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老建筑丨对炉山和对炉山水塔,始建于1933年

鞍山对炉山,位于铁东区最北部,东部与立山区深沟寺一区毗邻,南至健身街与和平办事处毗邻,西至建国路与鞍钢厂区相望,北至通山街与立山区接壤,地势东高西低。据《鞍山地名志》记载:“对炉山,位于对炉街道办事处西端,海拔71.9米,元古代地层,面积21万平方米。因此山对着鞍钢的高炉而得名。山上有水塔,可供厂区和附近居民用水。”因为向阳,一些人把那里当成了墓地。后来日本侵略东北后,对炉山一带曾有大批日本人在此活动。并先后在西坡建设一座慰灵碑、东坡建有一个采石场、南坡建设日本人的住宅和学校、山顶建设水塔。如今这些老旧建筑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山顶的水塔孑然而立,见证着对炉山的沧桑巨变。

鞍山老建筑丨对炉山和对炉山水塔,始建于1933年

鞍山老建筑丨对炉山和对炉山水塔,始建于1933年

伪满时期的鞍山对炉山水塔(鞍山净水塔)

鞍山老建筑丨对炉山和对炉山水塔,始建于1933年

1935年左右,图中右侧远处的高地和上面的建筑物即为对炉山和对炉山水塔

鞍山老建筑丨对炉山和对炉山水塔,始建于1933年

1939年4月19日拍摄,图中间远处偏右即为对炉山,山上建筑即对炉山水塔。图片来自中国历史影影像收藏沙龙

对炉山水塔,和鞍钢高炉对峙,是鞍山自来水公司最早的配水设施之一。为适应当时市街给水的需要,1919年鞍山制铁所出资在对炉山山顶修建了一座临时性给水槽(即配水塔前身),由一条直径350毫米的输水管道从立山水厂来水,通过水塔配给铁东的台町(今东风街)、八卦沟一带。水槽结构大体是砖石结构,外层铁板围壁,铁板与砖之间用矿渣填充,做防寒之用,其直径为7.3米,深10米,容量300立方米,同时还修建了立山加压站。据说当时山上有3名日本人做管理员,负责供鞍山火车站及居住在鞍山的日本人生活用水。

由于最初的水槽高度和容量都不能适应当时的供水需要,1933年又开始改建,将原建的旧水槽拆除,在原位置新建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给水塔,塔高24.72米,容积600立方米,每日可输水0.96万吨,1934年竣工投入使用。新建的给水塔具有地势高的有利条件,可靠自然压力送水给站前地区,建成至今一直在使用,只是配套项目有些改动。

解放战争时期,对炉山的战略位置和神社山(今烈士山)遥相呼应,国民党守备部队将对炉山作为控制整个铁东地区的战略高点。山顶建有以钢筋混凝土修建的永久性防御工事,并且各阵地间有交通壕相连接,阵地外围由铁丝网和铁蒺藜为辅助防御,由敌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两个连驻守。

鞍山老建筑丨对炉山和对炉山水塔,始建于1933年

上世纪50年代,鞍山市中华路附近道桥施工现场,远处能看到对炉山的水塔

鞍山老建筑丨对炉山和对炉山水塔,始建于1933年

鞍山老建筑丨对炉山和对炉山水塔,始建于1933年

鞍山老建筑丨对炉山和对炉山水塔,始建于1933年

2013年7月25日,对炉山水塔和当年修建的碉堡

1948年2月19日17时攻占对炉山战斗打响。我四纵队十师三十八团、二十九团沿立山火车站向对炉推进,因炮兵阵地未确定而推迟进攻,守敌一个连的兵力伺机逃窜,我军截断敌退路后,全部守敌不战而降。对炉山从新回到人民的怀抱。

————

「更多老照片、老建筑,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