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百合、柿子、菖蒲皆入畫“歲朝清供”曾是京城風潮

再過幾天便是除夕,家家戶戶都將家裡打掃一新,準備迎接新的一年。對於很多老北京人來說,年前會買點花花草草,擺放在家裡。其實,在古代,很多文人雅士都會這樣做,而且他們對此有個非常文雅的名詞:歲朝清供。明清時期,文人雅士開始大量創作以歲朝清供為題材的畫。清代,由於乾隆皇帝的推崇,掀起了畫“歲朝清供圖”的熱潮,這股風潮一直延續至民國。

梅花、百合、柿子、菖蒲皆入画“岁朝清供”曾是京城风潮

對於古人來說,不管是擺放一些清供的實物,還是畫一幅歲朝清供圖,其寓意都是相通的,那就是通過這些花草器物來表達對於新年的祝福。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歲朝清供這種文化逐漸衰落。

如今,在傳統文化復興的大背景下,一些傳統文化也受到人們的重視。近日,京城的一些公共展廳也適時推出了“歲朝清供”的主題展覽。通過這些器物的展示,人們可以瞭解到,今天人們對於新年的很多祝福方式,其實都能在傳統文化中找到呼應。同樣,通過了解古人的新春“花語”,也可以為自己營造出不一樣的新春語境。

古人迎新春 要擺花草器物

三九時節,室外天寒地凍,位於左家莊百靈大廈院內的徐文治瓶花藝術中心,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水仙、南天竹正歡天喜地的生長,茶几案頭上,古舊容器裡的梅花、海棠以及牡丹次第開放,這些跡象似乎在告訴人們,春天已經悄然到來。

這裡正在舉辦“瓶花與中國傳統節日系列展”之“歲朝清供”主題展,瓶花藝術中心負責人徐文治,通過瓶花、古畫以及器物,向觀眾展示了歲朝清供的歷史與演進。

徐文治說,歲朝清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源遠流長的主題。歲朝即正月初一,一歲之始,古人稱之為元旦,而清供多指人們在案頭的陳設,比如瓶花、瓜果之類。清供並非歲朝才有,它是隨著時令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內容。

關於“清供”的概念,很早就有了。清供的起源可上溯至遠古的祭祀禮儀,為了表達對自然、祖先的敬畏,並達到祈福消災的目的,古人常將珍貴之物用來祭祀,這便是清供的原型。

魏晉南北朝時期《荊楚歲時記》裡對新年時的一些習俗就有記載。

文章首先提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闢山臊惡鬼。”可見,現在人們大年初一放鞭炮,是有著悠久傳統的。

在大年初一這天,古人還有哪些必不可少的儀式呢?“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意思是說,全家老小端正穿戴,依次拜賀新歲,敬奉椒柏酒,喝桃湯水。

為何要喝椒柏酒?《四民月令》說:椒是玉衡星的精靈,吃了能使人年輕耐老。柏是一種仙藥,有長壽之意。這兩種吉祥之物放在一起,不失為新春最美好的祝福。

當然,在這本書裡,還記錄了後來人們非常熟悉的祈福器物——桃符。“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明清時期,隨著花卉種植技術的不斷提高,文人雅士喜歡在案頭擺上古瓶古盆,插上時令花草,再配以吉祥的器物,以表達迎春祈福的美好願望。比如,他們會添置天竹、臘梅、水仙、柏枝等花草,或擺於几案之上,或插於古瓶之中,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

明代《北京歲華記》中提到,北京過年的時候,要用松樹枝、柏樹枝加上芝麻桿,掛在房簷下,取步步高昇之意。在南方,則用冬青葉、柏樹枝,紮成小把,沿街叫賣。這些用來做什麼呢?插年飯,就是插在供祖先的年飯裡。“不管過去的椒柏酒,還是這些柏樹枝,其實都是取長壽之意。”

清代之後,不少文人雅士還保留有這種習慣。汪曾祺《歲朝清供》一文就提到他自己曾經做過的“歲朝清供”:

我家舊園有臘梅四株,主幹粗如湯碗,近春節時,繁花滿樹。這幾棵臘梅磬口檀心,本來是名貴的,但是我們那裡重白心而輕檀心,稱白心者為“冰心”,而給檀心的起一個不好聽的名字:“狗心”。我覺得狗心臘梅也很好看。初一一早,我就爬上樹去,選擇一大枝——要枝子好看,花蕾多的,拗折下來——臘梅枝脆,極易折,插在大膽瓶裡。這枝臘梅高可三尺,很壯觀。天竹我們家也有一棵,在園西牆角。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長不大,細弱伶仃,結果也少。我不忍心多折,只是剪兩三穗,插進膽瓶,為臘梅增色而已。

汪曾祺還寫道,老北京人在過節時,非常注重擺放“清供”的習慣,即便不富裕,也會把家裡打扮一新:

窮家過年,也要有一點顏色。很多人家養一盆青蒜。這也算代替水仙了吧。或用大蘿蔔一個,削去尾,挖去肉,空殼內種蒜,鐵絲為箍,以線掛在朝陽的窗下,蒜葉碧綠,蘿蔔皮通紅,蘿蔔纓翻卷上來,也頗悅目。

乾隆愛畫 “歲朝清供圖”

除了實際生活中的清供陳設,文人雅士還將這些清供入畫,謂之歲朝圖。徐文治說,目前能看到最早的歲朝圖,就是明憲宗朱見深創作於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歲朝佳兆圖》。他也將這幅圖放在了展廳,“當然它是複製品,真品在故宮博物院。”

這幅畫並不大,仔細觀賞,畫面以鍾馗為描繪對象,在作品右上方有“畫圖今日來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的御題。畫中的鐘馗一手持著如意,一手扶在小鬼的肩上。鍾馗眼神犀利地盯著飛來的蝙蝠,而小鬼手裡捧著盛有柿子和柏樹枝的托盤。這是有著很多吉祥寓意的畫面:如意與柏枝、柿子,意味著“百事如意”,而鍾馗抬頭見蝙蝠,意味著抬頭見福。

展廳裡,徐文治在這幅畫的周圍還配以古樸的花瓶和時令的花材,新年的氣息撲面而來。

徐文治特意提到,目前能看到的明代早期,甚至宋元代時代的歲朝圖,大部分都存在真偽問題,“已經有學者研究,這些歲朝圖,實際是乾隆時期的偽品。因為乾隆皇帝特別喜歡畫歲朝圖,他每年要畫一張,現在能統計的大約有十七張。這也帶動了大臣進奉歲朝圖的風氣,沒有怎麼辦?只好造假。”

因為乾隆皇帝的喜好,“歲朝圖”在書畫領域非常盛行,很多畫家也以清供入畫,並輔以詩文,使之成為圖文並茂的文人畫。

在這些歲朝清供圖中,通過畫家的巧妙組合,以諧音取意,傳達出吉祥的寓意。如想要表達“歲歲平安”的祝福,一般會選取花瓶、稻穗、嘉禾等;想要表達“福氣”,則選取佛手、香櫞、蝙蝠等;想要表達“長壽”可選壽石、月季、菊花、松柏、蟠桃等;想要表達“多子多孫”可繪石榴、葡萄、葫蘆等;想要表達“富貴榮華”多用牡丹、芙蓉、桂花等。

一直到清代末期甚至民國時期,畫家還熱衷歲朝清供圖,比如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孔小瑜等。吳昌碩幾乎每年都畫《歲朝清供圖》,有意思的是,吳昌碩的清供圖,很少有牡丹,他在《缶廬別存》中有一段話披露了其用意,文曰:“己丑除夕,閉門守歲,呵凍作畫自娛。凡歲朝圖多畫牡丹,以富貴名也。予窮居海上,一官如蝨,富貴花必不相稱,故寫梅取有出世姿,寫菊取有傲霜骨,讀書短檠,我家長物也,此是缶廬中冷淡生活。”

這些清供畫,濃縮了中國傳統士大夫的雅趣,表達的又是民間最樸素的新年願望,雅俗共賞,受到人們歡迎。

唐花技術令明清京城鮮花繁盛

不同的時代,歲朝清供圖中的內容也不一樣。因此,從歲朝清供圖,也能看到當時社會風俗的變化。

從道光年間的一幅《歲朝圖》中,畫中的瓶子裡除了插梅花、百合、柿子外,還有一種非常少見的植物:菖蒲。梅花是過年時候應季的節物,而柿子和百合諧音是百事如意,是源遠流長的傳承。那麼菖蒲背後蘊含什麼呢?這裡有一個典故,據說當年漢武帝夢見有個老人,告訴他吃九節菖蒲可以長壽昇仙,人們後來又把菖蒲放在案頭,說它的露水可以洗眼,可以明目,而且還有很特殊的香味。漸漸的菖蒲成了文人案頭的清供,畫家會在過年的時候把它畫出來。

徐文治說,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值得注意。明清時期,梅花、山茶、牡丹、水仙、海棠、玉蘭,在過年時都可插,但是這些植物,冬天在北京都沒法開花。古人把這種反季節的花叫做唐花,它就是溫室栽培技術。

唐花在唐就已出現,武則天怒貶牡丹的傳說中,臘八百花布苑,就是最典型的唐花技術。南宋周密寫了一本《齊東野語》,在“馬塍藝花”條提到了唐花技術:找一個比較封閉的房子,用紙把它封起來。“鑿地為坎,綆竹置花其上”,就是把花放在綆竹上面。“糞以牛溲硫磺”,用牛糞或者馬糞讓它發酵,發酵的時候自然就熱了,溫度就高了,然後“置沸湯於坎中”,就是把滾燙的水放在坎中。經過湯氣燻蒸,一個晚上,花就開放了。

元明清時期,作為都城,北京的花市非常繁盛,唐花技術已經非常發達,草橋的牡丹“十月中旬已進御矣”。徐文治說,對比更多唐花史料,就會發現哪裡有皇宮,哪裡就有這種技術,因為這些花是要供給宮裡的,普通老百姓用不起這樣的東西。

顧祿的《清嘉錄》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它講述了清朝時蘇州唐花技術的由來。乾隆庚子春(1780年),乾隆皇帝南巡,初春時節,江南找不到鮮花。當時有個叫陳維秀的人,善植花木,於是,他仿造京城“窨窖燻花法”,很快培養出了碧桃、牡丹等鮮花。

到了晚清,唐花技術非常發達,基本上每個王府裡都有自己的花房。恭親王奕、貝勒奕繪、顧太清等寫了很多關於唐花的詩。由此可見,清代乾隆年間,歲朝清供圖的興盛,與唐花的大規模出現有莫大關係。清代中後期,歲朝清供圖所表達的寓意也更加豐富。比如,在歲朝清供圖中,畫上海棠、玉蘭以及牡丹,就寓意“玉堂富貴”;畫中加上罄,寓意吉慶有餘;畫中加上旗幟以及小孩放的炮仗,寓意旗開得勝。

清代宮廷畫家鄒一桂畫了一幅有趣的畫,花瓶中插柏樹枝、稻穀,從地下向瓶子上爬著四隻螃蟹,款題四海昇平。“鄒一桂是江蘇無錫人,江浙一帶,‘蟹’發 ‘海’的音,四隻螃蟹,寓意著四海昇平。”

過春節能和古人一樣雅緻

徐文治說,歲朝清供圖,從花的擺放和寓意上,更多的時候是“討口彩”。而這次“歲朝清供”的主題展覽,本質也是“討口彩”。

徐文治將展廳分出一塊塊相對獨立的空間,在案頭放著古樸的“韓瓶”(韓瓶是一種流行於南宋和元朝時期的陶瓶,相傳這種陶罐是南宋名將韓世忠手下士兵裝水用的器皿,因此得名韓瓶),插上梅花、牡丹、海棠等,背後還掛著相應的歲朝清供圖,喜慶的氛圍籠罩著每一個角落。

最具特色的是,他在展廳設計了一張“供桌”,“年節每家都要設立祖宗牌位,都要拜一拜。”徐文治也沿襲了這個理念,在展廳擺了一個佛堂,旁邊放著被稱為“三多”的水果:石榴,多子;佛手,多福;桃子,多壽。另外,裡面還放著金桔、火龍果以及花生瓜子等物品,“火龍果寓意紅紅火火,花生、瓜子,寓意子孫綿延。”

徐文治舉辦這個展覽的目的,是通過歲朝清供具體的陳設,希望能夠讓人們多瞭解傳統文化,提供給大家一個範本,“原來我們家可以這樣擺!”

除了歲朝清供,徐文治在2019年還推出了端午、七夕的主題瓶花展,在這一系列展覽的背後,他有個更深遠的目的: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日常生活中。“觀眾通過展覽發現,原來古人的生活與我們當下的日常生活是有關係的。這樣,傳統文化才能活起來。”

徐文治將這一系列展覽概括為“傳統文化的當代活化”。雖然聽起來似乎非常“宏大”,其實做起來非常簡單。

比如,春節的時候,家裡放一盆牡丹,一盆海棠,再插上一隻玉蘭,“這就是玉堂富貴,就有了吉祥的口彩,過年也有了文雅的樂趣。”

徐文治說,只要人們能發揮奇思妙想,在單調的日常生活中,就能玩出各種花樣的“歲朝清供”。他在展廳進門的地方,擺了一個木鬥,裡面插了一盆花,還放著金桔。問及這處“清供”表達的寓意,他笑開了花:“這就是‘日進斗金’啊!”

在傳統文化中,歲朝清供不管是畫畫,還是擺放實物,其實質就是為過年討個吉利的“口彩”,現代人完全可以利用起來。“你可以把‘歲朝清供’展示地非常文雅;也可以簡單做個盆景,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不管如何,自己玩得開心,而且在無形中,不是也將傳統文化傳播出去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