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一名畫家必須具備哪些素質條件?

小情獸TT


宋代的大詩人陸游曾寫過兩句話: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意思是你果真要學習寫詩,功夫不光要下在詩的寫作上,詩外功更是一種功夫。中國畫同樣也強調畫家的畫外功即綜合修養和畫外素質。畫家的畫外功起碼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重視讀書,注重文化修養。

讀書是為了提高畫家的文化修養和理論水平。唐代大詩人杜甫寫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對於中國畫來說也是如此。

歷代的大畫家都將讀書當做繪畫的重要功夫之一,甚至認為讀書是第一要素。

現代畫家張大千說要去俗氣,除野氣,有逸氣,第一是讀書,第二是讀書,第三還是讀書。齊白石則說書不可一日不讀。明代的王紱寫道:“要腹有百十卷書,俾落筆免塵俗耳。”就是說如果掌握了大量的書中的知識,就可以使筆下的畫不俗了。明代的李日華也說:“繪畫必須多讀書,讀書多,見古今事變多……何患不臻妙境?”他認為讀書與畫出好畫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繫。歷史上許多大畫家本身又是大學問家,他們不僅畫得好,文章學問也做得好,或者反過來說,正因為他們有著深厚的學養,他們的畫才更勝一籌,如王維、蘇軾、郭熙、董源、趙孟澹、倪瓚、唐寅、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金農、趙之謙、鄭板橋、吳昌碩等都是在當時兼具學者或才子的美譽的。善讀書,通過對書中精義的融會貫通,即能增添觀察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深度,繼而在繪畫創作中表現出來。

讀萬卷書,成為中國畫畫家一個重要修養。

二、文學修養,是畫家格調高低的重要標誌。

宋代鄧椿在《畫繼》中寫道:“畫者,文之極也。”即認為畫是文的最極致的表現,他還認為畫家必須具有高度的文學修養,作畫才能超出一般的層次,才有較高的欣賞品評眼光。歷史上有許多中國畫畫傢俱有很高的文學造詣。

而中國畫本身又特別強調詩意,例如蘇軾評價王維的畫是畫中有詩,評他的詩是詩中有畫。所以詩詞方面的修養對於中國畫畫家尤其是文人畫家是必備的一門功夫。所以說畫家本色是詩人。作為中國畫畫家要想做到“聰明日生,筆墨日靈”,即更加耳聰目明,筆墨更有靈氣,必須“句詁字訓,朝覽夕誦”,即逐字逐句地推敲,早晚讀書誦詩,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水平。

三、書畫同源,書法水平與繪畫水平珠聯璧合。

中國書法與中國畫雖然是各自獨立的自成體系的藝術,但又互相影響,息息相關,是中國藝術中血緣最近的孿生姐妹。

蘇聯學者葉?查瓦茨卡婭在《中國古代繪畫美學問題》中寫道:中國古代繪畫與書法的淵源,並不限於繪畫技法對於書法用筆的遵循和依存關係。繪畫的造型形式與書法之間,還存在著一種本質的、天然的一致性。在所有的原始文化中,“書”與“畫”曾經是同義詞。就是書畫同源,文字書寫同繪畫在遠古是交織在一起的。

唐宋以後,書與畫的關係就更加密切。一方面是書法和繪畫筆法的相摻,達到了相映生輝,相互提高的效果。相傳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的線條,與張旭的狂草線條十分相似。另一方面大畫家往往又是大書家,並稱書畫大家。例如蘇軾喜作枯木竹石,是文人畫的肇始,但他又擅寫一筆好字,是書壇“宋四家”之首,而且他的字中還很有些畫意。相傳有一天他和他的朋友黃庭堅(也是一位大文學家和大書法家),在一起品評對方的書法,蘇軾對黃庭堅說:你的字太瘦了,就好像是幹樹枝上掛蛇。黃庭堅也不客氣地說:你的字太肥了,就好像是大石頭底下壓了一個大蛤蟆。兩人相視大笑。從這則小故事中,我們可知字也有畫意形象的。

書畫藝術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文化心理和性格,二者不相脫離。這也是中國畫與西畫的不同之處。蘇軾在論學書之道時曾說:須識見、學養、功力,三者缺一不可。這句話同樣可以用到學畫之道上。

讀書、文學、書法是中國畫畫家綜合修養中最為顯著的三個部分。











掌上文旅


畫家是性格各異、綜合素質各不相同的。當然,當畫家是需要對繪畫有興趣的,沒有興趣的人就會覺得繪畫很枯燥、很繁瑣,所以,一個畫家需要很細心才行,若是一個做事一貫粗糙的的人、不認真的人,是很難做畫家的。所以,畫家需要喜愛繪畫,需要細心,也需要有審美觀,有獨立思想,有個人的情趣,有創作能力等。畫家是指(Artist in Painting)專精繪畫(如圖畫、圖案)的人,是專門從事繪畫創作與研究的繪畫藝術工作者,包括中國畫、油畫、水粉畫、水彩畫、油彩畫、漆畫等繪畫藝術類的創作者。以國別分類,如國畫家、西洋畫家。 以作畫材料分類,如水墨畫家、油畫家、素描家。以題材分類,如山水畫家、花鳥畫家、人物畫家、創意畫家。 以畫家派別分類,如:黃筌畫派、湖州竹派、浙派、吳門畫派、金陵畫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