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说的是啥意思呢?

农夫也疯狂


农村俗语:“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说的是啥意思呢?

中国真的是礼仪之帮,自古就有很多礼节讲究,比如拜寿、拜访、拜年等等,而且有很多场合还要磕头而拜呢,虽然如今都简化了,但是拜的过程中有些东西还是比较讲究的。在我们农村就有“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的说法,梅花想分享一下自己对此俗话的理解。


第一,拜三不拜四,体现在给老人祝寿时有讲究。现在人们的日子都过的比较舒心,大人孩子老人每逢过生日,一大家人都会借此聚一聚,特别是家里有长寿老人的,每到生日之日,比过年都热闹,亲戚都会来给老人祝寿,而且为了让老人开心还会磕头拜寿呢,说到磕头可是一定要注意哈,一拜三叩或三拜九叩一定不会错的,但你要弄出个四拜来,那一定是祝寿人中最不受待见的,如果老人比较讲究的话,一气之下还能把你赶出去呢,因为拜三不拜四在一些老人心中还是跟深蒂固的,你拜四下,“四”与“死”同音,这不祝“死”吗,老人能不翻脸吗!


第二,出门拜亲或拜访贵人或客户逢三拜访而不要逢四拜。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三以及三的倍数是吉数字,“若要走,三六九”,因此出门走亲访友时会选逢三的日子,而很少逢四去拜访的,特别是重要客户或岁数大的长辈,你逢四去拜人家还会说你没有诚意呢,人永会认为这样的人不懂礼仪。而不懂礼仪之人,也是没有教养,一个没有教养之人能做什么大事呢,这种情况如果谈生意十有八九是谈不成。

第三,“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另一讲究就是体现在过生日到底过多少岁上。古代人寿命普遍不是很长,平均年龄60左右,30岁就是人后半生生的一个新起点,但是绝不能再40岁过生日,演绎到现在变成女人到了40岁时,不能宴请好友,大操大办庆40岁的生日,只能在家自己做生日,有些地方也有叫“男不三、女不四”说法。



虽然现在是新社会,很多事情都不是很讲究的,但是自古就传承下来的一些习俗,不仅是一种讲究,也是中国的一种礼仪文化,我们还是去遵守注意一下比较好。梅花不是封建之一,不论是做人做事,不想做不三不四之人,大礼仪要遵守,但最重要是凡事自己开心他人乐意才是。


山村梅花


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这要看人们如何认识理解,拜如何理解,三四如何理解,认识理解不同,结果就大不一样。

拜,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见面行礼表祝贺,拜访,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恭敬地与对方结成某种关系,敬辞。拜的不同,结果是大不一样的,拜天拜地拜神拜鬼拜人也不一样。拜分男女分阴阳分单双。从阴阳单双论,阳人宜阳宜单不宜阴双,三阳单,四阴双,故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实是夸张的说法,目的起强调警示作用的,并非拜四拜就一定会出事。

三很多时候代表天地人。为人要拜天拜地拜父母君亲师,只拜如此三拜即可,其它不必拜了,男儿膝下有黄金,不可乱拜。一拜天时,二拜地利,三拜人和。过去人迷信,相信有神鬼,所以会拜神拜鬼,神助人,鬼害人,神三鬼四,拜神拜三不拜四,拜鬼才拜四。弄清了拜,为何而拜,怎么拜,就不会出事了。

拜天拜地拜神鬼有讲究,有礼节,拜人之忌讳就更多,拜父母君亲师之礼节更值得注意,要重细节,不可随便,不然真的会弄巧成拙,会出事的。对父母,岳父母,君亲师的拜敬是要很细心很慎重,马虎粗心不得的。

四不但是阴双,谐音死废,所以人多忌讳四,拜四人就不喜欢很有反感了。做生日祝寿,四十也要忌了,逢四要忌讳了。三是阳单吉,三己代表多,有三已代表天地人,足够了,不必拜四了,这也是有些人的理解。

拜是表礼数的,表恭敬的,表祝贺的,如此之拜,是要细心的,有讲究不可随便的,不讲究而随便,有时真起不到作用而反招祸端的,所以不要小看了这小小的拜拜拜。




树德汉硕


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男儿膝下有黄金,拜也不是随便可以行的一种礼节,只能拜天拜地拜父母恩师。那么,为什么会说“拜三不拜四,拜四会出事”呢?

在我们当地,有两种说法:



神三鬼四人一个

这是我们当地的一个传统,就是去庙宇之上求神拜佛的时候,要拜三下;人过世了去参加葬礼的时候,要拜四下;给人祝寿或者春节拜年的时候,只能拜一下。

“拜三”的意思是说,人们要相信神灵,只要自己不做问心无愧的事情,神灵冥冥之中会保佑我们,避免噩运降临。

“不拜四”的意思是说,人们不能相信鬼魅,更不能经常行跪拜之礼供奉鬼魅。

“拜四会出事”是指,如果人们相信鬼魅、经常跪拜的话,不仅不会起到保护我们的意思,而且会起到作用,反而对我们不利。



关于生日的说法

是说男性庆祝自己生日的时候,30岁的生日可以庆祝,但是40岁的生日不能庆祝的。

在以前,人们的寿命一般不超过70岁,而30岁是人生的分水岭,代表人的上半生已经过去了,之后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而且,正所谓“三十而立”,从今以后,真正到了自己独当一面的时候,所以要庆祝一下,以求以后得生活顺顺利利。

之所以40岁的生日不能庆祝,是因为四的与“死”同音,如果40岁也庆祝生日的话,等同于庆祝自己“死亡”,是不吉利的。因此40岁生日不宜太过宣扬,应尽量保持低调。



尽管这句俗语带有些许迷信色彩,我们不应该相信。但是,既然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我们应该坚持。

您对于这句俗语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欢迎点击右上方红色【关注】,【农策分析】带您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帮您解读更多涉农政策。

农策分析


“拜三不拜四”,这个拜,是一种礼仪。

1、拜

早先的时候,拜虽然要跪着,但仅仅是两拱合,低头与手平行,头不着地,大概可以想象成跪着的拱手礼,最早的拜又叫拜手。

后来,对拜礼进行了非常严格复杂的规定,基本动作是仙跪下,然后弯腰,最后以头着地,这叫稽首,也叫扣首,就是咱们常说的磕头。

一般来说,这种拜是男子专用的,女子只在特定情况下才使用,但俗话又说了,男儿膝下有黄金,你不能随随便便磕头,所以在什么情况下才拜、拜几拜就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了。

2、再拜

一而再,再拜就是拜两次。

这是一般情况下表示尊重的礼节,比如你和朋友久未见面,突然相逢,再或者你要送朋友出远门,或者在非正式场合遇到身份尊贵的人,就用再拜礼。

同时,在书信末尾,再拜也可作敬词,相当于今天写信的此致敬礼。

3、三拜

三拜比再拜更隆重,如对父母长辈,如夫妻拜天地,又如主人宴请宾客,不可能一一磕头,这时候就需要行三拜礼,表示都拜过了。

三拜最初是来自佛教的礼仪,我们说顶礼膜拜,其实就是对佛陀的尊重,佛家的三拜比较负载,分大展、同展两种拜法,如果你要表示无上的敬重,那就行3次三拜礼,称九拜。

值得注意的是,佛教的三百礼仪,是中国佛家特有的礼仪,印度等地并没有这种礼法。

4、四拜

三拜就已经是顶天的礼仪了,四拜虽然说在仪式上更为隆重,但这并不是常礼,三拜上加这一拜,实际上是谢罪。

到了明白,四拜没有了谢罪的意思,逐渐成为民间最隆重的礼仪,主要对父母和师长才行此礼。

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

看到这里你大概就明白了,为什么不拜四,因为四拜一开始就不是好的寓意。当然了,真相不止这么简单。

在中国民间,有很多避讳,四这个数就被中国人视为不吉利,因为四谐音“死”,再者,古人讲阴阳,阳为吉阴为凶,一三五七九是为阳数,二四六八则为阴。

你看,一会儿谐音死,一会儿又阴,而拜礼又是非常隆重的礼仪,你在隆重上加点不吉利的因素,这不就是自找没趣吗?



也可自话


“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这句话是出于古人的跪拜及祭祀之礼。

古时候的人们的很讲究礼制的,生活中的繁文缛节点点滴滴都有相应的规制,例如:吃饭夹菜的顺序,结婚也讲求长幼有序,大哥未娶,小弟就不能婚配,不然就会被称为“夸头”,不吉利。



这里的“拜”有多种场景。

跪拜前辈:

平时看古装剧我们也能经常看到晚辈给前辈行跪拜之礼,而且都是三拜即止。为什么是三拜,而不是其他呢? 因为这里的三拜代表着“天、地、人”三种意思,给前辈叩拜三下,代表祝福前辈寿比天地,在人间活的顺顺利利,前辈会很开心。

但如果叩拜四下,那就不同了。因为叩拜四下,是给死人跪拜的。

从古至今我们的文化里都是很尊敬死人的,所谓“死者为大”,对死人的跪拜跟活人不一样,要多叩一下表示尊重,所以叩拜四下是不吉利的,古时候的人很在意这些礼仪,如果晚辈不小心给前辈叩了四下,前辈真的会非常不满意,有时候甚至会破口大骂:“你这不是咒我死吗?”这就出事了。



跪事之拜:

这里还有一个跪拜日子选择的说法,古时候的人如果遇事需要求人帮忙,肯定会选择初三这一天前往府邸求贵人办事。

跟前面一样,初三这一天也是预示者顺利和吉祥的寓意,这一天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求人办事出门前都会先看下日子。

而被求之人也会看日子,如果今天不是初三,他们一般也不会答应帮人办事,因为这一天是不吉利的。

文化是传承下来的,我们今天的人也很不喜欢四这个数字,在古时候更加迷信,所以初四这一天很不好,如果你在这一天上门求人办事,别人不仅不答应,很可能还会动怒,这不就出事了吗。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和我留言分享!

@牧子闲话


牧子闲话


 拜天拜地拜神鬼有讲究,有礼节,拜人之忌讳就更多,拜父母君亲师之礼节更值得注意,要重细节,不可随便,不然真的会弄巧成拙,会出事的。对父母,岳父母,君亲师的拜敬是要很细心很慎重,马虎粗心不得的。

  拜,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见面行礼表祝贺,拜访,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恭敬地与对方结成某种关系,敬辞。拜的不同,结果是大不一样的,拜天拜地拜神拜鬼拜人也不一样。拜分男女分阴阳分单双。从阴阳单双论,阳人宜阳宜单不宜阴双,三阳单,四阴双,故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实是夸张的说法,目的起强调警示作用的,并非拜四拜就一定会出事。

  那么这句话的最好理解的意思就是说给长辈叩头的时候,一次只能最多扣三下,如果扣头扣为四下的话,就会显示出对长辈的不尊敬。

  以这个四拜是决计不能出现的,这个跟我们的传统礼节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也是一种传承历史的一种礼节,这种说法还是很靠谱的。


金魁星


在农村经常会有一些有意思的俗语,而且有一些在农村实践中还会有一些深远的意义,比如这句“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其中就蕴含了非常深刻的礼节以及相关的习俗。

这句话在过去的农村非常盛行,其中这句话应用最多的就是跪拜的礼节,尤其是在给长辈过寿以及见面行礼的时候,并不是一味地拜的越多就越能表达孝心,这其中是有讲究的。首先如果给长辈祝寿时候,一般跪拜三次,磕头九次,是表示对老人的尊敬,也是比较符合我们中国三拜九叩的常理的,但是你如果跪拜四次,就一定会惹得老人不高兴,因为“四”这个字跟“死”是属于同音字,老人祝寿都是想着能够健康长寿,你跪拜四次那是诅咒老人可是万万使不得的。

其次就是如果在典礼上以及去寺庙跪拜祈祷平安时候也要切记不可以跪拜四次,因为民间盛传“神三鬼四”一说,如果你跪拜四次,那么你所跪拜的就不是神仙了,就是周边的一些小鬼,这样不但起不到祈祷平安的作用,还有可能跟鬼怪打上关系,会让你厄运缠身,甚至失去生命。

然后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民间过生日的习俗,“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这句话在农村过生日时候也是经常的听到,因为在农村一般三十岁生日时候要好好庆祝一番,但是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就不要操办了。因为三十岁代表人已经到了最有本事的时候,如果三十岁好好庆祝一番,那么后半生也预示着无灾无难,可以大展宏图。人一旦到了四十岁一辈子基本已经定格了,如果这个年龄再去大办生日,则会让自己提前老去,所以不宜大办。



总之这些风俗习惯是老一辈人累计下来的经验,虽说无任何科学依据可言,但是为了顺心如意,最好还是按照礼节来的好,而且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个礼仪之邦,所以在一些用的到场合,记得这些礼节是有必要的。


农业经济第一线


拜三不拜四中的“拜”,是我国一种传统礼仪。


拜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周礼》,相传西周时期,世风淡薄。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就决定制作礼乐,教化民风。

其中就有“拜”的礼仪,这时候拜分两种:拜手和空首。拜手适合平辈或朋友之间,一般作揖就可以了。

空首之礼是对长辈和身份高贵的王公贵族,这里分一拜、二拜、三拜,根据身份高低而定。一般三拜只针对君王、天地和父母。

周朝时期的拜,并没有太多等级森严的意思,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基本礼仪。

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凳子,大家都是跪坐,所以拜还没有后世磕头叩首那么隆重。


到了唐代随着佛教的兴起和椅子的出现,拜赋加了一些新的含义。

首先,有了椅子之后,人们不再跪坐。但拜的礼仪还要传承下去,所以要行空首之礼,就必须双腿跪地才能完成,这就走了磕头的说法。

其次,佛教有“佛敬三炷香”的说法:戒香、定香、慧香,有“破迷开悟”之意。

有了表示对佛的尊重,点完三炷香后还需对菩萨拜三拜。一拜敬佛,二拜表示自己愿学佛一心向善,三拜是在佛面前忏悔自己的罪过。

当然佛教还有四柱香的说法,四柱香是解脱香,早期的意思是作孽深重的人,为寻解脱求佛祖给自己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去极乐世界其实就是离开人间,是死的意思,但作恶的人能去极乐世界吗?老百姓肯定不愿意,他们只能下地狱。

所以在老百姓的眼中,恶人点四柱香拜四拜,就是求死做鬼的意思。于是后来民间就有了“神三鬼四”的俗语。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拜三不拜四”是什么意思了吧。

拜三是习俗中“拜”的最高礼仪,一般是拜天地、神灵、祖先及父母,而拜四就是拜鬼的意思,这是对跪拜对象的极不尊重。

如果是活人就有诅咒的意思,一拜只差含义天壤之别,所以生活中要特别注意。



花木童说史


中国是礼仪之邦,从周朝开始以礼治国,礼不仅是礼貌、礼节,而且跟社会等级制度,社会秩序休戚相关,由此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时,孔子提出“克己复礼”,意思就是要提倡恢复周礼,事实上古礼已经恢复不了,不过一些传统礼仪还是延续至今。

农村由于农耕社会的基本形态变化不大,保留的传统礼仪比较多,如祭祀、拜寿、婚礼等,“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农村流传的一句俗语,和“神三鬼四”有类似的含义,是指礼仪的形式和禁忌。


礼仪的形式,“三”象征吉利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

礼仪的形式有磕头、鞠躬、拱手、问候等。男儿膝下有黄金,不能轻易用跪拜大礼,只有结婚、祝寿和祭祖这样隆重的时该才可用。

结婚是每个人一中生最重要的大事,所以婚礼上必须行大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三拜以后,送入洞房。

给老人祝寿是体现孝心,孝为善之先,所以拜寿必须行大礼,一拜寿比南山,二拜福如东海、三拜笑口常开。

祭祖是和孝道捆绑在一起的,想要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幸福,所以必须诚心诚意拜上四拜,比神多一拜,就是祈祷的意思,就像你家有了好事,我们一般都是说你家祖坟冒青烟了。

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礼仪形式,因为《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是有限的终点,是无限的开始。《易经》中指出世界是人、地、人三无素组成的,所以三就成了严格的礼仪之数。

如礼让三次,礼不过三,“三”还延伸至社会各个领域,如孟母三迁,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等,所以拜三就是对人最大的礼节,拜四是对鬼神最诚的礼仪。

礼仪的禁忌,“四”表示不祥

古人都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所谓“人在做、天在看”人若言差行错,就会得到天报应。我们常看到历史上出现地震、洪水、干旱等天灾,帝王们都会发罪已诏,告知天地,朕知错了,以消天的怀满,不再降祸。为了天时地利人和,就制定了各种禁忌。

禁忌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四种,一是神灵的崇拜和畏惧,二是对欲望的克制和限制,三是对礼仪的恪守和服从,四是对教训的总结和记取。

怕遭天报应就是最原始的禁忌,对天的崇拜和恐惧使得人们只能服从礼仪,“四”和死是谐音,人们认为谈到死,觉得会沾染晦气,从而使心情灰暗,情绪低落,不利于健康,所以和死谐音的“四”就成了忌讳的数字。

结婚、拜寿都是欢天喜地的好事,礼仪当然不能和晦气的“四”沾边。

禁忌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一旦成为共识,就具有了不可抗拒的力量,约束人们的言行,比如“拜四要出事”这句话。

事实上“拜四”也不会出事,可是人们认定了这句话,就会把所有不好的事情往这上面附会,就像“偷斧头”故事中的邻居那样。故事里的人,家里的斧头丢了,怀疑是邻居所为,看邻居的言行举止都像个小偷。当斧头找到后,再看邻居的言行举止,就觉得邻居是一个老实人。

综上,“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只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一种礼仪,既含有一定的道理,也含一些迷信的糟粕,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地吸收应用。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博书


从字面上讲,拜指跪拜,大意是讲给长辈拜寿时,要三拜九叩。四拜就不吉利了,毕竟在“四”在汉语中谐音“死”。拜寿时一般都要讲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求个吉利,你却拜了“四”拜,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咒长辈早死,这是非常令人忌讳的。

此外,古人讲“神三鬼四”,意思是指在祭拜鬼神的时候,祭神时拜三下,纸钱三张一烧。祭鬼怪时拜四下,纸钱四张一烧。在祭神时千万不能拜错,否则神仙就会发怒,从而降下灾祸。这就是“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的另一个说法。

但是,我觉得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

有句话叫“事不过三”。

这里的“三”并不是数字三的意思,它指的是一个度。

中国人做事追求中庸之道,凡事都有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物极必反,好事变成坏事,当然,坏事也有可能变成好事。

在这里,“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我觉得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拜,指追求。

人的一生,大多都是在追求功名利禄。有人想发财,有人想升官,有人想长寿,有人想扬名。在规矩之内努力叫理想,这就是那个“三”。为了追求不择手段叫贪婪,“这就是其中的“四”。而贪婪无度者,不管追求什么,到了最终反而会身败名裂,一无所有。

比如说清朝的和坤,乾隆皇帝在世时位极人臣,家财万贯。可他依然不知满足,大肆捞取财富,连地方上进贡给皇帝的贡品也敢强取,地方官员迫于他的权势,敢怒不敢言。可是最后的结局怎样呢,嘉庆帝一纸令下,抄家罢爵,被一束白绫了结了性命,史书上也留下了大贪官的污名,从此遗臭万年。

他从一个小侍卫做到一品大员,因为乾隆皇帝的宠爱,他得到了生命中的“三”——权力。可是他想名利双收,权也要,财也要,妄想着再得到那个“四”。虽说他暂时得到了,最终却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还落得个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

所以,人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拜三不拜四”这个度,否则定会应了“拜四必出事”。

其实,在农村里,或许农民并没有读过太多书,大道理他们不懂。可是他们总能从生活中总结经验,用琅琅上口的农村俗语口口相传,听起来大俗,里面却蕴含着人生至理。我们稍一琢磨,就能得到不同的人生感悟,从而少走许多弯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