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死后,他唯一的儿子结局如何?

永州章氏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多尔衮的儿子?了解历史的人瞅见这六个字,估计一脑壳的大问号。这多尔衮啥时候有儿子了?这不胡闹吗?

要俺说这事,要是真较真起来的聊,说实话,他还真有一个儿子。咋说呢?做他儿子那也是倒霉催的,这事大家伙听到耳朵眼里都感觉有点子搞笑的成分。

那么这事是咋回事呢?听俺给大家伙细细的聊上一聊。

这事首先咱得从多尔衮的身上下手。

大家伙也知道在满清的地头上,多尔衮这也是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人物。而满清小三百年的历史中,满打满算它就俩摄政王,而多尔衮就是头一个。

那么啥是摄政王呢?代替大领导处理国家大事的一个王爷。所以能冠上摄政俩字的王爷,那都是了不得的存在。这么说吧,当年要不是多尔衮意外死亡,这大清的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估计就是这位了。

咋说呢?其实说到根子上这皇帝的职务本来就是人家多尔衮家里的。当年努尔哈赤被袁崇焕用大炮,打了大马趴,虽然没有当场炸死,但最后还是躲不过这一劫死了。

本来这正主一死,这就得从大妃的三个大小子中挑一个出来当皇帝,这三人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

而阿济格是后金八大贝勒之一,能征善战那就不说了,而且还是正白旗的旗主,弟弟多铎他也是镶白旗的旗主。

在当时的情况下,您不管咋算他都轮不到皇太极。为嘛呢?因为这皇太极的叔叔他始终给努尔哈赤下绊子,捅刀子,两人根本就鸟不到一个壶里,俩部落他不掐起来这都得谢天谢地了。

这事要怪就怪那努尔哈赤的二儿子代善,则小子由于嫉恨多尔衮的母亲,这就一股脑的支持皇太极上位。

最后的结果大家伙也知道皇太极上位,顺道就把多尔衮的母亲塞到努尔哈赤的坟头里整了活葬。

这根子就从这里埋下去的。这不轮到皇太极意外死亡,多尔衮伸着胳膊腿的,也想掺和一脚,这就和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斗了起来,结果这代善又冒出来搅局。

多尔衮瞅了瞅自己的胳膊腿,感觉这个时候挣抢这位置,会把满清弄的个四分五裂,这就退而求其次,把个顺治给整上了位。

这皇室蹲地上商量老半天,一拍大腿,算是承认了。顺治当了皇帝之后,这多尔衮就开始暗箱操作,一步步的将政敌踹出了朝堂。

后来的事

满清随着对大明的战争的进行,多尔衮的势力极度膨胀。在1644年顺治继位大典的时候,就把叔父摄政王的帽子撸到了怀里。

这到了第二年,多尔衮又给自己攒了一顶皇叔父摄政王,那走到哪里身后跟着一帮子大臣,那架势和皇帝差不离。

这叫啥这就叫僭越,历史上那个搞僭越的臣子最终都会走上,拉杆子造反,大脚丫子踹前主子的事。

这到了1646年头上的时候,皇太极感觉自己个调个兵啦,遣个将啦,太啰嗦,还得到皇宫里找顺治走流程,烦这个。于是就一股脑的把皇帝那大个的玉玺,拿到自己的宫里,这一下子使唤的挺来劲。

从这里开始多尔衮就开始使用皇帝的威风和仪仗,除了那身衣服不是,基本和皇帝差不离了。

这到了第二年,就更加的过分了,那官员如果不再那折子里称自己为皇叔摄政王,直接就把官帽子给撸了,你别管啥一品二品的,他就这么干。

接着又把皇父摄政王的帽子又拦到了怀里,打这开始就不在给顺治跪地上叩头了。

大家伙瞅瞅,这节奏,这一步步的就差把顺治踹下去,把皇帝的帽子戴自己脑壳上了。

这不老天爷不惯他这个,到了三十九岁那年,他骑着高头大马跑古北口玩狩猎游戏,结果一个不小心从马背上整了下来,这就完了。

这一家伙,顺治开心怀了,但作为一个有作为的帝王,他还真没着急立马找多尔衮的麻烦,而是依照皇帝的礼仪把这多尔衮下葬了。

多尔衮的儿子

熟悉历史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多尔衮打十六岁开始就领兵打仗了,一辈子弄了六个妃子,四个侧妃,这大大小小的老婆就有十个,但只留下一个女儿,至于儿子压根就没有。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戳俺的大脑壳:“你不是前边说了,这要是较真他不是真有一个马?”

是的,这话没错。那会都有一种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顺治本着这个理念,为了给多尔衮传承一点香火,就把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的五儿子过继给了多尔衮,这就算多尔衮的养子,为了表达对多尔衮的感激之情,这给的俸禄都是其他王爷的三倍。

如果明白月盈则亏的道理,大家伙就该明白,这下一步就该收拾多尔衮了。也是,多尔衮活着的时候,顺治被压迫的都抬不起头来了,这没一开始弄这多尔衮,这一定是在后边憋大招。

这没两个月,被多尔衮压制的那些个政敌就开始跳出来挑刺,那些个墙头草一瞅风向不对,也开始改换门庭。

得,顺治从大臣们的手里就收集了多尔衮十四条罪状,刚给多尔衮修的坟头就被扒了,脑瓜也被剁了。

这顺治还不解气,将那给多尔衮过继过来的儿子,一大脚丫子踹回了多铎的手底下,把先前的封号都给删了。

这顺治瞅见这养子就来气,这事憋了足足六年,这才给这养子弄了一个贝勒的帽子戴上了。

这时间到了乾隆这头,这都一百多年过去了,乾隆就给这多尔衮翻了案子,捎带着把多尔衮的封号也恢复了。那死了都快一百年的养子重新划到多尔衮的账下继续当养子,至于这养子的后辈,当然是继承了多尔衮的封号,而多尔衮的封号是满清八大铁帽子之一,所以这封号一直继承到了民国四年,一直都在这养子一系中流传。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大名鼎鼎的摄政王多尔衮,光妻妾就有10多个,但是老婆多并没什么用,10个老婆也才生了一个女儿,独生女。

他不是还有个儿子吗?他的儿子其实是个养子,和诸葛亮差不多,只不过他的儿子是弟弟的,诸葛亮儿子是哥哥的。但是诸葛亮起码还有一个亲生儿子。多尔衮则一个都没有。

这个养子是多尔衮哥哥爱新觉罗·多铎的第五个儿子,名为爱新觉罗·多尔博,后来多尔衮获罪,顺治让他又做回了多铎的儿子。

不过这个养子命比较短,30岁就去世了,再坚持十几天,他就能31岁了,可惜。

1650年,多尔博8岁。而也正是这年,多尔衮身亡,顺治还追尊多尔衮为义皇帝。

多尔博呢,也就是这个时候被过继给了多尔衮,承袭了多尔衮的睿亲王。

但也不是那么好承袭的。为什么呢?

因为政敌出来了,开始说多尔衮这不好那不好,揭发多尔衮的大罪。

已死之人总不能蹦出来为自己反驳吧,终于,两黄旗两红旗白旗合伙对付多尔衮,剥夺了多尔衮的荣誉,最为过分的是,居然还挖坟掘墓。

两黄旗两红旗就是满洲八旗的镶红、镶黄。

多尔衮呢,是正白旗的,也就是上三旗之一。

其实本来上三旗没有正白旗的,分别是正黄、镶黄、正蓝。

后来多尔衮把正蓝提走了,自己当了上三旗。

多尔衮都被推倒了,那这个养子肯定也不能好过。

于是爵位就没了,也不是多尔衮养子了,归宗多铎。

但还好,没受其牵连,又回到了曾经的一般贵族中。

1657年,还被封为了多罗贝勒。

多罗贝勒是满清时候贵族的称号,也是宗室封爵名,三等爵。

在多尔博去世的一百年后,乾隆恢复了多尔衮一切荣誉,同时还让多尔博继续做多尔衮的养子。

多尔博的命运就是和多尔衮挂钩的,没办法,谁让他是多尔衮唯一的儿子呢,虽然是养子,但也是唯一的。

一百年后,为多尔衮平反,多尔博也重新成为了多尔衮的儿子,但是对于已逝之人,似乎没有多大用处了。

还好,多尔博还有儿子,到乾隆这一代时,多尔博已经有孙子了,孙子爱新觉罗·淳颖承袭了睿亲王。


理科男读历史


多尔衮生前只有一个独女,叫爱新觉罗·东莪,据传是朝鲜侧妃李氏所生,《清史稿》中对东莪的记载很少,后人对其生平并不了解。多尔衮死后,东莪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之后东莪的踪迹便不再见于史料。

多尔衮生前可谓是权势熏天,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他在十四岁那年就被封为贝勒,这是后金时期最高的封号,可见努尔哈赤对这个幼子是非常喜爱的。(多尔衮剧照)

皇太极继位后对八旗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多尔衮被任命为正白旗旗主,皇太极称帝之后,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其同母兄阿济格被封为和硕英亲王,同母弟多铎被封为和硕豫亲王。在皇太极死后,阿济格和多铎皆拥护多尔衮与豪格争帝位,但遭到两黄旗大臣的反对。

经过一番权衡和竞争,最后在两黄旗大臣的建议下,多尔衮和豪格各退一步,由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郑亲王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共同辅政。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山陵崩,多尔衮审时度势迫使吴三桂剃发投降,之后他打出“吊民伐罪”的旗帜,喊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口号倾兵入关,在一片石击败李自成,率军入住北京。

进入北京后多尔衮立即下令让多铎、阿济格、孔有德、耿仲明、吴三桂追击李自成,当年年底便在攻破潼关,迅速拿下西安,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在控制西北后,多尔衮又趁南明内乱之际,调多铎南下,于1645年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到1646年江浙一带已经全被清军占领,南明败退进入福建。

眼瞅着夺取了南北两京,多尔衮重新下达剃发令,引发了各地激烈反抗,清军只得暂时停止南下脚步。而在西线战场,多尔衮于1646年启动了对张献忠的战争。由豪格领兵,清军在凤凰山射杀张献忠,次年清军占领四川大部。

平心而论,在清朝问鼎天下的过程中多尔衮居功至伟。在清军入关之初,正是仪仗着多尔衮成功地宣传战略,使得清军得以轻松南下中原地位,帮助清廷在关内站住脚。随后多尔衮又表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在第一时间追击李自成,防止李自成据陕西与清军对峙,并及时遣兵南下,灭弘光政权,是清朝得以征服关内的肱骨之人。

凭借着自己非凡的战功,多尔衮开始大权独揽,他先是成功地压制了同为辅政大臣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后又罗织罪名,杀害了与他争皇位的侄子豪格,掌握了整个清廷大权。

入关之初,顺治帝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到顺治三年,他以使用不便为由,将玉玺请出皇宫,带到自己府邸。

顺治四年,多尔衮又被晋封为皇叔父摄政王,并且在他的要求下,所有官员的奏章中凡是提到多尔衮,都必须使用“皇叔父摄政王”全称,不得省略,一个字也不能省。

顺治五年,多尔衮再度被晋封为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直接就成了皇帝的父亲,见皇帝不用行跪拜礼,其仪仗也与皇帝无异,至他临死之前,多尔衮的地位和权势已经无限接近于皇帝了。

1650年,也就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年,多尔衮前往长城以北的古北口外狩猎,在行猎时他不慎坠马跌伤,伤势十分严重。三个月后,多尔衮死于古北口外喀喇城,时年三十九岁。(多尔衮画像)

多尔衮的死讯传到北京,清廷大惊,顺治帝最初的态度是非常哀悼。在多尔衮遗体即将运抵北京时,顺治帝亲自率王大臣缟服东直门外五里出迎。

之后顺治下诏追尊多尔衮为皇帝,谥号“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以帝王礼制安葬。一个月之后,顺治又尊多尔衮正宫元妃博尔济吉特氏为义皇后,祔享太庙。

由于多尔衮只有一个女儿,清廷便将豫亲王多铎第五子多尔博过继给多尔衮,袭睿亲王爵位,食三亲王俸。

不过,顺治对多尔衮的褒奖并非是真心实意的,顺治帝常年被多尔衮压制,视多尔衮为权臣,对他恨之入骨,对他的追封只不过是出于稳定政权的需要,必将当时南方尚未被清廷平定,英亲王阿济格也不是一个老实的主儿,顺治需要时间将权力收归到自己手中。而顺治帝完全掌握了权力后,他便立即开始了对多尔衮的清算。

顺治先是拿下了意图摄政谋反的阿济格,然后进而对多尔衮进行清算。群臣眼见风向突变,也纷纷上书弹劾多尔衮,顺治帝则下了查抄多尔衮全家,并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追夺给予他的一切封典,黜去其宗室资格,籍没财产入官,甚至将其毁墓掘尸。

当时的多尔博年仅7岁,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在处置多尔衮之后,顺治便让多尔博归宗多铎一脉。为了补偿多尔博,到其14岁时,顺治晋封他为多罗贝勒。

到康熙时期,康熙皇帝曾想过为多尔衮平反,但碍于多尔衮的罪名都是亲爹给定了,康熙也没敢给多尔衮翻案。直到乾隆四十三,乾隆皇帝才恢复多尔衮睿亲王爵位,继续将多尔博这一枝过继给多尔衮,诏谕多尔博第五代孙爱新觉罗·淳颖世袭睿亲王爵位,并允许睿亲王爵位世袭罔替,位列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清朝一共12个铁帽子王)。(爱新觉罗·淳颖)

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实际上共有8人袭爵。


千佛山车神


多尔衮有一个女儿是亲生的,还有一个儿子,不是亲生的。

多尔衮是清朝开国的一位大人物,为满清立下赫赫战功。皇太极去世后,年幼的顺治帝继位,多尔衮成为辅政大臣,大权在握。为了保护顺治帝,孝庄太后曲意逢迎,民间关于多尔衮和孝庄的传闻也是多如牛毛,各种传闻都有。

这样一位权势如日中天的多尔衮,女儿的待遇自然不会差,用郭德纲的话说,就是“宠的都不行了”。但是多尔衮没有儿子,是多尔衮的弟弟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了多尔衮。虽是过继,但已经是自己的儿子了,多尔衮自然也对他很好。

但是后来多尔衮离奇去世,顺治皇帝亲掌大权,便开始清算多尔衮,多尔衮的所有荣誉和头衔都没有了,后代自然也跟着遭殃。正史当中对于多尔衮女儿和儿子的并没有记载很清楚,只是说在多尼那里被照顾抚养,应该是平平淡淡过了一辈子。


冰哥聊史论古今


多尔衮没有亲儿子,但他有一个养子,是从弟弟豫亲王多铎那里过继而来,名叫多尔博。多尔衮死后,他的亲女儿东莪格格下落不明,而养子多尔博则归宗豫亲王多铎子嗣,并在三十岁的时候病死。




多尔衮拥立顺治帝福临有功,被封为摄政王统御朝政,但这被很多人认为是多尔衮的权宜之计,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彻底打倒他最大的劲敌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豪格被逮捕下狱至死后,多尔衮一家独大,年轻的顺治帝远非他的对手。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从“皇叔父摄政王”变成了“皇父摄政王”,此后,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随着大权在握,多尔衮在排场上也向皇帝看齐,对顺治帝也不再恭敬如初,而且他在用人上任人唯亲、排斥异己,施政上独断乾纲、专横跋扈。尤其是“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所传政令自称下旨,几乎完全架空顺治帝以皇帝自居,如此公开与皇帝对抗,让人难免有篡位之疑。


不过还没等多尔衮有所行动,他便于顺治七年(1650年)病死于塞北狩猎途中。顺治帝追封他为“清成宗”,总算在他死后圆了他的皇帝梦。由于多尔衮膝下无子,顺治帝命将豫亲王多铎第五子多尔博过继予多尔衮,承袭和硕睿亲王之爵。




但是在多尔衮死后仅仅两个月,尸骨未寒的情况下,针对他生前种种不法行为,朝臣纷纷上疏告多尔衮生前图谋篡逆。顺治八年二月(1651年),顺治帝以摄政王多尔衮生前谋篡皇位、独断专行、排斥异己,害死其皇兄肃亲王豪格及子嗣等罪名,下旨削去多尔衮一切爵位,从太庙配享撤除,多尔衮生母孝武烈皇后的谥号及配享太庙一并撤除,多尔衮被剥夺宗室资格,财产被籍没入宫。睿亲王爵位被撤销,命多尔博归宗豫亲王多铎子嗣。短短的两个月,多尔衮从天上跌落到了谷底,其生前的一切功绩尽遭否定。




多尔衮唯一的亲生骨肉东莪格格被交与信郡王多尼看管,此后更是下落不明不知所终。顺治十四年(1657年)14岁的多尔博被封为多罗贝勒,多尔博归宗为豫亲王多铎子嗣后,便长期生活在豫亲王府,康熙十一年(1672年)多尔博病死,年仅30岁。直到一百余年后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高宗才下诏为多尔衮平反,并恢复睿亲王爵封,下诏多尔博仍复为多尔衮嗣子,并命多尔博子孙淳颖承袭睿亲王爵位。多尔衮死后的一切纷争至此就算是尘埃落定了。


大国布衣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极的弟弟。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承汗位,为大清立下了赫赫战战功,可以说大清能够占领天下,少不了多尔衮跟随着皇太极去蒙古的察哈尔部出征大战,由于战绩累累,被赐予了摩尔根戴青的称号,那时多尔衮只有16岁。在公元1636年的时候,皇太极建立了大清朝,改元崇德,而多尔衮被封为了和硕睿亲王。

多尔衮不负盛名,满清铁骑南下之后,他率领军队,消灭了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叛乱军。还有之后的南明政权,占领了天下,可谓是功勋卓著,顺治皇帝加封他为“皇父摄政王”。他在位时官职显赫,无人可与之匹敌,但是在他死之后,一切都变了。多尔衮去世后仅三个月,却又受到诸王大臣的攻讦,因此被夺去爵位,没收家产,甚至陵墓被捣毁,开棺戮尸。关于鞭尸多尔衮一方面是由于多尔衮对他的压制,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我们上面说的原因,那就是不满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之间的关系。多尔衮生前死后地位之悬殊,让人不胜感慨。


他的一生是传奇的,流传最广的当属他与孝庄皇太后的爱情故事。孝庄皇太后是顺治帝的生母,据说,两人青梅竹马,但是孝庄太后嫁给了皇太极,多尔衮仍旧爱恋她。传闻终究是传闻,多尔衮一生只有一个女儿名叫爱新觉罗·东莪。

爱新觉罗·东莪出生于崇德三年(1638),其母是朝鲜王族宗室李世绪之女,后人也称其为小福晋,作为权倾一时的摄政王独女,东莪的地位显赫,前途本该风光无限的,然而多尔衮一去世,她的地位也便一落千丈。关于东莪的结局,正史中记载不多,只知道多尔衮去世后,她和多尔博一起被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那时候的东莪年仅十二岁。那么多尔衮死后,他唯一的女儿下场会是如何呢?


关于这个正史中没有记载,毕竟这个是皇家丑闻,但是民间倒是对此事众说纷纭,筛选出来了比较可靠的说法就是:她与清朝的大多数格格一样,是蒙满联姻的政治牺牲品。顺治皇帝虽然痛恨多尔衮,但是他并没与将此事牵扯到她的家人,在他惩治完多尔衮之后,他便将他的女儿封为了公主,并且在宫里将她照顾的非常的好。在多尔衮的女儿成年之后,顺治皇帝便将她嫁到了蒙古,随说顺治皇帝将她抚养长大,但是对于她父亲的事情怕她心里面想着报仇,顺治皇帝又无法对她痛下杀手,因此便想着将她远嫁了。这种说法还是比较靠谱的。


大老二爷


在回答问题之前首先说一说多尔衮这位“唯一的儿子”。多尔衮虽然妻妾众多,一生却始终没有生出一个儿子来!即便是女儿,史籍之中有记载的也只有一位东莪格格。在多尔衮去世、遭到清算之后,这位东莪格格和多尔博一起被清世祖(顺治帝)交给了豫通亲王多铎的儿子信郡王多尼在府中看管。



那么,多尔博又是谁呢?他就是提问者所说的、多尔衮“唯一的儿子”!可是,小编不是说了吗,多尔衮压根儿没有生出儿子来,怎么突然又冒出一个儿子来了?实际上,多尔博并不是多尔衮的亲生儿子,原本是豫通亲王多铎的儿子,因为多尔衮无子,于是便从一母同胞的多铎那里过继了一个侄子作为自己的嗣子。不要小看这个过继,在中国古代的宗法体系里,过继嗣子等同亲子!换言之,多尔博可以继承多尔衮的一切,但是多尔衮的亲生女儿东莪格格却没有资格!假使多尔衮当初如果废掉了清世祖自立为帝,那么继承皇位的就是多尔博。当然,既然没有假使、如果……



顺治七年,多尔衮在古北口狩猎时不慎坠马身亡,被清世祖追尊为了成宗义皇帝。但是,这种追尊的皇帝仅仅是一种“荣誉头衔”,并不能世袭!最终,多尔博作为多尔衮的“儿子”,承袭的仍然是多尔衮原来世袭罔替的睿亲王爵位。但是,好景不长,在短短两个月之后,清世宗便掀起了一场对多尔衮政治总清算的风波。多尔衮被削去了皇帝尊号、革除宗室黄带子并毁掉了陵寝!而作为多尔衮继承人的多尔博也被革去了睿亲王爵位,并被清世祖强令“归宗”。自此,多尔博不再是多尔衮的儿子了,而是重新成为了他亲爹多铎的儿子。同时,清世祖将多尔博和东莪格格一起交给了多铎的另一个儿子多尼看管。毕竟多尔博和多尼是亲兄弟,清世祖此举或许是为了让多尔博日子能够好过一些吧。



也就是说,自顺治八年起,多尔博便回到了多铎一支,不再是多尔衮的“儿子”,并且成为了没有爵位的闲散宗室。实际上,清世祖已然是对多尔博手下留情了。如果不令其“归宗”,多尔博仍然是多尔衮的“儿子”,他连宗室黄带子身份都要失去。顺治十四年,为人比较老实本分的多尔博又被清世祖从闲散宗室封为了贝勒,重新成为了入八分王公。但是,这时候他的贝勒爵位已经不是“铁帽子”了。康熙十一年,多尔博去世,年仅三十岁。后世按照清朝的祖制降等袭爵,到乾隆四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为多尔衮正式平反时,多尔博的后代淳颖已经沦为了入八分宗室王公中的最低等级——辅国公。



但也正是乾隆四十三年的这次平反,让多尔博系时来运转,清高宗命多尔博系重归多尔衮一支,并命淳颖袭睿亲王爵位、世袭罔替。自此,多尔博系重新成为了铁帽子亲王。但是,彼时距离多尔博去世已经过去将近一百年了……


农民工歪说历史


一个王朝能够成立最终到后面实现繁荣昌盛,单单帝王有谋略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帝王有治国之道之外,还需要贤臣辅佐,而清朝能够跃过山海关挺进中原,主要还是归功于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



多尔衮英勇善战,16岁那年就开始独当一面,于征战中被皇太极赐予“墨尔根戴青”的美号,他多次率领八旗军打击明朝军队,一直是明军在山海关一代的苦主。而他因为血缘关系与功勋也一直深受皇太极器重,以至于权力一直高涨,在皇太极称帝后,受封亲王。皇太极突然去世后,其辅佐年幼的顺治帝登基,成为了当时大清朝实际的掌舵者。

此后,多尔衮乘着明朝内部发生动乱,与吴三桂合作,乘机入主中原。多尔衮入关后严禁抢掠,纪律严明,很快就稳定了形势,接顺治入了北京城,之后又以中原为跳板,从而取得了天下。此时的多尔衮被尊为皇父摄政王,无比荣耀,甚至一些纸面上的礼仪形式也不用遵从,比如不用再向顺治帝行礼,不用再听从顺治旨意。



但就当他正处人生的巅峰之时,不幸却发生了,他在行猎时不慎落马,跌伤了,没过不久就去世了,年仅39岁。而在他死后,顺治皇帝对多尔衮也给予了最崇高的认可,比如给他的丧礼全部依帝礼,配享太庙,追封为成宗义皇帝。

多尔衮有记载妃子不少,有九个之多,但却没有留下过一个子嗣,就连女儿也只有一个,但他这唯一一个女儿也是不知下落。不过他倒是有个养子,叫做多尔博。

我们都知道,多尔衮在生前因为比较独裁,有过不少政敌,所以在其死后,没过多久就受到了曾经对手的打击报复,家人也因此受到牵连。

很多人都认为他的养子肯定是受到了牵连,但其实不然,多尔博实际上是多尔衮死后才过继过去的,所以他在后来的清算中并没有被牵连,而是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宗族,即归宗为多铎子嗣。在顺帝14年,多尔博又被加封为多罗贝勒,可是刚得到这个封号没几年,多尔博就因为患病去世了。

不过在乾隆登基后,重新给多尔衮翻案,于是将多尔衮恢复了亲王爵位。而他这个曾经归宗的养子,也再次算入多尔衮后嗣,其子孙淳颖也可袭睿亲王爵位。所以总的来看,他的结局还是相当不错的,并没有因为党政,而受到波及。


夏目历史君


这个问题小姐姐来给您解答。

爱新觉罗·多尔衮,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他的名字的满语意思为“狗獾”。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四子,阿巴亥的二小子。多尔衮的妻妾众多,具体数目统计不清,有名分的至少有10个(六妻四妾),其中蒙古女子6人,朝鲜女子1人。多尔衮虽然有这么多老婆,但是只有一人为他生了个女儿叫爱新觉罗·东莪,传说她的母亲是朝鲜宗室李世绪的闺女,但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



多尔衮的养子

自古以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尔衮的父亲努尔哈赤有16个儿子,皇太极有11个儿子,到多尔衮这里就有点可怜,39岁的多尔衮意外身死,连个儿子也没留下。顺治帝和清朝宗室召开家庭会议,一致决定不能让多尔衮绝了后无法面对列祖列宗。于是就把豫亲王多铎的五小子多尔博过继给多尔衮,世袭睿亲王爵位,俸禄等多方面高其他王三倍。

要谈他这个养子的结局,不得不提一下多尔衮。

多尔衮的一生骁勇善战充满传奇,亦有些苍凉凄苦。

多尔衮的母亲比他的父亲小31岁,在年满12岁时嫁给了他的父亲。已经有7个妻子的努尔哈赤很喜欢阿巴亥,应该是因为她的美丽可爱。“子凭母贵”多尔衮也比较受宠。



但是好景不长,本来努尔哈赤想让次子代善继承皇位。他没料到代善与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闹出绯闻,还被人传的不堪入耳。但这也不奇怪。根据后金的婚姻习俗,

《虏廷事实》中载:“虏人(金人,也就是满族人)风俗,娶妇于家,而其夫身死,不令妇归宗,则兄弟侄皆得以聘之,有妻其继母者”。

努尔哈赤准备在自己死后考虑让二子代善和阿巴亥结为百年好合。代善也知道父亲有这个打算,而阿巴亥也想在老头子死后有个靠山,于是在代善面前打扮的很妖艳,还暗送秋波。二人的表现未免太过急了,老头子还没死呢就这样作,这有点说不过去。



于是别有用心的人就跑到努尔哈赤面前添油加醋告密。努尔哈赤一怒让代善滚下准太子位。把阿巴亥和她的三个儿子撵到小木屋受苦,一年多才复出。代善的两个儿子对多尔衮那个恨就别提了,他们怨恨多尔衮的亲妈连累自己的爹当不上皇帝。因此他们就拥护权利弱小的皇太极,幻想以后能把皇太极当傀儡玩。

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打罢袁崇焕又征蒙古因伤发作而死。

皇太极可不是代善那两个儿子眼中的等闲之辈。他抓住时机,闯入阿巴亥的后宫,以“帝遗言”,强迫阿巴亥殉葬。皇太极一箭双雕,既可以牵制代善,又可以控制阿巴亥的三个儿子。



就这样,15岁的多尔衮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母亲为父亲殉葬,他和自己亲兄弟三人却无能无力,这件事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里。

在母亲死后一年,16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立下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从此以后越战越猛,他的一生几乎在战场上度过,征战漠南蒙古与李氏朝鲜,率军入关、接着灭李自成、杀张献忠、破南明的弘光、隆武……,他还从林丹汗余部手中得到元朝传国玉玺,将玉玺呈献给皇太极,皇太极登上皇位。




战功赫赫,位高权重,引起众人不满,树敌颇多

为大清,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又投入松锦大战,多次立下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辅佐皇太极的九儿子、孝庄的独子、6岁的福临继帝位。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兵入关,清朝入主中原,顺治帝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从封号上可看出多尔衮的位高权重,权势也在不断飙升。朝廷中的大事小事大臣们都要先向多尔衮上报,就连给皇帝上书的书名要把“多尔衮”三字写在前面。

1646年,为了调兵方便,多尔衮让人将皇帝玺印搬到自己屋里。他还要求自己所用仪仗的种类(足有20种)与皇帝等同,只是在数目上少那么一点点。每当他出行阵势浩大,不仔细看还以为皇帝驾到。

顺治四年,要是有哪个官员粗心或者眼花在奏书中将“皇叔父摄政王”写作“九王爷”,或者漏个字,头上那顶官帽就别想再戴了。另外多尔衮再也不跪拜皇帝。


自从多尔衮当了皇父摄政王后,那就更不得了。

“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

所有的礼仪排场都有碾压皇帝的苗头。对于一切政务包括任免一切官员他不再请示皇帝,自己一人合计一下就搞定了,当然大都是自己的亲信。特别是

“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

多尔衮命令这些人每天到自己府前报道听命,这势头这阵势就是个皇帝。另外他还学朱棣删改历史。

顺治七年(1650年)八月,多尔衮把自己悲惨的母亲尊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祔享太庙。他还命令编写本朝历史的史官,从《实录》中删除不利于其母的记载。


同年十一月,多尔衮行猎时坠马跌伤,也有人怀疑是谋杀,经常行军打仗的人怎么会轻易落马。无论怎样多尔衮不久就死了,年仅39岁。这一噩耗传到京城,顺治帝福临下诏为他举行国丧,“中外丧仪,合依帝礼”。追封他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两个月后,多尔衮的众多政敌纷纷跳出来翻案,罗列多尔衮的大逆之罪。白旗大臣以苏克萨哈为代表的“倒戈派”也加入声讨多尔衮的大部队。多尔衮被列了十四条罪状,包括篡改历史、使其母配享太庙、以睿王私制御用服饰等件、阴谋篡逆等等。随即,“孝烈武皇后”的谥号被追夺,《实录》中已被删除的有关阿巴亥的内容又重新被恢复。顺治帝下诏削去多尔衮位爵,撤去太庙供享,黜去多尔衮宗室资格,籍没财产入官。多尔衮的一切封典被消除,还被毁墓掘尸。

对此,在《清实录》记载:

——“遂下诏削多尔衮爵位,撤去庙享,并废除孝烈武皇后谥号、庙享,罢黜宗室,收籍财产入官,养子多尔博归豫亲王宗”

多尔衮养子的结局:

多尔衮的养子多尔博,仅仅当了多尔衮两个月的养子便被撤销养子身份及世袭的爵位、俸禄,归到生父多铎名下。

顺治十四年(1657年)封多罗贝勒。

康熙十一年(1672年)去世,终年30岁。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乾隆帝为多尔衮平反,恢复多尔衮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因此多尔博又重新恢复多尔衮养子的身份,他已死,由他的子孙世袭睿亲王封号和俸禄。《清史稿》载:

以多尔衮被人诬蔑,于开国有功,重新封多尔衮为睿亲王,追封谥号为“忠”,配享太庙。依亲王园寝制,修其茔墓,令太常寺春秋致祭。其爵世袭罔替。下诏多尔博仍还为多尔衮后嗣,命令其子孙爱新觉罗·淳颖仍袭睿亲王。

多尔衮的亲生女儿的结局

多尔衮死时39岁,她的女儿东莪此时刚刚12岁。清史中对她的唯一记载就一句话:

“其养子多尔 博,女东莪俱给信王”。

皇帝把她交给信郡王多尼(多铎的儿子)扶养。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其它记载了,包括她的生活状况、婚姻情况,子女等等。


小姐姐讲史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相信大家都知道多尔衮吧,可以说在清朝时期,多尔衮这个人拥有着非常多的丰功伟

绩。

为人十分有谋略、有才干、有胆识,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并且国家是在多尔

衮的帮助之下孝庄的儿子才得以坐稳皇位,清朝的国家人民才得以安定下来。

但是却在死后的顺治八年二月被剥夺了封号,并掘其墓。

那么,在死后被帝王下令刨他坟墓的这种情况下,他这个儿子的下场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在历史上多尔衮这个人是没有亲身儿子的,连他唯一的这个儿子是领养来的,名

叫多尔博。

在多尔衮死后,多尔博作为多尔衮的“儿子”,可以直接承袭多尔衮在世时所在的职

位,即多尔衮原来世袭罔替的睿亲王爵位。

但是不幸的是,在多尔博承袭自己父亲的职位不久,即在短短两个月之后,顺治便掀起

了一场对多尔衮政治总清算的风波。

这个风波最终导致了多尔衮被削去皇帝尊号、革除宗室黄带子并毁掉了陵寝,也就是我

们在史书上看到的多尔衮死后被帝王刨其坟墓的故事。

而作为多尔衮继承人的儿子多尔博自然也受到了这个风波的牵连,被革去了睿亲王爵

位,并被清世祖下令强制其归宗,不再在多尔衮宗族。

自此,多尔博不再是多尔衮的儿子了,而是重新成为了他亲爹多铎的儿子。

同时,清世祖将多尔博和东莪格格,也就是多尔衮的亲生独生女儿一起交给了多铎的另

一个儿子多尼看管。

所以说,多尔衮的这个儿子在他死后,虽被革了官职,但最终还是回到自己的亲身父母

亲家去,日子相对来说应该也会好过一些,所以也算是有好的结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