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入选了初中语文教材,写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

熟悉纳兰容若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多情才子,他的词作大部分婉约深情,尤其是他对妻子卢氏的爱,让人刻骨铭心。实际上,纳兰容若也有很多不同风格的词作,比如这首《长相思》就是其代表作,入选了八年级的语文教材,同时也被谱成了歌曲。

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入选了初中语文教材,写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

注:

榆关:山海关。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代风雪声。

《长相思》这个词牌只有36字,上下阕完全对称,很容易记诵,它通常描写缠绵的男女相思之情。

然而,纳兰容若的这首《长相思》却是另一种风格。

1682年的冬天,康熙出关东巡,身为御前侍卫的纳兰随从康熙祭陵。苦寒的边塞,将士们日夜兼程,跋山涉水,行程十分辛苦。在一个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夜晚,帐篷里都点起了灯,这让纳兰思念起了在故乡的日子,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纳兰的这首边塞风格的词,不同于前朝的那些边塞诗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等著名边塞诗句,表现的都是一种一往无前的英雄豪情。

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入选了初中语文教材,写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

多情善感的纳兰,在苍凉的边塞词中,融入了自己的脉脉深情。荒凉的边塞,将士们的艰苦生活,让他想到——在这样风雪交加的夜晚,他们的亲人在做什么?妻子一定在灯下缝缝补补,整理他们的衣物,盼着他们早日归来,共叙昔日的温馨。

迢迢路远,风雪阻隔,但挡不住对心中那个港湾的思念,这首词没有直接写思念,但却流露出一种厌倦羁旅,渴盼归家的感情。

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入选了初中语文教材,写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

读这首词时,岁末又将至,让人想到了那些漂泊在外,辛苦劳碌了一年的人们。他们为了理想,背上重重的行囊,远离家乡,在外任劳任怨。

繁华的都市,他们的内心却是孤独的。疲惫不堪时,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

这时,他们常常会想起故乡。家乡的泥土气息,家中的袅袅炊烟,永远都是他们心中最美的感受,都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当繁华落幕,铅华洗尽时,故乡就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入选了初中语文教材,写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

回到这首词。全词大气中见细腻,苍凉中见温情。那么,问题来了:一个身为御前侍卫的武将,想必为人豪放不羁,而他的词作却又如此细腻多情,他是如何将两种完全不同的特质融为一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