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明明知道寶玉黛玉互相愛慕,為什麼還要插一腳,橫刀奪愛呢?

文化領域創作者飛花娟


題目是:“寶釵明明知道寶玉黛玉互相愛慕,為什麼還要插一腳,橫刀奪愛呢?”

在我看來,明明知道寶黛戀情的人是讀者,而不是寶釵。至於橫刀奪愛,那時候連“戀愛”一說都沒有,又何談橫刀奪愛呢?

如果說寶釵進入賈家不久之後,就有了金玉姻緣這個說法,那麼寶、黛、釵三人之間的第三者就不是寶釵了。而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戀情,是在這之後才發生的。

“送宮花”一節後,寶玉和黛玉都來看望寶釵,席間黛玉吃醋,而寶釵對黛玉的心思絲毫沒有察覺,只認為這是黛玉日常耍小性兒的緣故。

可見,寶釵是向來都不知道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的。就是寶玉也是後知後覺,在黛玉喪父之後,他才發現黛玉的好,才開始對黛玉傾心的。

寶釵對寶玉的執著,不是因為她喜歡寶玉,而是因為她只有嫁給寶玉,才能保住薛家。

寶釵曾經從學識、志向、能力等方面考量過自己未來這位夫君,卻件件都不如意。

比如,人們都說寶玉旁學雜收,可是連寶釵都知道的日常小事,寶玉都不知道;

比如寶釵希望寶玉能夠把心思放在經濟仕途上,不僅僅是因為她想要丈夫是這樣的人,更因為她知道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撐起來薛賈兩個家族;

寶釵還對寶玉那種說風就是雨、無事也忙亂的狀態很是介意。

平心而論,如果你是一個博學、美麗、有城府、有才能的女性,如果讓你嫁給一個只有一副空皮囊的男人,你也會掂量掂量。

即使寶釵很無奈,也嘆息,但是她知道自己身上的擔子,不得不去用力爭取。

寶釵最快樂、最放鬆的時候,恐怕就是“紫鵑試莽玉”之後。她對著薛姨媽撒嬌,說要回去。所以在寶釵看來,她並不想嫁給寶玉,反而因為發現寶黛之戀的曝光而倍感輕鬆。

我們通常認為寶玉和黛玉的婚戀之事在先,是因為我們總認為,賈母原本就想要讓黛玉嫁給寶玉。

可是,賈母真的是為了黛玉,而讓寶玉二十之後才結婚的嗎?

我們這麼認為,無非是三點原因。

一是,跟賈璉的興兒曾經說過,說老太太一開言,準是林姑娘嫁給寶二爺的;

二是,賈母多年來,都不曾替黛玉提她的親事;

三是,鳳姐作為最能揣摩賈母心事的人,曾經開玩笑,讓黛玉嫁給寶玉。

一來,興兒說這些話時,已經是在金玉姻緣之說的多年之後了,這時候“紫鵑試莽玉”讓所有人知道了寶玉對黛玉的感情,所以才有的這個說法。至於賈母本人,卻從來沒表示過,興兒等奴僕也都只是猜測。

二來,“試莽玉”之前,也就是老太妃死之前的這些年裡,黛玉在喪父的服喪期。三年服喪期,不得嫁娶,所以賈母不給黛玉提親事,是很自然正常的,與寶黛之戀無必然關係。

三來,鳳姐雖然善於揣測賈母心事,卻並不代表她沒私心。她希望黛玉嫁給寶玉,更多的還是源於她的私心。如果鳳姐真的知道賈母是要黛玉做寶二奶奶,那為什麼賈母問薛寶琴的事時,鳳姐以為她是在為寶玉問,是想把寶琴給寶玉?可見,連鳳姐也知道賈母從沒考慮過寶黛之戀。

再者,如果賈母真心希望黛玉嫁給寶玉,就會幫他們避嫌,進而避免讓寶黛二人過往密切。如果賈母真心希望黛玉嫁給寶玉,黛玉也就不用總髮愁了,也就不用總抓著寶玉的心不放了,也就無須天天落淚了。

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言的年代裡,男女私情是最被忌諱的。寶玉和黛玉也深知需要避諱別人,甚至是他們最貼心的、最值得信任的丫頭,也需要避諱。如此,賈母、王夫人、薛寶釵等人,又何從知道寶黛之間的戀情呢?

所以紫鵑在得知黛玉心事後,才諸多操心,不得不替黛玉去試探寶玉心意。

紫鵑不能說黛玉的心事,也不能告訴任何人,就只有讓寶玉露出行跡來。也因為“慧”紫鵑的這個舉動,賈家和薛家才都知道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戀情。

“試莽玉”之後,賈母才得知寶黛之間的愛情,之前她都只以為她們之間僅有兄妹之情,只盼著這兩個玉兒能和平相處,少吵架才好。不僅賈母,就是鳳姐、王夫人、薛寶釵也好,他們最開始都不知道寶黛之間的事。如此,又何來阻礙寶黛之戀的說法呢?

就是紅樓作者本人也說過,他寫的故事,不是那種一對璧人,旁邊必得有幾個壞人阻礙的故事。

所以,在薛家看來,不是他們橫刀奪了黛玉之愛,而是黛玉橫刀奪了寶釵之婚姻。連黛玉自己也曾嘆息:寶玉對黛玉就是知己,既然是彼此的知己,又怎麼天意安排來了一個寶釵,又怎麼有個金玉姻緣之說。大有一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寶黛之間的深情,不是賈母、王夫人等人可以理解的,也並非是她們的“道德標準”所能接納的。但是她們在“紫鵑試玉”之後,誰都沒有為難黛玉,也體現出了她們的寬容。

續書中,賈母和鳳姐偷偷讓寶玉娶了寶釵,因此讓黛玉傷心而死。這樣的結局未免落於俗套,紅樓原作者又怎會用這樣俗套的結局?結局必然另有心意,卻並非為了表現寶釵壞而黛玉好,也並非寶釵好而黛玉壞,說到底她們倆都是薄命的人。


細數紅樓,共話人間——關注 不做惆悵客

<strong>


不做惆悵客


寶釵明明知道寶玉黛玉互相愛慕,為什麼還要插一腳,橫刀奪愛呢?

  這是個老問題,見著又有朋友問,我也就簡單說幾句。

  寶釵明明知道寶玉黛玉互相愛慕,這是事實。

  寶玉黛玉是前世有緣,今生相逢,所以他們初次見面時,就表現得和別人不一樣,黛玉是覺得這人眼熟,相當眼熟,在哪裡見過,以她細密的小心思,必然是不會弄錯的。寶玉呢,比較隨性,自已家嘛,他一個寶貝疙瘩,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他見著這個初次見面的姑娘,笑著對大家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初次相見,卻覺得是命中註定的那個人,所以兩人比別人要親密許多,同吃同玩同住,兩小無猜,是真正的青梅竹馬。年紀漸大以後,兩人都生出了不一樣的心思,只要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寶玉雖待人極好,但他心裡,真正在意的,就只有林黛玉。賈母看著兩人情好,很開心,王夫人裝沒看見,也沒明確反對,王熙鳳時常拿他們來打趣,眾姐妹也都知道,薛寶釵知道嗎?知道的,她冰雪聰明,觀察細緻,連怡紅院的三等丫頭小紅的性情都摸得清清的——王熙鳳都不認得這個丫頭,寶黛之間那點情思,她早就知道了,要不然也不會有明裡暗裡的諷刺,如果說她瞧不出來那就是裝傻了。

  她為什麼插一腳,橫刀奪愛呢?我覺得這麼說她,有點過分,雖然我也不是釵粉,但是咱們說話得講事實,不能誣陷。不吹不黑,才是真愛。

  寶釵對寶玉的感情,始終很理智。在眾位姐妹都在的場合裡,她很少表露自己的感情,雖然一抓著機會就炫耀自己的博學,但這都人之常情,不能雙標。在怡紅院裡,難得的一次是她沒藏住,寶玉捱了打,她感嘆大家都心焦,別說長輩們,就是她們,她也看著心疼,後來轉了一圈,託了一丸藥回來,在寶玉的床邊,接替襲人做了一回針線——這件事,被湘雲和黛玉看見了,當然咱們讀者也看見了,說明什麼呢?寶釵的確是有情的,在進宮無望,薛府復興無著的情況下,她把寶玉當成她上升的目標,這是可以理解的。總體而言,寶釵都是發乎情止乎禮,沒有做過什麼出格的事情,這點和黛玉,其實是一樣一樣的。

  再者,從禮法上來說,寶釵也好,黛玉也罷,她們這些閨閣千金,沒有什麼是自己可以作主的,包括婚姻,寶黛再相親相愛,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也是不合法的,換言之,別說他倆一直是純潔無瑕,說句不該說的,就是他們有了不倫,賈府做主替寶玉娶妻,也是受世人認同的,沒有誰會同情無媒之合。寶釵和寶玉的親事,他們本人作不了主,只要寶黛沒有訂親,寶釵就不算是插一腳,這個和咱們現代,還是有不同的。

  她們生活的時代,是包辦婚姻,政治聯姻的天下,自由戀愛先斬後奏這種事,想想就好,真要實行,那比登天還難,寶黛不能結合是悲劇,寶釵和寶玉,何嘗不是呢?都是可憐人。

  祝大家新年平安幸福,巴拉幾句,期待您一直關注。


宛如清揚


飛花《作娟悟語》,書中多處描寫寶黛釵三人相處的片段,才使我萌生了提出這道問答題的想法,讓大家討論,各抒己見。寶釵明明知道寶玉黛玉互相愛慕,為什麼還要插一腳哪?我是這樣認為的。

一,為了家族的利益

薛家自從寶釵父親去世後,逐漸走下坡路。其兄薛蟠不但沒撐起薛家門面,生性頑劣,不思進取,依財仗勢,還草菅人命,攤上官司,使寶釵進宮待選的美好願景化為泡影。連賈璉都半隻眼睛看不上這個表兄,稱呼他為薛大傻子。雖為皇商,哪比得上賈家世代為官,實有通過聯姻從挀薛家之意。

二、為了自己

有道是那個少女不懷春,薛寶釵正值妙齡,且賈家為鐘鼎之家,聯姻成功,日後成為寶二奶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寶玉又是賈家掌上明珠,家族的希望,皇親國戚,其姐貴為皇妃,這種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到哪裡去找?且寶玉又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貌似潘安,這等少年帥哥哪能不動心?寶釵心思有兩人知道,一個是其兄薛蟠,一個是寶玉。寶釵兩次有意叫寶玉上心!一次解排扣,讓寶玉看金鎖,證明金玉良緣;一次羞攏紅麝串,露出雪白香臂,證明貴妃有意成全。兩次寶玉果然動了心,想這膀子要是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許可以摸一摸。寶釵是給自己找夫君,日後終身有靠,合適就行,但並不象黛玉與寶玉是靈魂知己。

三,前朝婚姻大事皆由父母做主,就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薛姨媽和薛蟠一家子造譽論,賈府上下無人不知。別說寶釵,就是魯迅,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也要尊母命把朱安娶回家。所以寶釵也要配合其母其兄積極爭取。以上三點,就是薛寶釵明知寶黛互相愛慕也要插一腳,幾次從黛玉處拉寶玉就走,也不管黛玉生不生氣,橫刀奪愛的理由,個人觀點。





文化領域創作者飛花娟


個人認為釵黛之爭在所難免,表面看起來是釵黛之爭,實際是以王夫人為首一群人的利益之爭。

從寶釵個人角度來講,介入釵黛之爭有兩方面的因素。

內部因素

1、寶玉是個人見人愛的男孩子,作為榮國府嫡派子孫,他出身不凡,又聰明靈秀,是賈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繼承人。並且性情善良隨和,懂得憐香惜玉,全府上下皆愛寶玉,寶釵也不例外。

2、雖然寶釵進京是為選秀,但因種種原因落選。這時一起玩到大,知己知彼的寶玉更成為不二之選,尤其看到“賈迎春誤嫁中山狼”被虐致死及周圍男子所有所為,作為一個女孩誰願意去冒險嫁給一個從未謀面的男子。即使知道黛玉和寶玉相互愛戀,但是放到今天來講,也有公平競爭的權利。

外部因素:

做為一個封建禮教下的大家閨秀,怎敢違背長輩的意願?

拋開林黛玉的身體狀況和性格弱點不說,四大家族雖然親上加親,但是家族內部權力之爭暗潮洶湧,王夫人和薛姨媽當然更願意寶玉娶寶釵,和自己的嫡親姐妹聯姻,以鞏固自己的經濟、權利和地位。另外,當時黛玉的財產已經全部歸攏到賈府,家裡也沒有人了,已沒有任何團結的價值。因此,王夫人和薛姨媽這姐妹倆勢必要暗中授意寶釵並竭力促成金玉良緣。

薛姨媽的想法和王夫人是一樣的,由於薛蟠整天聲色犬馬,薛家的經濟狀況一路下滑,寶釵的婚事是她唯一的希望,當然也竭盡所能促成金玉良緣。紅樓夢第57迴文中薛姨媽說了這樣一段話,“我想著,你寶兄弟老太太那樣疼他,他又生的那樣,若要外頭說去,斷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與他,豈不四角俱全?”看著像要替寶黛二人撮合,但實際上,只不過是在黛玉面前做老好人罷了,否則怎麼能自此不提,言而無信。因此從上面原因來看,寶釵介入黛玉和寶玉的感情一方面是尊重自己內心的意願,同時也有順水推舟,身不由己的原因。





梅子書話


寶釵明明知道寶玉黛玉相愛,為什麼要橫插一腳,橫刀奪愛?

題主是按照現代人的思維,可能看三者插足的電視看多了,才有此一問。

寶釵性溫和,持重,落落大方,還通曉全局,知書達理。她並不愛寶玉,愛寶玉只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再還有癩頭和尚給她送了金鎖,就是後來人們常炫耀的“金玉良緣”。寶玉、寶釵的婚姻是一場悲劇。寶釵心目的人,是一個上進,有前途的白馬王子。這一點在寶玉一點也沒體現。“整日斯混在女客當中”、“女人是水做的”,還有愛吃“胭脂”的嗜好,從根本上寶釵不喜歡這一點。

寶玉與寶釵不是同路人,寶玉喜女工,憐香惜玉,喜歡姐姐長,姐姐短一副紈絝子弟無疑,他看到寶釵的高潔,有點自愧弗如,“不能正視寶釵的目光”,這是寶玉的自卑,在自卑面何談相愛!他們是不平等的(心裡中)。

黛玉,有才,但那個年代,這個“才”不能給黛玉加分,那時需要的是“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相夫教子”這些教條一直灌輸美女的思想,她們大戶人家,偶爾搞這詩會是可以,但不能全身心投入。可黛玉偏偏如此。“冷月葬花魂”可見這句詩的意境也是她的結局。她不會做女工,愛使小性子,高傲,不善交接人,還有兩點使她最終不能與心愛的人在一起:身體,家勢。

身體一直病懨懨,看哪位長輩願意接納這位後宮之主。還有家勢。儘管黛玉是外甥女,但二位長輩都不在,即然至親不在,那黛玉自然成了“棄嬰”。

寶玉與黛玉的關係。不談他們是頑石、絳珠草之淡。他們一見面,寶玉就有了“天上掉了個林妹妹”。一見鍾情不說,在他們的成長中,彼此都互相尊重,尊重是愛的基礎。不管寶玉偷腥襲人,在黛玉面前,他從未有這個念頭,這便是愛的基石。寶玉喜歡與“姊妹頑耍”黛玉也不責怪,她也沒有要求寶玉“上進”。如此“自由”在寶釵面前享受不到,寶玉能容忍黛玉所有的缺點:高傲、小性兒、不健康。因此他們是真心相愛。

寶釵插足之說,只能說明他們的悲劇,是封建王朝的必然結果。

“直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幹靜”。


憶江0806


寶玉和黛玉互相愛慕,誰都能看出來,薛姨媽都說寶玉和黛玉如果能結婚就是四角俱全,還在黛玉面前說要給黛玉和寶玉保媒。

寶釵當然知道寶玉和黛玉相愛,但是她還是忍不住對寶玉好,甚至在寶玉過生日射覆時,還不避嫌疑地用自己的名字和寶玉的名字互射。寶釵想方設法地希望獲得寶玉的好感。

寶釵從未認為自己插足寶黛愛情,也從未覺得自己是橫刀奪愛。反而認為是黛玉插足她和寶玉的婚姻,橫刀奪愛。原因如下:

第一,寶玉和黛玉雖然相愛,但是沒有公開這就是愛情。寶釵對寶玉示好,也不是求愛。談不上插足寶黛愛情。

儘管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感情是愛,但是不能說,他們之間就是兄妹之情。

賈母雖然說寶玉和黛玉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心底裡已經承認兩個玉兒是一對兒,但是她不能讓其他人認為寶黛之間有私情。賈母掰謊就是要掰一下,榮國府裡沒有男女私相授受一事,寶玉、黛玉或者其他人,都沒有任何私情。

既然寶玉和黛玉沒有私情,因此寶釵對寶玉的所有示好行為,也不算插足。

第二,寶釵向寶玉透露金玉良緣,是公開宣稱,她和寶玉才是天作之合。

寶釵和薛姨媽都公開說寶釵的金鎖是和尚給的,寶釵又讓寶玉親眼看了,金鎖上的字與寶玉的通靈寶玉上的字是一對兒,這是天作之合。她與寶玉結婚才是正當的。黛玉沒有東西與寶玉配,她沒有通靈寶玉,也沒有金鎖。寶釵和母親都認為寶釵和寶玉才是天造地設的一雙。

第三,元春賜禮,寶玉和寶釵的禮物是一樣的,寶釵有尚方寶劍。是黛玉偷走了寶玉的心。

端午節元春賜禮,寶玉和寶釵的禮物是一樣的,黛玉和姐妹們是一樣的。薛姨媽和寶釵認為,元春支持寶玉娶寶釵。因此她們彷彿拿到了尚方寶劍,金玉良緣才是正統。

賈母巧解金玉良緣,讓寶釵有挫敗感,但是她依然堅信,金玉良緣能戰勝寶黛姻緣。她對寶玉所做的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沒有逾矩。

第四,寶釵怨黛玉偷走了寶玉的心,橫刀奪愛的人是黛玉。

寶玉在午睡,寶釵坐在寶玉的旁邊繡鴛鴦。聽到寶玉在夢裡還反對金玉良緣,相信木石姻緣,寶釵是很生氣的,她氣黛玉偷走了寶玉的心。

後來寶釵嫁給了寶玉,可是寶玉的心裡還有黛玉,寶釵不甘心,自己這麼好,與寶玉相敬如賓,還是不能得到寶玉的心。她怨黛玉,怨黛玉奪走了寶玉的心。寶釵還認為黛玉橫刀奪愛呢。

如果沒有黛玉,寶釵就能寶玉生兒育女。正因為有了黛玉,寶釵才失去了寶玉。寶釵怨黛玉插足了她與寶玉的婚姻,導致寶玉出家為僧,害得她獨守空房。

寶釵認為,黛玉才是導致她失敗婚姻的罪魁禍首,黛玉才是橫刀奪愛的人。


潤楊閬苑


紅樓夢裡面薛寶釵橫刀奪愛是冤枉她了!雖說都知道林黛玉與寶玉青梅竹馬的,但是賈母王氏都沒開口,更沒有賈政的同意,只是背後議論紛紛,賈府裡的人的口舌之爭,那是有風帶雨的,只是私下裡。再說了,那時候都是十歲左右的孩童。雖然賈寶玉也是喜歡林黛玉的,但是由於過慣了優渥的生活,自己除了愛情眼裡有黛玉,心裡有真情誼,但是真敢當面告示王氏與賈政,我看他是萬萬不敢的。賈政之威,王氏之怒,都是寶玉惹不起的高高在上的當權者,掌握著賈府的大權更掌握著寶玉自己的命運,那肯定是威儀有佳,自然寶玉十分畏懼,更別說當賈政,王氏求婚許黛玉為妻了,就是看見賈政也是六神無主,怕的要命,哪敢有所求呢?寶玉黛玉雖說都是有心之人,卻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的紅娘,更沒有私奔的勇氣,因為愛情比較於現實,還是習慣了這衣食無憂的生活!可謂兩棵溫室裡的夫妻花,能再溫室裡享受二人世界,放到室外就會枯萎。薛寶釵進了賈府,本想通過選秀進入帝王家,不知道啥原因這個願望竟沒有付出實施。或者精明的薛姨媽早就有了打算,進賈府借住進京選秀是假,給薛寶釵撮合婚姻是真!薛寶釵一家子如果沒有內部抄家可能還是賴著不走的,賈府出了這狀況,而且是封建家庭的大忌,為了保全女兒的名節,主動離開賈府是明智之舉的。但是這金玉良緣已有傳說,王氏不會不有所耳聞,再加上薛家又是富戶人家,薛寶釵又是知書達禮的才女,各方面符合賈府選兒媳婦兒的標準,再加上薛寶釵再賈府的表現,為人處世,老道經濟,早已取得賈府各色人等的信任與贊成,這些優越條件黛玉都不具備的,也沒有競爭力!一是來賈府其實就是寄居生活,雖說帶來的金銀財寶不少,但是林家已經是沒有人丁,更談不上門戶了!自然林黛玉處於下風。儘管賈母的疼愛與呵護,但是身體羸弱,可謂有命無運的貨。儘管天生麗質,也算是紅顏薄命!與其說是自己的命苦還不如說命裡無時莫強求了!黛玉是為了愛情而來紅塵還緣,註定是淚盡而亡,更走不到婚姻的歸宿!再加上林黛玉剛硬的性格,沒有群眾基礎也是黛玉得不到婚姻的軟肋!而這所有的條件視乎薛寶釵都具備。所以薛寶釵能得到寶玉的愛情也算是水到渠成的事,心願達成了,但是結局卻讓人唏噓,有夫妻之名,卻成了一個守節獨守空房的妻子!人生機關算盡太聰明,還不是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再封建社會,政治鬥爭的風雲說不定就會大廈將傾,賈府的結局也註定了紅樓夢的悲劇,更註定裡面的女人悲劇命運,從這裡看薛寶釵其實也是一個受害者,卻又值得同情了!


厚德載物健行天下


寶釵知道寶玉與黛玉相互愛慕,為什麼還要插一腳,橫刀奪愛?

這就不是寶釵要橫刀奪愛,而是有多種原因造成的。

1、寶釵選秀失敗後,家族覺得賈府家族勢力大,宮裡有人,朝中有人,就想找個靠山,有意安排寶釵與寶玉結合,而賈府看寶釵長得不錯,又懂理,詩詞文化底子也不錯,正是知書達理之人,從政治上考慮也是不錯的選擇,寶玉與寶釵成親,王夫人與薛姨媽是嫡親姐妹,如果聯姻,親上加親,彼此都能鞏固自己在本家族之中的地位,掌握權力和經濟,何樂而不為?於是,賈府也有意讓寶釵與寶玉促成一對,兩家是你有情我有義,基本公開了,就差形式了。

2、黛玉家族衰敗後,寄居在賈府,沒錢沒勢,寄人籬下,從政治上就不是合適的人選,這是以後寶玉要從政的大忌,也是賈府長遠利益所不能允許的。再者,寶玉喜歡黛玉,能容忍黛玉身體不好、冷傲、小心眼、愛使小性兒等等缺點,但賈府一干人等為了賈府長久的利益,也不會允許寶玉娶這樣的一位女子為妻,做偏室還可以考慮。因此,賈母也一直沒有此意。只是看著黛玉與寶玉兄妹倆感情不錯,能玩到一起,就讓他們在一起玩耍,誰也沒有在意。

3、那個年代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寶釵與寶玉有媒妁之言,黛玉與寶玉可沒有,只是寶玉和黛玉朝夕相處,更喜歡黛玉而已,屬於非正式形式。就算是寶玉堅持,黛玉最多隻能做個偏房,不可能做寶玉的正房,因為,寶玉是要繼承賈府未來家族勢力的,這就需要政治聯姻,顯然,寶釵更適合。

4、寶釵知道寶玉不喜歡她,但也只能認命,必須服從家庭安排,為家族利益服務。而黛玉正是看到了這些內在的因素,所以才會愁出病來,身體越發的不堪了。

5、寶釵從本性上是不喜歡寶玉這種沒有追求、沒有抱負,整天沉醉在女人堆裡的公子哥的,只是寶釵沒有更好的選擇罷了。

6、從薛家來說,是黛玉自不量力,仗著和寶玉從小感情好,就產生了非分之想,黛玉才是要橫刀奪愛,只是認為黛玉沒有競爭力,又有寶玉護著,不能公開得罪,並且,黛玉也沒有媒妁之言,不足為慮,才沒有反擊。

7、所以說,寶釵橫刀奪愛之說,無從談起。個人觀點,歡迎點贊、留言、關注,相互交流學習。


大夫覺成


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是很典型的相當一部分現代觀眾讀者看《紅樓夢》的視角和態度。

首先,寶黛二人初識於童年,黛玉六七歲、寶玉七八歲的時候,是真正的青梅竹馬 兩小無猜。

而寶玉和寶釵初識於少年,寶玉十一歲、寶釵十三歲正值青春期。這時剛剛與寶姐姐初識的寶玉已經情竇初開了,此後寶玉很快就在夢中與兼美釵黛的秦可卿“夢中雲雨”了,並且當天寶玉便拉上貼身丫鬟襲人姐姐“偷試”實踐了。

然後,已經有了初次性經驗的賈寶玉到梨香院去探望寶釵,這時少男少女寶玉和寶釵在一起“比通靈”,引來了還不滿十歲的黛玉初次“半含酸”。

相比先天不足又“小性兒”幼稚才九歲多小女孩黛玉,健康自然美貌的十三歲少女寶釵對初識“雲雨”的寶玉當然要更有魅力得多,這正是日後黛玉對寶玉抱怨的“見了姐姐、忘了妹妹”。

在寶玉寶釵“比通靈”之後三年多,十二歲的少女黛玉才被十三歲的寶玉帶領著(寶玉與襲人一起已經有了三年時間的性經驗)在大觀園中揹著眾人“共讀西廂”。

寶黛二人“共讀西廂”初定情,比寶玉寶釵“比通靈”在時間上晚三年多,這才是個基本事實。

之後,才有了黛玉對寶玉屢屢抱怨說,自己沒有“什麼金什麼玉的”只是“草木人兒”,還抱怨“什麼金什麼麒麟”憂心寶玉和湘雲做出什麼“不才之事”。

很多觀眾都是從影視作品開始瞭解《紅樓夢》的,而影視作品中的寶黛釵一般都是成年演員,觀眾將寶黛初會即看著作“寶黛愛情”的一見傾心的開始,這當然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寶黛釵都是青春少男少女,寶玉寶釵“比通靈”早在寶黛“共讀西廂”之前三年多。所以寶釵實在算不上是對黛玉“橫刀奪愛”,倒是“寶黛愛情”可以說是在“金玉良緣”的風聲在賈府傳出來三年多之後“插一腳”了。

原著第三十六回,在寶玉捱打、寶釵送棒瘡藥、賈母誇讚寶釵“我們家四個女孩兒都比不上寶丫頭”、寶釵配金線鶯兒絡上“通靈寶玉”之後,寶釵接過襲人手裡的肚兜正在午睡的寶玉床前繡鴛鴦。這時寶釵忽然聽到了寶玉夢囈,只聽寶玉說道“什麼金玉良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寶釵聽了這話不覺怔了。

從第三十六回之後,寶釵再也沒有對寶玉如此親近過了………。

至於最終的“黛死釵嫁”,在封建包辦婚姻制度下,寶黛釵三人都是無法自主選擇婚姻的。

所以,題主所說的寶釵對黛玉“橫刀奪愛”,在“木石姻緣”中插一腳,因而成就了“金玉良緣”。這個觀點純屬部分現代觀眾讀者在對原著沒有正真認真的解讀、對歷史背景常識沒有正確理解的情況下,所產生的誤解罷了。


阿丹151014015


因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愛情只是意外收穫,更多的婚嫁是家族的結合和利益,在薛姨媽而言,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孃家和女兒,而寶釵是商賈之家繼續維持利益的紐帶,所以,寶釵揹負的是家族使命,愛情只是恰好出現而已。而黛玉呢?如無媒妁之言,感情是禁忌的。所以寶釵在親人的支持下,更理所應當大義凜然的勸誡,並干涉其中,就是你所說的橫刀奪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