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农村办酒席,舅舅坐上席”,这是为什么?

小谯的生活日记


乡村黑嫂为您回答。

农村的酒席上,其实有很多规矩,有的人不知道,难免会闹出笑话。比如去坐席,有人不由分说坐到了摆好的桌子边上,完全不管这张桌子和面向是什么地方。这是不对的,酒席上摆的桌子,和什么人桌都是有规矩的。

由于各地风俗不一样,所以宴席的规矩也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可以明确,每个地方的宴席上都是有“上座”的,也就是上席。

这个上席很多地方都是舅舅做,那有人就有了和题主一样的疑惑,为什么舅舅会有这么高的待遇呢?黑嫂就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舅舅是妈妈最能依靠的人

农村的女人都是有娘家的,在婆家受了欺负,或者有事了,别的没地方去,只能去娘家,受了委屈,也只有娘家人能帮自己出气。

那这个帮妈妈出气的人会是谁?是姥姥和姥爷吗?不是的,他们都已经上岁数了,有的甚至是受了委屈也不会告诉他们,免得气到他们。

这个重任自然就落到了舅舅身上,舅舅是妈妈的哥哥或者弟弟,是妈妈的依靠。有的脾气火爆舅舅,过来打姐夫的事也时有发生,就为了给姐姐或者妹妹出口气。

二、舅舅是妈妈和娘家最久的牵绊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姥姥和姥爷会先妈妈和舅舅离开人世,而娘舅就是维系这份亲情的两个人。娘在,家就在。舅舅在,姥姥家就在,那些表弟,表妹什么的,就都亲着。

一旦舅舅和妈妈都去世了,那这份亲情也就渐渐的疏远了。这听着似乎很伤感,但这就是实情。

所以,在酒席上,总是要给舅舅留一下上席,因为他是妈妈的主心骨,也是妈妈的依靠,还是妈妈的亲情维系。

总结:农村常说的娘亲舅大,尊重舅舅,其实就是尊重自己的妈妈。而一个尊重妈妈的人,是不会跟自己的舅舅闹矛盾的。我们看过很多农村人,天不怕地不怕的,就怕自己舅舅,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是一份天然的尊重,一份融在血液里的亲情。

我是乡村黑嫂,一个有态度的农村观察者。喜欢我,请点击关注。

乡村黑嫂


“农村办酒席,舅舅坐上席”,在我们日常的宴席中,上席即上座,能那里坐着的人,一般都是长辈、德高望重之人、亲戚、贵宾以及远方的客人。


我的父亲在农村宴席上做了多年的知客(专门按排客人座次和招呼客人的职位),我从小就对农村宴席耳濡目染。在农村的酒席中,舅舅必坐上席,在我看来至少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舅舅和母亲一脉相承

儿女是母亲的心头肉,身子骨里流淌着一半母亲的血液,而舅舅又和母亲一脉相承。从血缘关系上来讲,“娘亲有舅”,舅舅是已亲,是最亲近的亲人。在宴席中按排舅舅坐上席是对母亲和舅舅的尊敬和感谢之意。


二,舅舅是外亲,是长辈

农村宴会中,上席一般都由三亲先坐,六戚居后。“娘亲舅大”,舅舅是长辈,是三亲六戚中的外亲。在农村的宴席中,酒桌上的座次是按照长幼的次序来坐的。一般来说,第一席的上席是由本家的长辈来坐,第二席的上席由舅家的长辈来坐。这里也有讲究,如果舅舅的长辈在场,上席由长辈坐,舅舅退而次之,只能坐三席以后或者第二轮的上席了(农村宴席客人多,场地小,一般要搬好几轮)。


由此可见,“农村办洒席,舅舅坐上席”无论从血缘关系来讲,还是从辈分大小来讲,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同时,“舅舅坐上席”也反映出我们对亲情的拥护和对长辈的尊敬。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宏扬。


郧阳老五


在农村,酒席的摆放也是有讲究的。位于酒桌中间的算是主席,一般安坐的都是老年人或者村里的长辈。但是开席的第一桌,必须有舅舅的参与,而且还必须坐在上席(即正中位置),也就是农村老话说的“农村办酒席,舅舅坐上席”。


舅舅“地位”竟然这么“高贵”!为什么还有这规矩呢!

舅舅与母亲血脉相连。母亲在婆家算是个“外人”,在“男尊女卑”社会里,母亲可没有话语权。舅舅是母亲的弟弟或哥哥,身体里都流淌着同样的血脉,也就是母亲最亲近的亲人。民间还有“娘亲舅大”的说法,也就是说在母亲家族这边亲戚中除了外公外婆外,舅舅的地位是最高的,是可以当家做主,也是最有话语权的。

舅舅是唯一能代表娘家支持母亲的。在母系社会,氏族是根据女方来决定的,而舅舅做为女方的兄弟,地位自然不如祖母、母亲,但要比男方这边的兄弟地位高得多;进入父系社会,母亲这个角色的重心搁在婆家这边。母亲一个人来到了很陌生的另一个环境中。当族内或家庭出现财产等纠纷、母亲在婆家受欺侮,第一个站出来的一定是做舅舅的。


尊重舅舅就是尊敬母亲。母亲嫁到婆家,是这个家庭中和婆婆一样的“外姓人”,在过去婆婆“大于天”,对媳妇百般呵斥,有的还大打出手,更有甚者教唆儿子“休妻”。媳妇没有地位,更谈不上受到尊敬。如今世道变了,但还是有极少数强势婆婆的。已为人妻的母亲,若性格怯懦,免不了受到欺侮,只有舅舅才能名正言顺地与他们说理、讨回公道。舅舅说服了他人,换回了母亲的尊严和人格,才受到了应有的尊敬,其实都是舅舅让他们心悦诚服的。

尊重舅舅是最基本的礼节。但凡小事大事,外甥家里人是要提前带上礼品登门拜访舅舅,并发出邀请。舅舅虽说是客人,但又不同于其他任何客人,来去都要燃放鞭炮,既“迎”又“送”;同时只有舅舅进门了,鞭炮响了,才能正式开席;安排舅舅歇息后,再准备婚礼或丧事议程。要举行议程了,再把舅舅请上桌,当地叫“安重席”。舅舅或披红,或“成孝”,才算是正式地把事过了。不用说,酒席之上,舅舅是在上席位置“发号施令”的。舅舅是代表着娘家人,兼妻家及外家人(对于外甥来说)的角色,这也是最起码的“待客之道”。


舅舅是母亲和娘家最长久的牵挂。随着外婆、外公的相继过世,逢年过节也只有舅舅牵挂着母亲,母亲也惦记着舅舅,经常走动往来,表亲也都在;一旦舅舅也去世了,舅母啊,侄儿啊,像隔了一层纸,慢慢的渐行渐远,娘家也成了一种念想。

舅舅的地位来自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更多的来自于封建的法礼观念。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舅舅充当母亲“保护伞”的作用日渐消失,但是舅舅仍是母亲、外甥最亲近、最值得尊敬的人。不然怎么会像我?我父亲的几个外甥一、二十年不联系,这一两年却登门认“外家人”了。因为他们都老了,丧礼之时,没有“外家人”到场,是很难堪的。舅舅可是永远值得惦记的人,在来客中必须坐上席,彰显特别的尊重。


为生活而提神


过去有句话叫做“娘亲舅大”,这一点在农村体现的尤其突出。具体就表现在农村家中有事需要置办酒席时候,这酒席桌的主桌上主位,非舅舅莫属。我们胶东半岛农村,外甥结婚这天或者是外甥女出嫁的时候,这主桌上主客的位置别人是不能坐的,即使是当“姥爷”的,在这一天都坐不了那个位置,虽然这“姥爷”是“舅舅”的“爹”,那也是不可以的。舅舅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舅舅在自己家说话是有着很重的分量的。这是为什么呢?

血缘关系决定了舅舅的地位

作为舅舅,是母亲的弟兄,人家那可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所以在民间素有“天上雷公,地上舅公”之说。可以说,舅舅是母亲娘家门上的代表,有着绝对的言语权。在过去,如果是家里遇到家庭纠纷或者分家析产的时候,作为母亲的娘家人,舅舅是一个“公证人”的身份来参与外甥分家的。在对房产、田地的分割,赡养父母的“侍养费”等各个方面都会做出公正的决判,然后形成文书,立下契约。


如果是遇到外甥结婚,当舅舅的就一定得到场,而且是上座。在过去,主桌上舅舅未到,其他客人是不能落座的。等舅舅到场以后,被主事之人安排到上座坐下之后,才可以上菜。而且舅舅不举筷,别人才能动筷。这舅舅如果是被怠慢了,那可了不得,严重的会掀了酒桌扬长而去。在过去农村,经常听说谁谁家孩子结婚时,因安排舅舅的座位不对,被这当舅舅的挑了礼,掀了酒席的。所以在酒席上,这舅舅的上座是万万不能安排别人坐的。

作为长辈,并且是外亲的舅舅,理应受到尊敬

舅舅到外甥家,从辈分上来说,是长辈。从亲疏关系上来说,比起叔叔大爷这些本家族的族人来说,那就是外亲,理应受到尊重。所以在农村不管是母舅来了也好,还是妻舅来了也罢,都是要让他们坐上座的。

如果家中有白事,特别是母亲过世,首先要派人到舅舅家报丧,通知舅舅。这舅舅不到场的话,是不准入殓的。因为作为母亲的娘家人,在这临别之时肯定要看上一面,这样才能放心。像过去那时候,经常会因为平日里的一些生活琐事,导致婆媳吵架等,如果这媳妇受了委屈,一时想不开,上吊还是服毒自杀。这舅舅是会上门“问罪”的。这也是给自己的姊妹外甥撑腰的一种表现,就是平时如果自己姊妹在婆家受了委屈,也会上门要个说法。

舅舅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而且舅舅的权利在千百年来民间传统的家族和宗族关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果姐姐或妹妹家孩子多,众多外甥之间有财产纠纷或者在赡养父母等事情上有不同意见,导致分歧时,舅舅出面后,他的决定往往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这舅舅权利也是很大的,在农村的酒席桌上,舅舅是怠慢不得的。


建行渐远


农村老话“农村办酒席,舅舅坐上席”,这是为什么?

笔者是赣南客家人,老家一直有“天上的雷公,地下的母舅公”这个说法。作为客家人讲礼节,重伦理,敦亲族,敬祖先,隆师道,客家人深重的文化气息“优者的遗业与涵儒”。在平时亲戚之间走访,都会主动降低一辈(按自己的儿女辈)尊称对方,比如称呼老婆的弟弟,按正常称呼弟弟,在老家一般都是称舅舅。

那为什么主席一定是留给舅舅坐呢?老人们解释说这是因为伯伯、叔叔都是自家人,自家人则是“主”,既然是“主”就不会在乎这个席位的高低之分。而舅舅是母亲娘家人的代表,娘家人则是是“上宾”。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向来就有“宾至上座,礼而代之”的传统,因此让舅舅坐主席位是代表的是父方对母亲以及母亲娘家人的尊重,为就奉之上座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舅舅是母亲的兄弟,同样伯伯、叔叔是父亲的兄弟,从亲属关系身份来说,他们的地位都是差不多呀。那为什么主席一定是留给舅舅坐呢?老人们解释说这是因为伯伯、叔叔都是自家人,自家人则是“主”,既然是“主”就不会在乎这个席位的高低之分。而舅舅是母亲娘家人的代表,娘家人则是是“上宾”。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向来就有“宾至上座,礼而代之”的传统,因此让舅舅坐主席位是代表的是父方对母亲以及母亲娘家人的尊重,为就奉之上座也就是理所当然。


基层财政工作人员甲


在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习俗规矩,应该各地都相同。

那就是不论大小宴席娘舅家总会给留出个上席位,也就是屋里主桌上是舅舅们坐的。


为什么呢?难道舅舅的席位就比其他所有的亲戚都高吗?

原因有在那呢?

从小到大就听老人们讲“娘亲舅大”,也就是说在母亲家族这边的亲戚中除了外公外婆以外,舅舅是当家作主的、地位最高,也最有话语权。

舅舅还是母亲娘家人,代表的身份出席,所以舅舅在一般的宴席中代表了多重的身份。一方面是外公、外婆,另一方面又代表着母亲。

因此舅舅在宴席上的座位就可能代表着母亲的家庭地位,舅舅能否坐主席也就代表着女方是否有被尊重,所以也就不难会出现“天上雷公,地上舅公”、“舅舅大似天”等等这样的说法了。

也有人会疑问?舅舅跟伯伯、叔叔不应该是地位相同的吗?那为什么伯伯、叔叔不能安排坐主席位呢?

舅舅是母亲的兄弟,同样伯伯、叔叔是父亲的兄弟,从亲属关系身份来说,他们的地位都是差不多呀。


那为什么主坐一定是留给舅舅坐呢?

老人们解释说这是因为伯伯、叔叔都是自家人,自家人则是“主”,既然是“主”就不会在乎这个席位的高低之分。

而舅舅是母亲娘家人的代表,娘家人则是是“上宾”。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向来就有“宾至上座,礼而代之”的传统,因此让舅舅坐主席位是代表的是父方对母亲以及母亲娘家人的尊重,跟母亲有血缘关系!为就奉之上座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对于舅舅坐主席位的民间风俗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是“礼”。农村的宴席排位秉承着中华民族千年礼仪之邦的传统,舅舅坐主席位置体现的民俗传统中的礼节;其次,是“敬”。

“妇女能顶半边天”母亲在家庭中的付出和贡献都非常之大,因此舅舅作为母亲的兄弟也就会备受尊敬;最后,则是“亲”。

传统宗族文化自然的把父系亲属塑造的非常牢靠,舅舅为外姓,但也有着同样的亲属关系,因此在日常的重要宴席中当然需要特别的彰显这种亲近关系。

所以说:“农村办酒席,舅舅坐上席”,其实这就是传统的一种习俗美德。


乡土兰州


在农村,娘舅在亲属中处于权力较高的位置,具有很大的权威,尤其是在引导儿女尽孝、分家的问题上,舅舅是母亲的主爷。出嫁的女人如果在夫家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以舅舅为中心的娘家人,就会找到夫家讨还公道,有的时候甚至会动武。外甥如果不孝顺或者顶撞父母不听管理,舅舅可以用棍子直接打。我们这儿有句歇后语,叫做“舅舅打外甥——正打”,所以外甥们都有怕舅舅的情结。

在民间,有“天上雷公,地下舅公”的说法,也有“树最大的是杉树,人最大的是舅舅”“舅舅大似天”等说法。舅舅在处理外甥家的事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红白喜事坐客时,舅舅都是最大客,遇有家庭分家析产等大事,必须舅舅到场做主。所以,“农村办酒席,舅舅坐上席”,这是不成文的规矩。谁家如果安排席位安排错了,遇到挑理的舅舅,当场揿翻桌子走人,这种现象在农村常有。

那么,到底为什么舅舅有这么高的地位,这么大的权威呢?这还要从历史上找原因。

传统学说认为,舅权是远古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遗痕。在母系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孩子出生后由母亲带大,而母亲的胞兄胞弟,有可能有自己的孩子,但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谁、在哪里,只能在母亲家里,帮助同胞姊妹抚养外甥,所以,在母亲的家族中具有较高的权威,外甥不听话,可以随时管教。

由于男性身体强壮的原因,社会发展让男性在经济生产中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此获得了政治上的权力,母系氏族逐步向父系氏族过度,男子长大结婚后在拥有了自己的家庭以外,对同胞姊妹的照顾义务和对外甥的管教权力也遗留下来,所以,“舅权”是母系向父系过度时期的残余。


现实生活中,舅舅以娘家人的身份,担当出嫁妇女代言人的角色,维护出嫁妇女在夫家的地位和权益,通过管教、问责外甥,显示自己对姐妹的关心,以尽兄妹亲情的义务。女性出嫁后,不和哥哥兄弟争娘家的家产,这也是农村男姓对于姊妹的亏欠,所以照顾好出嫁的姊妹,也是男姓对于姊妹的报答。从这个角度讲,娘舅对娘的保护,既是亲情,又是补偿,是在父系社会中对女性的一种保护机制。这种保护机制,平衡和调节了社会关系,特别在旧时法律欠缺,依靠论理道德维系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舅权的实施,无疑维护了家庭的和谐和稳定,特别是“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可以施用权威的角色,使好多家庭事物得到有效处理。

不过,舅舅的这种地位和权威,现在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主要原因是女性自身地位提高,女性在夫家受气的现象逐步消失,舅舅的作用和地位即使在农村,也一般只有在遇有分家事务及红白喜事过程时才略有体现,外甥怕舅舅的现象基本消失,舅舅打外甥的情况,基本绝迹,更多的舅舅沦为老好人!随着独生子女一代长大生子,许多“独二代”已经不知舅舅为何物,舅舅的权力和地位,对他们来说只能从故事中听到了。

总之,舅舅的权威来自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而更多地来自于封建的法礼观念,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健全,舅舅充当母亲保护伞的作用逐步消失,即使在农村,也很少有“卖大卖老”的舅舅了,娘舅,在现代社会中,逐步成为一种“保护的稀有动物”,只是我们至今的亲人,虽然值得我们尊敬,但不再让我们害怕了。


齐东晏子


其实不管在农村也好,在城市也好都是这样的规矩,这个说起来是很好理解的,作为舅舅属于自己母亲的娘家人的,没有自己的母亲就不会有自己的血脉延续,男女双方都是一样的心情,所以这样安排完全是处于一种感恩的表现,在农村还有这么一句话:“爹亲叔大,娘亲舅大!”,下面我将通过对这句话的解析来说明一下“农村办酒席,舅舅坐上席”的原因。


先来说“娘亲舅大”

这个“娘亲舅大”要分开来讲,所谓“娘亲”就是说,自己的母亲和自己有直接的血脉,关系最近感情也最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近的意思,“舅大”这个直接就可以理解,在以前舅舅的地位上在一个家族重视很高的,当然这个是指在舅舅平北以及晚辈这里来说,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舅舅是很有威严的。

再来说“爹亲叔大”

这个和“娘亲舅大”是一样的,就是父亲的血缘和母亲一样都很近,也是最疼孩子的,但是要是说威严的话,自己的亲叔叔和大爷(伯父)要比自己的亲爹大得多,有一些事情亲爹做有人说三道四,自己的叔叔大爷做的话属于代表家族的性质了,下面我汇总起来说下。

对“农村办酒席,舅舅坐上席”的总结

这个话就是说舅舅和叔叔大爷可以协助父母来教育我们,我们要尊敬舅舅和叔叔大爷,像这种人生大事上肯定要体现出来,所以舅舅和叔叔大爷们要坐在突出的位置。还有就是,在老年间有一些对父母不好的,是直接可以去官府求助来教育孩子的,但是作为父母一般都不会狠心这么做,都是在家族内处理,那么作为关系上最近的舅舅和叔叔大爷们就是最合适的角色,他们不能说是有生杀大权,但是完全可以代替官方处理这个事情,甚至动用私刑也是不会被父母阻止的,这个在民间的以前也是约定俗成的,当然,现在也没有人会这么做了。



其实大家也很明白,在以前的时候人们的规矩是很大的,尤其在长辈之间,也也是非常威严的,对于这些对自己有处置权利的舅舅和叔叔大爷们,估计是又怕又爱的,要做到做大的敬意,所以在人生大事上来说就用做上席来表现了。另外叔叔大爷们是自己人,一般没有对舅舅来的隆重,自己人不见外也就表现在这里了。欢迎大家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请在下面留言评论。

欢迎点击关注按钮关注我的头条号【吕家姐夫】,一起探讨更多关于农村的相关问题。


吕家姐夫


在农村有很多的老话,这些老话都是老一辈人的智慧,用简短而又有深刻含义的语言总结出来,比如问题当中的这句“农村办酒席,舅舅坐上席”这句话无论是在以前的农村还是现在的农村这句老话都是非常的重要,然而也对后人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

想必在农村的朋友们应该也知道,在农村办酒席的时候不同的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俗,因此在酒席上如何坐席位,有哪些注意的事项,包括农村舅舅坐席的时候那可是更有讲究的。



“农村办酒席”

在农村办酒席左邻右舍在这一天都会到来,亲戚朋友也会相继而来,农村的酒席是很有讲究的,去吃酒席的人们都要随礼,随礼一般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亲戚,亲戚一般随礼都要200到500元之间,如果要是邻居一般来说100元就可以了,酒席座位一般长辈们的座位和亲戚们的座位都是不相同的。

比如说如果是长辈们在座酒席的时候,如果说有18张桌子的话,那么长辈们就要坐在第一张桌子就餐,还有就是晚辈们必须要坐在最后一张桌子,这样的安排主要是因为农村的一种“最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舅舅坐上席”

舅舅一般都是女方的弟弟或者哥哥,坐上席的一般不止是舅舅,还有女方的父母都是要坐在酒席的主要位置,也就是咱们说的第一张桌子,这第一张桌子大部分都是摆在主家的屋里待客。

但是要说到“舅舅坐上席”在很多地方现在都没有这个习俗了,但是在有些地方还是特别的重视的,舅舅坐上席其实有着一种美好的寓意就是“家和万事兴”。



还有在我们农村老家舅舅不只是坐上席这么一个习俗,在我们这里如果舅舅的外甥头发辫子从小留到6岁时,那么这个时候是必须要舅舅亲自剪辫子的,这样做也是因为一个美好的寓意“平平安安”。


综上所述:

农村的老话其实就是各个地方的俗语,虽然这些老话俗语经历了很长时间,但是我们一定要客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去学习,毕竟现在很多事情都和以前有了一定的不同。


纪录乡土


从小到大老人们总说“娘亲舅大”,也就是说在母亲家族这边的亲戚中除了外公外婆以外,舅舅是当家作主的、地位最高,也最有话语权。在很多时候舅舅都是以母亲娘家人的代表的身份出席,所以舅舅在一般的宴席中代表了多重的身份。一方面是外公、外婆,另一方面又代表着母亲。因此舅舅在宴席上的座位就可能代表着母亲的家庭地位,舅舅能否坐主席也就代表着女方是否有被尊重,所以也就不难会出现“天上雷公,地上舅公”、“舅舅大似天”等等这样的说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