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

用户110578816612


现在农村确确实实存在这个问题,土地良田大规模荒置,曾经以土地赖以生存的村名,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在村里面种田地。为什么农村的人,不愿意继续在农村务农呢,我也是农村的八零后,基本上也没有种田种地了,我想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吧。

第一;70、80、90后对种田地的现状

60后的农村人已经快老了,想种田地,想做也不怎么做得动了,70后的大部分的人是跟随父母一起做过农活,也都懂得种田种地。在分土地的时候七零后是分到了田地的,但是70后的人大多数都去到城市里面务工了,不愿意继续务农。

农村80后的人,小时候也跟着父母做过一些农活,对于种田种地的单个活动,是懂得去做的。因为在八零后长大了很多人去外面读书,或者是父母外出务工,直接被带出去了,读完书之后就在外面工作,或者在外面务工。因此对务农和种田地的整个流程是不会的,因此即使八零后的人回去做,没有人带领不怎么知道做整个流程的农活。(当然我这里指的是大部分人群)

农村90后的人,因为独生子女比较多,都是父母眼里的宝贝疙瘩。只要父母能做的农活也基本上不用他们做,也有很多90后一出生父母就在外面务工,接触农村比较少,自然对种田地也比较陌生。农村90后的父母普遍地认为,种田种地没有什么出息,都不愿意子女像他们一样务农,所以也就没有怎么教他们做这些事情。父母基本上给子女宣贯的是,用心读书,在城市里面去工作,或者创业,因此90后的人对种田种地考虑得比较少。

二;不愿意种田地的一些原因

1、最主要的原因我觉得应该是,不挣钱!农民一年非常辛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一年,结果发现什么钱也赚不了。首先粮食和蔬菜不值多少钱,农民没有很好的渠道销售,往往被几个收购的人把价格垄断,价格压得太低。城市里面小红辣椒卖六块钱一斤,农村竟然出现五毛一斤的现象,农民采摘了不卖又容易坏掉,被迫低价卖。

再有就是化肥,农药和种植成本太高,种植出来的东西卖不起价格,甚至出现亏本的情况,很难维持下去。

2、外出务工比在家务农赚钱,在这个物质的时代,农民工也要吃饭啊,在农村务农也很辛苦,不仅要懂得什么时候耕地,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收获。还要懂得24节气,稍微懂一点天气的规律。

既然这么辛苦,农民肯定就选择外出务工了,虽然在外面做工也累,毕竟工作内容相对单一,没有在农村这样繁琐。收入相对比在农村有保障,这些年农民工在外面的收入也还相对可以。

3、在农村的消费和开支也大,人情往来,子女读书,结婚生子,改善生活,那样都要钱。没有钱老婆都很难取得到,生活支出的压力比较大。在农村务农根本满足不了,所以不管是70、80、90后自然就不愿意在农村种田种地了,很简单,人往高处走嘛!

三;种田地缺乏吸引力

在这个快速的经济时代,以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时代。现在的农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选择务农,现在可以选择进城务工,读书后出去做事。

做生意,创业也是农民工可以选择的方向,在众多方面的选择方面,在农村务农相对没有什么吸引力。不管几零后,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和抉择。

选择务农,生活情况还不如出去稍微做几个月事情的人。还有在农村和人们的观念中,务农不是一个特别体面的工作,所以就都不愿意在农村了。

四;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如果没有利益的驱动,很难吸引这几大零后回去务农,除非都在城市里面混不下去了。如果有些因素发生改变,也会吸引农业的发展。

1、政府大力扶持农村的种植养殖,当在农村的种植养殖有一定的价值,不管几零后应该都会吸引他们,去学习去做。

2,在农村开展一些项目,改变以前的那种种养模式,往新农村新农民方向发展。让项目有规模化,系统化管理,能够形成产销模式畅通,有一定的收入。

3、土地集中流转,统一管理,让种植更加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效率化,实现农场制管理,让农民成为职业化,这样即能够保障中国的粮食供给,也能保证农民的收入问题。这样自然的就会有人去学习,因为如果往这个方向发展,农民这个职位又要重新学习,因为以前的经验未必有用。

未来的农民需要懂得操作设备,科学管理,商务洽谈,不仅仅只是种田种地。


赵少俨


00后没地种!为什么???农村经济发展快速,很多90后在城里赚了钱都回家盖房子,90后一般家里都有三四个兄弟姐妹。那么每人盖一栋房子,四兄弟就四块田。田都被拿来盖房子了,那么00后去哪里找田种呢???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前我们村和其他四条村相隔几十公里。现在呢?我走到邻居家就是隔壁村了。因为四条村盖房子,盖成一条村了。都快成一个城镇了


AI陈晓杰


我觉得是件好事。我是70后,小时候看过一些农业现代化的画报,就觉得机械化农业种植非常好。后来长大了了解到农村人口增多,一户没有多少土地可种,所以受到费用,技术等原因无法提高收成和利益。20多年前,好多人不在种地,出去打工,把自己土地租给别人种,我想快可以发展到大型农场全机械化科学种植了。进几年农村城镇化进程很快,也许我想到的快出现了。到时候大型农场出现,按市场需求大面积种植,几个人按按电钮从种到收,有专职农业技术人员跟着,有市场调研跟着,绝对是大发展。

以前科幻式的图画,今天可不是难题。以后没有农民,都是农业工人。


嘴真碎


从农村出来的真的深有感触,对于我们家来说,我爸妈是会种地的,但是除了种地他们更主要的还是在县城打工,因为种地真的养不活一家人。

我和我妹妹从小忙着读书,对地里的事情真的不懂,后来家里地都被干部征用了,我妈终于松了一口气,说再也不用种地了,真好。

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我想,国家对这一块还是比较重视的,只要我们终端消费者还需要,那么就会有人生产,肯定不是指望像我们家以前那样种的那些,而是更规模化的生产,高效率的产出,才能养活一个国家十几亿人口。


财经几何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有必要好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70后,80后,90后,其实00后今年都已经20岁了。

这其实一个时代在发展的问题,思维也要跟着时代一起变化。


1、先回答题主第一个问题,以后谁来种地?食品公司种、食品公司雇来的工人种。时代在转变种地的人从农民会慢慢转换成工人。将来也可能是机器人(自动机械并一定非得是人型)。其实现在也有很多机器人应用到农业种植过程中了,比如有些地方可以实现定时自动灌溉,比如收割过程中的一些自动化工序。也许有一天就完全不需要人参与了。


2、题主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怎么种?两个方向:


其一追求产量,挑选和培育产量高品种、机械化种植收割、使用农药化肥确保产量,解决大部分人温饱的问题,世界上人口在不断增长,大部分公司在做这个工作。


其二追求健康和美味,与上边做法相反,挑选营养丰富美味的品种,不用农药化肥催熟,选择远离污染地区全程有机种植,只为种出健康营养的食物,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消费在升级,人们的健康意识在觉醒开始追求饮食健康,一部分公司在满足健康的需求,比如,蒙北燕麦,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李刚李刚刚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和中央电视台为蒙北燕麦创始人李刚岭先生颁发:2019中国三农创业十大人物和中国天然燕麦第一人奖。可见国家对健康农业也是很关注的。


接下来引申一个关于粮食的问题的小思考,过去我们小时候学的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解决我们不再挨饿的是袁隆平老先生这样科学,是研究农机的工程师;而在解决食品健康是李刚岭先生这样企业家。农民可能在我们这个时代会慢慢消失,但是请放心,我们不会挨饿!


麦向北方


身为一名80后始终记得小时候家长的一句教诲是: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别种地!相信很多人都是听着这句话长大的。现在看来将来有地种的倒是很厉害的人,搞不好就是一个农场主,农业也会越来越智慧化,科技产品会成为种地的主要劳动力!

近年来,数据量爆发式增长、计算能力显著性提升、深度学习算法突破性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在互联网+智慧农业中,使得模型建立时间更短,预测结果更加准确。与工业互联网建设类似,互联网+智慧农业也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农业互联网”,将物联网在互联网+智慧农业模式中应用程度进一步加深。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智慧农业的数据库建设也逐渐更全面、更完善、更准确,样本空间的加大使预测结果和数据行为更具有参考价值。

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智慧农业创新技术应用成果更多,应用范围更大,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农业模式,也将不断涌出类似沱沱工社、多利农庄等生产端互联网+智慧农业企业和顺丰优选、联想佳沃等销售端互联网+智慧农业企业。

随着创新技术和农业科学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互联网+智慧农业的发展也面临进一步的机遇与挑战,并呈现出多维发展态势。其中,创新技术发展及应用将是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工业互联网


80后,己回家种地,作为农二代,既然决定扎根农村,有些初步的想法

现在我家现在土地三十亩(多半是父母承包的),其中十七亩是小龙虾和水稻套种,另外的地种水稻和黄豆小麦油菜等传统作物,现在打算拿些边角的地和菜园子种些绿色蔬菜网销,因已经试验了半年,反响还可以,明年扩大些

如有机会也想包大片土地,实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适的种植计划,更重要是拉到投资,这也是需要很大的资金需求的


也见过太多做农业亏本的,所以在这之前踏实种好自家现有的土地,学习种养植经验,将来土地谁种?除了大型农业公司,大约就是像和我同样想法的人吧


一茉乡村日记


如果都不种地,大家都好好地活着,担心什么?

如果都不种田,有一部人可能就无法生存,那这一部分无法生存的人总不会眼睁睁让自己饿死,就只得去种地了。

所以,物竞天择,自然法则下,远古蒙昧时期,人类都生存下来了,时至现代文明社会,岂会有无处谋生,而有田不种,宁可饿死的人呢?


飞鸟留痕2O16


有种地的。传统种地农户将逐步转型为现代化中小农场。

如果中国农业改革深入进行,农村剩余人口转移,土地经营遂步转型中小机械化农场后,将会有许多投资人来承包经营、或股份制经营,投资人将聘用农业专业人员负责农场种植养殖技术,也会招聘季节工来打工。

只要市场有需求,各大学就有会有专业人员培养。


东之水32552593


没有收益,就没有积级性。人均土地少,分散,虽说国家种地有补贴,但粮价低,种儿亩地,一年下来没有什么收益,不如岀去打工来钱。但是如今打工也不好干,许多行业受环保之限关停很多小企。农民文化程度低,也会面临无工可打。其实国家应该引导农民搞经济农业,种植一些费工的作物。中国农民人口多,种粮只有机械化才有收益,但是种菜,瓜果,养殖小戸经营,品质提高,原始操做,产品质量好,价格高也有竞争力。近几年规模化养殖暴露岀的问题也有很多。小农经济即可让农民有事可做,也能带农村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