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甲午战败后,慈禧为何忽然对光绪和颜悦色?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慈禧与光绪之间的关系,从整体来看,可谓是爱恨掺半。从血缘关系上来看,光绪实际上并非是慈禧的亲生子,只不过因为巩固自己权力的需要,而亲自扶立并且培养长大成人的,可以说,一直以来,光绪无非就是充当着大清王朝的门面,而真正意义上的控制者,还是慈禧。然而,随着光绪的长大,渐通人事,再加上长久以来的帝王教育,令得他迫切的希望通过归政掌权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故而同不肯放权的慈禧之间的矛盾也就更加深刻,以至于在戊戌政变之后完全撕破了脸面,也就形成了我们普遍对于这母子二人的印象。

不过,在电视剧《走向共和》中,这母子二人也曾经有过一段比较和睦的时期,甚至被徐桐拍马屁称作为“母慈子孝,母子同心”。虽然徐桐拍马屁的行径委实有一些恶心人,但是从当时的气氛来看,慈禧确实是收敛了许多自己的锋芒,尽可能的让光绪能够有发挥的空间,所以这种不寻常的做法便被刻意的放大,以至于有了这种所谓“母慈子孝”的表象。然而,试问,为何这个时候慈禧忽然就对光绪如此“厚爱”,以至于让得光绪也颇为的不自然?难道慈禧真心愿意就此归政于光绪而不再过问政事?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谈谈这个问题。

走向共和:甲午战败后,慈禧为何忽然对光绪和颜悦色?

我们知道,曾几何时,慈禧一直以来拿光绪少不更事做幌子,迟迟不愿意将权力交出来,并且是一拖再拖,能拖就拖。然而,当光绪的年纪已经远远超过慈禧所能够借口拖延的界限时,慈禧也不得已慢慢交出一些相对来说不太重要的权力。然而,恰逢这个时候,忽然出了一件大事,令得慈禧巴不得光绪能够多获得一些权力,也就因此而多了一份责任。这件事情便是甲午中日战争。

早在战争前夕,李鸿章就此事询问慈禧的意见,然而慈禧却一直在划水,很显然,慈禧也很明白,这是一件卖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自然是能推就推,所以恰此机会干脆让光绪多担一些重任,索性让李鸿章同光绪相商便罢。而结果我们也很清楚,虽说北洋水师是亚洲第一水师,但是却也只是徒有其表罢了,甲午海战终以日本胜利而告终,而后也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可谓是国之耻辱。那么,既然是光绪负责此事,那同慈禧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大了。

走向共和:甲午战败后,慈禧为何忽然对光绪和颜悦色?

相信很多人都清楚,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除了军队素质不如人意之外,其中还有着物质上的不足。因为北洋水师军饷长期不足,不说未能添置新式船舰,就连原本的船舰也年久失修,甚至连炮弹也格外匮乏。而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给慈禧修园子,故而挪用了北洋水师的经费,也就导致了最后的战败。在当时,朝廷中也有很多人明白这个事情,而慈禧自然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对于这次战败,慈禧自然也开始有了些许愧疚之心,尤其是现在还需要光绪来背锅。

另外,慈禧自己也能够感受到国人们对甲午战败有多么的敏感,所以可以说在这一段时间,恰就是整个清廷乃至清朝最为脆弱的时期,稍有不慎,就容易动摇清廷的统治根基。所以,尽管慈禧不愿意放下姿态,但是却也不得不这样做,以稳定朝臣们的情绪。故而,我们也就能够看到,正当光绪和翁同龢、奕劻等人商议战后事宜之时,慈禧冷不丁的就来了。

本来按照以前的规矩与惯例,这个时候光绪得老老实实的让慈禧来主持这个会议场,并且光绪也恰就是这样做的。然而,慈禧却忽然一反常态,表示自己就过来看看,各位该干嘛还是干嘛,就当自己不存在。并且,在光绪问候的时候,慈禧表露出了这样一种笑容。

走向共和:甲午战败后,慈禧为何忽然对光绪和颜悦色?

当时光绪还挺感动,这亲爸爸啥时候这麽和善了?不过既然慈禧都这样说了,并且早在此前就已经明确归政于自己,光绪也就没有多心。不过,当落座的时候,慈禧竟然下意识的就想朝主位坐去,然而忽然脑回路了一下,也就转而向旁边的塌上坐。在慈禧的这样一番所为之下,光绪也就继续同几位朝臣议事了。所议大多为赔款财政之事,旁听的慈禧确实也就没多表态,大多由光绪皇帝做主,然而当提到组建新陆军之事,倒是另说了。

很明显,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因为兵权从来就是政权的保障,而光绪也很清楚这一点。虽然光绪很想直接做主,然而却还是需要询问慈禧的意见。而就于此事,慈禧也坐不住了,直接点出了其中的关键所在,即是由谁来掌管兵权。没办法,在这个问题上,这母子二人委实无法真正的保持同心。当然,毕竟慈禧这个时候已经从台上撤到了幕后,所以有一些事情也不方便说出来,便直接“客套”地说由光绪来定,“自己绝无异议”(注意,慈禧这个时候的眼神,李莲英认真的看了一眼慈禧,诸大臣们屏气敛声)

走向共和:甲午战败后,慈禧为何忽然对光绪和颜悦色?

光绪听到这个回答,也是半信半疑,亲爸爸难道真的愿意让自己做主?随后,光绪便称,这个人选一定要有经验。然而注意,这个时候慈禧忽然就打断了光绪的话,称“经验是慢慢积累起来的”。行了,到了这光绪也算是看出来了,这个事情慈禧还是不放心让自己做主,于是也就此作罢,这个事情也就算是搁置再议。而后,慈禧待翁同龢等朝臣离开后,便直接明确地同光绪讲,人选先不着急定,言外之意无非就是要让慈禧自己做主。想来,慈禧还是那个慈禧,对权力的欲望一直都未曾放松。

走向共和:甲午战败后,慈禧为何忽然对光绪和颜悦色?

既然如此,光绪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只能连连称是,原以为能够亲政大展宏图,然而忽然发现,其实自己一直都还停留在起点。故此,我们可以认为,慈禧之前所表现出来的善意无非就是一时所需的惺惺作态罢了,一方面是已然明确归政于光绪,若在插足于政事于情于理皆不合,索性还不如给光绪一些锻炼的空间。而令一方面,则是时局所需,光绪乃至朝臣们皆因《马关条约》而焦头烂额,所以慈禧也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多生事端,尽可能的让步,以维持这所谓的“母慈子孝”的表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