞧你個死樣?”……

好吧,這事到這也就那樣了,老陶家就算翻過去了。

那麼老黃家呢?

這黃小姐她的命可就薄了一點,人是嫁過去了,這老錢就是個和地皮橫和老天爺橫的主,欺男霸女的啥事都乾的主。有一年感覺自己的屁股挺大的,非要搶佔別人的土地,結果就引發了械鬥,這感情好被人家一傢伙就給弄死了。

大傢伙也知道那年月,男人就是家裡的頂樑柱,這頂樑柱塌了,首先就是那些個親戚上門,把這姓錢的家產一股腦的分了,最後一腳就把這黃小姐給踢出了大門。

得,連家都沒有了。

開始的時候,陶澍腦袋上的官帽子還不夠大,這黃小姐的生活那叫個悽慘,到了陶澍做了賞析按察使的時候,當地的官員對這黃小姐還照看一二。

最後丫鬟知道了這事,回鄉把黃小姐接到了陶澍的老屋裡養了起來。

當陶澍當了兩江總督的時候,陶澍特意回了趟家省親,結果就把這黃小姐給刺激了,拉個繩子就上吊了。

一說這黃小姐就死了,另一說是黃小姐被救了回來,蹲在陶家的庵堂裡帶發出家了。

這事也就這樣了,也沒啥好說道的。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因為是益陽人的緣故,所以我和陶澍也算的上是老鄉,本人有親戚在安化,所以也去過陶澍故居,他的一些情況聽當地人也說起過。

陶澍生平

陶澍是益陽安化小淹鎮沙彎坪人,清代經世派代表人物,生於1779年,1801年參加北京的會試,名落孫山,留京溫習功課,來年也就是1802年考上進士,成為了安化縣有史以來的第一位進士,當年23歲。之後,歷任任翰林編修、國史館纂修、詹事府詹事、記名御史、江南道監察御史、陝西道監察御史、會試同考官、會試內監試官、巡視中城、戶科給事中、巡視南漕、吏科掌印給事中、道員等官職,在任上陶澍矜矜業業,恪盡職守,政績突出,於嘉慶19年(1814年)江南道監察御史,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任命川東兵備道,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任山西按察使,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擢安徽巡撫。之後於道光十年(1830年),加太子少保銜,署兩江總督,道光十九年(1839年)六月,逝於兩江節署,時年62歲。晉贈太子太保,依尚書例賜卹,諡號“文毅”。入祀賢良祠。並祝名宦祠,於海州建專祠。

陶澍一生,可以說是學而優則仕的典型,少年刻苦讀書,青年進士及第,壯年官場得意,晚年出任封疆大吏,位極人臣。

順便說一下他和左宗棠的關係,左宗棠在發跡之前曾經和陶澍有過一面之緣,兩人竟一見如故,後來左宗棠科場失意,陶澍與左宗棠結為姻親,十分看好左宗棠。事實證明陶澍的眼光是非常好的,左宗棠後來也成為了封疆大吏,成就超過了陶澍。

關於陶澍娶妻被騙的事情

關於題目上所說陶澍娶妻被騙的事情,主要是出自於《北東堂筆錄》,正史並沒有說過,大概事情的經過就是,陶澍和當地一位黃姓人家小姐婚約在先,黃家人家境很不錯,也看上了陶家讀書人的身份,約定在陶澍鄉試之後成婚。

而陶澍在第一次鄉試的時候落榜,這就使得黃家有些反悔了,正好此時有一個錢姓的富戶人家剛剛喪妻,也聽說了黃家小姐的美名就上門提親,想娶黃家小姐為繼室。黃父當時有些猶豫,就徵詢了黃氏的意見,黃氏小姐聽說錢家家境很好,因為貪圖富貴而勸父親悔婚,但是婚期也快樂,突然悔婚在名譽上就會受損,還可能吃上官司。於是他們就想出了讓黃家丫鬟代替小姐與陶澍成婚的辦法,反正陶澍也沒見過黃家小姐。黃父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就讓家裡的丫鬟代替小姐冒充黃氏嫁給了陶澍。

自從黃家丫鬟代替小姐嫁給陶澍後,盡心盡力地照顧著陶澍,鼓勵丈夫不要氣餒,再接再厲。於是陶澍在第二年考上了進士,之後一路順暢,在道光年做上了兩江總督封疆大吏的位置,於是黃家丫鬟也頂上了一頂一品誥命夫人的帽子。因為實在榮耀太大了,黃家丫鬟心有不安,就把事情前後告訴了陶澍,而陶澍也沒有在意這個事情。

至於黃家小姐,嫁到錢家後,丈夫在一次和人爭鬥的時候被人打死,之後老丈人也傷心過度去世了,黃家小姐被錢家剔除了家門,日子過得非常窮困。後來陶澍聽說了她的遭遇,便接濟了她五十兩銀子,不想這些錢她捨不得用被人偷走,實在活不下去便懸樑自盡了。當然還有一說是出家了。

事件的真實性

我認為這個事情真實性並不強。

第一,按照陶澍的履歷,他在第一次會試落榜之後,一直在京溫習,沒有回鄉,所以也就不可能回鄉成婚。

第二,正史記載他的妻子是黃德芳,字薆玉,本都河曲溪白棠衝崇榜公女,就是說,他的正妻姓黃,有字,不會是丫鬟。

第三,按照《北東堂筆錄》記載,陶澍在當上兩江總督的時候,他的妻子向他說出了事情真相,可要知道,陶澍當上兩江總督的時候是1830年,其時陶澍已經51歲了,這個時候他的妻子,也救市按照《北東堂筆錄》所說的按個丫鬟,也應該50左右了,按照筆錄所說,陶澍23歲的時候和“黃家小姐“成婚,也已經過去了28年了,時間這麼長,兩人的夫妻感情自然是很深厚的,這樣的事情不至於會太過於忐忑。

第四,按照當時的情況來說,悔婚這樣的事情是歸鄉里的宗族管的,黃家小姐肯定是有人見過,如果冒名頂替,也肯定是會被人發現的,不至於近30年沒有人發覺。按照婚姻習俗來說,黃家小姐嫁到錢家也是風光大嫁,這些事情陶家應該是知道的,難道是偷偷嫁到錢家?還有就是,按道理來說,丫鬟嫁到陶家後,也會回一下孃家,也會帶上陶澍,陶澍到了黃家就看不出來?所以冒名頂替出嫁實際上可行性並不大。

第五,《北東堂筆錄》的作者是梁恭辰,福建人,而陶澍是湖南安化人,兩個地方隔得非常遠,這種事情如果真的發生,一般是很隱私的事情,梁恭辰怎麼會知道呢?

所以鑑於以上的疑點,我認為冒名頂替出嫁的事情應該是杜撰的,真實情況應該如正史記載,就是黃家的小姐。


老威觀史


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時被騙?這個是怎麼回事?被騙了什麼?

說到陶澍,可能很多看的很眼生,說到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估摸著好多人會念到: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或者另一個版本: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陶澍)

為什麼說陶澍要說到晚清四大中興名臣?因為這兩個版本中的名臣有兩個跟他關係非同一般,兩個版本中雷打不動的左宗棠和陶澍是兒女親家,另一個版本中的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陶澍是湖南安化人,嘉慶七年進士,歷仕嘉慶、道光兩朝,官帽是越帶越大,特別是受到道光皇帝的重用,坐到了兩江總督的位子,後加太子少保。

陶澍這個人眼光賊毒,胡林翼八歲的時候,他爺爺在益陽修志館編修志書,胡林翼跟在爺爺身邊,陶澍當時要赴任川東兵備道,順路回老家探親,見到八歲的胡林翼,不禁眼睛一亮,忍不住說了句:“我已得一快婿矣!”然後就讓自己五歲的女兒和八歲的胡林翼訂了娃娃親。

陶澍任兩江總督的時候,與左宗棠結識,這時候左宗棠是屢試不第,還是一介布衣,而且兩人相差了三十幾歲,封疆大吏陶澍卻是和左宗棠相談甚歡,一見如故。兩人結識後過了兩年,左宗棠再次去參加科考,結果又是名落孫山,回鄉途中到南京拜見陶澍,陶澍不僅熱情招待了他,指著總督之位鼓勵左宗棠:“他日君當坐此,名位尚在吾右。”


(左宗棠)

陶澍還主動提出要和左宗棠結為兒女親家,讓自己的獨子陶桄和左宗棠的長女訂婚,不久後陶澍過世,左宗棠到陶家任教,並幫忙女婿打理陶家事務,整整呆了七年。

再後來左宗棠的名氣超過陶澍,成就也比陶澍高,成了軍機大臣,不過左宗棠一直記著陶澍,處處以陶澍為師。

簡單介紹完陶澍,讓大家有所瞭解,再來說陶澍被騙的事,這事情在正史上沒記載,不過清朝文學家梁恭辰在《北東堂筆錄》提過這事,這件事在當時也是傳的沸沸揚揚,連道光皇帝都知道了,在接見陶澍時,還向陶澍打聽了一下,估摸著這事有幾成是真的。



陶澍的父親陶必銓是鄉里的名人,滿肚子墨水,可惜時運不濟,在科舉考試中屢試不第,以教書為生,不過陶必銓雖然日子過的不怎麼樣,卻喜歡買書藏書,陶澍在他老爹的薰陶下,才氣那是杆杆的,名聲也是在鄉里漸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鄉里一戶姓黃的人家覺得陶澍是個潛力股,於是就和陶家訂了婚,並約定鄉試後結婚。

沒想到陶澍這次鄉試卻是名落孫山沒考中,這下子黃家有點不樂意了,心裡嘀咕著這陶澍不會跟他爹一樣吧,雖然滿肚子墨水,運氣卻不怎麼樣,這官要當不成,女兒嫁過去不是虧了?黃家小姐心裡也是這麼尋思著。

這時候城裡的富戶錢老爺剛死了老婆,有意續絃,不知怎麼的打聽到黃家小姐長的很水靈,就向黃家提婚,黃家心裡又尋思開了,這陶澍看來不靠譜,嫁給錢老爺這個有錢人,女兒下半輩子就不用愁了,只是已經跟陶家訂好了婚約卻不好辦。


這時候黃家小姐的丫鬟站出來,說:“要不我代小姐嫁入陶家吧,反正陶家也不知道小姐長啥樣!”

黃家老爺一聽,這個主意不錯,黃家小姐看有人替他嫁給陶澍這個窮小子,更是巴不得,就這樣矇在鼓裡的陶澍娶了個丫鬟,沒想到這丫鬟卻是有旺夫的命,嫁給陶澍後,陶澍在科場路上順了起來,在二十三歲那年考中了進士,成了安化第一個進士。

此後陶澍是官越做越大,而丫鬟卻是很擔心,雖然夫妻倆感情好的很,不過丫鬟害怕陶澍知道真相後會嫌棄她,所以一直不敢告訴陶澍真相,到了陶澍坐上兩江總督的位子,成為封疆大吏的時候,丫鬟也成了一品誥命夫人,這時候丫鬟感覺就跟作夢一樣,自己只不過是代小姐出嫁,現在卻成了誥命夫人,良心不安的她找了個時機跟陶澍說了實話。

陶澍一聽卻沒當回事,說:“我還以為什麼事了,雖然我是被騙了,不過我卻是得了個好妻子,你嫁過來的時候家裡窮的很,你不也沒嫌棄嗎,還陪著我一路走過來,你以前是丫鬟,現在是我老陶家的夫人,這就可以了。”


這事就這樣翻過去了,這陶夫人得到陶澍的諒解,心裡的石頭是徹底放下來了,兩人的日子那叫過的一個滋潤。

而那個嫌貧愛富的黃家小姐嫁入錢家後,好日子卻沒過多久,有一年錢老爺非要搶佔別人的地,結果發生了械鬥,被人一鋤頭鋤死了,這古代一家之主死了,寡婦日子可不好過了,家族親戚欺負女人,把錢家財產分了,然後把黃小姐趕出了家門,這女人失去依靠,那生活過的真的是悽慘。

在陶澍官越做越大的時候,丫鬟聽說了黃小姐的事,就拿了些銀兩去接濟她,陶澍當上兩江總督得知真相後,想想黃小姐挺可憐,就去看望了一下,沒想到黃小姐卻深受刺激,不久就上吊自殺了,有說當時就死了,也有說被救回來後出家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