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有哪些饮食文化?

晚安80702803


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地方,敦煌自古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对吃货来说,敦煌是吃货的福地,这里的美食纯正又地道,融合又超越惊喜的想象。

可以说,敦煌的美食是农耕与游牧饮食文化的融合区域;华夏饮食文化与“胡食”文化的融合区域;中西饮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区域。

但对大部分南方人来说,敦煌的美食只有四个字——大口吃肉!吃的还都是牛羊肉,听起来有点过瘾。

比如合汁,合汁是用羊肉汤将羊肉、丸子、豆腐、粉条、油泡等放在一起煮,汤汁鲜香,可以附以烧饼一起吃!

经典的羊肉合汁,浓郁的羊肉汤不过没有膻味。把烧饼可以掰成小块,放入汤中吃,烧饼浸入了汤汁,吃起来也是味道鲜美!喜欢汤里的油泡,充分吸入了汤汁,和羊肉一起吃,口感软韧!

胡羊焖饼也必须尝试。

焖饼端上来,焖饼像是宽面,非常的劲道,配合炖的羊肉的汤汁吃,真是越吃越有味儿!

这个焖饼做法独特,在焖之前会在面上涂油,擀薄,然后等羊肉炖的差不多,把饼放在羊肉上,浇上羊汤再进行焖制。所以饼会非常入味且劲道!还有羊肉,因为是用料长期炖出的羊肉,味道浓郁没有膻味儿。

驴肉酱黄面是当地的特色,有不少家百年老店。

这个驴肉是单盘儿供应,然后黄面是配着香菇肉酱给我们的。驴肉有专门蘸的汁料,可以直接当凉调盘儿来吃。驴肉比较瘦,而且肉质劲道,配着蘸汁儿,一点都不油腻。

而黄面更是惊艳,面条一方面很劲道,再加上用香菇丁、豆腐丁和驴肉丁儿炒制的酱料,入口顺滑,驴肉的鲜嫩和香菇丁的鲜香混合在一起……

外皮酥脆,里面包着爆炒孜然驴肉丝的驴肉春卷和一扫油腻的酸辣驴蹄筋儿,让你往后日子时不时会留恋这里粗犷、朴实的大口吃肉的惬意。


武汉壹周


敦煌属于干旱的沙漠性气候,但由于紧靠祁连山,以祁连山雪水为源的党河、宕泉河、疏勒河等流经敦煌,给敦煌带来了丰富的地下水和绿洲农业,饮食文化极其丰富!

敦煌人的食物以农业为主,以狩猎食品为补充。

敦煌种植的粮食作物中,麦类有小麦、大麦、青稞、罗麦、荞麦等;壳类有粟、黍、粳米;豆类有豌豆、荜豆、黑豆、大豆、豇豆、小豆、雁豆等。

敦煌人喜欢狩猎,打野味不仅仅是敦煌贵族的消遣活动,也是他们获取肉食的手段之一。

敦煌的油料作物有胡麻、大麻和红蓝。

敦煌还是瓜果之乡!瓜州出密瓜已有3000多年历史。果类有葡萄、梨、柰、果子、桃、杏、枣、胡枣、胡林子等。

敦煌人喜欢吃饼,喝粥,粥有好几种,有浆水粥、白粥、米浆水、酹粥等。

在敦煌,几乎每一个社会阶层的人都喜欢饮酒。

敦煌招牌菜:

1⃣️、敦煌烤全羊🐐

敦煌招牌菜-敦煌烤全羊,用果树枝来熏烤之外,一只羊从开始到烤好需要经过3次熏烤,每次都要上自制的酱料,这样烤出来的羊味道才好。烤全羊外表金黄油亮,外部肉焦发脆,内部绵软鲜嫩嫩。

2⃣️、敦煌酿皮子

敦煌酿皮子,有的黄亮滑爽,有的洁白如玉,拌上特殊的佐料后,其味辣凉,柔韧爽口,食用方便,味美价廉,在水里滚沸后,将面浆舀入一个铁皮圆盘中涂匀,放入开水中蒸煮一分钟,便成了酿皮子。然后将圆形的酿皮切成细长条,放几片面筋,加一点芥茉、蒜汁、辣椒、酱油和香醋便可食用。

3⃣️、敦煌黄面

敦煌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调汤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制作黄面的工艺极其讲究,下锅煮熟的黄面丝色黄晶亮,可乘热拌菜食之。吃起来开胃去腻。

敦煌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敦煌是件瑰宝,是中华文明一页锦绣的华章!





江南琴寶


敦煌当地美食以面食为主,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敦煌美食。

驴肉黄面

所有去过或生活在敦煌的人都会提到一个美食叫做驴肉黄面,敦煌老字号有三家,就是顺张,达记,卜记。

从驴肉黄面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美食就是两部分,一个是驴肉,一个是黄面,其实驴肉和面是分开的。

驴肉是用特殊调料酱的,味道很赞。

黄面则选用小麦粉配以沙漠碱性植物,经拉面师揉、撬、甩条等多种工序制作而成,煮熟后的面条略显黄色,再浇上秘制的卤汁,味道非常赞,面很劲道滑溜。



中医认为,驴肉性味甘凉,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安神去烦功效。这道美食吃起来开胃解腻,清热解烦,令人食欲大增。

其实在敦煌莫高窟就有156窟的宋朝壁画上就有制作黄面的生活场景,从此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推荐一家老字号,大家可以去品尝一番,顺张黄面馆创始于清朝末年,是敦煌唯一的一家传承五代的百年老店,被敦煌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杏皮水

杏皮水是敦煌当地招牌饮料,用当地的李广杏作为原料,用杏皮熬制而成,冰镇之后酸甜可口,十分解渴。



有豆浆那种杯装的,也有的店家自己熬制的,用大杯装的。

敦煌手工臊子面

臊子面是敦煌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历史悠久,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



臊子面在敦煌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很多重要场合都会有。

臊子面是在唐代“长命面”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余为座上客,举箸食汤饼”。

面条一类的食品,在唐代称作“汤饼”。刘诗中提及的“汤饼”,就是“长命面”,它是唐朝时款待客人的佳点。

相传,苏东坡做官时,特别喜欢这种面条,并写下了对它的赞美诗句:“剩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獐书”。

关于“长命面”后来改称“臊子面”,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户人家娶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媳妇。新媳妇到婆家的第二天,为一家人做了一餐面条,全家吃后无不称赞好吃。



后来,她的小叔考中了官位,请好友到家里作客,便请嫂子为好友做出最拿手的面条款待客人,大家吃后都赞不绝口。

从此,“嫂子面”就出名了。因为这种“嫂子面”上必须加臊子为浇头。所以人们也把它称作“臊子面”。

如在生日做寿时必吃外,或每遇婚丧喜事,或逢年过节,敦煌人都要以它来款待客人。


老张的猫


敦煌的饮食文化还是不错的。

之前去过一次大西北的旅行,其中一个站就是敦煌。除了对那边的景色记忆深刻之外我还对那边的两道美食有很深的记忆。

其中一个就是驴肉黄面,当时我记得应该在敦煌市西大桥那边,好像是好像是农贸市场来的,在那边有一家点做得真的好吃,在敦煌的驴肉就不用说了,那边就行着一句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说法,那个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钱,柔性十足,香味溢口,真的是开胃加腻,驴肉黄面号称中华一绝不是吹的。

另外一个就是烤全羊了,敦煌人喜欢吃肉类食物,无论是牛羊还是鸡都很喜欢。烤全羊外表看起来是金黄油亮的,外部的皮肉是很脆的,内部的肉是绵软鲜嫩。对了烤全羊是敦煌那边的招牌菜哦!






青叶竹者


来敦煌一定要品尝敦煌《雲水聚》餐厅的特色丢面,面粉采用当地种植小麦,传统磨面工艺,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在莫高窟256窟(宋)代壁画中就有丢面场景,距今 1500年以上的历史,所用肉食都是公司专业养殖,鱼采用野麻湾泉水野生草鱼!无污染无公害蔬菜种植!欢迎品尝


强壮的蚂蚁75097048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历史上,它是中原通往西域、乃至欧州的惟一通道,是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古老文明的汇流地,也是西域民族集散的大舞台,充满了异域风情和古老的传说。

驴肉黄面

驴肉黄面是敦煌的特色名吃,也被誉为“中华一绝”,在敦煌城内很容易找到。驴肉黄面的特别之处,在于“驴肉”和“黄面”其实是两道分开的菜—— 一盘单独的驴肉再配上主食黄面。

在敦煌,对吃流行一句话: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也就是说,在沙漠边缘的敦煌城,最好吃的是驴肉。值的一提的是,酱驴肉、驴肉火烧、爆炒驴皮等驴肉特色菜也值得品尝。

敦煌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调汤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敦煌的黄面好吃,主要在于香菇汁做得好。这香菇汁是用香菇末、驴肉丁、水豆腐等做成的臊子,带着汤汁,豆腐切成小块小块的,有点硬度,也有些嚼头。汤汁浇在黄面上,散发着一股醇香肉腻和香菇甜味,闻着那味道,食欲突然大增。

杏皮水

杏皮水是敦煌当地特色的饮料,与酸梅汤有些相似,但口感要较为柔和一些,是当地人家家都会熬制的饮品。

杏皮水以敦煌特产李广杏为原料,酸甜之间又有杏的香味。尤其是冰镇过的,在炎热的气候中来一杯,解暑爽口。

李广杏,是甘肃省敦煌市特产。其名称来源于飞将军李广的传说,得益于当地气候地理条件,以味道鲜美可口而闻名。

臊子面

臊子面是敦煌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历史悠久,敦煌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

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臊子面在敦煌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婚丧、逢年过节、孩子满月、老人过寿、迎接亲朋等重要场合都离不开。


敦煌菜有其独特的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菜品素以讲究自然之色,自然形态、自然之味。

(二)调味则以五香奇特、五味见长。注

(三)崇尚现代健康理念,秉承绿色、清淡。

(四)面点和菜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五)注重菜肴的造型与盛器的结合。

(六)菜肴的可食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

(七)面食花样繁多,制作工艺独特。


你好甘肃


只有驴肉黄面


狼图腾29157514


天女散花

敦煌美食天女散花 融汇莫高窟艺术。

主打:面粉

特点:融会莫高窟壁画中众多天女形象而创制,以天女散花为背景,烹调方法以炸为主。此道菜点也曾多次获得各项国内外大奖。

依据:天女也称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在石窟中有很多飞天的形象,千姿百态,妩媚动人,有的飘于空中,有的手托花盘在抛撒花朵。

敦煌烤全羊

穿越时空,梦里何处是故乡! 敦煌当地人喜食羊、鸡、牛肉,对面食制作尤其讲究。敦煌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香味溢口;敦煌手工臊子面,切面讲究,拌汤鲜美,百吃不厌;但最有名还要数敦煌酿皮子,其味辣凉,柔韧爽口,是不可不尝的美味。敦煌饮食的另一特点是川味,尤其是在夜里,街边随处可见麻辣烫的小摊。阳关东路的沙洲夜市内有风味小吃区、农副产品区,可以品尝到各种甘肃风味面食,烤肉等,价格便宜,而且连附近的小巷也很热闹。如果想找一个相对清幽的地方就餐的话,可以到鸣山路飞天宾馆附近,那里有不少中西餐馆,价格适中,饭菜可口。敦煌招牌菜"敦煌烤全羊敦煌烤全羊"

敦煌酿皮子

介绍: 敦煌酿皮子有的黄亮滑爽,有的洁白如玉,拌上特殊的佐料后,其味辣凉,柔韧爽口,食用方便,味美价廉,是历史悠久的民间快餐。酿皮子是一种麦面制品,制作工艺极易掌握。方法是先将优粉加水和匀,然后将面团置入清水中翻搅抓揉,使面粉中的淀粉与蛋白质充分分离。溶解于水的面浆,便是加工酿皮子的成料了。在水里滚沸后,将面浆舀入一个铁皮圆盘中涂匀,放入开水中蒸煮一分钟,便成了酿皮子。然后将圆形的酿皮切成细长条,放几片面筋,加一点芥茉、蒜汁、辣椒、酱油和香醋便可食用。敦煌酿皮子

敦煌黄面

介绍: 敦煌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调汤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制作黄面的工艺极其讲究,操作也非常不易。只见拉面师傅双手舞动着一块淡黄色的面团,时而抻拉成长条状,时而旋转拧成麻花状,象变戏法一样,将一团足有七、八斤重的面团拉成一把细粉丝样的面条。下锅煮熟的黄面丝色黄晶亮,可乘热拌菜食之。吃起来开胃去腻,清热解烦,令您食欲大增。莫高窟宋朝壁画上就有制作黄面的生动场景,可见其历史悠久。敦煌黄面

手工臊子面

介绍: 手工臊子面面远近闻名,它切面讲究,拌汤鲜美,配料新鲜,色、香、味独特,使当地人百吃不厌。它的每道工序都很讲究,面可擀得薄如纸张,切面可达细如绳线,臊子汤可荤可素、可辣可酸,配料全是本地特产,每家都会做,尤在过年过节或家有贵客时更为上等饭菜。手工臊子面

炸油糕

介绍: 炸油糕在油面中包入冰糖、白糖、玫瑰香精、核桃仁、芝麻等加工成小圆饼。然后在油锅中煎炸后即可食,吃起来香甜酥松。

炸油糕

瓜州三绝

介绍: 饮锁阳酒,品瓜州瓜,食双塔鱼,已成为安西饮食文化之历史源流。锁阳酒以锁阳城出产的名贵药材锁阳精心炮制,具有固精壮阳,补血益气之功能;瓜州出密瓜已有3000多年历史。周穆王宴请西王母及诸侯即有瓜州密瓜;双塔淡水鱼肉脂细嫩爽口。此三物并称"瓜州三绝"。

瓜州三绝


雪滴美食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已经经历了2100年的沧桑岁月。敦煌饮食源远流长,与民俗风情相映成辉,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

驴肉黄面 当地人们以驴肉为副食料、黄面为主食料的一种配套吃法,吃起来美味可口,俗称“驴肉黄面”。据传,来之于唐代敦煌的民间美食,具有补气养血,保健益神的功效。敦煌民间谚语有云:“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要长寿,吃驴肉;要健康,喝香汤”。改革开放后,敦煌酱驴肉逐渐为游客所亲睐,成为“中华名小吃”。开凿于公元十世纪晚期的莫高窟256窟宋代洞窟中就有拉面的壁画,敦煌拉面这一传统的饮食的工艺流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

胡羊焖饼 古代敦煌为少数民族游牧之地,人们统称他们为“胡人”。隋唐以来汉文化和胡文化(少数名族)相融合,成为敦煌饮食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以胡人的膳食习俗做法而演变得名,煮羊肉和面饼的焖炖相煎,实属一道敦煌美食,是敦煌特有的民间小吃。

红柳拨疙瘩 古时敦煌没有煤炭,为了生火取暖和烧锅做饭,每家每年必须到戈壁滩刨挖红柳根枝,俗称“刨梢子”,用以解决生活燃料。打柴人自带面粉取现场水和面,用红柳条拨面下锅,形如“小鱼儿”,人称“拨疙瘩”。敦煌民间的一种便捷小吃,制作简单,方便实惠。它是敦煌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独创的一种特色小吃,有干拌、烩、炒多种吃法。

另外,敦煌三大宴

“敦煌宴”、“大梦敦煌宴”、“敦煌乐舞宴”更是名扬天下。融合了敦煌文化和当地特产中的精华,填补了敦煌学关于敦煌饮食文化方面的空白。

如果你走在敦煌的大街小巷,扑面而来的便是阵阵诱人的清香馥郁……

△驴肉黄面

敦煌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煮熟后,调汤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别具风味。(黄面一盘不足 10元,驴肉论斤卖)

△敦煌臊子面

敦煌臊子面是一种麦面制品,面粉加水和匀擀薄,切成长条煮熟。再将面挑入精心制作的臊子汤中,即成一碗难得的美食。臊子面面条细长而匀称,加之汤的味道鲜美,吃上一碗使人顿消饥饿疲劳。

△浆水面

敦煌八大怪之一。浆水面先要制作浆水,手工面条煮熟后,凉开水浸过盛入碗内加入浆水,浇上炝过的油葱花,撒上芫荽末,即成浆水面。

△酿皮子

敦煌酿皮子是一种麦面制品,将饼状的酿皮切成细长条,放几片面筋,加一点芥茉、蒜汁、辣椒,香油等佐料后,柔韧爽口,食用方便,是敦煌极为普遍的一种民间小吃。

△泡儿油糕

泡儿油糕是敦煌宾馆根据民间传统方法创出的一种风味食品,因其色泽黄亮,表面膨松如轻纱,结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故而得名。泡儿油糕是从唐代“见风俏”演变而来,最初流行在宫廷宴席上。

△羊肉粉汤

羊肉粉汤是敦煌传统小吃。先以温火熬煮汤汁,食用时加入适量香料,再将熟羊肉切成薄片与凉粉盛人碗中,舀入沸汤,撒上香菜末、韭菜和葱、辣椒末等。食之香辣爽口,肥而不腻。


赣南客家


在敦煌,有着桃源仙境的的风光,有着千奇百态的壁画,有着旌旗漫卷的征途。多少人的生死、离散、梦想,都在此破碎、沉淀、作古。此间奇伟奥妙,纵然将东西方文献尽数,亦不能参详。然而,有一个简洁、轻巧又愉悦的体味敦煌的捷径,让人食指大动于当下,意犹未尽于中止,心驰神往于日后,那就是——敦煌宴。

餐盘出山水,珍馐化传奇

在敦煌宾馆中餐厅,一盘盘巧夺天工的敦煌宴映入眼帘。与其说这些是菜肴,不如说这是一张张敦煌明信片。敦煌宴的菜肴范围广泛,有以敦煌胜古迹、自然风光做题,有以敦煌石窟壁画、历史典故做题,有干脆以敦煌雅丹奇观做题。

形色俱佳、精致典雅的菜肴似从画中“走出”,整齐排开。九色神鹿、丝路驼铃、阳关三碟、乐僔珍菌、胡人烤饭、月泉虾仁、鸣沙烧麦、荷香羔羊、玉关有合、石炙脂玉、浆水素燕、敦煌花馍……无论菜名还是菜式的卖相,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丝绸之路上。

以丝路驼铃为例,此菜构思创作于敦煌壁画中的张骞出使西域图,驼体部分用外形酷似驼茸、水发上味后的祁连山野生猴头菇拼制而成,希望以此表达出对丝绸古道开拓者的缅怀,对今日丝路能重焕生机的期待。

与描述大开大合、壮丽奇伟的风光和古迹不同的是,九色神鹿、三兔藻井取自莫高窟壁画,莫高窟壁画或许穿越千年残破旧损,但敦煌宴却活色生香、入口入心。

丝路取材,丝路成菜

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骆驼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它能在戈壁沙漠中长途跋涉,主要凭借那四只坚实的驼掌。驼掌即四只大似蒲团的软蹄,它是骆驼躯体中最活跃的组织,故其肉质异常细腻富有弹性,似筋而更柔软,营养价值很高。但骆驼寿命长,一般很少宰杀,所以驼掌很难寻觅。驼掌宝贵,历来就与熊掌、燕窝、猴头齐名,是中国四大名菜之一。

在传统菜肴中,扒驼掌的制法比较常见,但较为甜腻,并不符合西北的口味偏好。在敦煌宴,“雪山驼掌”创造性地把驼掌与壮阔风光结合,色泽分明,造型美观,口味咸鲜微辣,一举两得。

蛋清制成高丽糊做雪峰置于盘中,再把煮熟去骨的驼掌切成片放入雪峰之间。肉片放置在“路”的拐弯处,筋片撒在“路面”上,宛如骆驼行走过的蹄印。然后用鲜汤、佐料浇在肉筋上即成丝路驼掌,因有雪山相伴。此菜雪山洁白,丝路弯弯;驼掌筋烂,肉酥可口,色泽淡黄,晶莹透亮,味道鲜美。

除了驼掌,上到羊肉、驴肉,下到桃干、大枣,远到祁连山的松茸菌、草菇、杏鲍菇、虫草等,近到家常青菜、蔬果,无一不取自丝路。敦煌宴取材于丝路,又在餐桌上重塑丝路,其工奇,其思妙。

东西方杂糅,官民间取长

敦煌是“西域三道”交汇的枢纽咽喉,与西域各民族多有往来,由此各民族也将他们的饮食、口味、烹调手法带到了敦煌。南方的米饭、茶茗,北方的粟米饭、散子,西域的胡饼、烤饼,印度的糖,以及烹、炒、炸、烤、蒸、榨等这些敦煌常见的食品和烹制手法,都反映着敦煌饮食中西兼容、四方福辏的特点。

除了东西方融合,敦煌宴还有着官民结合的特色。为了追寻古代丝路风韵,席间仿古代敦煌官宴旧习,专门有敦煌古代乐舞的表演,与宴会相映成趣,使人赏心悦目。

敦煌当地人喜食羊、鸡、牛肉,对面食、小吃制作尤其讲究。敦煌宴除了吸收官府菜的精致、大气,也广采民间小吃的奇趣、爽利。

敦煌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香味溢口。敦煌手工臊子面,切面讲究,拌汤鲜美,百吃不厌。敦煌酿皮子,或黄亮滑爽,或洁白如玉,其味辣凉,柔韧爽口。炸油糕包含玫瑰核桃仁芝麻等,香甜酥松,甜而不腻,回味无穷。

一千年历史与三十年面壁

敦煌至今仍旧保留着古代饮食文化完整而丰富的史料,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古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榆林窟等洞窟内保存有近7万平方米的壁画,古敦煌郡境内及周边地区出土了5万卷古代遗书和2万枚汉晋简牍,这些壁画和遗书等有相当丰富的饮食烹饪文字和图像记载。

但钻研千百年敦煌的敦煌学中饮食文化在三十年前仍是空白。敦煌人从零开始,从三十年前,开始了敦煌饮食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工作。在成千上万卷遗书中查阅有关饮食方面的各种材料,这些资料所记载的饮食资料非常丰富,真实的记录了古代敦煌人从饮食原料、食物结构、食物加工、饮食品种、饮食风俗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饮食内容东西荟萃,农牧结合,既反映了中原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又吸收了西域及周边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敦煌地方特色。另外,敦煌石窟中5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上,形象地绘制了饮食制品,歌舞宴会的场景,与遗书饮食记载相互印证,使敦煌宴的创制成为有本之木,有水之源。

在对敦煌及周边地区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历史典故、民间传说、遗书药膳、食疗养生、传统小吃等为背景和依据,充分利用本地原料和外来的各种食物原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独创烹饪技术,吸收烹饪精华,合理搭配营养,不断的广开思路,开拓创新,经过反复研究探索,反复实践,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经过几代敦煌厨师的共同努力,终于制作出了文化内涵丰富,造型逼真。

配料精细,营养丰富,集色、香、味、型于一体的敦煌宴。从制作工艺、菜品组合、营养搭配、歌舞音乐都进行了精心设计,给人以高层次的餐饮文化艺术享受。

菜肴立足于敦煌风味特色,融合百家之长,充分展示了敦煌艺术,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审美意识、文化蕴含。品味敦煌宴,总有那一刹那,会恍神置身于千难万险的丝路旅途,穿越进漫漫历史长河的久远敦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