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不上席,酒菜不开席”,啥意思?

新大风歌


“舅舅不上席,酒菜不开席”这句俗语在我们北方用最恰当不过了,南方的情况我不太了解,但在我们北方舅舅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所谓“娘亲舅大”,很多时候家中的兄弟闹矛盾,谁去劝说都没用,只要舅舅开口说一句话,基本上全家人都能听进去。

阿冰小时候邻居家两兄弟分家争家产,吵的不可开交,家里谁劝,两兄弟就跟谁急眼。后来家中的妹妹把他们大舅找来当调解人,大舅一来,两兄弟就不再胡闹,而是听从大舅调节。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是古来作为娘家人,舅舅的威严就很靠谱,很受人尊敬;二来舅舅作为母亲的哥哥,与他们家没有利益关系,作为调解人最合适不过。

所以,一般情况下,舅舅来坐席,通常都会是坐上席。北方农村酒席排座位,舅舅要来吃饭,肯定是坐在居中的位置,刚好能看到门口的状况。这都是对舅舅的尊重,舅舅也是德高望重的存在。

所以说“舅舅不上席,酒菜不开席”既是对舅舅的尊重,也是对母亲的尊敬,毕竟从古至今,女人嫁人随夫,在夫家没有自家的亲人,只有老公孩子互相照应,而舅舅作为母亲的娘家人,是有威严的,尊重舅舅也就是尊重母亲,是懂规矩,讲礼节的行为。

而且舅舅既是长辈,也是客人。在农村坐席讲究,长者居上席,一般情况下只要有舅舅参加的酒席,舅舅就理所当然的是上宾。试问,主客还没上席呢,你就开席,这不是不懂事,乱套了吗?

所以于情于理,在北方农村坐席,“舅舅不上席,酒菜不开席”也是确有其事,是传统的礼节和对长辈的敬意。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过去的老规矩,人们已经没那么在意了,尤其父母那一辈人之后的我们,更不在意这些老规矩,怎么方便怎么来,不再讲究传统。当然了,农村依然有不少人讲究这些,通常情况下,讲究的人别人会会心一笑,表示赞许,不讲究的,主客其实也不是那么较真。


李阿冰


在我们当地农村,有很多风俗习惯,自古流传至今,影响深远。比如说在举办重大宴席活动的时候,每位到来的客人座次安排是非常讲究的。当然是在中国的酒席文化中,一直是一个令大家十分好奇而又重点关注的话题。桌子上的每个人的座位该如何安排是有一定规律和要求,并不是大家随便坐坐就可以了。我们当地农村有一句老话叫做“舅舅不上席,酒菜不开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今天你就来聊一聊。



在农村办酒席的时候,有一个专门的支席人。这个人一般由主办宴席,家中的长辈或者有威望的亲戚来担任。在酒席开席之前,每位尊贵的客人都需要由支席人来安排座次。一般来说,如果母亲娘家的兄弟来了,也就是舅舅,他肯定要坐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所谓的一席。支席人会将舅舅先安排好,再来安排其他人的座次。对于一般的亲戚或者是邻居或晚辈的话,相对安排起来就比较简单。

农村人非常讲究坐席安排,如果安排不当,还有可能会生气,甚至会离席而去。在我们老家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一户人家结婚办喜事,结果因为当时条件所限,只有一个堂屋,所以支席人将新娘子家的长辈安排在了东边桌子首席,而新郎的舅舅安排在了西边桌子上,结果男子舅舅非常不高兴,当场就发脾气,闹得很不愉快。其实这样的安排原本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有些人对于作息十分讲究,因此而产生不满。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在结婚这样的大事的时候,新亲和老亲一般会分开安排,不放在一个堂屋中。如果说父亲的舅舅还在世的话,也来参加宴席了。两代舅舅也要分开来,不能坐在一起。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在两个堂屋中分别开席,坐在上席。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也会利用房间或者包厢的形式,将他们分开,避免坐在一起。

在酒席安排中,舅舅是血缘关系最亲的至亲,所以理当应该安排在重要的位置。如果说外公外婆也同时出席的话,应以长辈为尊。等支席人将他们安排好之后,其他人围坐。这时候酒席才能正式开始,才能上菜。这个顺序一定不能乱,这就是舅舅不上席,酒菜不开席的说法来源。



这句话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尊敬长辈优良传统,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尤其是儒家文化里,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农村是一个传统的社会,在人情世故方面最为讲究。酒席的座次安排,必须让大多数人满意。如果实在无法照顾的所有人,也需要让主要人员满意。

记得我们小时候到别人家去参加酒席的时候,只能靠边站,等别人都坐好之后看到还有空位子再填上去。如果别的长辈亲戚没有坐下来的情况下,我们小孩子是不能上住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觉得很有意思。当然这种情况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其实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包括城市里面也同样如此。您们当地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酒席安排呢?欢迎您在下面说说你们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感谢您的阅读。


止茶


““舅舅不上席,酒菜不开席”,其意思就是说,舅舅是绝对的头一号尊者上宾,如果舅舅没有做席上,那么是绝对不能开席。

确实!在农村,不论婚丧嫁娶,不论是家里还是饭店,舅舅的地位一直特别高,就连父母姥爷这样的长辈在,也难超越他的地位。那么亲戚中舅舅的地位最大?这种说法的原因在哪里呢?

毫不夸张的说,在一定程度上,舅舅确实是亲戚中地位最大,想必很多人都听过“娘亲舅大”“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的说法,可见舅舅在亲戚中的高地位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情况,在古代的“舅权”的社会,舅舅代表着娘家人,他是娘家家庭中唯一的男性长辈,他们负责这个家庭的猎渔稼穑,教后辈们知识技巧。可以说舅舅的地位和父亲差不多。

血缘上比叔叔伯伯还行,这主要是因为舅舅和外甥之间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从现实生活中来看,也确实如此,大部分舅舅凡事有好处,第一时间会想到外甥。不遗余力的帮助外甥。而外甥家一旦有家庭,财产,婚姻等矛盾时,舅舅就成了处理关系的中间人。再其中调解矛盾。

生活琐事,血缘关系,自古以来的观念等等,正是因为这几个原因,让舅舅的地位十分高,因此到了做酒席时,一直是头号上宾。

“舅舅”是身份,更是地位,代表着母亲的娘家人,代表著女方的威严!不过,在有的地方,做上宾不一定就必须是母亲的亲兄弟,只要是母亲的娘家人(男)就行。有血缘关系又没利益关系(古时),能够公平处理外甥之间关系,也能护着自己姐妹及外甥不被叔伯兄弟欺负,所以母亲和外甥必然要抬高其身份地位。



农村宝妈苗苗


大家好,我是江西农林老王,很高兴能一起回答你这个问题。

舅舅在古代也被称为舅父,地位非常之高,中国民间有很多种说法,比如“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天上老鹰大,地上舅公大”,言舅舅地位之崇高。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舅舅的地位最高呢?这就不得不从母系氏族公社说起。

在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存在两种亲属制度,一种是以母系亲属为世系继承的亲属制度;另外一种就是以父系亲属为世系继承的亲属制度。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亲属制度,是以母系亲属为世系继承的,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亲属制度则是以父系亲属为世系继承的,以父系亲属为世系继承的亲属制度一直延续到古代社会,甚至在近代社会的早期阶段,依然延续着以父系亲属为世系继承的亲属制度。

在母系氏族社会公社时期,人们的姓氏、财产都是继承于母系,拥有一个共同的母系祖先,当一个社会的姓氏和财产都继承于母系的时候,舅舅的地位就相当于父亲的地位,他是一个人最亲的男性亲属。

在中国古代社会,舅舅的地位如此之崇高,实际上就是母系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中国古代社会虽然强调父权,但是正因为母系氏族社会遗留下来了这个传统,所以舅舅往往是母亲家族的父权代表,涉及到母亲和外甥的一些事务,舅舅拥有重要的话语权,例如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外甥婚宴时,舅舅需要坐在上位;母亲是否要改嫁,也必须征得舅舅的同意。

《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中国古代社会

为什么舅父的地位要高于叔父、伯父呢?

在文言文里,“亲戚”实际上是两个概念,亲言族内,戚言族外,“亲”指的是父系亲属,而“戚”指的是母系亲属,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姓氏继承于父系亲属,那么自然而然,族内亲属就是指与自己同姓的父系亲属,而族外亲属指的就是与自己不同姓的母系亲属。

所谓的族内亲属,按远近关系分别是:父亲、伯父、叔父、兄弟、从兄弟等等,族内亲属为同宗,财产继承与家族权力都是在族内运转,而不会跑到母系亲属那一边,所以族内亲属之间往往会涉及到财产继承与家族权斗,在家族权力斗争的时候,对自己构成最大威胁的就是伯父和叔父。

明成祖永乐皇帝就是建文帝的叔父

正因此如此,所以中国古代的皇室(王室)不怕外戚干政,最怕宗室夺权,比如周文王的伯父是泰伯和仲雍,古公亶父(周太王)欲立三子季历为王,于是泰伯和仲雍只好主动让位并来到吴地,断发纹身,泰伯后来成为了吴国的第一任国君,仲雍则成为了吴国的第二任国君,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泰伯奔吴”的历史典故;又如汉武帝在登基之前,对他皇位构成最大威胁的就是他的叔叔梁孝王刘武,所以刘武一旦来到朝中,汉王朝势必会发生一场争夺皇位的权力斗争,而汉武帝重用他的舅舅田蚡就不会担心田蚡会争夺皇位,外戚可以干政,但要做到改朝换代却非常的困难。

顺治皇帝对他的叔父多尔衮也非常忌惮

在中国古代社会,千千万万的小家庭同样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在财产继承与家族权斗方面,伯父、叔父总会与侄子发生一些摩擦,所以侄子与伯父、叔父的关系不怎么好,而外甥与舅舅的关系却非常的好,因为族外亲戚与自己不同姓,不会争夺家族财产与家族权力。







江西农人老王


在农村,但凡谁家有婚丧大事,都有办席的传统习俗。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农村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办酒席的家户也是越来越多,生儿育女、老人做寿、孩子生日、建房、升学等。可以说三天一小席,五天一大席。这是因为农村是个没有陌生人地方,大家彼此熟悉,左邻右舍非常广,遇到大事了,自然邀请对方前来一起高兴庆祝。

老话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农村吃酒席,吃归吃,高兴归高兴,但一定要讲究规矩,不然的话,会被人认为不懂人情世故。确实,在农村办酒席,各方面的规矩和讲究多如牛毛,上的每一道菜,每道菜的数目,名称,开始吃的时间,分配的每一个座位。都是主家精心准备想好的。

就拿婚宴菜肴数目来说吧,在农村就讲究菜肴的数目一定要是双数,八个菜象征着发财,十个菜象征着十全十美,十二个菜象征月月幸福。

特别是酒席上座位上的分配更是讲究,在农村座次上就有这样的说法““舅舅不上席,酒菜不开席”,其意思就是说,舅舅是绝对的头一号尊者上宾,如果舅舅没有做席上,那么是绝对不能开席。

确实!在农村,不论婚丧嫁娶,不论是家里还是饭店,舅舅的地位一直特别高,就连父母姥爷这样的长辈在,也难超越他的地位。那么亲戚中舅舅的地位最大?这种说法的原因在哪里呢?

毫不夸张的说,在一定程度上,舅舅确实是亲戚中地位最大,想必很多人都听过“娘亲舅大”“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的说法,可见舅舅在亲戚中的高地位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情况,在古代的“舅权”的社会,舅舅代表着娘家人,他是娘家家庭中唯一的男性长辈,他们负责这个家庭的猎渔稼穑,教后辈们知识技巧。可以说舅舅的地位和父亲差不多。

血缘上比叔叔伯伯还行,这主要是因为舅舅和外甥之间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从现实生活中来看,也确实如此,大部分舅舅凡事有好处,第一时间会想到外甥。不遗余力的帮助外甥。而外甥家一旦有家庭,财产,婚姻等矛盾时,舅舅就成了处理关系的中间人。再其中调解矛盾。

生活琐事,血缘关系,自古以来的观念等等,正是因为这几个原因,让舅舅的地位十分高,因此到了做酒席时,一直是头号上宾。

“舅舅”是身份,更是地位,代表着母亲的娘家人,代表著女方的威严!不过,在有的地方,做上宾不一定就必须是母亲的亲兄弟,只要是母亲的娘家人就行。有血缘关系又没利益关系,能够公平处理外甥之间关系,也能护着自己姐妹及外甥不被叔伯兄弟欺负,所以母亲和外甥必然要抬高其身份地位。

这样看来,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在那么多的农村亲戚中,舅舅能有特别高的地位了。


社会杂记


在农村所在的农村,不论婚丧嫁娶,不论是家里还是饭店,舅舅的地位一直特别高,就连父母姥爷这样的长辈在,也难超越他的地位。

舅舅在古代也被称为舅父,地位非常之高,中国民间有很多种说法,比如“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天上老鹰大,地上舅公大”,言舅舅地位之崇高。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舅舅的地位最高呢?这就不得不从母系氏族公社说起。

在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存在两种亲属制度,一种是以母系亲属为世系继承的亲属制度;另外一种就是以父系亲属为世系继承的亲属制度。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亲属制度,是以母系亲属为世系继承的,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亲属制度则是以父系亲属为世系继承的,以父系亲属为世系继承的亲属制度一直延续到古代社会,甚至在近代社会的早期阶段,依然延续着以父系亲属为世系继承的亲属制度。

在母系氏族社会公社时期,人们的姓氏、财产都是继承于母系,拥有一个共同的母系祖先,当一个社会的姓氏和财产都继承于母系的时候,舅舅的地位就相当于父亲的地位,他是一个人最亲的男性亲属。

在中国古代社会,舅舅的地位如此之崇高,实际上就是母系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中国古代社会虽然强调父权,但是正因为母系氏族社会遗留下来了这个传统,所以舅舅往往是母亲家族的父权代表,涉及到母亲和外甥的一些事务,舅舅拥有重要的话语权,例如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外甥婚宴时,舅舅需要坐在上位;母亲是否要改嫁,也必须征得舅舅的同意




霏爸记


在农村,但凡谁家有婚丧大事,都有办席的传统习俗。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农村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办酒席的家户也是越来越多,生儿育女、老人做寿、孩子生日、建房、升学等。可以说三天一小席,五天一大席。这是因为农村是个没有陌生人地方,大家彼此熟悉,左邻右舍非常广,遇到大事了,自然邀请对方前来一起高兴庆祝。

酒席上座位上的分配也讲究,在农村座次上就有这样的俗语““舅舅不来,酒席不开”,其意思就是说,舅舅是绝对的头一号尊者上宾,如果舅舅没有做席上,那么是绝对不能开席。老祖宗的讲究有道理吗?

在农村,不论婚丧嫁娶,不论是家里还是饭店,舅舅的地位一直特别高,就连父母姥爷这样的长辈在,也难超越他的地位。

毫不夸张的说,在一定程度上,舅舅是亲戚中地位最大,想必很多人都听过“娘亲舅大”“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的说法,可见舅舅在亲戚中的高低位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情况,在古代的“舅权”的社会,舅舅代表着娘家人,他是娘家家庭中唯一的男性长辈,他们负责这个家庭的猎渔稼穑,教后辈们知识技巧。因此有人说可以说舅舅的地位和父亲差不多。

血缘上比叔叔伯伯还行,这主要是因为舅舅和外甥之间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从现实生活中来看,也确实如此,大部分情况下舅舅有好处,第一时间会想到外甥,并且不遗余力的帮助外甥。而外甥家一旦有家庭,财产,婚姻等矛盾时,舅舅就成了处理关系的中间人。再其中调解矛盾。

生活琐事,血缘关系,自古以来的观念等等,正是因为这几个原因,让舅舅的地位十分高,因此到了做酒席时,一直是头号上宾。

不过,在有的地方,做上宾不一定就必须是母亲的亲兄弟,只要是母亲的娘家人(男)就行。

这样看来,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在那么多的农村亲戚中,舅舅能有特别高的地位了。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


一悦成茗


农村以前的说法舅舅是很厉害的:

在农村,这种说法描述的确实是一种普遍现象,虽说农民对长幼辈分向来比较重视,可是在农村的一众亲戚中,舅舅的地位一直特别高,就连老人们也都说舅舅在亲戚中是个很特别的存在,这种说法的原因在哪里呢?

想必很多人都听过“娘亲舅大”的说法,民间还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天上雷公,地上舅公”,可见舅舅在亲戚中的高地位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情况,从古至今,舅舅一直都是母亲娘家人的代表,尤其是在以往的落后年代,女性往往没有什么话语权,舅舅就几乎成了一个标杆,在大小事务上都拥有一定的决定权。在农村,从自己姐妹们的婚丧嫁娶,到外甥的成长婚配,舅舅都要承担很大一部分的责任,在同辈当中,舅舅的地位甚至和父亲差不多。

另外,老话说娘亲舅大,是因为农村的舅甥关系同样也比较特殊,比起血缘上更近的叔叔伯伯,很多孩子反而和自己的舅舅在关系上更加亲近,这主要是因为舅舅和外甥之间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从现实情况来看,兄弟和叔侄之间因为财产分配争吵不休甚至反目成仇的例子并不少见,而大部分舅舅反而更倾向于维护外甥的利益。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农村,不管是大事小事,都少不了舅舅出来帮忙主持局面,办酒席的时候更是如此。虽说说舅舅名义上是客人,但是和其他客人有所不同,在部分农村地区,舅舅来去都要燃放鞭炮,

农村办酒席,各方面的规矩和讲究都不少,光是分配座位这一点,就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在农村的宴席中一直有上席这一概念,一般是长辈或者德高望重之人才能坐的位置。不过农村有一种说法叫做“农村办酒席,舅舅坐上席”,也就是说在农村的酒席中,舅舅是一定要坐上座的在舅舅进门之后才能正式开席,而且必须请舅舅坐上席,他们既代表着娘家人,又代表着外甥的外家人的角色,很多时候家中的兄弟闹矛盾,谁去劝说都没用,只要舅舅开口说一句话,基本上全家人都能听进去。这样看来,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在那么多的农村亲戚中,舅舅能有特别高的地位了。

以前我们村有一家分家吵的不可开交,家里谁劝,两兄弟就跟谁急眼。后来家中的妹妹把他们大舅找来当调解人,大舅一来,两兄弟就不再胡闹,而是听从大舅调节。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是古来作为娘家人,舅舅的威严就很靠谱,很受人尊敬;二来舅舅作为母亲的哥哥,与他们家没有利益关系,作为调解人最合适不过。

所以,一般情况下,舅舅来坐席,通常都会是坐上席。北方农村酒席排座位,舅舅要来吃饭,肯定是坐在居中的位置,刚好能看到门口的状况。这都是对舅舅的尊重,舅舅也是德高望重的存在。

所以说“舅舅不上席,酒菜不开席”既是对舅舅的尊重,也是对母亲的尊敬,毕竟从古至今,女人嫁人随夫,在夫家没有自家的亲人,只有老公孩子互相照应,而舅舅作为母亲的娘家人,是有威严的,尊重舅舅也就是尊重母亲,是懂规矩,讲礼貌。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过去的老规矩,人们已经没那么在意了,尤其父母那一辈人之后的我们,更不在意这些老规矩,怎么方便怎么来,不再讲究传统。当然了,农村依然有不少人讲究这些,现在农村分家不公平的也会把舅舅请来主持公道,一般情况下,讲究的人别人会会心一笑,表示赞许,不讲究的,主客其实也不是那么较真了。谢谢!





农村大燕


“舅舅不上席,酒菜不开席”,其意思是说,舅舅是绝对的头一号尊者上宾,如果舅舅没有做席上,那么是绝对不能开席。

为什么这样说呢?

1、因为在古代的“舅权”的社会,舅舅代表着娘家人,是娘家家庭中唯一的男性长辈,他们负责这个家庭的猎渔稼穑,教后辈们知识技巧。可以说舅舅的地位和父亲差不多。

2、血缘上比叔叔伯伯还行。

3、生活上舅舅和外甥之间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现实中,也确实如此,大部分舅舅凡事有好处,第一时间会想到外甥。不遗余力的帮助外甥。而外甥家一旦有家庭,财产,婚姻等矛盾时,舅舅就成了处理关系的中间人。

正是因为这几个原因,让舅舅的地位十分高,因此到了做酒席时,一直是头号上宾。




梦里干寻


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

我们这办喜事,舅舅是最重要的贵宾。舅舅一来,鞭炮迎接。而且坐的位置和办事房长老同级别位置。

传说以前一个客家人的老祖宗,因为老了,自己行动不方便,而嫁到远方的女儿添丁生了个娃,那边亲家过来报喜,一同前去祝喜,可是没有办法,人老了,不去又怕女儿怪罪,去的话腿又不方便,他当时就想了个办法,排自己的儿子前去代替。而自己的儿子外貌凶悍,去了后,亲家看到不敢作声,因为这是代表了双方的最大话事权。所以一直流传下来,舅舅没到不可开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