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你認為是舅親還是叔親?

農戶開心果


在農村,到底是叔親還是舅親?

俗話說:天上雷公,地下舅公。舅舅是母親的兄弟,是除了外公外婆外最親的孃家人。

當母親和外公外婆不在時,舅舅就是最親的孃家人。農村還有一種方法,叫外甥多似舅。也是一種親近舅舅的說法。

而叔叔,就是自己父親的親弟弟。叔叔是陪伴自己成長的同姓親人,有的會比自己父親還痛愛還嚴厲。

那麼,到底在農村,是叔親還是舅親呢?

我沒有舅,只有叔,但這個叔叔,自我出生開始,就已經到外地定居了。後來大個了,見過他回來過一次,之後沒再出現過。

而我也成為了侄兒的叔,外甥的舅。當小時候,他們表兄弟住在一起,我對他們都非常嚴格,吵架的時候,不準講粗口,特別不準說對方的母親。我還打過他們,每年回家過年,我都給每人一大封包。

我也不知道,在他們心中,到底是叔親還是舅親。

而我老婆有舅,而且是兩個。當年我丈母孃在世時,他們經常過來幫忙做農田活,有什麼蕃薯啊等農產品,都會拿過來,給我老婆一家。然而,當丈母孃過世後,他們就從始沒來過。有時還會數落我老婆,這不好那不好。我不知道,在老婆心中,到底舅舅親不親。

無論叔還是舅,都是和我們有血緣關係的。只要他對你好,你就會覺親,如果對你不好,親兄弟,你都會覺得不親。有的人甚至連父母,都會覺得不親。多少兄弟叔伯,為了半塊屋地,而大打出手,道至老死不相往來,多少親戚孃舅為了借錢不得,而從此不再登門。




生活為你綻放


爸爸從小跟著奶奶來到天津,那一年是1925年,爺爺去世後,奶奶帶著五個孩子來到天津,投奔哥哥,也就是我爸的親舅舅,我們的舅爺。在我的印象中,這是我爸爸在天津唯一的親人。我記得,五六十年代,去舅爺家拜年,那時候還興磕頭,每個人給兩塊錢壓歲錢。後來舅爺舅奶奶都去世了,我們與表叔表姑們年節還是有來往的。爸爸總說自己命苦,兩個哥哥一個姐姐早早的沒了,老家還有一個妹妹,就是我們的老姑。記得邢臺地震那年,老姑帶著小表弟叫小寶珠的來天津住了一個多月。老姑就和電影苦菜花中的大娘一模一樣,典型的山東婦女,她手裡有一個棗木的頂針,不停的幫媽媽做活。爸爸退休後急著回老家,就是看妹妹去。半個月後,爸爸回來了。人也瘦了,媽媽問,爸爸不說,後來說,寶珠幾個不孝順,讓他媽媽住碾房裡。過了兩年,爸爸還要回老家,媽媽不放心,對我說,老三,你能不能請個假,跟你爸爸回去一趟。我陪著爸爸去了,沒見到一個表兄弟。遠房親戚告訴爸爸,都跑了,怕挨舅舅打。我問,小寶珠呢?他跑車,成年不著家。這小寶珠那時候也是四十的人了。


俺是梁山人


在農村,你認為是舅親還是叔親?

叔叔和舅舅,都是我們的長輩親人,我們都需要尊重。按理來說,叔叔和舅舅都是一樣親,但是在我心裡,舅舅比叔叔親。為什麼?因為跟舅舅家來往比較多,逢年過節,都要去舅舅家待一段時間。雖說小舅已經去世三年了,但是舅舅在我心中的分量依然不減。叔叔呢,雖說也是長輩,而且同村,經常見面,但是來往很少,比如說我小時候每年在舅舅家至少待1個月,但記憶中很少在叔叔家吃過飯,所以感覺叔叔的親疏比不上舅舅。

其實,我們也知道“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的說法。雖然舅舅是母親的兄弟,是母親最為親近的人,同樣都是至親,在農村也有“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的說法,舅舅雖親,但是在傳統觀念裡一直是屬於外人的,一般坐席的時候,舅舅都是坐在主要的位置,在紅白喜事的情況下都是需要去請舅舅的!而且一般過了三代,沒有了老人們之間的牽連,舅舅這一門關係基本就結束了,後代之間很少有牽連的!

叔叔不一樣,叔叔和是同門宗族一脈相承,身上都流著自家的血脈,所以叔叔從來都不算外人,自家有事需要用到他的話,也絕不會用請的!而且叔輩過後,因為都在一個村裡,即使沒有了叔父這一輩,後代堂兄弟的關係還是能夠持續!

但是觀念大不過現實,親情是需要時間維繫的,不管是叔叔還是舅舅都是屬於至親長輩,都尊敬維護,親情才會長久的延續。


湘妹子小霞


在農村舅舅親還是叔叔親這個要看各自情況

沒有肯定的答案,因為各自情況不同答案就不同。

我的情況是舅舅親,我父親兄妹9人弟兄六人都是農民,由於年紀都比較大已經有兩位伯伯去世多年,剩下的叔叔們也很少往來誰過誰的生活互不打攪。我小時候是在姥姥家長大的我母親又是老大在家中也沒少幹活,我舅舅就對我比較親,我家每到農忙的時候三個舅舅都去幫忙,家裡有什麼困難舅舅們也是不留餘地的幫。

所以這個要看個人情況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


回頭無岸


在農村人的眼裡,叔叔比舅舅親。因為在農村永遠存在著濃厚的家族關念。

一,叔叔是本家族人,同姓,同根生,所以始終認為叔叔親!

二,舅舅不是本家族人,不同姓,不是一個祖宗,不是同根生,所以只認為舅舅是最親的親戚。我們這裡是這樣,但不知其它地方是怎麼的。


liujianweng


一個是爸爸的兄弟,一個是媽媽的兄弟,從關係來看,兩個都是一樣的。叔叔同姓是家門,說來是很親,舅舅隔得遠是親戚,人都是遠香近臭,叔叔隔得近,為瑣事鬧矛盾吵架是不可避免的,從感覺上來說,又好像舅舅要親熱一點。這個問題說不清楚,我個人覺得誰對自己好就親。











1385623182868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

舅父叔(伯)父都是“父”

舅父是母親的弟兄,伯(叔)父是父親的弟兄,相對於我們而言都是血濃於水的至親、血親,是根本沒有答案可尋的,既然沒有理性,那俗人就說一些感性的東西,一同品味吧。

孩提時,姥姥家的飯香,舅舅親情直白真切,小孩子親姥姥、親舅舅、親姨姨,多數家庭都是這樣,而父親這邊除了爺爺奶奶,其他的伯伯叔叔姑姑好象有點不親,有時還會因兄弟姐妹妯娌間出現糾紛而影響了孩子對親情的認知,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的歷煉,很多孩子又扭轉過來,親父親的親族,親伯父、叔父、姑姑,其實這不難理解,俗人說――

親情就是一床被子,舅舅的親是“表”,伯叔的親是“裡”,被子表上親的是花團,被子裡邊親的是貼肉

親情就是一棵樹,舅舅的親是“枝葉茂盛、唦唦聲響”,叔伯的親是“根鬚相連、默默無聞”

親情就是一風景,舅舅的親是“流水”,叔伯的親是“靠山”

親情就是一桌飯,舅舅的是“客席”、“大宴”,叔伯的是“白米飯”、“撈麵條”

親情就是一首詩,舅舅的是“陽春白雪”,叔伯的是“深沉偉岸”

親情是一杯酒,舅舅的是“清香”遠播,叔伯的是“醬香”醇厚

……

其實舅舅是母親的翻版,叔伯是父親的複製,我們是父母生命的延續。

親情這本書,沒有現成的答案,唯有年齡與見識、交往與感受觸摸著情感,唯有用心去感悟這似是而非的答案。





一哥於一


舅舅吧,本身哥哥對妹妹一般都是寵愛的,你又是他妹妹的小孩,雖然不同性,但是視如己出,而叔叔可不一樣,本身兄弟同性之間是存在攻擊性,各自成家後還要互相比較誰混得好,更別說各自小孩比較了。其實不難看出,很少看到那種兄弟之間團結一致,互相支持的大家庭。起碼農村很少。


用戶926273603975


家門叔伯長,血親舅為遵。從長遠來說,叔伯比舅親,從情感而論,舅姨真的親。叔伯堂兄弟同處一家,天長日久不免磕磕碰碰,但是真到外面有難,還是能團結一心的,所謂兄弟倪於牆,外禦其侮。舅表屬外戚,家財遺產沒有糾紛,平時不在一起居住,矛盾較少,但是在家族利益立場上,他們會維護自己的地位,絲毫不讓的。


風塵舊客


很榮幸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我來分享下

1、按照結構和血緣關係,叔叔、舅舅、姑姑和姨媽都是一樣親的;

2、按照系族關係,我們多數隨父親姓,就是和叔叔一個姓,從這一點看叔叔就要親一些。我們多數也是和叔叔姑姑一起長大的(當然在外婆那邊長大的也有,城裡多一點,農村少很多)所以叔叔和姑姑很自然的對我們照顧就多一些,我們和他們也是比較親近。

3、按照概率說,我們每個人都被身邊的人救過命!只是我們不知道,他們也是舉手之勞,最主要的是不是你從樓上掉下去被他們接住而救的命、而是沒掉之前被他們拉住而救的命,掉的過程沒有出現,這種救命也就沒有顯現出來,也就顯得無足輕重了!從這一點上說,我們要感謝陪我們長大的每一個人,他們無形中救過我們的命,當然最要感謝的是父母!

4、家庭中媽媽的支配多一點,我們可能和外婆家就親近一些,爸爸的支配地位多一點,我們可能和叔叔家就親近一點。

5、遠近最主要是看親屬有沒有“人情味”?

大多數親屬和朋友一樣,有事給個紅包吃完飯走人,有人情味的親屬,他們會為你的事跑前跑後,從內心為你的事著想,為你的事著急

以上的分享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