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在這幾件事上放縱他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在這幾件事上放縱他

可憐天下父母心,可以說天下的父母除非病態,不然沒有誰會不疼愛自己孩子的。那份愛是天性,也是本能,無私的自我犧牲也在所不惜的一種堅定,但又有多少父母知道怎樣才算是真正的疼?有些人認為是有求必應,也有人覺得是富足的生活,過最奢侈的日子,穿戴都是同齡人所消費不起也觸及不到的就是愛的最大化象徵。

但對孩子的愛是溫柔的陪伴和耐心誘導與教育,為其將來自己闖蕩生活提供生存能力,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身為家長需要從小給孩子在“可以”與“不可以”之間明確一條界限,使得孩子的行為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孩子是件藝術品精雕製作起來真的費時費力,但如果真的想毀掉一個孩子卻是十分容易的事,而將其毀滅最快的方式莫過於這幾種形式。

​過度滿足

過度滿足是教育過程中最常見也是最可怕的一種教育方式,表面的滿足是疼惜,但實際滿足的行為背後則是一種傷害,雖然家庭經濟相對都不差的今天,滿足孩子的需求,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凡事適度,有時候過度的滿足,會讓自己不僅有不勞而獲的心態,更將別人的賜予視為理所當然的習慣,會變得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獨立精神。因為在成長中父母的其中一堂課就是,你只要用自己的方式索取就可以被滿足。

因此,合格又智慧的家長,懂得孩子成長的需要,也知道關注孩子內在精神需求,然後自己陪孩子一起成長,而並非一味地要就去滿足。

提示:

交流時可以適當拒絕,可在拒絕時,態度要堅定,並且理性說明原因,而不是發怒或生氣的躲避本來的問題,更不是以爹媽的身份去強勢鎮壓說就是不可以。帶動孩子學會鑑別與思考,更應該引導孩子提升識別的判斷,用恰當的溫和的方式為其翻譯解讀問題,切不可用威脅恐嚇的方式去讓對方遵循自己意願,而非莽撞低眉順眼的應允和滿足。這個年紀孩子最需要知道的是按勞分配卻不是不勞而獲。

謊話連篇

父母就是孩子最親近也最容易效仿的人,成年人的世界裡有時候會將“謊話”與禮貌的回應劃上等號,所以耳濡目染下,不自知的行為就會讓孩子習以為常,也會將其視為“脫身”的絕招,而一個孩子說謊成習慣的危害:

①長期存在,會引起性格扭曲。

②喪失信譽,很難有自己真心的朋友

③沒有責任感,以後性格也會向投機取巧轉變。

​提示:

身為父母不論你心中怎麼覺得,都要做到以身作則,自己守信誠實,孩子才會模仿你的樣子去做。如果孩子說出的真相會遭受責罰的情況下儘量自控情緒,轉化為溫和的手段去處罰,以此讓孩子懂得,誠實對自己帶來的結果是有利無害。而最終事發後,父母需要的不僅僅是引導和教育,也該有同理心下的體貼與安慰,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那份溫柔和在意,才是愛的表現,也是未來想管控孩子最好的情感投資。

沒有時間觀念

孩子的生活習慣幾乎都受到父母的側面影響,賴床遲到,做事拖延,不到最後一秒絕對不會主動把作業寫完提前交上。而很多孩子此刻的細節表現也是父母們兒時自己的行為特徵,正可謂變成了代代相傳。

​習慣是需要從小養成,不好的習慣,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只會越來越嚴重。自律本就太難,而此刻若不能自己先做好榜樣,那麼孩子自己行為錯都錯得理直氣壯,你上樑不正憑什麼還告知自己正才是蓋房子的材料。

​提示: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其實先從自身做起,做那個生活的領頭羊,慢慢帶動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規律模式,意識到時間的珍貴以及如何規劃利用自己的時間,並學習擬定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安排,讓其在同樣時間裡最大化的利用閒散時間。

​從不讓孩子做家務

不讓自己的孩子做家務是不少自以為寵愛孩子的表現之一,曾經見過一位母親,說“我們家兒子可不是幹這個的”不是幹這個的?那是幹什麼的?多年後即便成為了大小夥也不會幫她分擔生活的負擔,她又碎碎念孩子不懂事自己一把年紀沒有人分憂生活和工作。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掌中寶,但誰的孩子不寶貝呢!有些屬於的生活基本技能,而不是低人一等,當剝奪他生存的能力,就不要再怪他沒有擔當,而未來的人生也一定沒有人會接自己的班,伺候他後半生的日常起居和生活。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

愛幹家務活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活的孩子,長大後就業率是15:1,犯罪率1:10。所以,身為家長,再愛孩子,在家務活上也不能縱容孩子,而是需要從小培養孩子做家務活的能力。

因而看似分擔的是家務,實質在培訓孩子的是一種技能,更是鍛鍊的他動手的實際能力和責任心,當不用他做,或者灌輸了這本不是他乾的活,這種思維一旦形成再難有迴轉的可能性。

提示:

身為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做家務,讓孩子在勞動過程中找到樂趣,不僅讓其學會技能方法,更要發現從中的樂趣和動力。有時候孩子就是要吃些苦,才會懂得珍惜看似唾手可得的擁有,而不是傻傻以為房間都是能夠自行清理整潔的,更不要形成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毛病與習慣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