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一代做官九代绝,一家发财九家贫”,这其中是什么道理?

导语:俗语:“一代做官九代绝,一家发财九家贫”,这其中是什么道理?

在古代社会,一个人能够当官对于自己乃至整个家族都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尤其是平民百姓,做官意味着摆脱了平民阶层成了上流贵族,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在仕途上的顺利,意味着整个家族的美好未来。但是在民间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一代做官九代绝,一家发财九家贫”,说出了做官背后的情况,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一代做官九代绝

古代讲究“学而优则仕”,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当官,靠学问去改变自己命运,所以每个读书的理想就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当了官,不仅是自己的身份提高,整个家族都能够扬眉吐气,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家族的观念非常的重,血缘关系处于人际关系的中心。你代表的不仅仅是你自己,代表的还是整个家族,包括你父辈这边,母亲这边,还有旁支的各种亲戚。在这种关系中,整个家族竭尽全力为个人进身仕途提供必需的条件,而进身仕途的个人则尽其所能为供养自己的家族做出相应的回报。小编那时候看《知否》里面盛长枫考上了进士当了官,盛家开心,母亲王大娘子的娘家也开心,就连姨母家也以此为荣,足以可见家族的重要性。身负整个家族重望的仕途之人,不能不为改变家族的现状而煞费苦心。十年寒窗苦读的士子一旦走上仕途,必求“升官发财”以改变家族的现状。所以做官发财成为了中国政治传统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

俗语:“一代做官九代绝,一家发财九家贫”,这其中是什么道理?

做官有做官的好,光耀门楣、扬眉吐气,但是当官也是有一定的危险性,封建王朝,王权至上,皇帝的喜怒很可能直接决定了你的前途命运,如此带有主观性质的工作,自然带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知道何时就因为一件事情惹恼了皇帝,轻则罢免,重则抄家,我们都知道古代有一项处罚就是“灭九族”,不仅自己的性命有危险,就连家族可能因此遭殃。所以正是因为做官的风险如此之大,人们才总结出了这样一句俗语“一代做官九代绝”。

俗语:“一代做官九代绝,一家发财九家贫”,这其中是什么道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做官发财的途径,这也可以说明,古往今来当官中,何以两袖清风的廉吏少如凤毛麟角,而贪官污吏则是多如牛毛。为了发财而当官,必然会在之后横征暴敛,深受其害的百姓们自然也希望他的家族灭绝,其实也是普通下层人民的控诉。正是因为这样的控诉,才更加能告诫后世当官的人,要以人民为先。俗话说得好“公门之中好修行”。身在公门,做的都是事关公众的事,如果做好了,福泽一方百姓,必将功德无量,造福后世。不过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其后果不仅是为自己带来灾祸,也为家族后代埋下祸根。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代做官九代绝”不失为对于当官人的警示。

俗语:“一代做官九代绝,一家发财九家贫”,这其中是什么道理?

一家发财九家贫

“一家发财九家贫”,说的便是在封建时期,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买土地再高昂租给普通百姓的情况。在古代社会,人们以种地为生,可是那块地去不是自己的,是租用的地主的。不管你今年是丰收还是歉收,最后交给地主的粮食的是不能少的,这样一样,有的农民辛辛苦苦一年,种地收获粮食,除了交给地主,也仅仅能维持口粮生计,富有的人越富有,贫穷的人越贫穷。这也就是“一家发财九家贫”,地主的富有背后是无数老百姓付出的汗水和泪水。

俗语:“一代做官九代绝,一家发财九家贫”,这其中是什么道理?

小编有话说:这句俗语是古代老百姓对于自己艰苦生活的控诉,放在现代社会也依然有借鉴意义。好的官员大家老百姓自然会记住他,但是那种贪官污吏,不顾平民死活的人,人民也忘不了。知名女歌手曲某的母亲贪污了下岗职工的安置款,在东北的冬天,没有采暖的费用,很多人冻病了,连看病的钱都没有,最后甚至有人在投诉无门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而曲某的母亲却用这笔钱送女儿出国留学,让家人享受富裕的生活,这样吃人血馒头的事情,不仅使得曲某的母亲受到了人民的唾弃,就连曲某也是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所以不论是官员还是有钱的地主,做人都不能太过分,留些阴德在后头。

大家对于这句俗语还有什么想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