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啥意思?

新大風歌


“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這句俗語在我們北方用最恰當不過了,南方的情況我不太瞭解,但在我們北方舅舅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所謂“孃親舅大”,很多時候家中的兄弟鬧矛盾,誰去勸說都沒用,只要舅舅開口說一句話,基本上全家人都能聽進去。

阿冰小時候鄰居家兩兄弟分家爭家產,吵的不可開交,家裡誰勸,兩兄弟就跟誰急眼。後來家中的妹妹把他們大舅找來當調解人,大舅一來,兩兄弟就不再胡鬧,而是聽從大舅調節。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個是古來作為孃家人,舅舅的威嚴就很靠譜,很受人尊敬;二來舅舅作為母親的哥哥,與他們家沒有利益關係,作為調解人最合適不過。

所以,一般情況下,舅舅來坐席,通常都會是坐上席。北方農村酒席排座位,舅舅要來吃飯,肯定是坐在居中的位置,剛好能看到門口的狀況。這都是對舅舅的尊重,舅舅也是德高望重的存在。

所以說“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既是對舅舅的尊重,也是對母親的尊敬,畢竟從古至今,女人嫁人隨夫,在夫家沒有自家的親人,只有老公孩子互相照應,而舅舅作為母親的孃家人,是有威嚴的,尊重舅舅也就是尊重母親,是懂規矩,講禮節的行為。

而且舅舅既是長輩,也是客人。在農村坐席講究,長者居上席,一般情況下只要有舅舅參加的酒席,舅舅就理所當然的是上賓。試問,主客還沒上席呢,你就開席,這不是不懂事,亂套了嗎?

所以於情於理,在北方農村坐席,“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也是確有其事,是傳統的禮節和對長輩的敬意。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很多過去的老規矩,人們已經沒那麼在意了,尤其父母那一輩人之後的我們,更不在意這些老規矩,怎麼方便怎麼來,不再講究傳統。當然了,農村依然有不少人講究這些,通常情況下,講究的人別人會會心一笑,表示讚許,不講究的,主客其實也不是那麼較真。


李阿冰


在我們當地農村,有很多風俗習慣,自古流傳至今,影響深遠。比如說在舉辦重大宴席活動的時候,每位到來的客人座次安排是非常講究的。當然是在中國的酒席文化中,一直是一個令大家十分好奇而又重點關注的話題。桌子上的每個人的座位該如何安排是有一定規律和要求,並不是大家隨便坐坐就可以了。我們當地農村有一句老話叫做“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今天你就來聊一聊。



在農村辦酒席的時候,有一個專門的支席人。這個人一般由主辦宴席,家中的長輩或者有威望的親戚來擔任。在酒席開席之前,每位尊貴的客人都需要由支席人來安排座次。一般來說,如果母親孃家的兄弟來了,也就是舅舅,他肯定要坐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所謂的一席。支席人會將舅舅先安排好,再來安排其他人的座次。對於一般的親戚或者是鄰居或晚輩的話,相對安排起來就比較簡單。

農村人非常講究坐席安排,如果安排不當,還有可能會生氣,甚至會離席而去。在我們老家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有一戶人家結婚辦喜事,結果因為當時條件所限,只有一個堂屋,所以支席人將新娘子家的長輩安排在了東邊桌子首席,而新郎的舅舅安排在了西邊桌子上,結果男子舅舅非常不高興,當場就發脾氣,鬧得很不愉快。其實這樣的安排原本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有些人對於作息十分講究,因此而產生不滿。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一般來說在結婚這樣的大事的時候,新親和老親一般會分開安排,不放在一個堂屋中。如果說父親的舅舅還在世的話,也來參加宴席了。兩代舅舅也要分開來,不能坐在一起。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應在兩個堂屋中分別開席,坐在上席。如果條件不允許的話,也會利用房間或者包廂的形式,將他們分開,避免坐在一起。

在酒席安排中,舅舅是血緣關係最親的至親,所以理當應該安排在重要的位置。如果說外公外婆也同時出席的話,應以長輩為尊。等支席人將他們安排好之後,其他人圍坐。這時候酒席才能正式開始,才能上菜。這個順序一定不能亂,這就是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的說法來源。



這句話透露出來的是一種尊敬長輩優良傳統,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中,尤其是儒家文化裡,是十分重要的內容。農村是一個傳統的社會,在人情世故方面最為講究。酒席的座次安排,必須讓大多數人滿意。如果實在無法照顧的所有人,也需要讓主要人員滿意。

記得我們小時候到別人家去參加酒席的時候,只能靠邊站,等別人都坐好之後看到還有空位子再填上去。如果別的長輩親戚沒有坐下來的情況下,我們小孩子是不能上住的。現在回想起來其實覺得很有意思。當然這種情況不僅僅侷限於農村,其實在中國的很多地方,包括城市裡面也同樣如此。您們當地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酒席安排呢?歡迎您在下面說說你們當地的一些風俗習慣,感謝您的閱讀。


止茶


““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其意思就是說,舅舅是絕對的頭一號尊者上賓,如果舅舅沒有做席上,那麼是絕對不能開席。

確實!在農村,不論婚喪嫁娶,不論是家裡還是飯店,舅舅的地位一直特別高,就連父母姥爺這樣的長輩在,也難超越他的地位。那麼親戚中舅舅的地位最大?這種說法的原因在哪裡呢?

毫不誇張的說,在一定程度上,舅舅確實是親戚中地位最大,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孃親舅大”“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的說法,可見舅舅在親戚中的高地位並不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情況,在古代的“舅權”的社會,舅舅代表著孃家人,他是孃家家庭中唯一的男性長輩,他們負責這個家庭的獵漁稼穡,教後輩們知識技巧。可以說舅舅的地位和父親差不多。

血緣上比叔叔伯伯還行,這主要是因為舅舅和外甥之間沒有明顯的利益衝突,從現實生活中來看,也確實如此,大部分舅舅凡事有好處,第一時間會想到外甥。不遺餘力的幫助外甥。而外甥家一旦有家庭,財產,婚姻等矛盾時,舅舅就成了處理關係的中間人。再其中調解矛盾。

生活瑣事,血緣關係,自古以來的觀念等等,正是因為這幾個原因,讓舅舅的地位十分高,因此到了做酒席時,一直是頭號上賓。

“舅舅”是身份,更是地位,代表著母親的孃家人,代表著女方的威嚴!不過,在有的地方,做上賓不一定就必須是母親的親兄弟,只要是母親的孃家人(男)就行。有血緣關係又沒利益關係(古時),能夠公平處理外甥之間關係,也能護著自己姐妹及外甥不被叔伯兄弟欺負,所以母親和外甥必然要抬高其身份地位。



農村寶媽苗苗


大家好,我是江西農林老王,很高興能一起回答你這個問題。

舅舅在古代也被稱為舅父,地位非常之高,中國民間有很多種說法,比如“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天上老鷹大,地上舅公大”,言舅舅地位之崇高。

那麼為什麼在中國傳統社會里舅舅的地位最高呢?這就不得不從母系氏族公社說起。

在原始社會,人類社會存在兩種親屬制度,一種是以母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親屬制度;另外一種就是以父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親屬制度。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親屬制度,是以母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而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親屬制度則是以父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以父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親屬制度一直延續到古代社會,甚至在近代社會的早期階段,依然延續著以父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親屬制度。

在母系氏族社會公社時期,人們的姓氏、財產都是繼承於母系,擁有一個共同的母系祖先,當一個社會的姓氏和財產都繼承於母系的時候,舅舅的地位就相當於父親的地位,他是一個人最親的男性親屬。

在中國古代社會,舅舅的地位如此之崇高,實際上就是母系氏族社會遺留下來的傳統。中國古代社會雖然強調父權,但是正因為母系氏族社會遺留下來了這個傳統,所以舅舅往往是母親家族的父權代表,涉及到母親和外甥的一些事務,舅舅擁有重要的話語權,例如在中國的一些地方,外甥婚宴時,舅舅需要坐在上位;母親是否要改嫁,也必須徵得舅舅的同意。

《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中國古代社會

為什麼舅父的地位要高於叔父、伯父呢?

在文言文裡,“親戚”實際上是兩個概念,親言族內,戚言族外,“親”指的是父系親屬,而“戚”指的是母系親屬,由於中國古代社會的姓氏繼承於父系親屬,那麼自然而然,族內親屬就是指與自己同姓的父系親屬,而族外親屬指的就是與自己不同姓的母系親屬。

所謂的族內親屬,按遠近關係分別是:父親、伯父、叔父、兄弟、從兄弟等等,族內親屬為同宗,財產繼承與家族權力都是在族內運轉,而不會跑到母系親屬那一邊,所以族內親屬之間往往會涉及到財產繼承與家族權鬥,在家族權力鬥爭的時候,對自己構成最大威脅的就是伯父和叔父。

明成祖永樂皇帝就是建文帝的叔父

正因此如此,所以中國古代的皇室(王室)不怕外戚干政,最怕宗室奪權,比如周文王的伯父是泰伯和仲雍,古公亶父(周太王)欲立三子季歷為王,於是泰伯和仲雍只好主動讓位並來到吳地,斷髮紋身,泰伯後來成為了吳國的第一任國君,仲雍則成為了吳國的第二任國君,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泰伯奔吳”的歷史典故;又如漢武帝在登基之前,對他皇位構成最大威脅的就是他的叔叔梁孝王劉武,所以劉武一旦來到朝中,漢王朝勢必會發生一場爭奪皇位的權力鬥爭,而漢武帝重用他的舅舅田蚡就不會擔心田蚡會爭奪皇位,外戚可以干政,但要做到改朝換代卻非常的困難。

順治皇帝對他的叔父多爾袞也非常忌憚

在中國古代社會,千千萬萬的小家庭同樣也面臨著這個問題,在財產繼承與家族權斗方面,伯父、叔父總會與侄子發生一些摩擦,所以侄子與伯父、叔父的關係不怎麼好,而外甥與舅舅的關係卻非常的好,因為族外親戚與自己不同姓,不會爭奪家族財產與家族權力。







江西農人老王


在農村,但凡誰家有婚喪大事,都有辦席的傳統習俗。特別是近些年,隨著農村的發展,農民收入的提高,辦酒席的家戶也是越來越多,生兒育女、老人做壽、孩子生日、建房、升學等。可以說三天一小席,五天一大席。這是因為農村是個沒有陌生人地方,大家彼此熟悉,左鄰右舍非常廣,遇到大事了,自然邀請對方前來一起高興慶祝。

老話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在農村吃酒席,吃歸吃,高興歸高興,但一定要講究規矩,不然的話,會被人認為不懂人情世故。確實,在農村辦酒席,各方面的規矩和講究多如牛毛,上的每一道菜,每道菜的數目,名稱,開始吃的時間,分配的每一個座位。都是主家精心準備想好的。

就拿婚宴菜餚數目來說吧,在農村就講究菜餚的數目一定要是雙數,八個菜象徵著發財,十個菜象徵著十全十美,十二個菜象徵月月幸福。

特別是酒席上座位上的分配更是講究,在農村座次上就有這樣的說法““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其意思就是說,舅舅是絕對的頭一號尊者上賓,如果舅舅沒有做席上,那麼是絕對不能開席。

確實!在農村,不論婚喪嫁娶,不論是家裡還是飯店,舅舅的地位一直特別高,就連父母姥爺這樣的長輩在,也難超越他的地位。那麼親戚中舅舅的地位最大?這種說法的原因在哪裡呢?

毫不誇張的說,在一定程度上,舅舅確實是親戚中地位最大,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孃親舅大”“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的說法,可見舅舅在親戚中的高地位並不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情況,在古代的“舅權”的社會,舅舅代表著孃家人,他是孃家家庭中唯一的男性長輩,他們負責這個家庭的獵漁稼穡,教後輩們知識技巧。可以說舅舅的地位和父親差不多。

血緣上比叔叔伯伯還行,這主要是因為舅舅和外甥之間沒有明顯的利益衝突,從現實生活中來看,也確實如此,大部分舅舅凡事有好處,第一時間會想到外甥。不遺餘力的幫助外甥。而外甥家一旦有家庭,財產,婚姻等矛盾時,舅舅就成了處理關係的中間人。再其中調解矛盾。

生活瑣事,血緣關係,自古以來的觀念等等,正是因為這幾個原因,讓舅舅的地位十分高,因此到了做酒席時,一直是頭號上賓。

“舅舅”是身份,更是地位,代表著母親的孃家人,代表著女方的威嚴!不過,在有的地方,做上賓不一定就必須是母親的親兄弟,只要是母親的孃家人就行。有血緣關係又沒利益關係,能夠公平處理外甥之間關係,也能護著自己姐妹及外甥不被叔伯兄弟欺負,所以母親和外甥必然要抬高其身份地位。

這樣看來,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在那麼多的農村親戚中,舅舅能有特別高的地位了。


社會雜記


在農村所在的農村,不論婚喪嫁娶,不論是家裡還是飯店,舅舅的地位一直特別高,就連父母姥爺這樣的長輩在,也難超越他的地位。

舅舅在古代也被稱為舅父,地位非常之高,中國民間有很多種說法,比如“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天上老鷹大,地上舅公大”,言舅舅地位之崇高。

那麼為什麼在中國傳統社會里舅舅的地位最高呢?這就不得不從母系氏族公社說起。

在原始社會,人類社會存在兩種親屬制度,一種是以母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親屬制度;另外一種就是以父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親屬制度。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親屬制度,是以母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而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親屬制度則是以父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以父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親屬制度一直延續到古代社會,甚至在近代社會的早期階段,依然延續著以父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親屬制度。

在母系氏族社會公社時期,人們的姓氏、財產都是繼承於母系,擁有一個共同的母系祖先,當一個社會的姓氏和財產都繼承於母系的時候,舅舅的地位就相當於父親的地位,他是一個人最親的男性親屬。

在中國古代社會,舅舅的地位如此之崇高,實際上就是母系氏族社會遺留下來的傳統。中國古代社會雖然強調父權,但是正因為母系氏族社會遺留下來了這個傳統,所以舅舅往往是母親家族的父權代表,涉及到母親和外甥的一些事務,舅舅擁有重要的話語權,例如在中國的一些地方,外甥婚宴時,舅舅需要坐在上位;母親是否要改嫁,也必須徵得舅舅的同意




霏爸記


在農村,但凡誰家有婚喪大事,都有辦席的傳統習俗。特別是近些年,隨著農村的發展,農民收入的提高,辦酒席的家戶也是越來越多,生兒育女、老人做壽、孩子生日、建房、升學等。可以說三天一小席,五天一大席。這是因為農村是個沒有陌生人地方,大家彼此熟悉,左鄰右舍非常廣,遇到大事了,自然邀請對方前來一起高興慶祝。

酒席上座位上的分配也講究,在農村座次上就有這樣的俗語““舅舅不來,酒席不開”,其意思就是說,舅舅是絕對的頭一號尊者上賓,如果舅舅沒有做席上,那麼是絕對不能開席。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

在農村,不論婚喪嫁娶,不論是家裡還是飯店,舅舅的地位一直特別高,就連父母姥爺這樣的長輩在,也難超越他的地位。

毫不誇張的說,在一定程度上,舅舅是親戚中地位最大,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孃親舅大”“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的說法,可見舅舅在親戚中的高低位並不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情況,在古代的“舅權”的社會,舅舅代表著孃家人,他是孃家家庭中唯一的男性長輩,他們負責這個家庭的獵漁稼穡,教後輩們知識技巧。因此有人說可以說舅舅的地位和父親差不多。

血緣上比叔叔伯伯還行,這主要是因為舅舅和外甥之間沒有明顯的利益衝突,從現實生活中來看,也確實如此,大部分情況下舅舅有好處,第一時間會想到外甥,並且不遺餘力的幫助外甥。而外甥家一旦有家庭,財產,婚姻等矛盾時,舅舅就成了處理關係的中間人。再其中調解矛盾。

生活瑣事,血緣關係,自古以來的觀念等等,正是因為這幾個原因,讓舅舅的地位十分高,因此到了做酒席時,一直是頭號上賓。

不過,在有的地方,做上賓不一定就必須是母親的親兄弟,只要是母親的孃家人(男)就行。

這樣看來,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在那麼多的農村親戚中,舅舅能有特別高的地位了。對此你還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


一悅成茗


農村以前的說法舅舅是很厲害的:

在農村,這種說法描述的確實是一種普遍現象,雖說農民對長幼輩分向來比較重視,可是在農村的一眾親戚中,舅舅的地位一直特別高,就連老人們也都說舅舅在親戚中是個很特別的存在,這種說法的原因在哪裡呢?

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孃親舅大”的說法,民間還流傳著一句話叫做“天上雷公,地上舅公”,可見舅舅在親戚中的高地位並不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情況,從古至今,舅舅一直都是母親孃家人的代表,尤其是在以往的落後年代,女性往往沒有什麼話語權,舅舅就幾乎成了一個標杆,在大小事務上都擁有一定的決定權。在農村,從自己姐妹們的婚喪嫁娶,到外甥的成長婚配,舅舅都要承擔很大一部分的責任,在同輩當中,舅舅的地位甚至和父親差不多。

另外,老話說孃親舅大,是因為農村的舅甥關係同樣也比較特殊,比起血緣上更近的叔叔伯伯,很多孩子反而和自己的舅舅在關係上更加親近,這主要是因為舅舅和外甥之間沒有明顯的利益衝突,從現實情況來看,兄弟和叔侄之間因為財產分配爭吵不休甚至反目成仇的例子並不少見,而大部分舅舅反而更傾向於維護外甥的利益。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農村,不管是大事小事,都少不了舅舅出來幫忙主持局面,辦酒席的時候更是如此。雖說說舅舅名義上是客人,但是和其他客人有所不同,在部分農村地區,舅舅來去都要燃放鞭炮,

農村辦酒席,各方面的規矩和講究都不少,光是分配座位這一點,就有很多方面需要考慮。在農村的宴席中一直有上席這一概念,一般是長輩或者德高望重之人才能坐的位置。不過農村有一種說法叫做“農村辦酒席,舅舅坐上席”,也就是說在農村的酒席中,舅舅是一定要坐上座的在舅舅進門之後才能正式開席,而且必須請舅舅坐上席,他們既代表著孃家人,又代表著外甥的外家人的角色,很多時候家中的兄弟鬧矛盾,誰去勸說都沒用,只要舅舅開口說一句話,基本上全家人都能聽進去。這樣看來,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在那麼多的農村親戚中,舅舅能有特別高的地位了。

以前我們村有一家分家吵的不可開交,家裡誰勸,兩兄弟就跟誰急眼。後來家中的妹妹把他們大舅找來當調解人,大舅一來,兩兄弟就不再胡鬧,而是聽從大舅調節。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個是古來作為孃家人,舅舅的威嚴就很靠譜,很受人尊敬;二來舅舅作為母親的哥哥,與他們家沒有利益關係,作為調解人最合適不過。

所以,一般情況下,舅舅來坐席,通常都會是坐上席。北方農村酒席排座位,舅舅要來吃飯,肯定是坐在居中的位置,剛好能看到門口的狀況。這都是對舅舅的尊重,舅舅也是德高望重的存在。

所以說“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既是對舅舅的尊重,也是對母親的尊敬,畢竟從古至今,女人嫁人隨夫,在夫家沒有自家的親人,只有老公孩子互相照應,而舅舅作為母親的孃家人,是有威嚴的,尊重舅舅也就是尊重母親,是懂規矩,講禮貌。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很多過去的老規矩,人們已經沒那麼在意了,尤其父母那一輩人之後的我們,更不在意這些老規矩,怎麼方便怎麼來,不再講究傳統。當然了,農村依然有不少人講究這些,現在農村分家不公平的也會把舅舅請來主持公道,一般情況下,講究的人別人會會心一笑,表示讚許,不講究的,主客其實也不是那麼較真了。謝謝!





農村大燕


“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其意思是說,舅舅是絕對的頭一號尊者上賓,如果舅舅沒有做席上,那麼是絕對不能開席。

為什麼這樣說呢?

1、因為在古代的“舅權”的社會,舅舅代表著孃家人,是孃家家庭中唯一的男性長輩,他們負責這個家庭的獵漁稼穡,教後輩們知識技巧。可以說舅舅的地位和父親差不多。

2、血緣上比叔叔伯伯還行。

3、生活上舅舅和外甥之間沒有明顯的利益衝突。現實中,也確實如此,大部分舅舅凡事有好處,第一時間會想到外甥。不遺餘力的幫助外甥。而外甥家一旦有家庭,財產,婚姻等矛盾時,舅舅就成了處理關係的中間人。

正是因為這幾個原因,讓舅舅的地位十分高,因此到了做酒席時,一直是頭號上賓。




夢裡幹尋


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一樣。

我們這辦喜事,舅舅是最重要的貴賓。舅舅一來,鞭炮迎接。而且坐的位置和辦事房長老同級別位置。

傳說以前一個客家人的老祖宗,因為老了,自己行動不方便,而嫁到遠方的女兒添丁生了個娃,那邊親家過來報喜,一同前去祝喜,可是沒有辦法,人老了,不去又怕女兒怪罪,去的話腿又不方便,他當時就想了個辦法,排自己的兒子前去代替。而自己的兒子外貌兇悍,去了後,親家看到不敢作聲,因為這是代表了雙方的最大話事權。所以一直流傳下來,舅舅沒到不可開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