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知道醫學生本科五年,規培三年,讀研三年、讀博六年,你還願意勸人學醫嗎?

妙小慈


說的都很苦逼,可臨床醫學專業年年高考都是僅次於金融的第二大熱門專業,一個地級市上的二本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錄取分都趕上一般的211了!


琉球國國王


我女兒也是學醫的,我的感受與大家不同。

女兒高考時一批滑檔,聽別人說報考了本省的醫科大學。這個大學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是它在本省及全國都小有名氣。就像她們教授說的:我們學校的名氣是我們的學生努力賺來的。生在河南,長在河南,你不付出百倍努力初中就被淘汰了!而學醫就要再加百倍。好在女兒知道努力,在群雄之中能夠立足上游,我挺欣慰!

大家都說學醫苦,但是人生何處不苦呢?年輕時努力學習一技之長,老來輕鬆生活,既經歷了人生又享受了人生!多好!

12月女兒就要考研了,希望結果不負其付出!


用戶661404326537


願意啊,為什麼不願意?

既然我自己都學醫了,為什麼不勸其他人去學醫?反正那麼多人都說學醫那麼好,為什麼不讓其他人有機會去體驗一下醫生的生活,不親自體驗,他們怎麼會知道學醫是怎麼樣的好啊?



時間長算什麼,以後老了就回本了。

  • 每每當我聽到別人說學醫時間久點好,老了能回本,以後的生活就是年薪百萬,我就時刻記得這樣的事情。所以如果那些人再向我打聽或者諮詢他們的小孩兒能不能夠學醫、可不可以學醫的時候,我就會很樂意的告訴他們,學醫好啊,只用讀五年的大學,規培三年就可以當醫生了。當了醫生之後收入又高,社會地位又好,這麼好的職業為什麼不做?勸他們一定要學醫啊,不能放棄這麼好的一個機會。


學醫學歷高啊,有面子

  • 雖然學醫本科讀書五年,研究生需要三年,學術型研究生可能還要再加三年的規培時間。但是一出來就是研究生了,多有面子啊,回到老家一說出去,別人那個羨慕的表情,心裡得多高興、多自豪啊,所以還是要學醫的。



因此,我們不能夠因為醫學的學習時間長,就不讓別人學醫,恰恰相反,更要勸別人學醫,讓他們有機會接觸這一個神聖的職業。


努力的90後醫書


我兒子一歲五個月,我就希望他以後從醫,一來我家有祖傳的醫治肺結核,胃病,淋病等藥方,他可以發揚光大,二來我當初沒好好讀書,沒考上醫學院,我打小就喜歡醫學,可惜沒如願。

我家幾輩人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父母算半個工人,我畢業在國企當工人,家裡有公務員有教師有醫生。說句良心話哪個行業都有苦的累的,哪個行業都不容易。那些說醫生怎麼辛苦的教師怎麼辛苦的我覺得就是無病呻吟。你去當工人,當農民試試,誰都知道當老闆好,考公務員好,做企業老總好,可是你行嗎?既然做了就別一天嘰嘰歪歪的,踏踏實實的去做,要是真覺得不如意你可以選擇其他行業,別一邊喝著牛奶一邊罵牛奶沒有自來水好喝!


冬天裡的一棵樹2


我一直鼓勵我兒子去學醫,醫學藥學這個方向很好,現在分類也細緻,不是什麼都要學,可以選一個方向學習,覺得大學學對了專業才沒算白上大學,我個人覺得醫學藥學都很適合男孩,可以學到博士,也可以大學畢業就工作,可以搞科研也可以搞臨床,如果喜歡還可以當老師,可以一輩子搞一個課題研究,也可以學以致用。因為我工作以後一直覺得需要學習,還改專業自學過,那種人到中年需要換專業學習的痛苦,還有害怕被社會拋棄的感覺很難受啊,我覺得無論社會變成什麼樣,人工智能替代品再多,醫生都不會沒工作的!以後研究人體奧秘的醫學藥學都是熱門專業


紫月麗香


我女兒學醫,本博直讀,在她還讀博士的時候,高中同學年薪都20多萬了,而她才有國家補助的1400元。博士期間,整天實驗室,晚上9點還做實驗。自己說半夜還得整理明天實驗思路。實驗是屢敗屢做,失敗是家常便飯了!辛苦養活了細胞,整天像照顧幼兒一樣,小心翼翼的,不分時間長短,感染細菌,一命嗚呼!都崩潰了!所以說,意志力不強,內心不強大的人,沒有恆心自控力的人,不能學醫。她說,有些實驗就是靠自己一點點摸索前進,不知道前面是荊棘還是坦途,更不知道是否成功。在她迷茫的時候,就坐很遠的車,回家睡上一大覺,好好休息一下,我感覺她是想回到父母身邊尋找一下安慰。天不負有心人,如期畢業了。不用託關係走後門就能順利留院。但是還得3年規培,工資不高,為了臨床多學些實際經驗,這孩子都沒有周末。無償勞動。所以醫生辛苦自知!她們沒有什麼光鮮亮麗,有的是無盡的付出和患者的不理解。如果回到10年前,我絕不會讓女兒選擇學醫。高考時候是高分數,好多一流大學都可以去,卻偏偏選擇了醫學,後悔啊!


qzuser267042055


堅決讓孩子學醫。醫學教育是精英教育。為什麼在發達國家都是最優秀的學生才有資格學醫。學習中等的學生都沒有資格學醫。醫學招生標準極其嚴格。都是尖子生的尖子生才有資格去學醫。搶著掙著去學醫。北京協和醫院吳階平院士(醫學家)吳門三代有30餘人從事醫學,是醫生。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子女全是學醫。南京軍區總醫院著名外科學家黎介壽三兄弟都是學醫。3人都是醫學界的院士。華西醫院,院長石應康,父親石美森是重慶醫科大學兒童醫院,母親是著名婦產科專家。伯父是復旦大學中山醫院胸心外科專家。石應康女兒是華西醫院腎內科教授,祖孫三代都是從醫。例子太多舉不完。魯迅留學日本學醫。孫中山留學香港學醫。郭沫若留學日本學醫。可見醫學對優秀知識分子的吸引,外科之父裘法院士祖留學德國學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勵獲得者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從馬拉西亞歸國報考同濟醫學院,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勵獲得者著名神經外科專家王忠誠院士,兒子也是子承父業留學美國學醫,也是著名神經外科醫生。現任清華大學長庚醫院副院長。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學家程辛農院士,兒子是中醫學家。孫子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祖孫三代都是學醫。是醫學世家。可見越是著名醫學家,子女從醫比例越大。例子太多了。舉不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da38000319fd02bc2073\

好醫生2792


其實學醫有很多不同的學年制,有本碩八年制(有規培),本碩博八年制(純科研,可以參考人間世紀錄片第二季醫學生培養裡面那個女的就是這種),可能還有直博(就是讀完本科直接讀博,沒有研究生階段也不發研究生證書,只有本科和博士的。具體有沒有規培證不清楚。我估計應該沒有,目前規培的要求就是硬性三年,這也是為何以前的本碩七年制改為八年制的原因)。還有一種就是普通本科五年制。

其實以上幾種連讀都很好時間短還不用考研,考博,當然這些人高考的分數都很高的。就是有的連讀會沒有規培,所以需要畢業規培,或者有的可以留院工作,本院規培也可以。還有就是普通本科的最苦逼,除非你不當醫生只搞科研或者當老師可以考學術型研究生,不然你只能考專業型研究生。以所有的專業型研究生為例(不包括學碩和基礎),現在的考研形式就是普通二本的考研率在百分之20左右,一個名氣很一般的醫科大考研率在百分之30左右。什麼概念,就是一般臨床專業一年收接近900人,而考上的只有180(二本)和270(醫科大)。也就說還有百分之80和百分之70的人要不做醫生(除非他們二戰,說實話一戰考不上二戰考上的概率也很低),就算再有百分之10的人考上,加起來一共是30和40。也就說每年二本和醫科大就改行的人接近一半。(去私立醫院就業也算改行哈哈哈皮一下)。辛辛苦苦五年白費了,就這麼現實。至於三年規培和三年研究生我看說的都不嚴謹。目前有本科考研然後研究生三年(就是規培)所以研究生和規培只需要三年。然後就是讀博,讀博需要專博也就是專業型博士。


8848鈦金手機亮瞎眼


不請自來。

從我自身來說,我是推薦別人學醫的。

在問答有很多無腦抹黑醫生的回答,醫患關係如此衝突,這何嘗不是因為社會的浮躁,醫學的價值是能用錢衡量出來的麼?!

是的!學醫苦,學醫累,學醫費用還有點貴。

尤其是從醫後可能經濟收入還不高。

但沒有那個行業比做醫生更有價值了,生命是至高無上的,而醫生就是在挽救生命與死神搏鬥!生死相拖,懸壺濟世,盡己所能,救死扶傷。醫生是一個精神與物質雙滿足的行業。

拋開情懷,談點實際的,學醫的好處。

1,給你保持一個不斷學習的環境,醫學要求人們不斷進步,不斷成長。2,醫生人群總體素質較好,比較善良淳樸。3,醫生的總體社會地位較高,受人尊重。4,醫生雖然收入不算高,但最起碼也不算低。5,家人朋友自己生病,能得到快捷準確的幫助。6,醫生基本上不會失業。7,看病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8,醫生容易好結婚(這點有木有啊)。還有很多好處…

當然,讓你保持學醫學下去的原因也很多

讓你放棄學醫的原因也很多。

但是keep doing what you do cause what you do matter。

堅持下去,醫學的事業需要我們

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王淘淘談醫養


規培本身就是崇洋媚外吭害醫生的一種重要手段,必須給予廢除。大學五年畢業了就可以行醫,為什麼想出各種怪招吭害學生。這些制定政策的磚家到底耍幹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