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腳下有什麼寶貝?帶你瞭解秦帝國的鋪地磚文化

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東大約15公里的咸陽塬上,曾經矗立著一片巍峨的宮殿,是戰國時期的都城,也是秦統一六國,建立秦王朝的都城。秦咸陽城在歷史的激盪中,這座城已經成為了遺址,默默地矗立在這片開闊的土地上,厚厚的夯土層,精緻的龍紋空心磚再次向世人展示著這裡的與眾不同。今天我們要來說一說的就是咸陽城的龍紋空心磚。空心磚的一面模印首尾相銜,相互交織的兩條巨龍,雙龍環抱三個璧形圖案,龍身上下對稱裝飾著捲雲紋和圓圈紋,氣勢磅礴,讓人讚歎不已。它是“秦磚漢瓦”的最好見證,更是我們認識秦代建築,認識咸陽宮殿的一個“窗口”。那麼,這些龍紋空心磚究竟承載了哪些重要的歷史信息呢?通過我們又將領略怎麼樣的大秦榮光呢?

久負盛名的磚

磚,我們都很熟悉,是現代建築當中非常常見的一個材料。秦朝曾經在咸陽城修建有富麗堂皇的宮殿建築,據唐代詩人杜牧形容,說是“覆壓三百餘里”“五步一樓,十步一閣”,還有“廊腰縵回,簷牙高啄”。顯然,大量的建築材料,殘磚廢瓦,在咸陽塬上的黃土地上是客隨處可見的,隨便一腳就能踢出好幾塊。這些磚有哪些精品可圈可點,其中又有哪些奧秘?這篇文章講一件來自秦帝都咸陽,現在被國家博物館收藏的一塊寶貝磚——龍紋空心轉。

兵馬俑腳下有什麼寶貝?帶你瞭解秦帝國的鋪地磚文化

從這個字面意義上我們能知道,磚的表面是有龍的圖案,這個磚體的中間是空心的。可能有人會說這有啥稀奇的呢?位於關中地區的咸陽城,修建的時候利用了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修建的房屋都是以木材這個這個構架為主框架,然後用版築的夯土為建築的牆壁和地基,搭建出了建築的主體。房屋的屋頂或者敷草泥,蓋茅草或者覆蓋有瓦,地面上鋪著有地磚,或者塗有朱漆,牆壁也是塗白灰,甚至畫出壁畫。即使富麗堂皇的宮殿,也不用磚來砌牆。這倒不是秦國窮,他們用不起磚,建築材料不允許,這傳統秉承的是中國土木建築結構的這麼一個祖傳的習慣。所以磚並不是咸陽城建築的主材。但是俗話說“秦磚漢瓦”,秦磚在歷史上那可以說是久負盛名。考古發現的秦磚顏色青灰,質地堅硬,製作非常地規整,整體渾厚朴實,形制非常多樣。

有人就形容說“敲之有聲,斷之無孔”,就是敲擊的時候有聲,掰斷了裡面沒有空隙。也有人稱之為是鉛磚,都是形容它製造的質量非常好。在陝西有些地方上年紀的老人我見到過,到現在他們還是喜歡用鉛磚來做枕頭,據說有去火清涼的作用。有些文人墨客在以前,非常喜歡在秦磚上略微做一個加工,改造出來一方硯臺,他們利用秦磚的紋飾,,然後再附加一些設計。因為秦磚的選料是黃土地方的沉泥,本身就含有多種的礦物質成分,燒製之後結構又非常緊密,所以可以當做硯臺。

龍紋空心磚見證秦咸陽城的發展

秦磚的形狀比較規整,一般是長方形或者正方形,有的是空心,有的是實心。空心磚規格比較大, 兩邊有紋飾圖案。同樣,這裡的磚也不做為建主材的搭建,是作為臺階的踏步磚。宮殿高大巍峨,比如一號宮殿的那個夯土臺基,分為三層的建築, 每上一層之間,實際上就要用臺階來解決上樓的問題。咸陽城的宮殿高大巍峨,實體部分是夯打的黃土,形成了高大的夯土臺。夯土臺基上修建高高低低不同的房間,還有迴廊,當然就需要臺階,所以空心磚是作為建築的輔助材料,一定意義上說它是我們認識秦代建築,認識咸陽城宮殿的一個配角。

兵馬俑腳下有什麼寶貝?帶你瞭解秦帝國的鋪地磚文化

正所謂見微知著,秦都咸陽富麗堂皇的宮殿建築,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早已經煙消雲滅了,但是通過龍紋空心磚這樣子一些小角色,我們能夠觀賞到一部大戲。這些空心磚多數是以一條或者兩條盤旋的龍作為裝飾的主體圖案,珍藏在國家博物館的這塊磚,1975年出土於秦咸陽城遺址的二號宮殿建築。兩條守衛相環的龍交織在一塊兒,懷中抱著三個圓形的大玉璧,再加上一些捲雲和水渦之類的輔助的紋樣,這樣一點綴,一幅活靈活現的藝術品。

除了國家博物館的這塊空心龍紋磚之外,類似題材和用途的空心磚,在咸陽城遺址其實還有很多,圖案造型大體如此,有的更加精緻一些。比如在圓形玉璧的中間是展翅飛翔的雀鳥,這樣子的建築輔材打眼一看,龍沖天入地,駕雲行海,叱吒風雲的神韻就躍然在目。僅從視覺效果,藝術角度來看,絕對就是一幅藝術精品。不僅是好看,藝術性強,空心磚的表面裝飾著龍,玉璧,還有云,這都是有說道的。簡單的說,咸陽城宮殿使用的這些龍紋磚,首先是和建築主人秦王,公,皇帝的身份相稱的。

王,公,皇帝這是三個等級,從公到王到皇帝,實際上標誌了秦國在咸陽城這個歷史時期不斷髮展的一個歷史階段。中國龍是一種善於變化,能興風作雨,利萬物的神奇動物,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沉淵。《禮記》在《禮運第九》中就這樣形容,說鳳,龜,麟、龍,這是“四靈”,龍是“四靈”的一個祥瑞,是皇權的象徵。我們都知道歷代帝王是自命為“真命天子”,“真龍天子”,與飛舞九天的威儀。使用器物,比如衣服也常常裝飾有龍的圖案,所以咸陽城宮殿建築中出現的龍紋空心磚顯示的是建築的等級,張揚的是皇家氣派。

特殊的玉文化

在龍紋空心磚上,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雙龍和玉璧。玉璧不僅是禮器之一,而且是“六器”之一,深受中國古人喜愛,以玉器為載體的玉文化,蘊含了中國古人的智慧與美德,是中國文化組成的一個組成部分。那麼龍紋空心磚上的玉璧圖案究竟有著怎樣特殊的含義呢?這些複雜的圖案又是如何繪製的呢?

兵馬俑腳下有什麼寶貝?帶你瞭解秦帝國的鋪地磚文化

玉璧也是一種高級別的器物,屬於禮玉。《周禮》當中,把玉器的璧、琮、圭、璋、琥、璜,作為“六器”。按照萬物皆有靈的這個觀念,玉是山川的精華,不是一般的石頭。上天恩賜的寶物,具有溝通天地鬼神的靈性。《紅樓夢》裡面的主人公賈寶玉為什麼落胎的時候就口銜“通靈寶玉”,可見他天生就不是凡人。

關於玉璧不能不說一個成語“完璧歸趙”。戰國晚期,趙惠文王得到的和氏璧,親昭襄王就是非常想要,他就遺書趙王說“願以十五城請易壁”,但是當時秦強趙弱,趙王一想,這肯定又是秦王使詐,我給了你玉璧,但是得不到城池怎麼辦?藺相如就跟趙王請願說,我自願前往,他對趙王說,我去如果城入趙,那麼我就把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後來藺相如就捧著玉璧,見到秦王之後,秦王誠意不足,就設法阻止了取回了原璧,形成了一個完璧歸趙的故事。完璧歸趙發生的地址就是咸陽城渭南宮區的章臺宮,時間也就是咸陽城為都城期間。所以玉璧是六器之間最核心的之一,它的歷史綿延了有五千多年。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之中,玉璧象徵著美好的含義,還有一個高貴的品質,是權力等級的標誌。複雜的說那就更玄乎了,這就牽扯到了龍和水,涉及到了陰陽學的一些理論。陰陽學有一套說法,有“五德始終說”,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它有各自不同的特性,依照相生相剋的一個規律,所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順位相同生,隔位相剋,這麼一個循環反覆不止。五德週而復始,循環運轉,這就是始終。每個歷史朝代都有五德當中的一種,與其相配合,比如商取代夏,這是金勝木,周取代商是火勝金,而代火者必將是水,代火者必將是水德的朝代是誰呢?秦朝尚水德。秦始皇登基以後,明確的確定,秦朝是以水德為德運,然後“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因為有祖宗的保佑,我才能達到六王統一,這都是上天的必然。“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所以此磚上的龍紋裝飾,正是秦朝尚水德的表現。

兵馬俑腳下有什麼寶貝?帶你瞭解秦帝國的鋪地磚文化

當然,根據陰陽學說對這個空心磚一種解讀。空心磚上的龍頭似牛頭,有須,大耳,細長角對稱,蛇形的這個身體,然後有翅膀,有翼,腳底下有爪,身體整個依附在這個玉璧上,周邊環繞著有祥雲,非常多的雲朵來填充空隙。再加上玉璧的裡面是一些細密的珠子。整個的構圖可真就是成了龍行踏絳氣,珠聯又璧合。這麼複雜的圖案當初是怎麼製作的呢?有的人說是用模具印在泥胎上的。其實是用戳印模子,也叫模印圖案,這樣模印圖案紋飾的空心磚,在咸陽宮殿的發發掘和調查中經常可以看到,它是作為鋪地或者貼牆壁的花紋。實心磚是模製成形,有的磚模上就自帶紋飾,一次脫模之後,整個磚帶著紋飾就完成了。有的是用不同的模子,小模子各種各樣地組合在一塊兒,按照自己的需要來佈置圖案,這樣就形成搭配,構成了一個連貫的連續圖。這種模印紋飾的方法後來就被漢代以至於到我們現在其實都有一些利用。

中國人的建築智慧

對於阿房宮的規模,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有過這樣的描述“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建造如此巨大規模的宮殿建築,無疑需要數量驚人的建築材料,而類似龍紋空心磚這樣的建材,它們的團不僅複雜,而且審美要求有極高。那麼,在秦朝這個歷史時期,中國人是如何實現大規模生產龍紋空心磚的呢?這些空心磚上除了龍紋,還有哪些其他的紋飾呢?

德國有一位學者叫雷德侯,他曾經寫了一本著名的書叫做《萬物·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模化生產》,在書的導言中他系統地高度評價了我們中國人創造的這些藝術品,以至於這些藝術品背後能實現的原因。他這樣說“中國人發明了以標準化的零件組裝物品的這種生產體系,零件可以大量地提前預製,並且能以不同的組合方式迅速地裝配在一起,從而在有限的常備構件中,創造出變化無窮的單元。”空心磚上的這個模印圖案就是雷德侯說的這個模件,用不同的小模子來在方磚上形成花紋,然後根據工匠們的意識把這些花紋組織在一起。這種模印的方法和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兵馬俑腳下有什麼寶貝?帶你瞭解秦帝國的鋪地磚文化

花紋鋪地磚的紋飾其實也不僅僅是為了美觀,好看,那就太簡單了。比如常見的菱形和直線勾折的這幾何圖案,我們考古人叫回形紋或者菱形套合紋,就有很多吉祥的寓意。比如四方連續鋪地磚,這種圖案的構成特點是迴旋反覆,紋樣之間首尾相連,連續不斷。從古到今,這都有一個連綿不斷,富貴不斷頭的寓意,經常就是在器物,建築上做裝飾,表示美好的寓意。這種美好的寓意可不是我們中國人獨有,不是我們獨愛。在遙遠的西方,有一種被叫做古希臘回形紋,竟然和中國的回形紋一樣,到現在仍然是王室的皇冠,珠寶設計當中非常受青睞的素材。這兩種圖案肅然古希臘人和我們中國人都用了相同的幾何紋圖案,但是我們很難說誰向誰學習,也許就是源於人本能的一種反應吧。

由於秦漢文明直接的連續性,加上無論是渭河北還是渭河南,既是秦都咸陽城所在,也是西漢長安城或者是帝王陵園的轄區,所以咸陽地區出土的幾何紋的鋪地磚有時很難判斷到底是姓秦還是姓漢,這種難判斷也有一天考古發掘能揭開謎底,也許就成了千古的疑案。

二龍拱壁空心磚

有一件龍紋空心磚據說也是咸陽城遺址的核心區,就在窯店鎮出土的。很多人認為是秦宮殿的遺物,其實我個人感覺可能有誤。這件磚可以叫做二龍拱壁空心磚,二龍拱壁空心磚它的外形上和咸陽宮殿出土的空心磚是一樣的,但是它的紋飾製法,構圖方法截然不同。它的正面是以玉璧為中心,衍生出來左右兩邊左右對稱的龍,雙龍回首盼顧,前爪做拱壁的樣子,玉璧的上方和下方分別有云紋,有靈芝草。整個畫面構成是一幅生動的二龍拱壁圖。

兵馬俑腳下有什麼寶貝?帶你瞭解秦帝國的鋪地磚文化

構圖的風格是左右對稱的,是以玉璧為中心左右對稱,然後在填充靈芝草和龍。它並不是在咸陽宮殿遺址調查後者正式發掘出土的這種紋飾。秦咸陽城遺址出土的這個龍紋磚是飛龍的形式,這件磚龍的造型像走龍。並且圖案的製法也不一樣,圖案是模印的,是凸出來的陽紋。整個的這個畫面造成的效果有減地淺浮雕的效果,咸陽城宮殿的空心磚龍紋是陰刻的,龍是做飛舞的狀態。類似於二龍拱璧風格的空心磚這個製作風格多見於西漢都城長安城的宮殿遺址或者是西漢皇帝陵園的建築,也是用於臺階的踏步,多數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動物的圖像為主。那麼顯然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按照方位南北不同,東西不一樣的佈置,就是最著名的“四神”的一個寓意,它也被稱為了“四神空心磚”。

圖案的藝術造型和秦代的龍紋空心磚比較起來更加清秀,咸陽宮遺址有西漢時期的遺物奇不奇怪?毫不奇怪。因為在秦都之後,這裡就成為了西漢皇帝的陵園。其間第二個皇帝和第一個皇帝的安陵,長陵,就和咸陽城的宮殿核心區交錯在一塊兒,很難區分出它們之間的遺物。加上陵園周邊還有大大小小的很多陪葬墓園。陵園裡面更是有很多大型的建築作為祭祀或者是管理的用房。因此我個人推測這件傳說出土於咸陽城窯店附近的二龍拱璧空心磚很有可能是漢代的遺物。這個畫面反映的是漢代天子祭天的時候供玉的一個情景,以二龍作為一個架子,龍爪之間來供奉一個玉璧,時代應該是漢。如果我們把二龍拱璧上的龍和漢代瓦當上的龍比如在茂陵以及其他的一些漢長安城出土的這個同類的遺物擺放在一塊兒, 可以看到很多的相似性,龍頭小,龍尾細長,捲曲,和咸陽城宮殿建築的龍形區別是非常大的,它的時代判斷也就一目瞭然了。

兵馬俑的秘密

見過秦兵馬俑坑的朋友,一定都會被排列整齊的兵馬俑深深震撼。然而在這些兵馬俑的腳下有大量的鋪地磚卻很少被人關注。這些鋪地磚雖然沒有複雜的圖案,紋飾,但是它們同樣珍貴。因為在這些鋪地磚上有文字,而這些文字可以幫助我們破解許多歷史謎團。那麼這些鋪地磚上的文字內容究竟是什麼?

秦磚數量最多的一次發現,首推臨潼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在兵馬俑坑裡,我們大部分的人來到展廳,肯定首先要看到的是陶俑,成規模的一個軍隊排列形式,沒有人注意陶俑的腳下實際上有大量的鋪地磚。那麼在兵馬俑坑的這個大量的鋪地磚形狀是長方形的,沒有複雜的圖案,紋飾,只是裝飾有像繩子一樣的印痕,外表一點也不漂亮,功能更不如這個龍紋空心磚這麼高大上。在兵馬俑坑中就是士兵腳底下踩的普通的東西。和陶俑相比,更是默默無聞,少有關注,其實不珍貴嗎?非常珍貴,比如有的磚上有模印的文字,這些製作者留下的印戳。據統計,目前在秦始皇兵馬俑坑中出土有76件21種的文字內容。

兵馬俑腳下有什麼寶貝?帶你瞭解秦帝國的鋪地磚文化

類似的陶文在咸陽城其實也有發現,在渭河南部的阿房宮也曾有發現。2003年的時候,在寶雞地區的秦漢遺址中還發現過“大水”“大丁”“宮昌”等等一類的文字。這些文字對於考古人來說那可是金不換的寶貝,有了它可以破解很多的歷史謎團,叫做證史,補史之用。

首先可以明確秦代有哪些制磚廠,還有哪些管理專場的部門。宮是秦中央官署機構宮司空的一個省文,左司是秦代少府下屬的左司空的省文,這都是中央級別的官府。除此之外,有些是不見歷史記載的,比如“左水”“大水”,但是考古實物頻繁出土,不是孤例,應該也是燒製磚瓦的官署機構。

第二磚上的這些字告訴我們,當時有哪些造磚的工人。這可是文獻記錄中根本不可能出現的一些小人物。他們不見有中原人,比如宮昌裡面的昌或者臧,是宮司空下屬的一名工匠組長,另外還有外族人,比如洖邦的洖,為什麼是姓吳的“吳”加了三點水?因為這是一個譯音用字,是一個戎人它的音發“吳”的音,所以加了三點水和中原的那個“吳”進行區別。第三個告訴我們的價值就是秦朝如何對制磚的質量進行控制和管理的。陶文是秦代“物勒工名”制度的產物,誰製造的產品就要標註上名字來考核產品的質量。

考古發掘就是這樣不斷補史,證史。一位兩千多年前的普普通通的外鄉可洖邦由於這樣子的一些文字再次被我們現代人所知。每當這個時候一種考古職業的優越感和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得到實物資料之後,考古工作的大量內容是研究,思考和總結。從咸陽城到秦始皇陵,甚至再到寶雞,相隔數百里的不同地區出土的完全一致的製陶官署機構,還有陶工的名。擴大研究的視野,我們把這些資料串聯起來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首先製陶手工業機構生產規模得足夠龐大, 才能滿足一個廣泛的市場需求。第二個,製作和調撥應該是統一管理,喲喲一個系統的管理機制。

兵馬俑腳下有什麼寶貝?帶你瞭解秦帝國的鋪地磚文化

正所謂見微知著,一件空心磚足以可見秦咸陽宮富麗堂皇的規模,同樣內容的陶文足以可見秦帝國一統天下絕對不是一句空話。分崩離析的時候,諸侯林立,在這個時代是很難集天下物力,人力,那是很難實現的。“盡併兼天下,煮後黔首大安”這是秦始皇二十六年頒佈的詔版一個公文上的內容,其中的一個“

”字是秦始皇的榮耀,更是秦帝國巔峰的保證。

秦小篆文字磚

除了體現“物勒工名”制度的有工匠和磚廠官署的文字磚之外,另一個磚我沒有見過真品,但是是非常重要的文字鋪地磚,絕對是秦磚中的奇品,堪稱是“大牌”,這就是十二字或十六字方磚。數量很少,文字的內容卻是十分令人玩味。十二個字或者十六個字的方磚規格大小和咸陽城宮殿遺址出土的放心鋪地磚基本上是一樣的,有秦小篆的文字,上面的內容是“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勿飤人”,十六個字的是“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勿飤人,踐此萬歲”。既然是“踐此萬歲”這類方磚肯定是作為鋪地磚之用,是天子踩踏的專用品。文字磚的字體修長,都是典型的秦小篆的風格,是陽文,是凸出來的。國家博物館裡曾經珍藏有一塊十二字的方磚,1950年的時候,傳說出土于山西,但是並沒有出土的地點。到了2005年的時候,在西安的古玩市場上,突然大量地出現古類似的文字磚,數量非常多,據說十二字的具體的出土地點是山西夏縣禹王城附近,十六字的出土在山西洪洞縣的範村。儘管對於其中的個別字,比如是不是把“飢餓”的“飢”字寫錯了,成了這個“飤”人的“飤”?學界到現在沒有統一的認識,但是這並不影響這塊磚的重要的價值。“

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勿飤人”,說白了就是天下統一,沒有戰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表達的是一派祥和。無論如何,這些鋪地磚都應該是大型宮殿所用,表達的是統治者的一種期盼和治國理念以及君王登臨天下的一種霸氣。遺憾的是由於不是正式考古發掘出土,有缺失了相關的地層信息,建築的具體屬性,規模,年代,都成了無頭案。僅能從文字上我們大致地推斷應該不早於秦,而已應該可能是漢。

兵馬俑腳下有什麼寶貝?帶你瞭解秦帝國的鋪地磚文化

見微知著,龍紋空心磚見證了咸陽城的輝煌的鼎盛,是秦帝國特有的符號。這種空心磚只在秦咸陽城的遺址裡頭有出土,到現在被博物館收藏,成為博物館的藏品。在我們發出這些感慨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只是看到秦帝國的輝煌,由於國家的統一,人力,物力,財力集中在一塊兒,才能使中國的建築達到一個高峰的時期,制磚技術也呈現了新的面貌。正如這個文字磚所說的“歲登成熟,道勿飤人”,改朝換代並沒與割斷中國歷史的不斷髮展,對於統治者秦始皇而言,大興土木也好,好大喜功也罷,千秋功過也就任由後人評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